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粤菜系也是我国主要菜系之一,其形成和发展与广东的地理环境、经济和风俗习惯密切相关.广东地处亚热带,濒临南海,雨量充沛,四季常青、物产富饶,故广东的饮食资源一向得天独厚,早在西汉<淮南子,精神篇>中载有"粤人得蚺蛇以上肴",南宋周春非的<岭外代鉴>亦有"深广及溪峒人,人间鸟兽蛇虫,无不食之.其问异味,有好有丑.山有鳖,竹有鼠等,猪而煮之,鲟鱼之唇,活而离之,谓之鱼魂,此其珍者也.至于遇蛇必捕,不问长短,遇鼠必执,不问大小.蝙蝠之可恶,蛤蚧之可畏,蝗虫之微生,悉取而燎食之.蜂房之毒,麻虫之秽,悉炒而食之.蝗虫之卵,天虾之翼,悉鲈而食之."这些不仅说明粤菜选料的精细和广泛,而且可以想见千余年前的广东人已经对用不同烹调方法、烹制不同的异味已游刃有余,更加体现了因地的饮食养生原则.  相似文献   

2.
蛇与护蛇     
曹虎 《大自然》2013,(1):18-20
蛇生活隐蔽,样子比较特别,因而大多数人对蛇了解不多,只知道有些蛇有毒、有些蛇无毒。人们遇到蛇时也绝无喜爱或亲近之举,往往是要么敬而远之,要么一棍子将其打死。其实,蛇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成员,也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应当爱蛇、护蛇。多种多样的蛇蛇是脊椎动物门爬行纲有鳞亚纲蛇目动物的统  相似文献   

3.
戎马倥偬的成进学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的后半生竟与人人畏惧的毒蛇结下了不解之缘。今年58岁的成进学1971年转业到南通医学院,主要的工作是负责图书馆的中外文期刊以及资料的管理,这期间他又学了6年的函授中医。随着学识的不断增长,成进学对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了深入的研究。南通,以蛇多而著称,名闻遐尔的季德胜蛇药便产自此地。南通人喜欢捉蛇,也喜欢吃蛇。成进学发现家乡人捉蛇有个习惯,只取其胆、皮、肉,其他部位一概弃之不用,实在可惜。而在80年代,医学院为搞"季德胜蛇药"的研究,从国外进口蛇毒,1克就要200  相似文献   

4.
D.H.劳伦斯(1885—1930)的诗歌《蛇》是其诗歌中的上乘之作。这首诗讲述了人与蛇遭遇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这一过程是人与自然相处的历史进程的缩影。诗人在描述人与蛇遭遇的字里行间,充满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表现出极强的生态意识。  相似文献   

5.
朱弼成 《大自然》2014,(6):58-59
<正>蛇的名声一直都不好,事实果真如此吗?蛇真的如我们想象中那般冷血、可怕吗?还是让我们一起看看非洲岩蟒妈妈温情感人的故事吧。我们常用"冷血动物"一词来形容没有人性、没有情感的人,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就是蛇。由于蛇是变温动物,体温会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通常情况下都低于人类体温,因此被称作冷血动物。蛇的名声一直都不好,从"蛇蝎心肠"和"毒蛇猛兽"等成语可见一斑。巨大的蟒蛇更是人们心头的噩梦,想到它们将猎物迅速绞死并整个吞  相似文献   

6.
蛇年说蛇     
胡龙成 《科技潮》2001,(2):74-77
生活中所说的"小龙"、"长虫"指的是蛇.在现存的生物物种里,蛇是资格比较古老的一种动物,它们的祖先早在白垩纪初期,就登上了历史舞台.细细算来,蛇子蛇孙们已经在地球上度过了1亿2千多万个春秋.1亿2千多万年的沧桑变迁,不知有多少物种被淘汰出局,蛇之所以没有步恐龙、剑齿象等古生物的后尘,是因为它们有一套独特的生理构造和高度适应环境的本领.  相似文献   

