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木麻黄防护林基干林带更新改造与降风效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木麻黄基干老林带,分别采取不同采伐面积进行更新改造.结果表明三种不同面积(20m×20m、20m×30m、30m×30m)采用木麻黄惠安1号优良无性系、挖大穴、下客土拌磷肥、雨天造林等配套技术更新改造效果较佳.6年生时平均树高已达7.9m,超过木麻黄老林带平均5.8m的高度.但新林带受风害程度随采伐更新面积增大而加剧.试验还表明,木麻黄新林带20m×30m处理,明显比其它3种处理降低风速提高0.9%~2.5%.老林带更新不仅成功,而且都具有较好的降风效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厚荚相思在沿海沙质海岸更新造林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改变沿海地区造林树种单一状况,提高森林群落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1990年在福建东山县海岸后沿沙地引种厚荚相思、马占相思、大叶相思、肯氏相思、纹荚相思及毛绢相思;1998年选用厚荚相思、木麻黄、刚果12#桉、湿地松等树种在木麻黄基干林带下套种更新和带状采伐更新;1999年选用厚荚相思、肯氏相思、马占相思、纹荚相思在风口沙地造林。研究结果表明,在海岸前沿风口沙地厚荚相思造林成活率高,受风害轻微,对沙荒风口不良生境适应力强;在海岸木麻黄基干林带更新中,厚荚相思保存率高,生长迅速;在林带后沿沙地厚荚相思成活率和保存率高于其它相思类树种,树高,直径及材积生长量最大,降低风速明显,林内凋落物多,提高土壤肥力显著。  相似文献   

3.
海岸防护林林间空地套种木麻黄生长效果与防风效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福建平潭岛海岸木麻黄林为研究对象,探讨老木麻黄林间空地套种一年生木麻黄壮苗的生长效果,并开展复层结构的异龄防护林降风效能观测。结果表明:采用林间空地套种木麻黄壮苗生长较快,近5年树高平均可达8.6m,胸径8.75cm。经观测表明,有套种的林分平均降低风速可达84.95%,比无套种木麻黄老林带提高了14.45%,有效地发挥防护功能。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改善林带结构,而且有利于提高林分生产力,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沿海沙荒风口和基干林带自然条件恶劣,由于适合的种植材料缺乏,造林难度大。采用木麻黄无性系惠1^#在沙岸前沿造林研究,结果表明,木麻黄无性系惠1^#在风口地段通过挖大穴整地、下客土、雨天深栽的技术措施造林,其保存率高达83.2%,年均高生长量超过60cm,而且受风害比较轻微:木麻黄无性系惠1^#应用于木麻黄基干林带更新造林,其保存率高达100%,年均高生长量1.8m,年均胸径生长量为1cm,能在较短时间内恢复基千林带,实现防护效能早发挥。木麻黄无性系惠1^#是福建沿海沙质海岸造林困难地段优良的造林材料。  相似文献   

5.
沿海前沿林带更新树种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省沿海木麻黄基干防护林大多已达40~50年,生长量及防护功能均下降,需要通过更新来保证防护林效益的持续发挥。而现有的防护林以木麻黄单一树种为主,林带结构简单,防护林生物多样性较差且生态景观单调。为此,我们结合木麻黄基干林带更新开展了不同树种造林选择研究。结果表明,尾细桉、巨桉、粗皮桉和木麻黄无性系A13、平2在基干林带更新造林中保存率高、生长迅速,可作为前沿保留少量老林带下基干林带更新的树种。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海岸风口沙地现状的观测和对该地段造林技术的综合分析表明风口沙地营建防护林的关键技术是采用培育具有抗性强又速生的木麻黄大苗、深穴整地、适时造林、放客土、施磷肥和建立有效的挡风屏障等综合配套技术,造林成活率可达到98.3%;保存率可达90.0%以上,无需补植.研究还表明,海岸带风口沙地造林,其造林成本较高,资金投入约为13508.8元/hm2;而以往常规造林方法,资金投入约4535元/hm2,但造林保存率一般仅有10%~15%,需多次重造或补植,因此应用本项造林技术更节省经费,造林效果好、成林快,防护效能可提前发挥.  相似文献   

