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建立历史唯物主义的过程中,马克思把自己历史观和世界观意义上的人道主义改造为伦理学和价值学意义上来看待,是西方思想中固有的传统并且是占据主导地位的,这种人道主义偏重于对历史的人性化理解和解释,而缺少对人本身价值要求的真正关注;把人道主义当作伦理和价值学方面的准则和要求来看待,并把其当作理解人道主义的出发点和全部内涵,则是马克思人道主义思想对西方历史观和世界观的人道主义的超越.  相似文献   

2.
阿尔都塞在《保卫马克思》中以对马克思著作的源泉论解读批判为出发点,独树一帜地确立了其结构主义的马克思哲学解读方法和原则,其目的就是为了凸显马克思思想中的总问题及其变化,“认识论断裂”表明了马克思思想中的意识形态阶段和科学阶段的转换,阿尔都塞对马克思思想和著作的如此解读,目的在于保证成熟时期的马克思思想的科学性和纯正性,从而将其与意识形态划分界限,进而在实践中回应社会主义人道主义问题;“保卫马克思的哲学”同时具有了保卫马克思的事业的内涵,使得阿尔都塞的这种解读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向度。  相似文献   

3.
合理方法论原则是正确理解马克思人道主义的关键。然而,这一点却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亦是学界关于马克思人道主义存在分歧和争论的症结和根本原因。该文试图在现有研究基础上,深入探究和重点提出正确看待马克思人道主义必须坚持的合理方法论原则,以求真正把握马克思人道主义。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哲学形成的基石是科学的实践观,而科学实践观是实践唯物主义哲学观的价值性和唯物史观的真理性的统一。丛大川先生的实践人道主义新体系,就其与传统的辩证唯物主义相比言,具有显扬马克思哲学革命人道主义的重要特征,强调其改造世界的革命批判性,突出其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理性以及辩证法的主体性等优越之处。但若与笔者主张的马克思哲学两层次构成的实践唯物主义相比,则又有缺少唯物史观的社会发展规律性、价值性与现实生活相脱离的空悬性以及辩证法尚未达到现代化等不足之处。因此,这一新体系应是关于马克思哲学的革命人道主义价值观的系统理论,而不宜看作是马克思的全部哲学。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通过对人的实践本质的论证,形成了一种关注人、尊重人、维护人的人道主义。在对异化劳动的激烈批判中,更显露了他的人道主义的批判性和变革性。又在人的实践本质之现实的工业活动表现中,揭示了人道主义的自然发生性,提出人道主义要和自然主义相结合,最终形成了他的现实的、革命的、实践的人道主义。  相似文献   

6.
半个世纪以前,西方资产阶级学者就提出过这样一种论点: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中,不仅包括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和阶级斗争论,还包括人道主义和异化论。在1845年前,马克思主要强调人道主义和异化论,在1845年后,马克思就主要强调阶级斗争了。只有  相似文献   

7.
张海国 《科技信息》2011,(14):I0076-I0077
马克思在从事研究过程中,赋予了研究过程以批判与建构统一,具有引领性;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统一,具有实证性;历时性与共时性统一,具有整合性等特点,对于现代研究活动有重要的启迪——重视资料收集,以事实为出发点;以问题为中心,非"经院式"研究。  相似文献   

8.
劳动、异化及人是马克思《手稿》中的三个互相联系的基本范畴。马克思对异化劳动的批判根源于他对“人”的理解,“人”是马克思据以批判私有制的基础和前提。马克思所理解的“人”既是历史的、现实的,又是理想的、完满的,因而是二重的。马克思关于“人”的思想是西方人道主义传统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曾数十次称谓自己的思想是唯物主义的,指称的仅仅是他的科学理论和方法,如唯物主义的历史科学、唯物主义的经济学和唯物主义的实证科学方法、唯物主义的科学理论掌握方式等等。马克思的哲学与传统哲学的分界在于,不是解释世界而是改变世界;同时又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诸多学科有所区分,且主动从思维科学、技术工艺学等领域即退下来,而专攻人文精神和价值观念领域。马克思的历史观和哲学观,所面对的不是先在的自然和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物质,而是在人的主观意志支配下通过实践而改变了的世界。作为价值观念理解的马克思哲学,不是唯物主义的,只能是人道主义的。马克思实践人道主义哲学精神,表现在不同时期所创意的人道主义价值观念中。  相似文献   

