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腋腔是位于胸廓与臂部之间由肌肉围成的腔隙,其内充满疏松结缔组织,为颈部与上肢血管、神经的通往要塞。在局部解剖上处于一特殊部位,故一旦发生较严重的外伤,将累及腋腔重要神经、血管等复合组织的损伤,直接影响着伤侧上肢存活及预后功能的恢复,在临床抢救处理上存在着较大的难度。用宏观手术的方法要达到满意的处理,将是困难或不可能的。我们曾遇一例被机器齿轮绞轧所致腋部广泛撕裂伤并肱动脉缺损,臂丛神经严重捻挫伤,失血性休  相似文献   

2.
自体神经移植一直被认为是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金标准".笔者从理论研究的角度,应用自体脱(雪旺)细胞神经移植与完全自体神经移植相对照修复大鼠坐骨神经阶段性缺损,以此为研究模型,期望在接近生理条件下研究雪旺细胞在神经再生中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分析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在足背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价值。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17年11月收治的52例足背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26例施以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术治疗。观察组26例施以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术治疗。对比两组术后恢复情况。观察组26例患者术后皮瓣均顺利成活,无静脉危象发生。对照组26例患者中,22例皮瓣远端处于跖趾关节以内者顺利成活,其他4例中2例皮瓣远端存在局部坏死,2例通过吻合小隐静脉和足背大隐静脉吻合而使皮瓣远端得以成活;随访8~12个月发现,观察组皮瓣移植区域外形较好,足部功能恢复良好。对照组中有3例皮瓣血液运行欠佳,行二次手术后愈合良好,足部功能均得到良好恢复。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术对足背软组织缺损进行治疗,术后患者皮瓣成活良好,远期预后效果较佳,不失为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NTN/PGLA导管修复兔面神经缺损与自体神经移植修复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面神经低位切断伤后,应用重组NTN(Neurtuin)神经营养因子/PGLA(polygly co-lacticacid,聚乙交酯-丙交酯)导管修复术后,面神经核内神经元的变化,并与自体神经移植修复相比较。方法制作新西兰兔左侧面神经低位切断伤 自体神经修复模型,右侧低位切断伤 NTN/PGLA导管修复模型,运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radish peroxidase,HRP)逆行追踪标记,对标记神经元的分布和数量进行定性,定量观察。结果(1)HRP逆行追踪NTN/PGLA导管侧于术后10周成功标记到FMN,提示可恢复神经缺损段的轴浆流逆行运输,且两侧标记的细胞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2)术后14周自体神经移植侧标记细胞均出现分布异位,而NTN/PGLA导管侧仅1例出现,标记细胞发生异位分布的概率明显少于自体神经移植侧(P<0.01)。结论应用NTN/PGLA导管的修复能够和自体神经移植修复一样恢复神经缺损的连续性和逆行轴浆运输功能,后期效果相当;应用NTN/PGLA导管修复后神经元分布异位明显少于自体神经移植修复,提示较少发生轴突误向再生,减少面肌联带运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我院干1988年4月以来应用皮瓣修复手外伤及疤痕李绪畸形,共25例。手指离断伤13例,应用双V—Y皮瓣修复。指腹缺损伤7例。应用指掌例前移皮瓣修复6例。应用合指背感觉支及指固有动脉的手指中节f7侧离状皮瓣修复1例。先天性近节指间关节屈挛绩三例(8指)。应用“4V-Y”皮瓣,正畸形。担损及虎口部软组织缺损伤1例,应用部分超薄型前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利m超技部分修复拇指妖组织缺损处。虎口疤痕挛缩略形2例。应用前臂逆行烧动脉岛状神经出瓣f’/复,应川L背皮瓣移植修复大鱼际缺损骨外露1例。术后皮瓣全部成活,外形美观,功能良好,…  相似文献   

6.
在手外伤治疗中常见手掌、手背及拇指部皮肤缺损 ,导致大片肌腱、骨与关节外露 ,此类损伤大多不宜用游离皮片移植 ,需要早期应用质地较好的组织修复 ,才有利于手功能恢复。自 1994~ 1999年 ,对皮肤缺损面积较大者 ,采用带蒂皮瓣移植修复共 98例 ,疗效满意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全组 98例 ,男 76例 ,女 2 2例 ,年龄 16~ 58岁。损伤原因 :切割伤 51例 ,挤压伤 4 7例。皮肤缺损部位 :拇指部 36例 ,手掌部 35例 ,其他手指部 12例 ,手背部 6例 ,腕掌部 9例。皮瓣类型 :带指动脉、静脉、神经蒂岛状皮瓣 36例 ,远位皮瓣 62…  相似文献   

