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多丽丝·莱辛是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英国作家,她在2007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作为一位多产的作家,持久的写作激情,独特的文学风格,创新的写作技巧,及作品内蕴着无数的内涵,为她在文坛上赢得较高声誉.作为女性作家,作品中对女性问题给予了深切关注,小说创作不仅以女性为主人公,并且女性还有着深刻的女性主义思想.《金色笔记》讲述了女性追求自由,莱辛从女性自身的角度出发,对女性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进行揭示,文章基于女性主义角度,管窥《金色笔记》中女性主义思想,进而深度剖析莱辛的女性自由思想.  相似文献   

2.
发表于1976年的《复活节游行》是美国现代作家理查德·耶茨的"女性小说"。在作品中,耶茨从一个男性作家的视角,细致入微地描写了上世纪70年代美国都市普通家庭两姐妹,用犀利但满含怜悯的笔触展示了以主人公艾米莉一家为代表的孤独的女性群体,是作家在其短篇小说集《十一种孤独》之后所描述的"第十二种孤独"——女性孤独。从孤独的女性主题着手,以《复活节游行》的分析为突破口,结合存在主义探讨作家对女性孤独的理解,并试图找到破解现代人孤独的钥匙。  相似文献   

3.
纵观19世纪伟大的英国作家安东尼·特罗洛普的作品,从其早期小说《养老院院长》到后期小说《菲尼斯·芬恩》,女主人公无不有着悲惨的境遇。本文基于作家特罗洛普的女性观来分析小说中女性人物悲剧性命运的原因,作家自身的反叛精神赋予了笔下的女主人公强势的一面,然而作为维多利亚时代的一员,作家的女性观必然受到19世界英国社会对女性总体价值观的局限,因而小说中女性主人公最终仍然无法逃离远离幸福、走进人生"坟墓"的悲剧性命运。  相似文献   

4.
多丽丝.莱辛的《金色笔记》自问世以来不断受到评论界的关注,人们对它的研究大部分从作品的形式和内容层面着手.在研究内容这一领域,人们对它的解读首先是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入手的.毋庸置疑,《金色笔记》叙述的是女主人公安娜的精神发展历程,不可避免地有女性主义色彩的存在,但是,这部作品的伟大之处不仅是因为作品的女性视角,更重要的是作家莱辛站在“入”这个更广泛的角度来探索主人公的精神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5.
由于长期受到父权主义的"菲勒斯中心"的压制,女性在文学创作中一直处于失语的状态。多丽丝.莱辛在其代表作《金色笔记》中从叙述方式、结构布局以及女性本真体验方面揭示了父权中心文化对女性的奴役,让女性使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自己的故事,使得女性回归到了言说主体的位置。  相似文献   

6.
在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里,男性惯于站在主体位置上把妇女作为客体来“看”。徐坤则热衷于设置另一种情景,把女性变为观看他人特别是男人的主动者。她在小说中展现了三种不同的叙述视角:以《游行》为例的女性主人公视角,展示了女性看男性的眼神由错愕到重新恢复意识的过程,这个变故是扭转女性被动地位的契机;以《招安,招安,招甚鸟安》为例的叙述人兼女性主人公视角,体现了女主人公的无奈和叙述人的清醒;以《遭遇爱情》为例的女性叙述人视角,不仅是女性看男性,还让男性在自我观看中反省。  相似文献   

7.
从《十三夜》看樋口一叶的女性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樋口一叶的作品几乎都是以不幸的、痛苦的女性作为主人公。作家将自己的女性身份融于其中,在文坛上发出了"女性的声音"。《十三夜》正是这样一部作品。通过文本解读的方式,以小说中登场人物所说的"梦"为主线,从作家对小说人物的性格及命运的设定,探究一叶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8.
刘恒是新时期女性意识十分自觉的男作家之一,他的《狗日的粮食》、《伏羲伏羲》、《白涡》充分揭示了其女性想象与关怀的三个特点,即:以人道主义作为基础,侧重从食色两方面关注女性沉重的肉身;立于女性价值立场,对女性追求自我生命意志的实现予以同情与肯定;在探讨女性悲剧命运的根源时,侧重于对男性的批判。  相似文献   

9.
刘恒是新时期女性意识十分自觉的男作家之一,他的《狗日的粮食》、《伏羲伏羲》、《白涡》充分揭示了其女性想象与关怀的三个特点,即:以人道主义作为基础,侧重从食色两方面关注女性沉重的内身;立于女性价值立场,对女性追求自我生命意志的实现予以同情与肯定;在探讨女性悲剧命运的根源时,侧重于对男性的批判。  相似文献   

