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在土地利用规划环评中的应用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亮  王喆 《科技信息》2009,(8):80-81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土地利用规划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和制度。作为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前沿课题之一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可定量化反映规划实施后可能对生态系统造成的综合影响,为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一条新的途径。本文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在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做出了概括和评述,并提出了应用展望。  相似文献   

2.
环境监测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重要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监测,指的是我国相关环境监测部门使用某些专业技术对于影响环境质量的因素进行数据监测,记录代表值,衡量环境质量是否达标,是否达到了污染程度,并根据这些数据预测环境变化趋势的科学活动。环境监测是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产生效用的重要依据之一,它不仅为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了科学具体的数据支持,其体系的健全和规范更为完善中国现阶段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积累了丰富的数据资料和实践理论。该文从环境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之间的关系出发,浅析了环境监测对于完善环境影响评价体系的重要意义,并从健全环境监测体系角度论述了两者互为推动力的关系,进一步阐明了环境监测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吴苗苗 《科技资讯》2011,(27):150-150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对拟建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是必不可少的。论文针对重庆星星套装门公司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从环境质量现状、环境影响分析及防治措施、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居住环境适宜性分析、产业政策与城市规划符合性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通过分析可以得出,该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项目总体布局合理,对环境影响小,污染防治措施具有可实施性。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评价认为该项目在拟建场地建设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为解决工业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自实施以来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在该制度实施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需要修改完善。因此,本文通过对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基本情况的分析,针对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对策,以期通过本文的阐述完善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从而更好的发挥该制度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机制的实践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影响评价机制成功的关键在于评价和决策的有机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实施对中国现行的规划决策管理机制提出了种种挑战。总结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研究发展,对环境影响评价的类型进行了比较研究,对规划决策管理与环境影响评价相结合的方法经验进行了综述,并具体分析了中国现行的规划决策管理机制中导入规划环境影响评价需先行规范的五个环节。  相似文献   

6.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和措施,健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对于开展环境影响评价活动,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法律保障作用.然而,在实施环境影响评价实际工作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这些问题主要是: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过窄,缺乏替代方案,环境法规不完善,管理体制不健全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正式实施,表明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影响评价法律、法规体系已经建立。随着国家建设事业的大力发展,大型建设项目越来越多,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程度上的影响和破坏。本文通过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法律的评价主体、评价程序、公众参与及其法律责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评析,提出对改进我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法律制度的几点建议,旨在为社会可持续发展及创建和谐社会提供有力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8.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环境保护法律制度。将公众参与机制引入环境影响评价的决策和实施过程,客观上增加了公众与环保部门之间的相互理解,起到缓解矛盾及纷争的作用,从而有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本文从阐述环境影响与公众参与机制的相关理论入手,分析了当前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与公众参与机制的现状与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9.
环境影响评价(简称EIA)在我国已有40余年的历史。2003年9月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从建设项目扩展到各类开发建设规划。同时.国家从2005年开始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建立了由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评价队伍。于是把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推上了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0.
陈诚 《科技信息》2010,(5):351-352
对美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产生、发展,体系及公众参与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同时分析了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1.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制度是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实施的关键,着重分析了现阶段实施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的特点及其在实际操作中所遇到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科学分析与归纳,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所遇到各种问题的总结、分析,提出改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
边永梅 《天津科技》2014,(7):16-17,20
对滨海新区北大港水库2011年度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项目施工期间和运营期间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其程序由总论、项目概况、项目所在环境概况、环境影响评价、拟采取的主要环保措施及结论 6个部分组成。通过综合评价可知,工程实施后符合各项政策和规划,采取一定环保措施之后对环境影响较小,具有环境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就土地利用规划及环境影响评价这一全新领域的工作分别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论述。一、土地利用规划及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二、开展土地利用规划及环境影响评价的意义和建议、三、土地利用规划及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与方法、四、土地利用规划及环境影响评价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5.
战略环境影响评价(Strategy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即SEIA)是指对政策、计划或规划及其替代方案的环境影响进行正式的、系统的和综合的评价过程。文章针对西藏地区独特的生态自然资源和脆弱的生态环境,指出在西藏地区开展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必要性。提出了在西藏地区深入开展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建议:从建设青藏高原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和在西藏地区首先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社会示范区出发,优先在重要领域、重要区域的发展规划引入和全面实施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并逐步扩大到所有领域,最终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全方位保护。  相似文献   

16.
郭长新 《科技信息》2011,(19):I0090-I0090,I0112
自1969年美国颁布国家环境政策法建立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以来,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经历了工程--计划(项目规划)--政策的发展历程,即从最初单纯的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发展到项目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区域开发环境影响评价和战略影响评价同时兼顾的全面的环境影响评价体系。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和程序也在发展中不断地得以完善。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是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逐步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17.
丁旺  孙世群  吴万秀 《科技信息》2010,(31):385-386
本文针对现有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影响的识别无法识别那些在在规划层次上应该考虑的环境影响,对环境问题与规划本身进行了关联分析,提出了设置环境影响定界章节的思路,探讨了环境影响定界的方法、程序和操作步骤等问题,明确了环境影响定界的方法和内容,接并通过一个具有较好代表性的案例对规划环境环境影响定界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8.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利益相关者博弈框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察中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利益相关者的特点和地位,分析了政府、项目建设方、评价方、公众之间的博弈机制.博弈结果显示,政府规制行为的可信度是确保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有效实施的决定性因素;项目建设方与评价方存在合谋违规的强烈动机;公众参与不足,缺乏对政府、企业、评价方的有效约束.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进和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由于我国目前的第一要务就是发展经济,随着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环境问题成为了困扰国际社会的全球性问题,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我国通过制定相关法律规范与政策以期达到矛盾的相对缓和,面对环境保护的严峻形势,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应运而生了,并成为世界范围内保护环境的重要手段和措施然而,故而此矛盾尤为突出.该制度在建立之初就存在着“先天不足,后天畸形”的特点.我国的立法与司法机关对于该制度还存在许多错误的理解和认识,需要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条文与实施细则.因此,该文通过对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基本情况的分析,针对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对策,以期通过该文的阐述完善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并发挥该制度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简要地阐述环境影响评价在高速公路建设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对遥感技术在环境影响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从而为公路建设活动中开展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