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潮俊 《广东科技》2006,(2):163-164
在建筑物自重和荷载的作用下,土地基产生沉降变形的根本原因是土具有可变形的压缩性能,而土的压缩性大小及其特征是计算地基沉降的一个重要参数,本文就关于水工建筑物地基沉降计算的理论根据和屯常用方法及预防措施作一浅述.  相似文献   

2.
为了计算沉陷量,则首先应了解地基中的应力分布。应力计算的精确与否直接影响到计算沉陷量的准确性。本文是配合黄文熙教授的“水工建筑物土壤地基的沉陷计算”一文,制备了矩形基础在均匀分布荷载下,以及带形基础在均匀分布荷载或三角形分布荷载下,当集中因数v=3,4,5,6时,地基中应力的计算图表,以便设计Ⅰ,Ⅱ级水工建筑物地基时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3.
由于湿陷性黄土地基抗剪抗弯能力弱、浸水易发生湿陷变形。地基不均匀湿陷沉降变形极易引发地基、基础局部产生脱空现象,本文针对湿陷性黄土地区砌体结构建筑物地基基础局部产生脱空变形进行了研究,假定湿陷性黄土地基表面及地层表面不均匀沉降曲线符合Peck公式,利用静力平衡、Fourier级数对弹性地基梁挠度进行了数学表达式推导,通过自编程序计算,结果发现变量k取10和100时的值基本相同,湿陷性黄土地基表面及地层表面不均匀沉降曲线基本符合Peck公式,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为湿陷性黄土地区砌体结构建筑检测、加固、维修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盾构隧道施工对邻近建筑物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弄清盾构隧道施工对邻近建筑物的影响,分析了盾构法地铁隧道穿越建筑物时建筑物自身沉降与内力变化状况.以某框架结构办公楼为研究对象,将建筑物和开洞地基看作一个有机整体,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10.0建立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模型,按照结构-土体-隧道共同作用进行了计算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建筑物基础的沉降主要发生在地铁隧道穿越建筑物的区间段内.建筑物的横向倾斜随着盾构的掘进逐渐增大,而其纵向倾斜量最大值则出现在开挖面在建筑物中线附近时;在盾构穿越建筑物的过程中柱子的等效应力增幅可达20.1%;相对于弯矩而言,建筑物构件的扭矩变化更为显著;当开挖面越过建筑物20m时其变形和内力均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5.
高层建筑物变形监测与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沉降量是建筑物施工期间及竣工后地基变形的一个重要指标.以恩施州电力总调度中心大楼沉降观测与预测为例,详细讨论了沉降监测的布设方案、建筑物变形监测的精度和数据分析,并采用指数曲线3点法对地基最终沉降量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6.
根据大桩距搅拌桩复合地基的变形机理,在常规复合地基加固区、软弱下卧层沉降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了计算对比,提出复合地基加固区采用复合模量法、下卧层采用应力扩散法计算沉降的方法.阐述了大桩距复合地基沉降计算的基本假定、计算公式和具体计算步骤.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例,将大桩距复合地基的计算结果与实测的沉降变形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7.
建筑物地基的沉降对于正常使用有很大影响,应用分层总和法计算地基的最终沉降量与实测的最终沉降量往往有较大的差距,因此有必要从已有的建筑物沉降观测资料中探求建筑物最终沉降量与建筑物及地基参数的关系,并将这种关系表示为沉降经验公式,作为预测和控制建筑物沉降量的依据.本文从弹性力学半空间理论出发,提出了浅基础建筑物最终沉降量的影响因素及其预测公式,与实测资料相比较,结果表明所提出的预测公式可基本正确预测出浅基础建筑物的最终沉降量.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冰雪冻融作用下建筑地基沉降的研究现状,在考虑极端冰雪灾害条件下修正了已有的建筑物地基沉降公式,根据试验结果分析了冻融循环对地基沉降的影响程度,最后通过一个典型实例计算出在极端冰雪灾害影响下修正压缩模量后的地基沉降量。结果表明:当压缩模量发生明显变化时建筑地基受影响地层沉降量变化明显,整体沉降增加;当压缩模量受影响变化不大时,沉降量变化很小,可以不把极端冰雪灾害的影响作为主要因素考虑。  相似文献   

9.
对地基变形造成的危害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地基基础设计中控制地基沉降的重要性及预防措施.在开展工程项目设计工作过程中,设计人员必须要充分重视地基沉降量和地基沉降差问题,正确地识别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于出现超过规定标准值的情况,需要进一步分析产生的原因,保证建筑物在设计上和使用中的安全稳定.尤其是因为基础的不均匀沉降容易引发建筑物倾斜、倒塌等安全问题需要给予高度重视.该文通过对沉降计算的若干问题进行分析,进一步提出了一些减少不均匀沉降及其危害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某新建高层建筑物的沉降变形受场地条件差异及相邻既有建筑物的影响,基于Duncan-Chang模型计算地基沉降分析的方法和分层总和法规范修正公式,对该建筑物的沉降变形进行了对比计算;通过广泛布设沉降监测点,进一步分析了场内建筑物在建设不同阶段的沉降时空规律。结果表明,采用筏板基础的建筑物受荷载及不均匀沉降影响,存在"中间下凹,四周上翘"的挠曲变形特点。同时,在既有建筑物阻挡下,建筑物不同位置的沉降大小受到不同程度"抑制"。随着时间推移,沉降绝对值逐渐减小并在某一时期沉降趋于停止。  相似文献   

