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曹雯 《甘肃科技》2000,16(3):48
急性心肌梗塞(AMI)溶栓治疗近10年来取得了重大进展,大规模临床研究及应用表明,溶栓治疗能使心肌梗塞的相应闭塞冠脉血管再通,恢复血流再灌注,挽救濒死心肌,缩小梗塞范围,降低死亡率。我科对47例AMI患者给予了静脉溶栓治疗。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47例患者均在发病后90min内来我科就诊,其中男性37例,女性10例。患者的临床诊断均符合1979年WHO的AMI诊断标准。1.2治疗方法患者确诊后均收入急诊病房,无溶栓禁忌症,在心电监护条件下,参照《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法参考方案》实施溶栓治疗,给予国产尿激酶…  相似文献   

2.
黄皋芳 《甘肃科技》2001,17(4):49-49
我科自1998年4月—2000年7月对24例心肌梗塞患者进行了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患者年龄44岁~73岁,平均年龄58.2岁,其中男性17例,女性7例。治疗其内,除急性期死亡3例外,其余患者的心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患者接受治疗后,日常生活能自理,有的患者经过治疗还能坚持正常的工作。此疗法及疗效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肯定,现将24例患者接受治疗期间的病情观察及护理过程予以报道。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溶栓治疗的条件。年龄<75岁;要求胸痛症状发作在4~6小时以内,含硝酸甘油不能缓解;心电图有明显的ST段抬高且≥0.2MV;无严重高血压及…  相似文献   

3.
我们自1995年11月至1997年4月应用东菱克酸酶延迟溶栓治疗超过尿激酶溶栓时间(12小时)的急性心肌梗塞32例,收到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l材料与方法1.l病例选择选择经体检及心电图检查确诊为急性心肌梗塞的病人;发病时间>12小时;持续脚痛,含服硝酸甘油症状不缓解;年龄不限;无近期内活动性出血或出血性疾病者。其中男性22例,女性10例。年龄39~78岁,平均58.3岁。溶栓距发病时间:12~24小时24例;24-48小时8例。梗塞部位:广泛前壁4例,前问壁10例,前壁8例,下壁6例,下壁合并右室4例。1.2观察方法及监测项目本组病人均住CC…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国产重组链激酶(r-SK)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12例AMI患者应用r-SK静脉溶栓治疗,观察临床症状、心电图、心肌酶谱的变化,判断血管再通率。结果12例AMI患者溶栓再通率85.7%,5例发病6~24h溶栓再通1例,再通率20%,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AMI患者选用国产r-SK静脉溶栓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国产重组链激酶(r-SK)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12例AMI患者应用r-SK静脉溶栓治疗,观察临床症状、心电图、心肌酶谱的变化,判断血管再通率.结果 12例AMI患者溶栓再通率85.7%,5例发病6~24h溶栓再通1例,再通率20%,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AMI患者选用国产r-SK静脉溶栓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急性脑梗死是脑血管病最常见类型 ,溶栓疗法是目前推荐的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方法之一。静脉溶栓能够早期再通闭塞的脑血管 ,在缺血脑组织出现坏死之前 ,给缺血脑组织及时供血 ,最大限度地恢复脑的正常功能。我科自 1 998年以来 ,采用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 2 1例 ,由于医护协作 ,积极采取身心护理措施 ,取得满意效果 ,护理体会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2 1例患者中男 1 5例 ,女 6例 ,年龄 45~ 78岁 ,平均年龄 64.1岁 ;发病时间均在 6小时以内。全部病例均为首次发病 ,头颅 CT排除脑出血 ,无明显低密度改变 ,肌力在 O- 级。1…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动脉内介入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时间窗、药物及疗效 方法 :2 0 0 0年 5月— 2 0 0 2年 8月对发病在 8h内的急性脑梗塞患者 19例采用经股动脉插管、动脉内介入灌注尿激酶溶栓治疗 结果 :有 11例大脑半球梗塞在溶栓后 1周内神经损害体征基本恢复正常 ,术后 3周有 15例患者神经功能部分或完全恢复正常 结论 :动脉介入溶栓对急性脑梗塞的治疗有积极意义 在梗塞后尽快行患侧局部动脉内灌注尿激酶溶栓治疗有益于神经功能的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8.
1 溶栓治疗的研究现状 早在1921年Herrick就断定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可引起心肌梗塞。1986年Dewood等对517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行冠脉造影显示相关血管完全阻塞率在发病0~6小时占81%(320/368),6~12小时占68%(58/85),12~24小时占64%(41/64)。其中96例行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时取出栓子,冠状动脉可恢复正常,被取出的栓子经手术与病理所见,证实上述完全阻塞血管89%为新鲜血栓,11%血栓缺失,认为  相似文献   