7.
对苯二酚型"蛇笼"氧化还原树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以国产717等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为基体,结合以对苯二酚—甲醛线型聚合构形成的一类"蛇笼"氧化还原树脂(全文将其简称为HSR树脂).我们主要研究了它们的合成、氧化还原电位与氧化原性能和其应用,对它们形成蛇笼结构的可能性也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脆蛇转录组序列的分析和系统发育定位(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脆蛇是一种类似于蛇但是又具有蜥蜴的特征的爬行动物,这些矛盾的特性与脆蛇的系统发育分类学有密切的关系.脆蛇在传统中药中也有很多治疗作用.基于这些方面,本研究利用高通量测序方法对脆蛇胃肠道的转录组序列进行检测,组装和注释.最终获得4.6 Gbp高质量的数据,组装获得58 959个单一的基因,其中35 708(60.56%)个单一基因与数据库的基因相匹配.为了确定脆蛇与蛇和蜥蜴的同源进化关系,对同源基因家族和系统进化树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脆蛇的转录组序列更接近于蛇而不是蜥蜴.除此之外还鉴定了10 613 cSSR标签,其中1 644个标签根据严格的标准能够用至少一个引物获得.本研究第一次揭示了脆蛇胃肠道的转录组序列,确定其在系统发育学上的定位.这些序列和标签为脆蛇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源.  相似文献   

9.
蛇颈龟     
四川盆地,中生代地层甚为发育,蕴藏着多种多样的古生物化石.譬如恐龙,其数量之大,种类之多,素有"恐龙故乡"之誉.可是,要讲到四川是蛇颈龟的独特产地之一,那就很少有人知道了.蛇颈龟是一类比较古老的龟类,生活在一亿四千万到一亿一千万年前(晚侏罗世到早白垩世),个体大小中等,甲壳常呈椭圆形,背甲长度一般为250毫米左右,也有200  相似文献   

10.
海蛇     
海蛇、陆蛇是本家人们常见到的蛇,都是生长在水草丛中或灌木林旁.在波涛汹涌的海洋里也有蛇,那就是海蛇.海蛇与陆蛇是本家,据考证,陆蛇本是生长在海里的,在距今7千万年前的中生代,由于大自然的变迁,海洋中大部分蛇迁移到陆地上,少部分继续在大海生存,成了现今的海蛇.也有学者认为,海蛇原本生活在陆地上,由于地史自然环境的变迁而下水,成了如今的海蛇.  相似文献   

11.
自2012年至2021年,河南省鱼类资源调查队对省内鱼类资源进行了全面系统调查.在整理标本期间,发现在黄河与淮河采集的多尾蛇鮈属鱼类与此前河南已有记录的蛇鮈(Saurogobio dabryi)和长蛇鮈(Saurogobio dumerili)形态明显不同.运用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学的方法对其进行分类鉴定,发现其唇薄简单,不发达,上下唇均无明显乳突,其他可量和可数性状也完全符合光唇蛇鮈(Saurogobio gymnocheilus)的鉴别特征.此外,基于Cyt b序列的分子系统学分析也显示其与长江流域的光唇蛇鮈具有最近亲缘关系,遗传距离仅为0.9%,应为同种,支持形态学鉴定结果.基于此,确定本次采集到的蛇鮈属鱼类为光唇蛇鮈,是河南省新纪录种,同时也是其在黄河流域和淮河流域分布的首次记录(此前记录仅在长江中上游分布).  相似文献   

12.
因特网的广告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一些有远见的个体经营户,在网上更是如鱼得水。"湘北蛇王"曾次华依托网络的崛起,就是典型一例。曾次华是湖南临湘市羊楼司镇小港村人,他于1994年投资办起了养蛇场。几年来,他苦心经营,虽然也使蛇场的效益不错,但却难以让蛇场迅速起飞。1997年9月,他怀着试一试的想法上了网。让曾次华喜出望外的是,  相似文献   

13.
引言 "生产性疾病"(Prodctioo diseases)是由饲料的营养物质"输入"和生产"输出"蛇失调而引起的一大类疾病,通常称之为代谢疾病。这些疾病的临床型已被多数人熟知,而业临床型以及造成灼生产效益降低,还远未被多数人所重视。  相似文献   