7.
面神经缺损修复动物模型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临床上面神经缺损的常见原因为面部严重外伤、颞骨骨折和腮腺肿瘤术后,如果缺损距离较长难以通过游离减张进行缝合时,多采用神经移植的方法。为了修复面神经缺损,人们通常采用各种动物来模拟临床实际情况进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选择标准化的面神经缺损动物模型对于面神经缺损修复的研究很重要。  相似文献   

8.
将自体神经组织浆充填于经戊二醛处理的人羊膜管内,模拟自体神经移植的神经再生微环境,研究其修复大鼠10mm坐骨神经缺损的可行性,并与自体神经移植、单纯中空人羊膜管组对比。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周围神经损伤的病因、病理改变、分类以及影响神经修复效果的因素。强调目前临床诊断周围神经损伤的依据是Seddon和Sunderland分类,治疗周围神经损伤主要是借助于显微外科技术尽早修复,神经的修复应无张力下进行。应采用端端吻合修复。自体神经移植仍然是临床治疗长距离损伤的重要手段;当不能采用自体神经移植时,可以应用同种异体神经移植或自体组织移植;可生物降解、人工合成的神经导管在实验中表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带蒂皮瓣修复手外伤皮肤缺损9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手外伤治疗中常见手掌、手背及拇指部皮肤缺损,导致大片肌腱、骨与关节外露,此类损伤大多不宜用游离皮片移植,需要早期应用质地较好的组织修复,才有利于手功能恢复。自1994~1999年,对皮肤缺损面积较大者,采用带蒂皮瓣移植修复共98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全组98例,男76例,女22例,年龄16~58岁。损伤原因:切割伤51例,挤压伤47例。皮肤缺损部位:拇指部36例,手掌部35例,其他手指部12例,手背部6例,腕掌部9例。皮瓣类型:带指动脉、静脉、神经蒂岛状皮瓣36例,远位皮瓣62例,其中胸腹部皮瓣51例,髂腹股沟部皮瓣11例。皮瓣面积:最大14 cm×9 cm,最小5 cm×2.5 cm。  相似文献   

11.
人工组织神经移植物修复狗坐骨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解复合型医用可降解材料制成的人工组织神经移植物辅加神经再生素修复狗坐骨神经缺损的可行性,将人工组织神经移植物连接在7只狗的坐骨神经缺损30mm处.以自体神经桥接的5只狗为对照组Ⅰ;神经缺损的4只狗为对照组Ⅱ.经大体观察、免疫学检测、电生理学检测、荧光素示踪、形态学观察及计量学分析,结果表明,术后6个月,再生神经修复了坐骨神经的缺损,实验动物未出现排斥反应及明显炎症反应,实验组各项检测指标优于对照组,狗坐骨神经缺损30mm经修复后,功能恢复效果明显.因此证明人工组织神经移植物对缺损的坐骨神经修复具有良好的桥梁作用和促神经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去细胞异体面神经修复家兔全面神经缺损的可行性,为进一步研究异体面神经再生打下良好的基础。方法采用化学萃取剂Triton X-100和脱氧胆酸钠对家兔面神经进行处理,清除其雪旺细胞、髓鞘。造成家兔左侧面神经主干加分支共2 cm的缺损,采用去细胞异体全面神经在显微镜下进行外膜缝合桥接缺损。结果术后6个月取材显示良好的抗感染及再生能力。结论该修复模型稳定,可重复性强,化学去细胞异体全面神经修复家兔全面神经缺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胸大肌皮瓣移植修复口腔癌手术缺损术后皮瓣综合性观察与护理效果.方法 82例胸大肌皮瓣移植修复口腔癌手术缺损患者按照随机抽签法予以分组,对照组(n=41)应用常规护理模式,护理组(n=41)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行皮瓣综合性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皮瓣成活率、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护理组患者皮瓣成活率为92.68%,并发症发生率为4.88%,护理满意度为97.56%;对照组患者皮瓣成活率为75.61%,并发症发生率为21.95%,护理满意度是73.17%,两组指标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大肌皮瓣移植修复口腔癌手术缺损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行术后皮瓣综合性观察的护理效果很好,可明显提升皮瓣成活率和护理满意度,且并发症较少,可作为胸大肌皮瓣移植修复口腔癌手术缺损患者的首选护理模式.  相似文献   