9.
心肌梗塞病人直接冠状动脉内政静脉内注入溶栓剂如链激酶,使闭塞的冠状动肮再灌注,从而改善了左室功能和近期生存率。这两种方法获得效果基本相同,而静脉内给药却更实用方便。作者将403例疑为心肌梗塞病人列为研究对象,适于静脉内溶栓治疗的入选标准是:1、疑为心肌梗塞的胸痛;2、症状发作后6小时内入院;3、入院时和症状发作后至少30分钟,心电图标准导联ST段抬高1mm或心前导联抬高2mm。排除的标准是:1、脑血管病;2、消化性溃疡史或有出血倾向的其它疾病史;3、入院时血压>180/110 mmHg;4、4周前曾作手术治疗;5、心肺复苏术或治疗开始前中央血管插管术;6、以前曾列入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组链激酶(rSK)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的疗效。方法:对60例发病12h以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rSK150万u+5%G S100ml60min静脉滴完;对照组30例,给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血管再通率83.3%,对照组无1例出现血管再通。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5)。治疗组胸痛消失出现在治疗后2±1.2h,CK-MB酶峰出现在发病后12±2h,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治疗组并发心源性休克和心力衰竭少于对照组(P<0.05和P<0.01)。治疗组的病死率3.3%,明显低于对照组23.3%。治疗组出现镜下血尿5例,无严重出血者,无一例发生过敏反应,有2例发生低血压。结论:国产重组链激酶为治疗心肌梗塞有效安全的溶栓药物。  相似文献   

11.
院前和急诊CCU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院前和急诊CCU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必要性.方法:院前与急诊CCU确诊急性心肌梗塞,排除溶栓禁忌证即开始溶栓,以“急性心肌梗塞溶栓疗法参考方案,为标准判断疗效.结果:院前与急诊CCU溶栓时间提前,其3h,3~6h溶栓率、再灌注率明显提高.结论:院前及急诊CCU有必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给予及时溶栓.  相似文献   

12.
临床快捷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急救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临床快捷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中的应用.方法:将141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69人,实验组72人,实验组按照制定好的临床快捷护理路径救治病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急救方法救治病人.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明显提高,至行溶栓治疗或急诊行冠脉内介入治疗的时间明显缩短.结论:按照临床快捷护理路径救治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单用乙酰水杨酸和联用低分子肝素钠注射剂(希弗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72例U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乙酰水杨酸+希弗全)和对照组(乙酰水杨酸),疗程1周.结果1周后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37%,对照组为67.44%(P<0.05);观察4周后,治疗组无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对照组发生6例...  相似文献   

14.
用奥扎格雷钠静脉滴注治疗急性脑梗死40例,并做对照研究,疗程均为半个月,结果治疗组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减少和总体有效率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与溶栓治疗效果相似,且无明显副作用.表明奥扎格雷钠在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中具有安全、方便、疗效肯定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给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应用Rho激酶抑制剂,测查其血清炎症因子IL-6,TNF-a,NO的变化情况,并以此为依据,观察Rho激酶抑制剂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同期收治的未接受冠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常规组,各25例.两组均给予硝酸甘油、硫酸氢氯吡格雷、辛伐他丁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盐酸法舒地尔30 mg,2次/d,10 d为1个疗程,观察患者血清炎症因子IL-6,TNF-a,NO浓度变化.结果加用法舒地尔的治疗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IL-6,TNF-a浓度下降,NO浓度增高,均比常规组明显,且患者心功能检测治疗组改善更明显.结论 Rho激酶抑制剂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能够更有效地保护心肌细胞,降低炎症因子对心肌细胞的损伤,对改善患者心功能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6.
报导5例急性心肌梗塞病人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结果:5例溶栓治疗后全部再通,胸痛平均36分钟缓解或消失;ST段在半小时内回降>50%;CK和CK-MB峰值平均提前到10.3h出现;溶栓过程中,4例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牙龈出血和皮肤瘀斑各1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溶栓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9月至2008年3月收治的46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非手术治疗的资料.结果:临床治愈28例(60.9%),有效17例(36.9%),无效1例(2.2%),总有效率为97.8%(45/46).结论:绝大多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可以经溶栓和抗凝为主的非手术治疗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关键是早诊断及早期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8.
观察尿激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对40列发病24h内的急性脑死患者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检测患者溶栓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的改变。结论尿激酶有降低血液粘滞性、改善微循环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肌酸激酶同工酶(CK)主要分为CK—MM、CK—MB、CK—BB,而CK—MM可以进一步分离为MM_1、MM_2、MM_3等亚型。急性心肌梗塞(AMI)时,CK—MM_3大量入血而升高,特别是MM_3/MM_1的比值升高,对AMI具有极好的特异性和早期诊断的价值。此外,对患者是否使用溶栓疗法具有临床应用意义。我们采用不连续缓冲系统电泳分离CK—MM亚型,方法简便,分辨率好,便于普及推广。  相似文献   

20.
探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中静脉溶栓疗法的安全性 ,从护理角度探讨在溶栓治疗过程中的护理配合和并发症预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