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鼠年话鼯鼠     
十二生肖中的鼠年到了。您知道吗,在全世界的1720余种现生鼠类中,既不乏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名贵种类,也不乏那千姿百态而具有一定观赏价值的可爱鼠类,这其中就有“飞松鼠”——鼯鼠。在啮齿类这个庞大的家族中,鼯鼠仅是一个较小的门类,隶于啮齿目鼯鼠科,全球共有13个属,约35种。因其主要形态特征与巨松鼠、诸种松鼠及花鼠等相似,许多分类学家仍把该类动物划归松鼠科。  相似文献   

2.
巨菜怪地美国阿拉斯加州的麦坦纳加山谷和前苏联的萨哈林岛(库页岛)是两个神奇的地方。那里的蔬菜长得硕大异常:土豆大如篮球,白萝卜一个就重达20公斤,红萝卜约有20厘米粗、35厘米长,豌豆和大豆则长到2米高,牧草也可以没过骑马者的头顶。所以被人称作“巨菜谷”。  相似文献   

3.
折个小松鼠     
名称:松鼠,也称“灰鼠”科名:松鼠科纲名:哺乳纲体貌:体长20-28厘米,尾蓬松,长14-21厘米。毛呈灰、暗褐或红褐色,腹部呈白色。冬季耳有毛簇。习性:栖息于森林中。主食松子和胡桃等果实,有时吃昆虫和鸟蛋。一年可生1-4窝幼仔,每窝5-10只。松鼠档案沿虚线朝箭头方向折叠。12沿虚线朝箭头方向折叠。沿虚线朝箭头方向折叠,注意前后两层纸都折。35折成松鼠头。沿虚线朝箭头方向折叠。6沿虚线朝箭头方向折叠。7按图示剪开后,沿虚线朝箭头方向折叠。89折成松鼠尾巴。沿虚线朝箭头方向折叠。10沿虚线朝箭头方向折叠。11沿虚线朝箭头方向折叠。沿虚线…  相似文献   

4.
【情景描述】本节是“长度和时间测量”的第二课时,学生们已经对刻度尺的使用规则、测量误差等基本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师:小刘同学对一物体进行了5次测量。结果为:5.98厘米、5.97厘米、5.98厘米、4.21厘米、5.97厘米。请同学们计算出这一物体有多长,看谁算得既快又对?  相似文献   

5.
1978—1980年,我们在保护区境内开展了以啮齿动物为主的小型兽类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调查结果 (一)啮齿目 Rodentia 本目计5科9属16种(包括亚种),名录列下: 松鼠科 Sciuridae 波氏长吻松鼠福建亚种 Dremomys pernyi calidior Thomas, 1916 红腹松鼠宁波亚种 Callosciurus erythraeus ningpoensis (Bonhote), 1901 斯氏花松鼠海岸亚种 Tamiops swinhoei maritimus (Bonhote), 1900 仓鼠科 Cricetidae  相似文献   

6.
27年来,中国社会学学者们对中国社会结构的理论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提出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结构理论,它们主要是:社会转型论、二元社会结构论、三元社会结构论、社会结构“断裂论”、社会结构紧张论、和谐社会结构论。  相似文献   

7.
会飞的鼠     
刘元子 《科技潮》2009,(4):55-55
一天傍晚,一只复齿鼯鼠到它家对面的森林里觅食,正巧来到住在茂密树枝上的松鼠家.它们虽然同为松鼠科,但以前未曾见过面。松鼠望着这位不速之客问道:“您家住在哪儿,我怎么不认识您?”  相似文献   

8.
陈妍 《青年科学》2010,(1):25-25
在美国阿拉斯加州安哥罗东北部的麦坦纳加山谷和前苏联濒临太平洋的萨哈林岛(库页岛)是两个神奇的地方。那里的蔬菜长得硕大异常:土豆如篮球,白萝卜20多公斤一个,红萝卜有20厘米粗、约35厘米长,一颗卷心菜重达30公斤,豌豆和大豆会长到2米高,牧草也可以没过骑马者的头顶。所以被人称作“巨菜谷”。  相似文献   

9.
吉林市郊区金珠公社金珠七队的贫下中农,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勇于实践,敢于革命,从1959年开始,用水稻(青森五号)与高梁、糜子进行远缘杂交,经过十一年的反复实践,终于成功地选育出了“高梁稻”——“金珠一号”和“金珠三号”。“金珠一号”现已稳定,其主要特征是:植株高大(平均株高一百二十二厘米),叶宽(一点五厘米),剑叶长(三十一厘米),茎粗(零点七厘米),分蘖较多(单株平均分蘖  相似文献   

10.
论艺术创作中的“圆”赵振汉(一)钱钟书在《谈艺录》中说:“圆为贵”、“圆为神”。它“道体无垠……,巨圈普括,光明澄澈。”“圆”,确是美的,神妙的,阔大周备的。圆笔、圆梦、圆场、圆音、圆融,圆通、圆润、圆活、圆觉、圆态、浑圆、腔圆、意圆、团圆……这些“...  相似文献   

11.
《内经·阴阳离合论篇》提出“太阳根于至阴,结于命门,名曰阴中之阳”。《内经·热论篇》又提出“巨阳者,诸阳之属也,其脉上连风府,故为诸阳主气也”。以上提出了“太阳”经脉的根结,起止,以及它的功能和作用。并在“阴阳离合论篇”的一开头就指出“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大小三百六十日成一岁,人亦应之”。这又提示了人体经脉气血的运行是同天地阴阳的变化相应的。就是说地球和太阳的相对运动变化规律要相应地反应于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就整部内经的论述来说,其宗旨就是在论  相似文献   

