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Olympus相差显微镜活体观察与电镜活体固定、包埋、切片观察相结合发现,紫竹梅花雄蕊毛细胞中存在一条宽大的或者多条较细的胞质束,胞质束内的胞质集体涌动,线粒体和胞质颗粒缓慢移动.胞质束是一种均一、稠密的基质,电子密度显著高于细胞质基质,且有单层膜包被,颗粒和线粒体附着在胞质束膜的外表面上.对胞质束内可能存在由微管和微丝构成的胞质纤丝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中国鲎黄色结缔组织营养细胞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透射电镜对中国鲎营养细胞进行超微结构观察.营养细胞为鲎黄色结缔组织的主要构成细胞.营养细胞往往外包基膜,胞质中含有丰富的营养颗粒和脂肪颗粒.营养细胞由结缔组织中的营养母细胞分化而来.营养母细胞的细胞质膜特别发达。胞质少;原始营养细胞胞质增大许多,核质比变小。细胞器增多,特别是线粒体和内质网数量增多;随着营养细胞的发育,胞质中形成大量的营养颗粒和脂肪颗粒.营养颗粒和脂肪颗粒是鲎机体营养的储存库.营养颗粒被消化过程中。形成结构各异的残余体.  相似文献   

3.
综述了玉米胞质雄性不育分类研究进展,分析了各种分类方法的特点,提出了根据研究条件、目的,灵活、综合运用胞质分类方法的建议,并对胞质分类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选用51个随机引物对玉米U8112的5种不同类群胞质的同核异质系的线粒体DNA进行扩增。结果表明:各类型胞质的mtDNA间的随机扩增产物有较大的差异。玉米YⅡ-1型不育胞质的mtDNA扩增的电泳谱带了与T群、S群不育胞质有明显的差异,与C群不育胞质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用透射电镜研究了泥蚶精母细胞与精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精母细胞时期,胞质中线粒体呈极性分布,高尔基体结构典型,染色质多数团块状、少数颗粒状分布于核质中;精细胞时期,胞质中线粒体数目较少,基质电子密度高,并逐渐迁移至细胞核的后端,参于精于中段的形成,核内染色质从粗团块状→颗粒状均匀分布→高电子密度的均质体;初级精母细胞发育至后期精细胞的过程中,细胞及核的体积各期依次变小。  相似文献   

6.
胞质对温光敏不育小麦育性性状表现的效应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研究以温光敏不育小麦C49-89S和绵阳29号组配的正反交组合分离世代在不同播期中育性平均值的大小,探讨了细胞质对温光敏不育基因表牵影响,结果表明:温光敏不育基因的表达不是通过胞质与细胞核互作产生的,但胞质对世界代育性平均值的大小能产生作用,这种作用在早播时存在,随着播期的推迟,温光条件的改善,这种作用表现不明显,讲座了胞质效应在两系杂种优势利用上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通过辣椒杂交制种技术创新,利用胞质雄性不育系三系配套培育成功农蕾24号、农辣23号干鲜两用型辣椒新品种,提高了加工辣椒的生产栽培水平,带动了辣椒加工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
粉粒较小的孔隙体积以及较大的比表面积限制了细菌在土体中的迁移,影响到了微生物固化技术处理粉质砂土的效果.在原有微生物固化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良,利用超声波将细菌破碎后再进行土体的加固处理.开展了尿素水解细菌的破胞、破胞酶液的活性测定、穿透试验、粉质砂土处理试验等一系列试验.证明了破胞后溶液的脲酶活性发生了显著的提升,按照1∶3的常用体积比,破胞酶液在48 h内即可将0.5 mol/L的尿素完全反应,破胞酶液用于固化处理是可行的.对于15%粉粒含量的粉质砂土,破胞酶液相比于原细菌有着更强的穿透性和更均匀的处理效果,可以处理更深层的土体.微生物破胞酶液在粉质砂土土体改良、砂土地基防液化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朱邦辉  万金保 《江西科学》2009,27(6):848-854
结合国内外对胞外聚合物和好氧颗粒污泥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探讨胞外聚合物主要成分蛋白质和多糖对好氧颗粒污泥形成、结构及稳定性的作用机理。蛋白质能增加污泥表面相对疏水性和降低污泥表面电负性,而多糖则起到架桥作用,EPS主要成分变化所引起的疏水反应、离子反应、正负电荷中和反应、架桥作用以及静电反应共同作用于好氧颗粒污泥中。同时分析了剪切力、有机负荷、接种污泥、基质类型、好氧饥饿期等培养条件对胞外聚合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MALDI-TOF MS对草莓中铜绿假单胞菌和黏质沙雷氏菌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评价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法(MALDI-TOF MS)在草莓微生物风险监测的应用价值,确定草莓的危害识别微生物及其特征,采用选择性培养方法对50份草莓样品中铜绿假单胞菌和黏质沙雷氏菌进行分离,MALDI-TOF MS对分离微生物进行鉴定,应用SARAMIS Premium软件对这2种食物感梁性病原微生物的蛋白质图谱进行分析和加权修正。结果表明,铜绿假单胞菌在草莓中的检出率为18%,黏质沙雷氏菌检出率为20%,实验获得草莓中分离铜绿假单胞菌完全拟合特征峰12组,标识峰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分离铜绿假单胞菌差异较大;获得草莓分离黏质沙雷氏菌完全拟合特征峰有8组,标识峰加权聚类分析结果可认定分离的2株黏质沙雷氏菌同源。MALDI-TOF MS方法可标识草莓分离微生物的蛋白质特异性特征,且对微生物的溯源及特异性分析有一定优势,表明其在农产品复杂微生物环境中具有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1.
铜绿假单胞菌是耐药性十分突出的一类院内感染条件致病革兰氏阴性细菌.本文从生物被膜、细胞密度依赖式毒力因子、外排系统、基因盒一整合子系统及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几方面对其耐药性机理进行了概述,并提出了未来对微生物耐药性研究和应用的一些策略。  相似文献   

