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音乐教育建立在音乐艺术基础上,是在幼儿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中进行的,与其它科目的教育一样,有能力、有责任促进幼儿在体、智、德、美等诸方面得到发展。因此,音乐教育必须引导幼儿参与唱歌、欣赏、音乐游戏、舞蹈、奏乐等音乐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对幼儿进行教育。  相似文献   

2.
李静 《科技咨询导报》2012,(15):165-165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数学教育有着自己的特点和规律,它需要教师系统的、有目的地设计和安排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以引导幼儿发展。幼儿的数学活动是多形式的,游戏是最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一种活动,它能给幼儿以快乐并从中受到教育。数学活动中游戏的创设的方法有:(1)在社会生活中寻找游戏。(2)在角色游戏中渗透数学知识。(3)建构游戏、体育游戏、音乐游戏也可运用到数学活动中。  相似文献   

3.
闫蕾 《科技信息》2009,(34):269-269
幼儿音乐和美术都是幼儿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艺术教育主要是通过音乐、美术教育来实现的。将音乐运用到幼儿美术活动中,注重加强音乐、美术两学科间的横向联系,利用两者间的相同融合之处教育幼儿。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敏感性,同时把美的感受与体验通过美术活动的各种形式表现出来,在提高幼儿音乐能力的同时,大力发展幼儿的美术创造力,从而也促进了幼儿的艺术思维能力和审美心理结构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幼儿教育创新活动并非指要教幼儿创作完整的歌曲,而是在刺激幼儿感官和动作的敏锐反应,培养他们有创新的适应变化能力和用自己的声音抒发感情的能力,突出启发幼儿自由思维与亲身探索,让幼儿通过多种途径获取音乐、经验和技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创造性地表现音乐形象,激发幼儿创新意识,促进其整体素质和个性健康发展。近年来,随着对于幼儿能力和零岁教育的实践与理论研究地深入,幼儿无知无能旧观念的打破,幼儿教育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论文在综观幼儿音乐教育现状之后,提出了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的三类方法,即倾听、交流和韵律体操;同时,对于在幼儿音乐教育中需注意的问题也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5.
李志鹍 《科技信息》2014,(11):191+198
音乐是一种艺术,它是催开儿童智慧的花蕾。对于幼儿来说,通过音乐感知的手段去开发、启迪他们的智力是一种有效的方法。通过长期的教学探索与实践,我们发现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应在丰富幼儿感性经验的基础上,把音乐融于幼儿的生活和游戏活动中,让幼儿通过唱唱、跳跳、玩玩、动动、演演等游戏活动直接体验,感知音乐的力度、速度、节奏、音色……从而获得相应的音乐知识和技能。一、采用柯尔文手势与游戏的方式,让幼儿认识音高掌握音准是非常有效的方法。二、利用幼儿熟悉的已有生活经验帮助幼儿辨识音色和力度。三、三步走培养幼儿的节奏辨识能力。四、常欣赏、常动脑、常动嘴、常表演,培养幼儿隐约感受力、理解力、表现力。  相似文献   

6.
尚文敏 《科技信息》2013,(34):223-223
音乐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一种活动。幼儿的生活离不开音乐游戏,幼儿的生活也是音乐游戏的源泉。本文从音乐游戏的内涵及其特征入手,揭示了音乐游戏对幼儿的影响,并阐释了运用音乐游戏对幼儿实施影响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就幼儿综合性基本素质的塑造和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来看,随着我国十多年来在幼教领域里进行的改革,幼儿艺术教育从指导思想到教育内容、教育形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幼儿园教育中的音乐、美术等教育活动日臻完善,有了较大的发展;另一方面,随着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艺术教育,日渐受到社会和家庭的重视,出现了形式多样的幼儿艺术教育方式。这些以幼儿某种艺术活动为主要教育内容的教育组织形式无疑为我国幼教中薄弱的艺术教育开辟了更广的领域,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艺术才能。  相似文献   

8.
面临 2 1世纪的挑战 ,幼儿音乐教育由过去偏重唱歌、跳舞的技艺传授转向幼儿音乐素质的培养。本文围绕“怎样开展幼儿音乐欣赏活动”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的探索 ,根据音乐欣赏活动的基本指导思想构建了音乐欣赏活动新模式。通过多年实践表明 ,幼儿充分欣赏大量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各种音乐作品 ,能发展幼儿的音乐听觉能力、情绪情感 ,能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9.
贾廷莲 《科技资讯》2009,(30):179-179
本着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理解和对音乐欣赏教育的探讨,我对幼儿园小班20名幼儿,做了一些尝试性教学研究,幼儿有意注意的时间持续较短,注意力不太集中,容易分散,感觉幼儿在整个"听"活动下,有意注意时间延长进步是十分明显的。在活动中我特别注意到个体差异,耐心引导。全面提高幼儿欣赏音乐的能力,同时增强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实践证明我通过一些趣味性、游戏性的活动,将音乐游戏贯穿于幼儿一日活动各个环节中有效激发幼儿的各种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0.
幼儿韵律体操是在音乐伴奏下的体操活动之一,在教学中将健康、艺术、社会等领域课程整合,创造性地将律动、音乐、动作、儿歌结合起来,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构建完整的教学内容体系。幼儿韵律体操具有阶段性、层次性、多元性、开放性、创造性、生活化等特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通过身体动作、音乐节奏、歌谣与儿歌的活动和游戏,促进协调性和身体素质的发展,并通过儿歌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任晓迪 《科技信息》2012,(16):325-325
音乐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学前儿童生活、学习和成长中不可缺少的领域。幼儿学会了认识音乐,体验音乐中的快乐,才能进入音乐的天地,并借助音乐获得积极的人生经验。幼儿园综合主题课程中,音乐活动不是太多,虽然活动中有节奏的元素,但往往满足不了孩子对各种节奏的好奇,因此,我尝试利用幼儿  相似文献   