12.
于志 《青年科学》2013,(12):28-29
松鼠是橡子控吗?我们见到的松鼠为什么不是红的?公园里松鼠多了就说明环境好了?松鼠=橡子控?电影《冰河世纪》中最有存在感的,无非是那只追逐橡子的毛茸茸小松鼠。它做尽一切努力,只为满地橡子的天堂,多少给看过电影的人都留下一个印象:松鼠是忠实的橡子控。不过,真实世界可并非如此。  相似文献   

13.
自从苏联提出“合理足够”防御原则以来,引起了世界各主要国家政界、军界及国际问题专家的浓厚兴趣,我国研究苏联问题的专家学者们对“合理足够”这一概念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就表述而言就有多种说法,诸如“合理足够”原则,“充足实力”论,“足够防御能力”,“足够程度的防御”等等。但究竟如何才算体现“合理”与“足够”的原则,莫衷一是。最近我们从苏联报刊和同一些苏联专家的接触中有进一步的了解。现介绍给读者参考。据苏联专家们说,苏共中央总  相似文献   

14.
“和平发展论”是趋势论而非时代论十几年前,我们提出这个“和平与发展论”干什么?作为在一种特定时代背景下提出的理论,“和平与发展论”对较长时期(至少10年~20年)的国际趋势(不仅是形势)做出了实事求是的判断,为整个国家成功实现内政与外交的战略转移与政策调整提供了重要依据,是一种服务与服从于中国改革与开放特定历史时期的国际趋势论。与“邓小平理论”的其他观点一样,“和平与发展论”具有拨乱反正的特定作用。70年代末和80年代  相似文献   

15.
五台方言中的“们”是一个很有特色的人称代词。文章从语用环境、表义特征、语法功能三个方面对“们”的现实用法作了详细的描述 ,并分析了“们”的历史来源 ,指出“们”是由“我们”脱落“我”而来。  相似文献   

16.
《大自然》2017,(4)
正在"老鼠"这个大家族中,既有臭名昭著的破坏分子,也有数量众多的珍稀濒危种类,如呆萌的河狸、壮硕的巨松鼠、会飞的鼯鼠和嗜睡的睡鼠等等。令人心痛的是,它们都在已经灭绝和濒临灭绝的物种行列中,有许多还尚未被人类认识或研究。  相似文献   

17.
1 文艺起源问题无疑是文艺学中最烦难的问题之一,它所探讨的是一个在历史攸远的年代中发生的事件。也许正是因为问题的烦难性,才更加引发了人们的强烈的求知兴趣。千万年来,为了揭穿文艺起源的奥秘,人们一直没有停止过苦苦的求索,提出了一个又一个的理论。尽管由于原始材料的相对匮乏,这些理论从总体上看都不可避免得带有攻多攻少的思辩色彩和假想性质,但这并不意味着文艺起源的研究投有光明的前途。如果我们能尽量全面地利用现有的材料,并广泛地汲取各种理论的合理性,那么,使这种研究达到一种接近科学性的水平,还是极有可能的。 古希腊以降,在人们提出的诸种文艺起源论中,比较有影响的是“模仿论”、“游戏论”、“巫术论”和“劳动论”。概括起来说,前两种理论偏重于强调内在的的心理因素,后两种理论偏重于强调外在的社会因素。 建国以后,我们一直奉行的是“劳动论”并将其视为马克思主义的正宗理论。近10年来,在思想解放运动的推动下,人们对文艺起源问题进行了重新探索。除了坚持原有的“劳动论”外,又出现了许多新的观点,其中最有影响的是一种“综合论”的观点。 “综合论”并不完全排斥“劳动论”,它只是把文艺起源中的劳动因素的唯一性降低为多元中的一元,并给予其他的非劳动因素(模仿、游  相似文献   

18.
杉木“撩壕”造林是广东省怀集县林科所试验成功的科学造林方法。采用“撩壕”造林,六年亩产14立方木材,真正达到了速生丰产。1973年春,杭州市郊留下公社石马大队、龙坞公社横山大队、大农公社皋城大队、四季青公社常青大队也进行了试种,据9月上旬测定,平均幼树高36.6厘米,最高的达90厘米,平均根径粗0.72厘米,最粗的达1.8厘米,从栽植到测定(5个月)幼杉生长的新梢平均达25.2厘米,长得最快的新梢高达70厘米,生长势均优于“带状”或“块状”造林。据石马三队测定,“撩壕”营造的杉木幼林,平均新梢高为“带状”整地的  相似文献   

19.
0.0 本文分“总论”、“分论”两部分。“总论”讨论汉语语法学的构建问题,“分论” 讨论汉语语法学中几个难点。 一、总论 1.0 由于语言学(语法学)是由西方传入中国的,所以用汉语和欧洲语言比较来进行汉语研究是很有必要的。但是,要想真正认清汉语的本质特性必须从上古汉语论起。这是因为: 1.1 汉民族是一个最重视文化传统的民族,就语言来说,现代汉语中保留着大量的上古汉语成份,抛开数量惊人的成语、格言不谈,单说语法,我们随手就可以举出几个例子来:  相似文献   

20.
西方论的发展有一个从“外部研究”到“内部研究”再到“外部研究”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外-内-外的历史过程,古典论主要是一种“外部研究”,从康德以来到20世纪60年代主要是“内部研究”时期,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则又主要是一种“外部研究”,而中国论则有一个从“外部研究”到“外部研究”再到“内部研究”的过程,是一个外-外-内的历史过程,古代论和近现代论都是“外部研究”,20世纪70年代以来则是“内部研究”,这与西方论形成了两次错位,对我们的当代论建设有很大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