10.
从《到十九号房间》看多丽丝·莱辛的女性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到十九号房间》的女主人公苏珊是一位具有强烈的女性自我意识、渴望独立与自由的现代知识女性。但这个以男性为中心的父权制社会禁锢了她自由独立的意识,使她不可避免地陷入痛苦绝望的深渊并不断地抗争。尽管莱辛并不认为这是女权主义运动的象征,但是小说中女性意识的觉醒的确反映出作家的女权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1.
作为男性作家以男性为主人公的小说,《围城》中的男权意识是显而易见的,小说中作者通过叙述人的口吻和方鸿渐的眼光,对与方鸿渐有关的女性的外表、性格、心理作了大量的歪曲和变形的刻画。时而含蓄时而明显地嘲讽和贬损女性,从中显现出男性作家典型的男权意识,《围城》在女性观念上呈现出某种滞后性和保守性。  相似文献   

12.
《欲望号街车》中女主人公布兰奇经历了一番抗争,既想保持南方淑女的传统观念,又无法控制自己的欲望,体现了田纳西。威廉斯的女性观,即无论女性做出怎样的斗争和反传统的行为,最终她们还是屈服于男性的统治,体现了作家的男性霸权思想。  相似文献   

13.
曹丕是建安文坛的领军人物。在其现存的40余首诗歌中,女性题材的诗歌创作占有相当的比重。根据其主人公身份的不同,又可具体分为思妇、弃妇、寡妇和佳人四类。作为一个男性作家,曹丕发妇人语,代女性言,呈现出“男子作闺音”的现象。这与作者的生活经历、个性气质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奥斯丁作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用六部以描写女性婚姻为中心的小说形象再现了摄政王时期英国乡村的社会风貌,真实记录了当时英国中产阶级女性的心路历程。许多评论者已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其女性文学特征,本文则试图从奥斯丁几部作品中所存在的一种相似的人物结构来分析这个女性作家深受时代影响而不断变化的女性意识,揭示其思想中的变化与内在联系。在奥斯丁几部小说中我们会发现这样一种类似结构:女主人公、与女主人公相似的女性(不是外貌、家世的相近,关键是指个人理性、智力上的相似)与一位男性围绕婚姻选择形成一种人物关系。如《傲慢与偏见》中的伊丽莎白、夏洛特与柯林斯,《爱玛》中的爱玛、简与邱吉尔以及《劝导》中八年前后的安妮与温特沃斯。在这种"2+  相似文献   

15.
在20世纪末的女性作家中,张洁的小说基本上代表了时下女性文学的崭新面貌。女性意识始终是小说的一个精神主体。随着张洁创作的日益精深,其小说的女性意识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女主人公形象的日益提升和男性形象日益衰落上,对女性文学做出了自己的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简·奥斯丁在《傲慢与偏见》中绝不是简单地进行人物塑造的。她在自己所能驾驭的生活环境里精心编织小说的经纬,塑造出独具形象魅力和艺术特质的男角。她笔下的主人公的性格都是变化的、发展的、成长的。奥斯丁的女性解放意识虽未能像后来的女性作家、女权主义者那样鲜明和激进,但她以文学方式对抗并超越那个时代的社会意识,通过作品中的男角来反应理想中的男性,表现出作者对新男性的理解与期盼,展示了女性视角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7.
自古以来,受到"男尊女卑"思想的影响,男性作家的文学作品中通常以其自身视角刻画女性形象,并将父权意识巧妙地隐藏在故事叙事之中,而女性作家的许多文学作品则以推翻父权制的压迫为目标,进而使得女性在回归自我的同时体现自身价值,以期达到男女两性文本的最终和谐。  相似文献   

18.
从性别层面来看,以《圣经》为主的基督教的生育观植入了十分浓厚的父权制思想,其中的女性生育遭到了深重地压制。这种压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上帝造人神话对女性生育能力的篡夺;以上帝的名义压制女性生育能力的再现;管控女性的生育活动。而西方的女性作家基于自己的身体体验,其创作与基督教中的生育观念形成一种互补,从而给读者展现了一系列具有女性特色的生育想象。  相似文献   

19.
美国女作家凯特.肖班的代表作《觉醒》是她呼唤中产阶级女性挣脱男权社会制度的束缚,实现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扛鼎之作。小说主人公埃德娜不屈不挠的探求自我,实现从"真女性"向"新女性"的自我转变过程,反映了美国转型时期逐渐觉醒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20.
樊苡辰 《科技信息》2011,(22):I0169-I0169
作为美国华裔女性作家,黄玉雪、汤亭亭、谭恩美、任碧莲以及伍慧明等受到了来自族裔以及男权的双重压迫,但她们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和不同时期的话语策略成功地在白人文化占主流的美国文坛占据了一席之地。本文选取黄玉雪的《华女阿五》、汤亭亭的《女勇士》和任碧莲的《典型的美国人》,研究不同时期华裔女性作家的话语策略,这些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