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可交联AA/AM反相乳液聚合的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乳化剂的种类及用量、交联剂含量、单体配比、pH值、搅拌速度等因素对AA/AM反相乳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低HLB值油溶性的乳化剂,控制乳液pH>8.5,乳化搅拌速度>1000r/min,可合成出稳定的AA/AM反应乳液。  相似文献   

2.
运用沉淀法和反相乳液聚合法制备出具有较强荧光强度的氧化锌/聚丙烯酰胺复合纳米粒子。在包含有氧化锌纳米粒子的油包水反相乳液体系中,由过硫酸钾引发、以丙烯酰胺作为单体进行反相乳液聚合,聚合产物将氧化锌包覆并形成氧化锌/聚丙烯酰胺复合纳米粒子。对复合物煅烧后的得到氧化物粉末进行X射线衍射分析,对复合纳米粒子进行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动态光散射分析、荧光显微镜分析。获得的氧化锌/聚丙烯酰胺复合纳米粒子形状近似为球形,直径范围约为100-300nm之间,并且能够发出较强的绿色荧光。  相似文献   

3.
速溶型聚丙烯酰胺的反相微乳液聚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过硫酸钾 -尿素为引发剂 ,span 6 0为乳化剂 ,进行了丙烯酰胺 (AM)的反相微乳液聚合 ,讨论了引发剂用量、单体浓度及聚合温度对于单体转化率的影响 同时在聚合体系中加入少量硫酸钠以提高聚合物的溶解速度 ,得到了比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压裂用疏水缔合型聚丙烯酰胺稠化剂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反相乳液法、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合成了压裂用两性聚丙烯酰胺稠化剂.应用FT-IR初步表征了产品的结构.研究发现,当引发剂质量分数为0.8%(对单体),乳化剂质量分数为10%(对油相),m(油)∶m(水)为1.4∶1.0,聚合反应温度为40℃,单体n(AM)∶n(DMC)∶n(AA)为1.0∶0.6∶0.3,制得的两性聚丙烯酰胺相对分子质量可达528万.  相似文献   

5.
PDMDAAC-AM共聚物的反相乳液聚合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用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imethylDiallylAmmoniumChloride,DMDAAC)和丙烯酰胺(Acylamide,AM)为原料。以煤油为分散剂,在反相乳液环境中合成PDMDAAC-AM(Poly DMDAAC—AM)的方法.从反相乳液聚合的机理出发。研究了油水体积比、引发剂的用量、单体配比、引发温度和反应温度等因素对共聚产物的特性黏度和转化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在DMDAAC/AM=2:8,油水比为3:7,采用过硫酸钾为引发剂,其用量为体系总质量的0.05%的条件下,采用逐步聚合的方法得到了固含量为45%,特性黏度为800.5cm^3/g,溶解迅速且絮凝效果好的产品.  相似文献   

6.
以抗癌药物多柔比星为模型药物,通过反相乳液聚合法制备了以聚乙烯吡咯烷酮为载体的多柔比星纳米颗粒,并用扫描电镜、激光粒度仪、红外光谱对其进行表征.激光粒度仪测试表明:在最佳制备条件下,纳米颗粒的平均粒径为18.8 nm,粒径分布为15~32 nm,与扫描电镜的结果基本吻合;红外光谱测试表明,制备的纳米颗粒由多柔比星和聚乙烯吡咯烷酮共同组成;体外释放研究表明,纳米粒子在体外释药缓慢.  相似文献   

7.
疏水缔合两性聚丙烯酰胺的制备及性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丙烯酰胺(AM)、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和一种功能性疏水长链烷基烯丙基氯化铵(RM18)为原料,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制备出一种疏水缔合两性聚丙烯酰胺乳液(AP-AM)。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乳化剂占油相体积分数12.5%,总单体质量分数25%,p H=6~7,起始反应温度30℃,反应时间6 h。在最佳反应条件下,利用红外光谱(FT-IR)、动态激光光散射粒径分析仪和动态流变仪对乳液AP-AM的结构及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AP-AM乳液平均粒径在100 nm左右,分布集中,乳液稳定,在170 s~(-1)的剪切速率下,随着时间的延长,黏度逐渐下降,最终仍能稳定在93 m Pa·s,具有良好的剪切稀释性。  相似文献   

