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近十多年来有一个问题苦苦困绕着我,家长眼中的好教师是什么?学生心目中的好教师又是什么?我连续带了两个从一年级一直到小学毕业的班级,都遇到了一个现在普遍存在的现象,就是家长为孩子择师,家长千方百计找关系,要把孩子交给我带。更有这样一个家长,在我1996年把他的大儿子带到小学毕业后,她找到我说:“老师,今年你又该带一年级了吧?”我说学校还没排课,不知道。可她很诚恳地对我说:“你教一年级千万告诉我。”我很奇怪,就问:“怎么,有什么事吗?”[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正走进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教学的轨迹,反思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记得在课程改革开始的时候,很多教师、家长这样说:"课程改革虽是一个实验的过程,但它却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孩子一生的命运!"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我认为:"教师在乎什么,学生就发展什么。"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相似文献   

3.
本人从教多年,有个问题一直困绕着我,家长眼中的好教师是什么?学生心目中的好教师又是什么?现在的学校都会遇到家长为学生择校、择师的问题。本人认为一个被家长,尤其是被学生认可的老师必有其独特的魅力。无论是小学生还是大学生都有“向师性”,再加上教师本身独特的魅力,学生定会“亲其师,信其道。”反之,则会误人子弟,害人不浅。那么新时期教师的魅力究竟在何处、如何做新时期的魅力教师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4.
前几天,有家长和我交流,如何指导孩子写作文写日记。家长反映,如果完全由着孩子去写,感觉就是记录流水账,看着就生气。如果要求孩子天天写,他不感兴趣,所以只有家长代劳整理、筛选了。我想这还是家长急功近利的心理在作祟,总是潜意识里希望孩子是神童是天才是小作家。于是我们就管得太多,拉着孩子跑,拽着孩子跑……有家长就问我,你怎么指导你的孩子写作文的?孩子写得怎么样?我说,我的方法就是——不管。声明一点,我女儿的作文不优秀,但是我喜欢欣赏她的文字。这是懒妈妈的方法。天天写吗?不管,愿意写就写,不愿意写就不写。写什么内容?不管,…  相似文献   

5.
每到放假前夕,老师都会不 您孩子的大朋友:王振刚 而请家长抽出时间与孩子同约而同地给孩子们布置假期作业。 在我给家长布置的假期作业 乐,是让家长在繁忙的工作中,我突然产生了这样一个念头:为 中,第一项就是让家长给学生创 不要忘记给予孩子心灵上的关什么不给家长也布置一些假期作 造劳动机会,因为孩子们缺乏劳 怀、呵护,让每一位孩子都能享业呢?于是,我一边苦思苦想, 一 动技能,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自 受到生活的幸福,让每一个孩子边书写着: 己却做不好。每天让…  相似文献   

6.
法国著名教育家卢梭曾说过:如果你想培养一个无赖,那就尽情放纵他,迁就他;如果你想培养一个很棒的孩子,那么面对孩子起初不合理的要求,你就要坚持用爱的原则,爱的理由拒绝他。身为人母的我,相信每个做家长的面对着孩子哭着要东西时,就犯愁,是给还是不给?该怎么办?一孩子的愿望是无止境的,总有一天你会拒绝他,而此时拒绝比当时拒绝给孩子的打击大得多。卢梭还说过:当一个孩子哭着要东西时,应当干脆加以拒绝。我想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要用爱的力量拒绝孩子,用耐心和“狠心”去解决。在学校有的学生作业不完成,来校后谎称忘带,起初几次,我相信这些可爱的孩子,给予了原谅,希望他们今后该改正。可事情并不是这样,情况愈来愈糟,忘带作业的人多了,次数多了,我慢慢地发现了问题,便规定:没带作业就是没做,也不准家长送。这样一来,学生没有空子可钻,作业不带或没做的逐渐减少。有个学生以《以忘的教训》为题写作文,感激老师帮他改正了缺点。开家长会时,家长也认为这个办法好。有的学生忘带书,家长送,其实家长也烦,宁愿自己辛苦也不愿耽误孩子的学习,这样做家长是真的关心孩子、疼爱孩子吗?我认为并不是。  相似文献   

7.
赵金娥 《科技信息》2014,(11):176+185
<正>"妈妈,如果期末考试我得双百,你能不能好好奖励奖励我?"这天一回家,女儿就兴奋地问。"当然,我会好好抱抱你。"我由衷地说。"那不算,你还是给我买辆童车吧。""什么?你学习还要报酬啊?"我好吃惊(以前,只要来句"哇,你真棒!我太高兴了!"她就乐得手舞足蹈:"我下次要考得更好!")。没想到,她的回答让我无话可说:"每次考完试我们班好多同学都会得到家长的奖励,有的给好几百呢!"我一打听,事实果真如此。有些家长的话令人瞠目结舌:"只要孩子成绩好,要什么我都给!"  相似文献   

8.
《奇闻怪事》2005,(5):48-48
大家好!自2005年第2期我们开设“咨议论坛”以来,陆续收到了一些回应稿件,欢迎大家继续参与。上期话题回放:求助一一教师的评语使孩子受了委屈,作为教师的家长该如何处理?兼论教师评价。  相似文献   

9.
编辑同志: 我的孩子眼看就要参加中考了,和许多家长一样,我也有“望子成龙”的心情。只恨我当年学习不努力,文化水平有限,如今想帮孩子学习也是老牛追兔子——有劲使不上!没办法,只能在日常起居饮食方面多照顾孩子一些,可又不知道该给孩子吃些什么好,希望你能介绍一下。——一学生家长  相似文献   