7.
郭清明 《海峡科学》2008,(3):71-72,83
为改变福建沿海防护林造林树种匮乏的局面,应用马占相思、厚荚相思和大叶相思在沿海沙地开展造林选择试验,结果表明,参试的三种相思造林6a保存率都在90%以上,生长量表现为厚荚相思>马占相思>大叶相思>木麻黄:马占相思、厚荚相思和大叶相思6a生时防风效能分别为56.6%、71.6%和74.4%;三种相思6a生林分与同龄木麻黄相比,土壤肥力都得到不同程度提高.马占相思、厚荚相思和大叶相思可作为沿海防护林更新树种.  相似文献   

8.
在柚木Iectona grandis造林保证成活率的前提下,第二年套种甘蔗,对比柚木生长状况.结果表明:柚木套种甘蔗造林的亩平均材积年生长量、平均单株材积年生长量均明显高于柚木常规造林,其中柚木套种甘蔗造林地的亩平均材积年生长量是柚木常规造林地的268%,柚木套种甘蔗造林林地的平均单株材积年生长量是柚木常规造林地的227.3%.  相似文献   

9.
以福建惠安滨海沙地木麻黄纯林为研究对象,用LICOR-8100 Automated Soil CO2 Flux system法测定不同林龄系列(幼林、三个中龄林和成熟林)五块木麻黄纯林土壤剖面中易变碳含量.结果表明:MBC含量随林龄的增长而降低,且在不同层次间的差异越来越小.DOC含量随林龄的增大而增加,从幼林到成熟林依次为:20.15、31.68和41.52mg/kg,且幼林和中林在0~10cm土层含量高于10~20cm,成林则相反.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不同林龄木麻黄纯林的土壤碳贮量,在福建惠安选择不同发育阶段(幼林、中林和成熟林)的沙地木麻黄防护林作为研究对象,用LICOR-8100 Automated Soil CO2 Flux system法测定了土壤剖面的含碳率,并计算其碳贮量.结果表明:土壤含碳率与林龄没有显著相关性,5个林分的含碳率都在5g/kg左右的较低水平;土壤含碳率和碳贮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在10cm土层中最大.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木荷采用轩切根移栽和直播育苗造林分析,认为采用芽苗切根移栽育苗造林,可节省种子50%降低育苗成本38.1%,提高一级苗率45%,提高造林成活率13.3%,1年生林木生长提高44.2%,林木林相整齐。  相似文献   

12.
周敦强 《武夷科学》2006,22(1):117-122
对5年生不同苗木马尾松幼林施肥试验结果表明,造林苗木以选择马尾松切根裸根苗为宜,不同施肥处理的幼林树高和胸径生长有极显著差异,以施复合肥效果最好,树高和胸径增长率为40.79%和61.19%,单施P肥效果次之,树高和胸径增长率为31.41%和43.58%,单施K肥也有明显效果,而单施N肥则效果不显著,说明我省红壤严重缺磷肥,造林施肥宜选用磷肥为主,少量施钾肥,氮肥在马尾松幼林地上可不施用,或少量施用,尽量做到合理施肥,以提高林地施肥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不同混交模式防护林中湿地松的光合特性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在福建东山赤山防护林场对不同模式混交林中湿地松的光合特性进行野外测定,结果表明湿地松的CO2补偿点为163 μmol/mol,羧化效率为0.0171,暗呼吸速率为0.28μmol/(m2@s),光补偿点为40 μmol/(m2@s),光饱和点为1 100μmol/(m2@s);湿地松林冠下层和林冠上层的净光合作用日变化均呈双峰曲线,且林冠上层叶在光合作用过程中起着主要的作用.在营造湿地松-木麻黄的带状混交林时,为了提高湿地松的光合效能,湿地松带的行数应不少于3~4行;对稀疏木麻黄林带下套种湿地松光合效能的研究表明,在郁闭度小于0.28的稀疏林带下套种湿地松,可作为老林带更新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14.
马志军 《科技信息》2009,(9):18-18,15
低山区荒山由于土壤瘠薄、立地条件差,造林成效不高,成了造林工作中的一大障碍。通过多年的探索实践表明.树种选择是提高造林成效的途径之一,用乡土优良树种杜仲、连翘造林后,当年成活率分别达到96%和89%、三年苗木保存率分别达到91%和87%。分期栽植是提高造林成效的另一个有效途径,第一年栽植刺槐作辅助树种,第二年套栽生态效益高的油松和侧柏后,油松当年的成活率为96%.三年苗木保存率迭93%,侧柏当年的成活率为95%,三年苗木保存率这90%:  相似文献   