8.
综合运用了共沉淀和反相乳液聚合两种方法,制备出具有较强磁性的铁氧化物复合纳米粒子。在油包水反相乳液体系中,由过硫酸钾引发、以丙烯酰胺作为单体进行反相乳液聚合,聚合产物将磁性铁氧化物包覆并形成磁性复合纳米粒子。对铁氧化物纳米粒子进行X射线衍射分析、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VSM)和振荡样品磁强计分析(TEM);对磁性复合纳米粒子进行TEM分析、动态光散射分析和VSM的测试分析。获得的磁性复合纳米粒子直径约为300nm,饱和磁化度为6.9 emu/g,并且具有良好的超顺磁性质。  相似文献   

9.
反相乳液聚合制备DMDAAC/AM阳离子型共聚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方法,在氧化 还原引发体系下,制备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丙烯酰胺(AM)阳离子型共聚物。研究了乳化剂种类、配比和分散介质对体系稳定性的影响,以及乳化剂配比、单体摩尔比、单体浓度和EDTA量对产物特性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采用Span80与阳离子型乳化剂复合,石油醚为分散介质,亲水亲油值HLB值在5.96以下时,反相乳液体系稳定。聚合物的特性黏度随单体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当单体达到一定浓度后,产物的特性黏度开始下降。同时体系中EDTA用量增加或单体摩尔比中DMDAAC量增加,产物的特性黏度下降。  相似文献   

10.
丙烯酰胺/氧化-还原引发体系的反相乳液聚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煤油为油相,Span80和Op10为复配乳化剂,以K2S2O8-Na2SO3氧化-还原体系为引发剂,研究了丙烯酰胺的反相乳液聚合.通过考察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乳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对反应速率及分子量的影响,确定了动力学表达式: Rmax∝[I]0.68 [M]1.290[E]0.71,Mη∝[I]-3.66[M]0.640[E]-0.77;聚合表观活化能Ea=41.11 kJ/mol.反应速率-时间曲线上未出现恒速平台,聚合过程不存在恒速期;扫描电镜未观察到反应后乳胶粒径比反应前乳胶粒径有数量级的下降;搅拌速率较低时,聚合反应的转化率-时间曲线常呈不规则形状,结果不易重复且乳胶粒径较大,这些都证实该聚合反应的成核机理为单体液滴成核.  相似文献   

11.
改性淀粉絮凝剂的制备及絮凝性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淀粉和丙烯酰胺为主要原料,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方法制备淀粉接枝共聚物,考察了诸因素对反应过程的影响,并对产物絮凝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该絮凝剂能使污水中颗粒悬浮物絮凝成大颗粒沉淀,达到较好的絮凝效果.  相似文献   

12.
Starch-g-PAM絮凝剂的反相乳液合成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Span 80为乳化剂,过硫酸钾-尿素为引发剂,液体石蜡为油相,研究了淀粉与丙烯酰胺的反相乳液聚合.通过正交实验对各因素的考察得知油水比和乳化剂用量对实验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淀粉/丙烯酰胺(质量比)、引发剂用量,但搅拌速度和温度对实验的影响不太大.通过正交实验得出最佳反应条件为:油/水=1.2(体积比),淀粉/丙烯酰胺=1/2,乳化剂用量为(占整个连续相)6%,引发剂用量为1%,反应温度为40℃,搅拌速度为350 r.min-1,可得到最高接枝率为130%,最高接枝效率为93%,固含量为34.2%的接枝物,将所得接枝物处理造纸污水时,有较好的絮凝能力,且当絮凝剂投加量为30 mg.L-1时,絮凝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3.
S—g—PAM反相胶乳的制备与粘度稳定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K2S2O8为引发剂,在反相乳液中合成S-g-PAM经水解,制备成相应的阴离子型衍生物,并研究了它们的耐温性,耐盐性及抗剪切片性质,结果表明,接枝型内烯酰胺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耐盐性和抗剪切力,阴离子型S-g-PAM的高粘度将有利于采油。  相似文献   