12.
张春萍 《科技信息》2013,(11):326-326,374
<正>韵律活动是一种身体随着音乐旋律有节奏的优美运动,是经过艺术提炼,在音乐感染下,身体随着旋律的起伏、创造性地再现日常生活中的种种动态。韵律活动具有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和幼儿容易接受的特点,是幼儿最喜欢的音乐活动之一,已成为幼儿音乐教育的一部分,对提高幼儿的审美感知、审美表现、审美表现力,促进幼儿健全人格形成都十分重要。在韵律活动中,幼儿喜欢边唱边跳,在主动的体验中得到熏陶,使孩子们从"要我学"转为"我要学",使幼儿的潜能获得充分发展,为幼儿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笔者根据新《纲要》的要求和幼儿的年龄特点,参考了一些有关幼儿园韵律活动的  相似文献   

13.
节奏是音乐的生命,节奏虽然是人生来便具有的本能,但是只有正确的方法才能使幼儿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让幼儿通过贴近生活中的事物,运用动手、动脑,运用听觉、视觉、运动感觉等器官亲自参与活动,在玩、说、唱、动等过程中体验音乐,感受音乐的节奏.  相似文献   

14.
学前双语教育在我国已经普及,但因为缺乏科学的理论基础,幼儿教师和家长对如何正确引导学前儿童进行双语学习活动非常困难。因此,人们对双语教育的理解有着不同的看法,为了让人们更好地理解学前双语教育,该文调查研究了学前双语教育的现状,总结出学前双语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将幼儿语言、美术、游戏、音乐、手工等活动中与双语课程相结合的创新课程模式,给学前儿童创造一个双语学习环境,使幼儿在快乐的环境中逐渐得到第二语言方面的熏陶,更好地掌握母语及第二语言。  相似文献   

15.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艺术领域的目标明确指出,要让幼儿喜欢参加艺术活动,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舞蹈是幼儿园音乐教育内容之一,是在音乐的伴奏下根据音乐的性质,以动作姿态来表现音乐形象的一种形式。  相似文献   

16.
节奏是音乐的生命,节奏虽然是人生来便具有的本能,但是只有正确的方法才能使幼儿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让幼儿通过贴近生活中的事物,运用动手、动脑,运用听觉、视觉、运动感觉等器官亲自参与活动,在玩、说、唱、动等过程中体验音乐,感受音乐的节奏。  相似文献   

17.
群众音乐文化活动是广大人民群众社会生活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满足人们高层次精神需求的主要方式之一,而高等院校音乐专业教育活动的任务是塑造专门的音乐专业人才,二者的终极目的是同质的。就高校音乐专业教育与群众音乐文化活动合作实践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以期建立起二者沟通的桥梁,丰富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实践内涵。  相似文献   

18.
创新是我们时代教育的最强音,创新教育要从幼儿做起。在学前语言活动中,我们不仅要注重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更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在语言活动中,应该运用语言智能、人际交往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自然观察智能等多元智能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19.
楼秀玲 《科技资讯》2014,(11):154-155
在幼儿园中音乐教育无时无刻不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它与幼儿的发展密不可分,我们常通过音乐教育来发掘幼儿的潜能,塑造幼儿健康,活泼的个性,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新指南中指出音乐活动是一种艺术和情感的表现,不是孤立的一节音乐活动,而现实中幼儿常常出现的羞于表现或怕表现,无疑值得我们深思。我们采取"体验式"音乐活动的探索,教师用丰富的情感,感染幼儿,关注幼儿的情感需要,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为的是更好的有效的提高幼儿对音乐活动的积极性与兴趣。  相似文献   

20.
自理能力是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的能力。简单的说就是自我服务,自己照顾自己,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幼儿今后的生活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但现在的大部分孩子,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以至于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环境。所以,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至关重要,我们要把这项能力的培养作为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有专家指出:幼儿能力与习惯的培养是在学前期。作为幼儿园,我们能否抓住这个关键阶段,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与生活自理现状,有的放矢地对幼儿进行教育,是幼儿生活自理能力高低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