15.
在黄土丘陵区对不同栽植深度的刺槐造林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栽植深度对造林成活率和生长量影响差异较大,栽植深度以40cm~50cm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6.
卜长春 《科技信息》2010,(36):345-345
太行山绿化时,有些地区需要进行整地,根据造林地特点因地制宜的细致整地,对提高造林成活率,促进幼林生长,实现林木速生丰产具有重大作用。 一、造林整地的主要作用 (一)改善立地条件。造林整地在这方面的作用是综合性的。首先是通过采用不同的造林清理和整地的方法,可以清除全部或部分自然植被,改善土壤的物理机械性质,调节造林地的光照、热量、  相似文献   

17.
沙地营养袋樟子松育苗与造林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美英 《科技信息》2012,(11):469-470
樟子松根系发达,枝叶繁茂,耐寒耐贫瘠,是干旱,贫瘠土壤上的先锋造林乔木树种,同时又是沙地造林首选优良树种。由于樟子松在我区采种困难,调种费用大,且育苗出苗率、保苗率,沙地造林成活率低等因素。我区的樟子松造林成效相对较慢。介于上述原因,我们采用于相应的技术措施,使育苗出苗率,造林成活率都得到了大大的提高,取得了育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8.
不同石漠化治理模式的造林保存率及幼林生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不同石漠化治理模式对林分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及幼林生长的影响。【方法】通过两种树种(顶果木Acrocarpus fraxinifolius、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3种治理模式(顶果木纯林、降香黄檀纯林、顶果木×降香黄檀混交林)的造林试验,研究不同石漠化治理模式下林分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和幼林生长表现及适应机制。【结果】不同树种和不同治理模式林分的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存在一定的差异:纯林中,降香黄檀的平均成活率较高(93%~96%),顶果木的较低(81%~87%);混交有利于提高成活率和保存率。不同治理模式林分的平均胸径和平均树高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顶果木纯林的年平均胸径和年平均树高生长量(1.73cm和1.87m)显著高于降香黄檀纯林(1.26cm和1.33m);混交林中,顶果木的年平均胸径和年平均树高生长量分别是1.81cm和2.07m,高于纯林;降香黄檀的年平均胸径和年平均树高生长量相应为1.15cm和1.39m,胸径稍低于纯林,而树高稍高于纯林。【结论】顶果木和降香黄檀均能适应石漠化生境,顶果木的生长表现优于降香黄檀,混交可以提高林分的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及生长量。  相似文献   

19.
辽东栎育苗造林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择科学的造林模式和造林树种是提高太行山干石山区造林成活率的关键技术之一.辽东栎是山西省天然分布较广的乡土树种,具有耐寒、耐旱的特性.总结了辽东栎育苗造林、幼林抚育以及病虫害防治的几条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0.
木麻黄与厚荚相思混交林的土壤碳贮量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发育阶段的木麻黄一厚荚相思混交林和同年生木麻黄纯林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含碳率和碳贮量.结果表明:不同土壤层含碳率和碳贮量在不同林分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木麻黄一厚荚相思混交林>木麻黄纯林;含碳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且随土层加深差异逐渐减小,到100cm时差异基本消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