14.
反相乳液聚合法制备阳离子型高分子絮凝剂Poly(DAC-AM)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AC)和丙烯酰胺(AM)为原料,通过反相乳液聚合技术,合成阳离子高分子聚合物乳液.讨论了引发剂种类、乳化剂种类、单体浓度及配比、油水体积比等因素对共聚产物的特性黏度和体系稳定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在单体物质的量比为2∶3,油水体积比为1∶1.2,引发剂为氧化-还原引发剂或高效水溶性引发剂的条件下,得到了溶解迅速且絮凝效果好的产品.并对产物进行了红外分析.  相似文献   

15.
非离子型天然高分子絮凝剂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利用反相乳液聚合法合成淀粉型非离子型絮凝剂的方法,采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合成淀粉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分别探讨了单体配比、油水体积比、引发剂浓度及乳化剂用量对反应产物的转化率、接枝率和接枝效率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以机械活化淀粉(St)和丙烯酰胺(AM)为原料,通过反相乳液聚合法制备了机械活化30min和60min的两种淀粉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M30-St-g-PAM、M60-St-g-PAM)。考察了索氏抽提时间对接枝率的影响,采用红外光谱、电镜扫描、X射线衍射、热分析等手段研究了接枝共聚物的结构,并与原玉米淀粉接枝共聚物(St-g-PAM)比较。实验结果显示,丙烯酰胺成功接枝于活化淀粉上;M30-St-g-PAM和M60-St-g-PAM具有网状多孔洞结构,丙烯酰胺与淀粉的接枝共聚反应在淀粉的无定型区和结晶区同时发生,机械活化有效地提高了玉米淀粉的化学反应活性;共聚反应改变了原淀粉的聚集状态,接枝产物基本上为无定型的聚集态结构;热稳定性比St-g-PAM增强。M60-St-g-PAM与M30-St-g-PAM相比接枝反应不均,热稳定性稍有下降。确定了以乙二醇/冰乙酸 (体积比60∶40) 为抽提溶剂完全除去均聚物的抽提时间为8h。  相似文献   

17.
反相乳液聚合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反相乳液成核机理、聚合过程动力学模型及反应体系影响因素等方面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反相乳液聚合技术在改性淀粉领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以煤油为连续相,水为分散相,氨水中和的丙烯酸为单体,采用Span-80类复配乳化剂,以(NH42)S2O8为引发剂,用反相乳液聚合法合成新型絮凝剂聚丙烯酸铵.研究了乳化剂种类及用量、引发剂种类及用量p、H值、单体浓度、油相种类及用量、反应温度等因素对产物性能的影响,利用FTIR对产品进行了表征,确定了最佳实验条件。  相似文献   

19.
通过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实验设计,以单体质量分数、引发剂质量分数和反应温度为考察因素,用响应曲面法分析了这3个因素对产物聚丙烯酰胺特性粘数的影响.通过采用DPS数据处理软件,建立了聚合工艺的预测模型,预测最佳聚合工艺条件为:ω(单体)=40.0%,ω(引发剂)=0.2%,反应温度41.6℃,预测特性粘数为14.00 dL·g-1,验证实验所得的特性粘数为12.25 dL·g-1.两者结果相近,说明响应曲面法优化得到的聚丙烯酰胺反相乳液聚合模型是适用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反相乳液原位界面聚合制备聚合物药物胶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可聚合乳化剂(12-丙烯酰氧基-9-十八烯酸,AOA),在反相乳液中进行辐射原位界面聚合,成功制备出聚苯乙烯药物胶囊.自由基引发AOA与苯乙烯在油水界面进行聚合,胶囊的壁厚与油相苯乙烯单体浓度成正比.同时,通过包裹水杨酸钠进行了药物释放试验研究.在反相乳液中,原位界面聚合可以实现简单、高效的一步法制备聚合物中空微球/胶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