12.
经笔者八年研究发现的四个普通小麦(T.aestivum)胞质不育系,属核——质互作孢子体不育类型。异季、异地种植观察,育性稳定,受环境条件影响较小,已实现三系配套。从细胞学、遗传学、生理生化、恢保关系诸方面鉴定看,均不同于目前国内外广泛研究的T型胞质不育系。测交表明,恢复源多,杂种F_1优势大,无不良的细胞质效应。对克服目前小麦杂优研究中T型恢复源奇缺,优势不显著的障碍,避免类似于杂交玉米单一胞质应用,病害盛行的潜在威胁及在杂种优势利用中可能具有较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用孔雀绿定磷法测定在不同光照条件下,光敏胞质雄性不育小麦育性转换期叶片和幼穗中G-蛋白的GTPase活性变化。结果表明:在16h/d光照(LD)下,(牡山羊草)白皮224「(Aegilops juvenalis)baipis224」和(牡山羊草)NPFP「(Aegilops juvenalis)NPFP」在光敏感期(Ⅳ)内G-蛋白的GTPase活性分别高出10h/d(SD)处理下的30%和60%。  相似文献   

14.
初基胞约化处理是重构点阵和确定未知晶体Bravais点阵的一个重要环节,原始数据的测量和计算引入的积累误差给初基胞约化处理靠民困难和不确定性,为此,提出了一种新的约化胞分数法及其约化处理的判据,并给出了对称的约化胞与Bravais点阵之间的对应关系,与Niggli约化处理相比,对称约化处理方法更为简捷和合理。  相似文献   

15.
中国鲎的血细胞发生于黄色结缔组织中弥散的造血组织.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表明.鲎造血组织中血细胞发生过程经历以下几个阶段:血母细胞、原血细胞,浆血细胞和颗粒血细胞.血母细胞位于造血组织中,被基膜包围,核质比大.原血细胞,胞质有所增大。细胞器较少。含少量膜泡.浆血细胞,胞质增大许多,内质网膜大量膜泡化.膜泡内沉积物不断生成,最终发育为血细胞特异性颗粒.早期颗粒血细胞内含少量的大小颗粒.随着细胞内大量大小颗粒的生成,细胞分化进人晚期颗粒血细胞阶段.即将成熟的血细胞逐渐脱离造血组织,移向血窦腔隙.在血淋巴中进一步成熟.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长春市南湖天然水环境中生物膜优势菌种胞外多糖和胞外蛋白对镉的吸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胞外多糖和胞外蛋白对镉的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热力学等温方程,胞外多糖和胞外蛋白对镉的动力学吸附特征符合Langmuir-Hinshelwood方程的一级反应模式.而铅的存在会影响对镉的吸附.  相似文献   

17.
该文应用电镜酶细胞化学方法显示,贻贝棘尾虫休眠包囊中,在胞质嗜锇粒和拟糖原粒区,酸性磷酸酶反应颗粒聚集于具有消化泡状体上,葡萄糖-6-磷酸酶反应也定位在自噬泡膜位置。作者据所得结果推测,嗜锇粒可能是棘尾虫休眠包囊中用于自噬作用的主要结构成分,休眠细胞代谢过程中质膜结构也具有补充形成消化泡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标准元胞自动机模型的缺陷及拓展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具备时空计算特征的元胞自动机模型(CA)与GIS集成将极大促进GIS对地理过程的模拟能力。标准元胞自动机在元胞形态、邻居规则等方面的定义存在极大限制,制约了元胞自动机对真实世界的模拟和应用能力。论文充分研究了空间模型与元胞邻居描述的关系,发现元胞邻居在空间关系上存在拓扑邻接、空间邻近和复杂相离三种关系,传统思路的模型扩展很难完全解决CA的局限性,尤其是复杂相离关系。为此,论文在面向对象的思想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地理实体的元胞自动机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19.
作者研究了影响甘蓝型油菜萝卜胞质不育系恢复材料测交后代TC'  相似文献   

20.
微生物及胞外多聚物在颗粒污泥形成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筱萍  曹郁生 《江西科学》1997,15(4):264-270
集中论述了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中的微生物学特性,胞外多聚物的组成以及它们在生物膜和颗粒污泥形成中的作用。ECP对颗粒的结构和稳定起重要作用,其含量占颗粒中悬浮性固体含量的0.6%-20%〈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和多糖。甲烷毛状菌属和甲烷八叠球菌属是最初颗粒化和颗粒污泥形成的重要分解乙酸产甲烷的细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