14.
足底轴型皮瓣修复跟部皮肤缺损2例报告施昌炽(海南医学院外科,海口570005)关键词轴型皮瓣,慢性溃疡,移植术中图分类号R622轴型皮瓣又称动脉性皮瓣,皮瓣内含有与皮瓣纵轴相平行的知名动脉及伴行的静脉系统。根据皮瓣基部皮肤。皮下组织是否断离而分为:半...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隐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隐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腿前骨外露、足跟部软组织缺损、足趾缺损共11例.结果:皮瓣全部成活,该皮瓣可修复小腿骨外露、足跟骨外露及足趾缺损.结论:该皮瓣是修复小腿及足部软组织缺损的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化学法萃取的去细胞异体及异种神经移植后,观察移植免疫排斥过程中小鼠脾脏T细胞总数与亚群变化,探讨周围神经缺损修复的可行性。方法BALB/c小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新鲜自体神经移植组、新鲜同种异体神经移植组、新鲜异种神经移植组、化学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移植组和化学去细胞异种神经移植组,每组32只。分别在神经移植术后3、71、4、28 d,每组各取8只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分离液获取淋巴细胞,计数。用荧光标记的CD3+、CD4+、CD8+、CD25+单抗作用后,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百分数,Stata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在7 d1、4 d、28 d各时间点上,化学去细胞神经同种异体和异种神经移植组CD3+、CD4+、CD8+、CD25+阳性T细胞百分率与假手术对照组、自体神经移植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而新鲜同种异体及异种神经移植组在相同时间点上的CD3+、CD4+、CD8+、CD25+阳性T细胞百分率与假手术对照组、自体神经移植组相比则有明显增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新鲜同种异体周围神经移植后的排斥属于急性排斥反应。化学去细胞处理的同种异体神经的免疫原性等于或接近于自体神经,要明显低于新鲜同种异体神经移植。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神经干细胞和神经营养因子NT-3对帕金森病(PD)的修复作用,将NT-3表达载体pEGFP-C1-NT3转染大鼠原代神经干细胞(NSCs),构建了NSCs-NT3细胞.移植入帕金森病模型大鼠脑部MFB和VTA区域,观察到移植细胞在大鼠移植部位生长与迁移,证实移植成功.对移植后疾病模型进行APO旋转实验和水迷宫行为检测,结果表明,NT-3有利于学习与记忆能力改善,分子水平证实移植区域NT-3显著表达.本研究通过移植过表达NT-3的神经干细胞,从分子、细胞、组织和个体行为等不同层面证实了NSCs-NT3对PD模型大鼠修复的积极作用,为PD的转基因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研究提供了理论与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8.
读者之声     
《科技导报(北京)》2009,27(14):124-124
本期第42至47页刊登了一篇题为"神经营养因子NT-3神经干细胞移植对帕金森病大鼠功能修复研究"的文章。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各种疾病的应用研究正值研究热点,该文特点是将能促进神经细胞生长、分化的NT-3基因,通过  相似文献   

19.
观察自体静脉旁路移植后移植静脉段的血管壁的变化。新西兰大白兔18只,取右侧颈外静脉旁路移植至同侧颈总动脉为实验组,仅游离左侧颈外静脉为假实验组,正常左侧颈外静脉为正常对照组,术后6周取材光镜下观察、测量、比较各血管段内膜、中膜变化差异,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游离的静脉与正常静脉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移植静脉段内膜明显增厚(P<0.01)。由此可知,自体静脉旁路移植术后内膜明显增厚,并与移植损伤和局部血流动力学改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下颌下腺的形态学资料, 为自体下颌下腺去神经移植治疗重症干眼病手术提供相关解剖学数据.方法手术显微镜下解剖10 例双侧经颈总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正常成人头颈部标本,观测有关形态学数据.结果下颌下腺大小为:长(3.10±0.58)cm,宽(1.82±0.20)cm,厚(1.49±0.41)cm;下颌下腺内侧前端穿出下颌下腺导管,导管长(4.6±0.5)cm,管径(3.0±0.9)mm;面动脉、舌动脉与颏下动脉等都是营养下颌下腺动脉,其最重要的血供是面动脉,面静脉是下颌下腺主要回流的血管.结论本文的观察数据对施行自体下颌下腺移植术治疗重症干眼病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