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7 毫秒
1.
陈国树  揭辉 《江西科学》2002,20(4):257-259
在硫酸介质中,痕量铜(Ⅱ)能灵敏地催化高碘酸钾氧化靛红La褪色。系统地研究了指示反应的最优化实验条件,建立了测定痕量铜(Ⅱ)的新方法。方法检出限为4×10-12g/ml铜(Ⅱ)。方法检测范围0~0.1μg铜(Ⅱ)/25ml。用以测定矿泉水中的痕量铜(Ⅱ),获得了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利用铜(Ⅱ)与邻二氮菲(Phen)形成络阳离子 Cu(Phen)_3~(2+)的性质,以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LS)为浮选剂,对铜(Ⅱ)的浮选富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进行了研究。该法应用于天然水中痕量铜(Ⅱ)的测定,可测定μg/L 级的铜(Ⅱ)。  相似文献   

3.
合成了联苯乙酮缩氨基硫脲及其铜(Ⅱ)、锌(Ⅱ)的配合物,用平皿测定法测定了它们对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的抑菌活性.实验证明,联苯乙酮缩氨基硫脲及其铜(Ⅱ)、锌(Ⅱ)的配合物均具有抑菌活性,其中铜的配合物的抑菌活性最强.  相似文献   

4.
以铜(Ⅱ)为修饰物,铜片为基体,制成铜修饰电极.提出了一个快速测定铜(Ⅱ)的示波电位滴定法.以EDTA为滴定剂,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修饰铜电极为指示电极,利用阴极射线示波器荧光点的突然位移指示EDTA滴定铜的终点,具有准确、灵敏、快速等特点,用该法测定含铜(Ⅱ)试样,结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痕量铜的阻抑动力学光度法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酸性条件下,铜(Ⅱ)可催化空气氧化碘化钾生成碘,但当铜(Ⅱ)的质量浓度小于0.5μg/25 mL时有阻抑作用.利用铜(Ⅱ)对反应的阻抑作用建立测定痕量铜的动力学光度法,该方法的检出限量为0.005 3μg/L,线性范围为0~2.0μg/L.用于测定人发中的痕量铜(Ⅱ),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平皿测定法测定了乙醛酸缩氨基硫脲及其铜 (Ⅱ)配合物 ;联苯乙酮双氨基硫脲铜 (Ⅱ)配合物 (1∶1)和联苯乙酮双氨基硫脲铜 (Ⅱ)配合物 (2∶1)对辣椒疫霉菌的抑菌活性 ,同时利用盆栽试验测定了药剂的防效 .实验证明 ,所测药剂对辣椒疫霉菌均有一定的抑菌作用 ,其中乙醛酸缩氨基硫脲铜配合物的抑菌活性最强 .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铜(Ⅱ)催化H2O2氧化7-(5-羧基-1,3,4-三氮唑偶氮)-偶氮氯膦(CTACPA)的褪色反应,褪色反应程度与铜(Ⅱ)量在一定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建立了测定痕量铜(Ⅱ)的催化动力学光度法.在pH 4.0的HAc-NaAc缓冲溶液中,褪色体系的最大吸收波长535 nm,铜(Ⅱ)的质量浓度在(0.004 ~0.2)μg/mL范围内符合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A=3.026 0ρ-7.24×10-3(ρ:μg/mL),相关系数r=0.999 4,检出限为2.90×10-10 g/mL.方法不经分离直接测定头发和河水中的痕量铜,测定结果与AAS法的测定值相符.  相似文献   

8.
基于加热和HAC-NaAC缓冲溶液存在下,痕量铜(Ⅱ)能催化高碘酸钠氧化孔雀绿的褪色反应,从而建立了催化高碘酸钠氧化孔雀绿褪色光测定痕量铜(Ⅱ)的新方法.该方法的线性范围4.00-16.00ng/mL铜(Ⅱ),检出限为4.70×10-9g/mL,用于茶叶,菇类中痕量铜的测定,回收率约在97.0%--103.5%之间,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铜(Ⅱ)—麻黄碱配位吸附波的极谱行为进行了研究,该波属可逆波、铜(Ⅱ)浓度在5×10~(-8)~5×10~(-6)mol.dm~(-3)范围内与峰电流呈线性关系,测定了配合物的组成及表观稳定常数,并对电极反应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催化褪色法测定溶剂中痕量铜(Ⅱ)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国树  傅祖堂 《江西科学》1991,9(3):144-148
探讨了氨水介质中痕量铜(Ⅱ)催化过氧化氢氧化邻苯二酚紫的褪色反应及其动力学条件,建立了测定乙醇和氯仿中痕量铜(Ⅱ)的新方法,测定范围为0—40ngCu~(2+)/25ml,方法灵敏度为1.0×10~(12)gCu~(2+)/ml,回收率97%—99%,测定结果稳定.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铜(Ⅱ)催化H2O2氧化5-羧基-1,3,4-三氮唑偶氮氯膦(CTACPA)的褪色反应,褪色反应程度与铜(Ⅱ)量在一定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建立了测定痕量铜(Ⅱ)的催化动力学光度法。在pH 4.0的HAc-NaAc缓冲溶液中,褪色体系的最大吸收波长535 nm,铜(Ⅱ)的质量浓度在0.004~0.2 μg/mL范围内符合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ΔA=3.0260ρ-7.24?0-3(ρ: μg/mL),相关系数r=0.9994,检出限为2.90?0-10 g/mL。方法不经分离直接测定头发和河水中的痕量铜,测定结果与AAS法的测定值相符。  相似文献   