14.
蛇年谈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久前,《大自然》杂志的罗娅萍编辑邀我写稿,在蛇年谈谈关于蛇的故事。考虑到目前我国部分人吃蛇成风,导致蛇类大量被捕杀,严重影响自然生态平衡,对人类生活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都带来当前的和长远的危害,因而撰写此文。希望人们增加对蛇的了解,不吃蛇,保护蛇。蛇的来龙去脉爬行动物中蜥蜴类和蛇类各约有3000种。一般认为蛇类是白垩纪早期某类蜥蜴由于长期适应穴居生活、身体变细长、四肢退化消失而形成的,因而是高度特化的蜥蜴类,也是爬行  相似文献   

15.
养鱼     
含有剧毒的动物陆地上有,海洋中也有.在陆地,人们自然会想到毒蛇,有人估计,全世界每年约有170万人被蛇咬伤,其中死于蛇口的有4万多人.熟悉海洋动物的人谈到有毒的动物,首先想到的也是蛇.海蛇的毒性有的比陆地毒蛇要高出好多倍.一条海蛇所含的毒能使数人毙命.其实,陆蛇也好,海蛇也好,有毒种类不论在种数上还是在个体数量上,都远远落后于有毒鱼类.目前已知海蛇49种,全为有毒种类;陆地蛇约2000种,其中约有400种有毒.而有毒鱼类则已知750种之多,某些种类的毒性,也甚于有毒蛇类.  相似文献   

16.
十二生肖与动物崇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二生肖又称十二属相,是用十二种动物来表示十二地支的一种民间纪历法.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其起源于何时,尚无定论.但是,早在先秦的一些史籍中已有马、牛、龙、蛇与午、丑、辰、巳"四支"相配应的记载.如《诗经》中有"吉日庚午,既差我马";《左传》僖公五年有"龙尾伏辰"的记载等.可能是由于十二生肖为民间所用,不受先秦文人重视,而没有将十二  相似文献   

17.
活蛇按摩师     
对蛇的恐惧也许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心理,如果有这样一条凉飕飕的爬行动物在人体身上游来绕去,相信大部分人都会吓破胆。然而,最近,在以色列却有人别出心裁,将原本令人恐怖的蛇"聘"为"按摩专家"。  相似文献   

18.
在《说文解字》中“蛇”作“它”:“它,虫也。从虫而长,象冤曲垂尾形。上古草居患它,故相问无它乎?”唐·元稹《巴蛇》诗:“巴蛇千种毒,其最鼻褰蛇。掉舌翻红焰,盘身蹙白花。喷人竖毛发,饮浪沸泥沙。欲学叔敖瘗,其如多似麻。”上古的先民早就以蛇为患,在中华民族浩瀚的文化典籍中,就有许多极言蛇之歹毒的成语,如“蛇头蝎尾”、“封豕长蛇”、“佛口蛇心”、“牛鬼蛇神”等,蛇作为邪恶的象征,早已在人们的记忆中刻下深深的印迹。蛇年将近,笔者看到寿山石青年雕刻家潘惊石创作的一组寿山石蛇雕的组雕  相似文献   

19.
关注钩盲蛇     
钩盲蛇是一种非常特化的原始穴居蠕蛇,是蛇类中唯一行孤雌生殖的种类,也是我国乃至全球体形最小和分布最广的蛇,有着重要的科研价值,且该蛇以白蚁等害虫为食,为有益动物.本文介绍了该种的特征、分类、习性、分布和报道,并建议大力开展对其的科普宣传、保护和生物学研究、饲养繁殖研究,将其开发为实验动物、环保动物和新型宠物.  相似文献   

20.
不久前,四川及全国许多报刊都登载了《四川“蛇人”之谜》的文章,讲述了一个“蛇人”的奇闻趣事。“蛇人”的故事在四川东南与贵州相连的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有一19岁的土家族男青年,其长相、动作、生活习性都具有蛇的属性,当地人称他为“蛇人”。他身高1.5米,皮肤偏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