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
斑鳢人工繁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闽南地区 4月底 ,试验雌斑鳢体重为 (375 .8± 118.6 0 )g ,性腺发育已进入Ⅳ期 ,其卵巢重为 (2 0 .4± 9.4 9)g、成熟系数为 (5 .2 3± 1.17) %、绝对怀卵量为 (116 4 3.33± 6 2 36 .98)粒、相对怀卵量为 (2 9.0 7± 7.37)粒 ,成熟卵粒卵径 1.4~ 1.5mm .在水温2 4℃~ 2 7℃条件下 ,采用LRH -A3+HCG二次注射催熟催产 ,效应时间 2 2~ 6 8h ,自然产卵或人工授精 ,获卵量 2 90 0 0粒 ,受精率 32 %~ 98% ,静水或充气孵化 ,孵化时间 38~ 4 2h ,孵化率 0 .4 %~ 13.18% ,孵出仔鱼 2 4 5 8尾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黄颡鱼的人工催产人工授精与人工催产自然产卵两种方法的比较分析,笔者认为这两种繁殖方法在生产上均行之有效,但也各有其优点和缺点。可根据不同的生产季节、生产条件及亲本体质状况,选择其中的一种或两种方法进行人工繁殖生产。  相似文献   

4.
饥饿状态下大黄鱼幼鱼能量收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饥饿状态下黄鱼幼鱼的能量收支。结果表明,其排汇能及代谢能与体质量均成指数关系,排泄能与温度正相关,代谢能与温度之间为二次函数关系,体质量以饥饿状态下的能量分配模式没有显著影响,其平均能量收支方程为:30.23U+69.77R-100G=0,能量分配模式随温度的变化而呈显著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6.
大黄鱼染色体核型研究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23  
采用秋水仙素腹腔注射,肾细胞直接制片法对取自厦门市火烧屿网箱的养殖大黄鱼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表明:大黄鱼具有48条A型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46t+2st,NF=48。  相似文献   

7.
药用寄生植物锁阳的人工繁殖研究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相似文献   

8.
大黄鱼三倍体诱导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温度休克方法研究了养殖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三倍体诱导的处理条件,结果表明:1)采用体克和热休克方法均可诱导出三倍体大黄鱼,三倍体诱导率明显受处理温度、处理起始时间以及处理持续时间等因子的影响;2)4℃冷休克条件下,处理起始时间为受精后2min,处理℃持续时间为10min有较高的孵化率和三倍体诱导率;3)37℃热休克条件下,处理起始时间为受精后2.5min,处理持续时间为5min也可获得较高的孵化率和三倍体诱导率。  相似文献   

9.
大黄鱼肌肉必需氨基酸组成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先进的柱后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测定了深水网箱养殖大黄鱼、传统网箱养殖大黄鱼和野生大黄鱼肌肉水解氨基酸的组成。结果表明:养殖和野生大黄鱼必需氨基酸的比值相对稳定,从而得出了大黄鱼必需氨基酸的组成模式为赖氨酸:亮氨酸:精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蛋氨酸:组氨酸:色氨酸=6.2:4.8:4.4:3.0:2.7:2.1:2.1:1.9:1.2:1.0。  相似文献   

10.
闽南地区养殖大黄鱼细菌性疾病的病原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调研了厦门市火烧屿、漳浦县古雷镇杏子村和泉州市肖厝村洋屿等近岸海水网箱养殖大黄鱼的水质因子、养殖管理以及细菌性疾病,并从患病大黄鱼的体表、鳃、肠以及血液中分离细菌.根据形态和生理生化特性的检测鉴定及回归感染结果表明诱发1998年春夏闽南地区养殖大黄鱼病害的主要病原是溶藻弧菌.在51种药物的药敏试验中,病原菌对氟哌酸、氯霉素等12种药物高度敏感,对环丙沙星等13种药物中度敏感,对万古霉素等26种药物不敏感.  相似文献   

11.
人工养殖的大黄鱼性腺发育及性周期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本文描述了大黄鱼生殖细胞发生的形态特征及性腺发育规律。证实海区网箱养殖的大黄鱼可以达到性成熟。雌鱼完成第一次性周期需要3年,雄鱼则提早1年。每年4月中旬至6月,9月至10月均为大黄鱼繁殖期。雌鱼产后卵巢经恢复发育至第Ⅱ期进入越冬。翌年3—4月迅速经第Ⅲ期发育至第Ⅳ期。少部分雌鱼在秋季成熟,但都必须经人工诱导方可产卵。雄鱼精巢在大部分季节均能产生精子,越冬时发育亦处于第Ⅱ期。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大黄鱼受精卵在不同温度下的早期胚胎发育速度,为改进大黄鱼染色体组操作技术提供基础数据,观察了4个温度条件下大黄鱼受精卵的卵裂时间,并据此估算了卵裂间隔时间(τ0).结果表明,温度越高,大黄鱼受精卵第1次卵裂越快,每升高1℃,第1次卵裂时间约提前3.1 min,并给出大黄鱼第1次卵裂时间τI与温度的一阶指数衰减回归方程;温度越高,卵裂间隔时间越短,同时给出卵裂间隔时间τ0与温度的一阶指数衰减回归方程;τI与τo的比值在2.24~2.91之间,并随着温度的提高而升高,但比值升高的幅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相似文献   