11.
当建筑物沉降或沉降差过大,影响建筑物正常使用时,有时在进行地基加固后尚需进行纠偏和顶升。采用加载纠偏技术、基础底地基中掏土纠偏、基础侧地基中掏土纠偏,并确定顶升频率和顶升量,并在纠偏过程中进行监测,达到纠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文章研究了黄土地区半填半挖场地建筑物沉降计算的问题,探讨了半填半挖场地的地基变形计算方法;在填土沉降计算中考虑了沿填挖交界面的滑移变形,提出了适用于半填半挖地区的地基变形计算公式;通过计算结果与实际监测结果的对比分析验证了所述计算方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对某实例应用有限元法对地基应力解除法纠偏建筑物的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对模拟过程中地基应力水平场和位移场的变化转移进行了分析。得出在掏土孔一侧,地基的竖向沉降量较大:而另外一侧的沉降量非常小:在地基范围以外的地表而甚至出现了反向隆起:在采用地基应力解除法进行建筑物纠偏施工时,纠偏孔应尽量靠近建筑物基础等结论。得出了地基应力和位移的变化规律,以加深岩土工作者对地基应力解除法纠偏技术认识的深度。  相似文献   

14.
以重庆东水门大桥—千厮门大桥渝中区连接隧道为研究对象,基于UDEC软件建立离散元数值模拟分析模型,研究了城区连拱隧道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上部建筑物基础沉降及倾斜,新建隧道下方已有轨道六号线的变形、受力特征,并将监测数据与数值模拟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连拱隧道左侧隧道上导坑施工引起的隧道拱顶沉降和基础沉降量最大,经计算上部建筑物基础最大沉降量为3.81mm,最大倾斜量为0.02%,建筑物基础沉降量和倾斜在规范许可范围之内;隧道施工引起的地层损失使得轨道六号线左拱肩向上隆起,六号线弯矩分布规律和其变形形态基本一致,弯矩最大值位于左拱肩部位,最大值为238kN·m;数值模拟计算结果与监测数据量值相当,变形趋势基本一致;采用UDEC软件可以准确地计算出隧道开挖过程中节理的存在对隧道周围建筑物变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基坑开挖引起的周边建筑物沉降变形是多种因素耦合作用的结果,现有的计算理论很难对此作出全面、正确的解释.采用工程软件FLAC-2D对北京地区桩-锚支护形式下基坑开挖引起的周边建筑物沉降问题进行了模拟分析,得出了锚杆层数、开挖深度等因素对周边建筑物沉降变形影响的一些规律:当建筑物与基坑的距离小于1.5H时,建筑物的沉降量受锚杆层数的影响较大,并随锚杆层数的增加而减小;当建筑物与基坑的距离大于1.5H时,建筑物的沉降量受锚杆层数的影响不大.建筑物的沉降量随基坑开挖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当基坑开挖深度小于临界开挖深度时,建筑物沉降位移的变化率比较小,当基坑开挖深度大于临界开挖深度时,建筑物沉降位移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6.
以邯郸文化广场商住楼CFG桩工程为例,介绍了CFG桩复合地基的设计计算和施工方法.通过静荷载试验和对建筑物沉降的观测,复合地基承载力和沉降变形均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17.
地基固结作用呈现明显的非线性特征,对建筑物沉降变形的影响不容忽视,为此,基于Biot固结理论,对于地基土采用Mohr—Coulomb理想弹塑性模型,对筏板基础与地基共同作用问题进行了非线性固结弹塑性有限元数值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地基中孔隙水压力的消散及其相关的Mandel—Cryer效应与筏板基础的内力变形特性的时间效应具有密切的联系,地基固结作用对筏板-地基共同作用体系的内力变形特性具有显著的影响.因此,在结构-地基相互作用分析与工程设计中考虑地基固结效应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隧道开挖在软粘土中引起的地层移动对都市环境中的地上建筑物和地下构筑物来说影响很大,因为地基沉降对已有建筑物具有潜在的危险,本文采用有限元法(PLAXIS软件)研究软土地基中单、双隧道施工引起的地基沉降、双隧道埋深、间距变化对地基变形和地面沉降的影响,数值计算结果与其他方法及工程实例的对比。  相似文献   

19.
建筑物荷载不仅使建筑物地基土产生压缩变形,而且由于基底压力扩散的影响,在相邻范围内的土层,也将产生压缩变形。若建筑物的地基土质为软土地基.当两建筑物之间距离较近时,常常造成邻近建筑的倾斜或损坏。本文从设计与施工两方面探讨了产生地基不均匀沉降的因素及防治措施,并列举了相邻建筑物荷载对基础影响的因素厦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20.
杨兆忠 《甘肃科技》2002,18(4):55-55
在地震区进行房屋建设时 ,除满足地基变形要求外 ,还必须满足地基承载力要求 ,然而 ,在地震力的作用下地基变形过程十分复杂 ,目前除按规范要求只对地基抗震承载力进行验算外 ,对地基变形条件 ,则是通过一定的抗震措施来保证的。因此在具体的设计中 ,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 软土地基上建筑物基底压力不宜过大 ,结构自振周期应避开场地土的卓越周期建在软土地基上的房屋 ,由于地基松软、承载力低、压缩性大 ,附加沉降和不均匀沉降量大。地震时 ,在地震效应和竖向荷载的影响下 ,软土地基 (淤泥、杂填土、饱和软粘土等 )具有明显的震陷现象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