10.
茨威格是最杰出的中短篇小说家之一,其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深情感人的女性形象,在她们身上寄寓了作者的人道主义激情。她们的生活也暗示了茨威格所希望的人道主义理想实现的途径,而他们的悲惨结局则由于现实和理想的差距以及理想的幻灭。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深刻地记录了马克思在巴黎无产阶级直接影响下,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伟大转变的思想历程。它不仅勾划出马克思世界观的基本轮廓与核心内容,而且描绘了推动马克思世界观根本转变的决定力量。构成马克思学说的核心内容,推动马克思世界观根本转变的动力,决不是马克思头脑中伦理的人道主义,也不是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抽象哲学研究的简单综合,而是社会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在巴黎写作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形成时期的重要著作,而异化劳动理论和实践的唯物主义则是这一著作的基本思想。对于这一思想的精神实质,我国学术界尚有较大的分歧。有的论者认为,这一思想虽然包含着某种历史唯物主义的萌芽,但就其基本点而言带有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异化理论和费尔巴哈的人道主义的遗迹,尚属唯心主义的历史观。本文着重想就以异化劳动为基础的“实践人道主义”谈谈我的看法。我认为,马克思的“实践的人道主义”是无产阶级的哲学意识形态,是以异化劳动理论为基础的形成中的唯物史观,是与费尔巴哈人本主义根本对立的新历史观。它的创立实现了人类哲学史上哥白尼式的革命性变革,是马克思思维着的和形成中的新世界观。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80年代中国学术界进行了一场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的大讨论,对全面否定人道主义的观点进行了否定,但对于马克思主义和人道主义的关系以及社会主义国家是否存在异化现象等问题并没有达成一致认识。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和人道主义的关系?社会主义国家是否存在异化问题?如果存在,怎样认识和处理?等等。本文主要就这些问题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4.
徐志摩不仅以诗作表达了“浪漫的爱”的人生理想,也表现出对于社会现实的深切关怀。他的一生始终怀有一颗积极入世之心,并以诗作来抒写对于社会贫困、人类苦难的人道主义悲悯,表达个人的政治理想和政治态度,这也使得徐志摩诗歌“爱”的主题具有了博大而深刻的内涵。  相似文献   

15.
女性人物的塑造是福克纳小说的一个主要特点,而"影子性"则是其作品中女性形象不可分割的性质,并且深深根植于当时美国南方现实社会之中。现实社会把这些女性变成了生活中的"影子",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她们在福克纳小说中的影子性恰恰反映了她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影子性。分析小说《喧哗与骚动》中两位女性人物的"影子性",探讨美国清教主义和传统妇道观对女性身心的毒害和摧残,可以使读者更加客观地看待这些女性形象,更加全面地解读福克纳的作品,更加深刻地体会他的人道主义立场。  相似文献   

16.
周毅 《河东学刊》1998,16(3):55-58
本文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宏观与经济学理论,对市场经济中的种种困惑现象进行了深刻分析。将马克思对人道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予以概括,认为人道主义服务于市场经济,同时人道主义又大大超过了市场经济,并指出市场经济不是万能的,它固有巨大的弊端,只有人道主义对它的超越性及其对市场现象异化现象的遏制,才构成了当代人类活动的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的社会理想即追求人类自由和解放的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在实践中被人们以抽象人性论进行了抽象化和实体化的误解,因而产生许多理论和现实问题。而马克思本人从人的双重本性出发,以具体人性论将社会理想理解为价值性与现实性的统一,这样的理解将有助于当代中国人追求自己的社会理想。  相似文献   

18.
异化劳动理论是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独具特色的内容。“异化”这一概念有着自己的历史演变过程。在马克思看来,异化劳动共有四种表现形式或规定,而且这四种规定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异化劳动理论在马克思整个思想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值得我们予以全面地看待和分析。  相似文献   

19.
面对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解读方式,阿尔都塞认识到这一方式实际上是将传统哲学中的主体要素引入马克思主义。因此,他将主体要素的构造与意识形态关联起来,提出在科学认识中必须消解主体要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理解马克思所开创的历史科学。  相似文献   

20.
在20世纪80年代人道主义大讨论中,胡乔木将人道主义分解成作为世界观和历史观意义上的与作为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意义上的两种人道主义,有着其历史的合理性和价值性。当下,我们有必要重新对人道主义的内涵进行认识,以达到真正对人道主义的科学把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