10.
野外观鸟不仅能让孩子在观察与发现中受到启发、发现乐趣、生成动力,更能培养孩子热爱自然的情怀和细心观察、认真总结的学习能力.这是带孩子观鸟的家长的体会.然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观鸟归来,才能感悟良多吧? 由于从小生活在城市中,我几乎不认识花花草草,只在北京动物园见过几种野生动物,“自然”对于我来说就是书上的文字.直到2013年12月我第一次走进广东南岭保护区,第一次举起望远镜,我才惊喜地发现:原来鸟是如此的美丽,羽毛竟然有这么华丽的颜色,跳动的样子那么可爱.  相似文献   

11.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教育者以及协调者,所以要处理好与学生、家长、科任教师之间的关系。而沟通是处理好这几方面关系的关键所在。与学生能沟通好,重要的是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倾听他们的心声;与家长能沟通好,关键是目标一致,都是为了孩子好;与科任教师能沟通好,主要是目的一致,都是为了整个班级的管理。沟通好了各方面的关系,老师、学生、家长、科任教师拧成一股绳,学生们的受益是终生的。  相似文献   

12.
教育孩子靠自身的优秀赢得他人尊重我们家没有什么显赫的家族背景,我和李肇星也不希望孩子借助外力而获得什么。禾禾上小学的时候,我们安排他就近在灯市口小学上学。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已经有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了,学校的孩子们之间开始出现攀比的现象,一些学生经常带可乐、巧克力到学校,也有孩子穿名牌衣服到同学中去炫耀。慢慢地,禾禾心里也开始有了不平衡的想法。有一天晚上,禾禾悄悄地走到我身边,一脸困惑地问:“妈妈,春游的时候,我们班里同学都带饮料,我带什么?”当时买一瓶可乐需要两元钱,虽然有点贵,但我们家也不至于买不起。就这个…  相似文献   

13.
<正>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举足轻重,做为教师,要重视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配合的重要性。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学校和家庭,要让孩子健康成长,家校教育的合力不可忽视。但在实际中,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家长不一定理解,所以教师要多和家长沟通,在交谈中与家长取得共识,方可形成有效的家校教育合力。那么教师只有具备了什么样的心理机制才能达到与家长交谈的预期目的,实现家校教育的协调统一,形成家校教育的有效合力呢?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探究的课题。交谈是一种最常见的人际交往方式,可以这样  相似文献   

14.
中午,我刚踏进校门,数学老师就告诉我说,我们班的一个学生家长来找我,问:“凭什么不让他的孩子来学校睡午觉?”听她这么一说,我想起是昨天我们班的“好学生”(学习好)华齐(化名)因为午睡时违犯纪律让我劝回家午睡了。怕他不告诉家长,上午我用手机与他的家长联系了几次都未联系上。不用说这家长一定是他的了。  相似文献   

15.
    
只有学习好的孩子才有出息许多家长和老师都喜欢夸耀:谁家的孩子考上什么名牌大学了,谁在学校学习可好了,都不用家长操心。学习优秀的孩子可以得到老师和家长无条件的重视和表扬:当选三好生、参加夏令营、不干家务、违反纪律也没关系、被当作同龄人的榜样、成为家里和班级里的中心。但是现在己  相似文献   

16.
没有不爱孩子的家长,没有不想教好学生的教师。但,什么是孩子真正需要的爱?什么样的教育才是最适合孩子的?既不是打着“爱的旗号”,以“爱”的名义对孩子进行的强制性控制。也不是孩子考出高分就认为教育便是成功的。教育不能急功近利,不能以成绩作为衡量的惟一标准,只有尝试去理解孩子,尊重孩子,因势利导,从长计议,才是成功的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7.
经常记起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名言:“一个好的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孩子,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与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  相似文献   

18.
正儿子的钢琴学习启蒙较晚,虽然等待很漫长,但我始终认为颇为值得,因为汤普森正是我所寻求的钢琴教师。在温哥华这个被华人称作大农村的地方,家长特别重视孩子的课后兴趣班。音乐、体育、绘画、英语和中文是华人孩子约定俗成的五大基本课后培训项目。而家长们对乐器和英文偏向一对一授课形式,因而好钢琴老师就显得特别紧俏。像我儿子排了一两年的队,才顶了他姐姐的位置被本地区口碑最好的一位老师优先录取,所以儿子的钢琴学习启蒙较晚。虽然等待很漫长,但我始终认为颇为值得,因为汤普森正是我所寻求的钢琴教师。  相似文献   

19.
“早恋”没什么不好现在好多家长都不准我们在中学阶段谈恋爱,说那是“早恋”,他们看到我和男生在一起,就知道乱吼,却也讲不出什么道理来。你能告诉我一些可以让我信服的理由吗?的确像你说的那样,许多家长都只是告诉孩子不要做什么,却没有讲清为什么不要做。这就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你会认为他们干预了你的生活,限制了你得到快乐的自由。产生与异性交往的愿望,是中学生共同的心理特征。一般说来,从儿童、少年到青年,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性的理解和体验大致可分为无知、朦胧、爱慕、初恋、钟情五个阶段。中学阶段正是一个人成长的黄金时期…  相似文献   

20.
把爱情作为一个专题放在初三语文课本中,学生能接受吗?家长会反对吗?记者采访了几位中小学生和他们的家长,出人意料的是,家长和学生竟然不约而同地欢迎“爱情”入选语文课本。家长:初三还太晚李女士(女儿8岁):初三还太晚了,现在的孩子那么早熟,无论从生理还是心理的发育,都比我们那个时代要提前好多。我觉得语文课本能够正视这个问题,反映了教育界的思想真的开通了,说明这些老师确实仔细观察过学生、了解他们的思想。车先生(女儿11岁):文章选得好,单元最后还有组织学生讨论早恋和网恋的问题,我相信这种做法对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非常有好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