12.
铜是人体内多种酶的活性成分,对人体的新陈代谢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因此研究测定生物样品中痕量铜的方法具有实际意义.催化动力学光度法因仪器简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等优点,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催化光度法测定痕量铜(Ⅱ)已有不少报道。在前人工作基础上,研究了在Na_2HPO_4—NaH_2PO_4缓冲溶液中,痕量铜(Ⅱ)对过氧化氢氧化酸性品红具有强烈的催化作用,△A与Cu(Ⅱ)含量在一定的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由于采用了磷酸盐缓冲介质,Fe~(3+),Mn~(2+)等离子对痕量铜测定的干扰被消除.方法的灵敏度、选择性、重现性好,操作简便,快速。  相似文献   

13.
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铜--Cu(Ⅱ)-罗丹明B-H2O2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志兵  张莉  王选 《皖西学院学报》2005,21(2):51-52,55
研究了在弱酸性介质中微量铜催化H2O2氧化罗丹明B褪色的指示反应,建立了催化动力学测定铜(Ⅱ)的新方法。方法检测限为1.5μg/L,测定的线性范围0-3.75μg/25ml,本法已用于人发样及水样中的痕量铜的测定。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5—(2′—羧基苯偶氮)绕丹宁应用于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痕量铜(Ⅱ),在PH5.6时,能与铜作用,并在λ_(em)/λ_(ex)=400nm/310nm产生强烈荧光,其荧光强度与铜(Ⅱ)的浓度在0—48ppb范围内有线性关系,灵敏度达8ppb,测定了肉食和蔬菜中的痕量铜,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以氧氟沙星作为母体,吡啶衍生物(邻菲啰啉、2,9-二甲基-1,10-邻菲啰啉、2,2′-联吡啶、4,4′-二甲基-2,2′-联吡啶、8-羟基喹啉)为辅助配体,选择与生理功能密切相关的铜(Ⅱ)、钴(Ⅱ)、镍(Ⅱ)、锌(Ⅱ)、锰(Ⅱ)等5种过渡金属离子,采用不同方法合成23种新型配合物,对其进行红外光谱表征.以大肠杆菌和枯草芽胞杆菌为供试菌种,测定配体及混配过渡金属配合物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铜(Ⅱ)、锌(Ⅱ)、镍(Ⅱ)配合物的抑菌活性强于氧氟沙星,其中铜(Ⅱ)的抑菌活性最强;辅助配体的抑菌活性较差;配合物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活性强于枯草芽胞杆菌.  相似文献   

16.
目前,分光光度测定硫化物多用亚甲基兰法,此外尚报道了汞一二苯卡巴肼、氯冉酸汞、二氨基二硫代甲酸铜、硫代乙酸丙酮钯、硫代噻吩甲酰三氟丙酮铜和银——邻菲咯啉——溴邻苯三酚红等方法.Bathophenanthroline(向红菲咯啉,简写Bathophen)对Fe(Ⅱ)的颜色反应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可以在Fe(Ⅲ)存在下直接测定Fe(Ⅱ).在实验中,我们注意到,S~(2-)能定量还原Fe(Ⅲ)为Fe(Ⅱ).本文首次提出以Fe(Ⅱ)—Bathophen 显色间接分光光度测定硫化物,并研究了测定的适宜条件及排除干扰的方法.相对于硫化物的表现摩尔吸收系数为4.2×10(?),比现行的标准亚甲兰法更加灵敏、稳定,用于废水中硫化物的测定,获得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在盐酸介质中,铜(Ⅱ)催化碘酸钾氧化偶氮胂Ⅰ褪色反应的适宜条件与影响因素,建立了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铜的新方法.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120μg/L,检出限为0.1686μg/L.该催化反应用于面粉中铜(Ⅱ)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4[(5—氯—2—吡啶)偶氮]—1,3—二氨基苯(简称5—Cl—PADAB)是近年来出现的灵敏新试剂之一。用于钴及钯的测定有很高的灵敏度。但有关该试剂与铜(Ⅱ)的显色反应,尚未见报导。我们研究了5—Cl—PADAB与铜(Ⅱ)离子的显色反应。结果表明该试剂与铜(Ⅱ)离子反应是灵敏的。反应适宜的pH为4.0~5.5;络合物  相似文献   

19.
2,4-二氯苯基荧光酮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铜(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弱酸性(pH=5.5)介质中和表面活性剂CTMAB存在的条件下,2,4-二氯苯基荧光酮与Cu(Ⅱ)形成稳定的三元络合物,可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Cu(Ⅱ).其最大吸收波长λmax为600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为1.10×105L* mol-1* cm-1,铜(Ⅱ)在0~0.6mg*L-1范围内符合Beer定律,用拟定方法测定了芝麻、茄子中铜(Ⅱ)的含量,结果较满意.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了二甲酚橙(XO)-溴化十六烷基三甲胺(CTMAB)与铜(Ⅱ)、钴(Ⅱ)的显色反应.结果表明在pH8.0,溴化十六烷基三甲胺存在时,铜(Ⅱ)、钴(Ⅱ)与二甲酚橙能形成稳定的络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均为590nm,摩尔吸光系数分别为6.9×104L·mol-1·cm-1和3.6×104L·mol-1·cm-1.铜(Ⅱ)含量在0~15.1μg/25mL内,钴(Ⅱ)含量在0~18μg/25mL内符合比尔定律.线性方程及回归系数分别为A=4.765×10-3+0.0185C,γ=0.9962;A=3.005×10-3+7.481C,γ=0.9966.应用本法测定了铅合金标样中的微量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