13.
网箱养殖大黄鱼弧菌病研究   总被引:33,自引:2,他引:33  
1999年夏季,福建省宁德北斗都网箱养殖大黄鱼发生大面积死亡,从病鱼体内分离出两株细菌:ND-01和ND-02,人工感染试验证实这两株菌皆为大黄鱼的病原菌,经鉴定,菌株ND-01为溶藻弧菌,菌株ND-02为副溶血弧菌,51种药物的药敏试验表明;青霉素G、万古霉素等19种药物对ND-01没有抗菌作用,青霉素G、头孢拉定等10种药物对ND-02没有抗菌作用;ND-01对氯霉素、氟派酸等9种药物敏感,而ND-02则对氟派酸、氟嗪酸等10种药物敏感。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研究了云南葛藤在自然条件下的无性繁殖和种子繁殖的特点,结果表明由于云南葛藤种子的种皮厚而坚实,自然繁殖不易。通过人工试验研究表明:应用98%的浓硫酸浸种,浸泡时间为120分钟时,种子的出苗率最高可达70%;通过机械破皮的方法处理,种子的出苗率可达94%。  相似文献   

15.
闽-粤东族与岱衢族养殖大黄鱼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形态学和RAPD等方法对舟山岱衢族和连江闽-粤东族大黄鱼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两养殖群体之间的差异并未达到亚种水平,但在全长/体长、体长/体高、口裂长/头长、眼径/头长和肥满度5个指标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在全长/体长、口裂长/头长、眼径/头长和肥满度4个指标上的差异达到极其显著水平,两养殖群体属于不同地理种群;所检测的闽-粤东族养殖群体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923~0.987,平均0.962,遗传差异度为0.038 1;岱衢族养殖群体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874~0.982,平均0.949,遗传差异度0.061.两养殖群体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005 1,遗传多样性水平都较低,而其亲缘关系比较密切.  相似文献   

16.
大弹涂鱼人工繁殖和仔稚鱼培育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本文报道了大弹涂鱼诱导产卵和仔稚鱼培育的结果.亲鱼在生殖季节(5-9月)用HCG或HCG和LHRH-A混合激素催产.受精卵在水温26.5—29℃(不超过30℃),盐度25-27‰的条件下发育,经历87h孵出仔鱼,孵化率60-80%.仔鱼放养在模拟潮间带生态系的水泥池中,投喂动植物性饵料,第五天开始摄食微型浮游生物,第八天进入稚鱼期,开始摄食轮虫和桡足类幼体,第三十三天达到幼鱼期,成活率为37.5-60%.  相似文献   

17.
大黄鱼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的同工酶   总被引:30,自引:5,他引:30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法对取自厦门市火烧屿养殖大黄鱼的9种同工酶15个基因座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黄鱼眼球中乳酸脱氢酶(LDH)酶谱表现为LDH的经典模式.在所研究的大黄鱼养殖群体中,多态位点比例(P)为0.067,平均杂合度的观测值(Ho′)为0.013,预期值(He)为0.012,位点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067,Hardy-Weinberg遗传偏离指数(D)为0.083.该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这与大黄鱼养殖群体已出现的种质退化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8.
耐低温性状是鱼类一种重要的经济性状。为进一步探索大黄鱼耐低温性状,本研究采用13个大黄鱼微卫星标记,以岱衢洋大黄鱼低温耐受组和正常对照组2个F2代群体各50个个体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群体耐低温性状的遗传差异。结果显示:13个微卫星标记位点在2个岱衢洋大黄鱼群体中共检测到109个等位基因,观测等位基因85个,平均有效等位基因6.49个,观测杂合度0.89,平均期望杂合度0.85,2个群体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值为0.81,全部为高度多态,表明13个微卫星位点在所选育的岱衢洋大黄鱼群体中均表现出较高的多态性,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比较丰富,可以作为良好的育种材料。耐低温性状相关微卫星标记的研究显示,标记LYC0015在两组样品中共扩增出5个等位基因(片段大小分别为112、110、108、106和104 bp),其中LYC0015112bp等位基因在低温耐受组的出现频率达48%,而在正常对照组中的频率为零,表明该等位基因对岱衢洋大黄鱼温度特性较为敏感,可能与某种耐低温基因存在一定的连锁关系,这一结果可以岱衢洋大黄鱼今后耐低温群体的选育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9.
采用快速末端cDNA扩增法,首次从大黄鱼中克隆到全长为2 023 bp的凝血酶原类似基因cDNA,编码为617个氨基酸,其中包括80 bp的5′末端非编码区及89 bp包含poly(A)尾的3′末端非编码区。预测1~15位的氨基酸处存在1个信号肽。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哺乳动物及其他鱼类进行同源性比较,发现其与红鳍东方鲀有73%同源性,而与哺乳动物的同源性为50%~65%。凝血酶原类似基因虽然在大黄鱼的各个组织中组成型表达,但是在减毒鳗弧菌免疫的大黄鱼的脾脏和肾脏中表达明显上调,这表明凝血酶可能参与大黄鱼对细菌侵染的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