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阐述了日本人的自然观与环境保护的紧密关联。日本人对待自然的态度倾向于忍从与融合,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为协调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在环境保护技术上精益求精,尽量避免以损害自然界生存的方式谋求发展。日本人在环保意识中所秉持的这种自然观对中国的环保事业亦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世界知识》2013,(4):69-69
所谓文化,从广义上来说,指的是人们在各自的门然风土和历史环境中形成的生活方式的体系,其主要包括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观)、人与人的关系(社会观)、人与神的关系(宗教观),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等。宗教作为文化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既是文化的一个侧面,同时又对文化的整体产生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日本古代歌集中多是通过自然景物和天象来咏唱作者的内心感情的。视觉上表现为色彩的运用。和歌集《小仓百人一首》中的色彩美感更是陶冶情操,沁人心脾。本文总结归纳了《小仓百人一首》中的主要色彩,并从日本人的自然观,宗教观,传统意识三方面分析了白色出现频率最高的原因以及从六个方面说明了白色在日本文学中所具有的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4.
比较分析同一时期(中国南北朝时期与日本飞鸟时期)中日两国佛寺建筑与自然的关系,发现虽然两国佛教理念相同,但中国南北朝时期是玄学境界型建筑自然观,而日本飞鸟时期则是神道意识型建筑自然观。中国南北朝时期的佛寺建筑及其自然观是日本飞鸟时期的母体,而日本飞鸟时期则为研究中国南北朝时期的这一关系做旁证。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在《18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从人的实践本质的对象性活动出发,将自然界既看作是人的实践的对象又看作是人的生存的基础,形成了生存基础和实践对象相统一的二重性自然观。这一自然观既克服了旧哲学之与人分离的自然观的缺陷,又匡正了当代绝对人类中心主义之盲目开发自然的偏颇。  相似文献   

6.
朱珠 《科技信息》2010,(29):I0150-I0150
日本庭园多用未经加工的自然石,这与日本人自古以来的自然神信仰密切相关。同时,日本人的这种自然观也使得石(组)在日本庭园以后的发展中充当了沟通人类世界与神仙世界、佛界理想世界等的桥梁。  相似文献   

7.
大自然是戴.赫.劳伦斯与威廉.华兹华斯作品的共同主题之一。劳伦斯的自然观充斥着对工业文明的极端憎恨;华兹华斯的自然观则充满对哲理与人性的关注。同时两人都提出了以自然为方向的救世之道。两人自然观既有时代社会背景等因素造成的差异又有一脉相承共性。  相似文献   

8.
戴玉磊 《科技信息》2009,(29):I0195-I0195,I0221
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人在与自然界的交互作用中,形成了对自然界的认识和看法,也就是自然观。中国古代朴素自然观在中国人心理的形成和发展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它经历了“敬畏天命”、“天人合一”、“人定胜天”三个发展阶段,同时人的心理发展也相应经过了恐惧、顺从、斗争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国古典哲学代表人物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自然观的基础上考察人与自然关系,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标志,逐渐构建并形成以实践为基础,人、自然和社会相统一的辩证自然观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指导我们解决我国现阶段因为工业化进程而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的哲学理论基础,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是在批判继承德国古典哲学基础上形成的。这种“实践的人化自然观”认为 ,人与自然是相互作用的 ,这种相互作用的过程 ,一方面表现为自然界的人化过程 ,另一方面表现为人的自然化过程。人类要想彻底消除生态危机 ,解决好人与自然的矛盾 ,就必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  相似文献   

11.
在日本,宫崎骏执导的动画片已经在日本动画界成为了一种传奇。在他的一系列作品中,探讨了人类生存、人与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关系。随着宫崎骏动画片的风靡,影片中探讨的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风之谷》是宫崎骏创作的第一部探讨人与自然密切关系的动漫,仔细欣赏这部作品之后,可以看出一些日本人典型的自然观。该文通过对《风之谷》的分析,试图探究日本人的自然观,期望在环境日益遭到破坏的今天,能给人们以启示。  相似文献   

12.
能量、力和物质概念是19世纪物理学概念结构的基础,离开它们谈论19世纪物理学史常常会因为偏离主旨而难以令人信服.哈曼在《19世纪物理学概念的发展》一书中对这一时期物理学概念的整体发展作了一个非常清楚而准确的描述.文章首先介绍哈曼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以力学自然观为背景对能量、力和物质概念的确立以及力学自然观所遇到的困难进行分析,最后指出此书的中译本中存在的一些错译或译得不当之处.  相似文献   

13.
李璐 《皖西学院学报》2007,23(3):95-100
有论者认为劳伦斯的自然观是反进化论的。其实,恰恰相反,他的自然观源于进化论。进化论对劳伦斯自然观的直接影响来自于各个物种相互依赖的观点,热爱太阳及整个自然界的观点,泛神论的观点。进化论的间接影响来自于万物变化的观点,此观点促成其对浪漫主义自然观的修正。  相似文献   

14.
费尔巴哈自然观的缺点不是缺乏辩证法,而是"只是从客体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现实。马克思由于认为人现实生活的自然界是一个被人改造过的人化的自然界,因此,他对费尔巴哈自然观的超越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单纯依赖自然到依赖与改造自然双向互动的跃迁,二是从单纯的自然观到自然观与历史观相互融合的飞跃。  相似文献   

15.
日本近代建筑设计在国际范围内获得了广泛的认同和肯定.从日本的文化观念和传统建筑的一些形式手法入手,探索建筑中独特的自然观,总结出了一些独特的设计语汇,诸如对禅意的探寻,对表皮的内涵挖掘和创造等.以黑川纪章设计的名古屋美术馆为例分析了日本近代建筑的共同设计手法特征并做了相应论述.  相似文献   

16.
魏向军 《甘肃科技》2004,20(6):181-182
本文对自然观的发展过程从不同侧面作了介绍 ,并对自然发展和自然观形成的科学技术基础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大江健三郎的小说创作深受萨特存在主义的影响,而大江的存在主义却不是萨特的翻版,有着民族化特征。大江健三郎将萨特的存在主义融入到日本传统美意识和自然观中,既致力于反映人类生存环境改善的主题,又扎根日本的乡土、民族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并尽力运用日本传统文学的丰富想象力、日本古老的神话象征性以及日本式的文体,以保证吸收存在主义文学理念和技巧并加以日本化。  相似文献   

18.
自然观是人文科学的基石。人以何种方式对待自然,也就以相应的形态塑造人自己的性质。因而,自然观不仅是人文科学反思的起点,也是建构新型人性的落脚点。迄今的自然观经历了人对自然的迷信祟拜、人对自然的依存顺应与人对自然的征服统治不同阶段。一种基于现代生产力的现代人文主义尽管困境重重,但仍然展示了不同于传统的新型自然观前景。  相似文献   

19.
面对全球生态危机的日益加加剧和对环境教育呼声的日益高涨,以及对环境教育的成效质疑责难的严峻形势,本文试图从认识根源人手,探讨环境教育需要解决的最根本的问题,即对人自关系的伦理解析,主要从主体维度、认识维度和实践维度3个方面加以分析,使人们真正确立一种经过阵痛与不断反思而形成的新的自然观,从而指导环保实践,使环境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对日本人思维方式形成的历时性分析,对日本人特有的思维方式对日语、日本文学的影响以及日语和日本文学中一些特有的语言和文化现象产生的深层原因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