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流汗蒙头愧黑辛,挞家熏腐解亡秦。江湖满地呜呼派,祗逐山膏善骂人。这是一九四一年柳亚子在一篇文章中提到的章太炎的一首诗。当时郭沫若读到这首诗后,觉得诗中“似乎很称赞赵高”,受了这暗示,即“在《高渐离》剧本里把赵高写成了一个好人,说他是存心替赵国报仇而谋秦国的内部的破坏的”,但剧本写成后,太炎先生的诗,  相似文献   

2.
郭沫若,以他渊博的学识、卓著的才华,在诗歌和历史剧方面作出了不朽的建树,为我国的文化事业留下了一份珍贵的遗产。他不仅是抒情诗人,而且是戏剧诗人。他所创作的历史剧是戏剧,也是诗,是诗和剧的高度结合。他说“诗是文学的本质,小说和戏剧是诗的分化。”他强调在小说戏剧中所包含的诗的成分:“小说和戏剧中如果没有诗,等于是啤酒和荷兰水走掉了气,等于是没有灵魂的木乃伊。”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晋祠中祠庙寺观的分析与研究,运用祠庙寺观的分类方法,探讨了晋祠从一座祭祀唐叔虞的祠堂演变成集儒、佛、道于一身,汇祠、庙、寺、观为一体的古代建筑群的发展过程;总结出晋祠中的祠庙寺观是如何在各归其位的同时又互相联系、融合、转化,从而汇聚成为了今天晋祠与众不同的独特风貌.  相似文献   

4.
本刊一九八五年二期曾刊登了我校中文科古典文学教研室编的《唐代民俗诗选》几首唐代民俗诗.这期我们再选登该书中恋情婚姻民俗及游乐民俗中的几首诗.这几首诗反映唐代恋情婚姻及游乐民俗事象,很有特色,有些诗还未见于其他唐诗选本.但从民俗学角度来看颇有价值.诗选的说明对诗中民俗事象探本溯源,资料翔实,有一定的可读性.  相似文献   

5.
1938年冬至1939年元旦,顾随有呈周作人七绝五首、七律一首,系近年新发现之佚诗.七绝和周氏所示“游僧诗”,七律乃有感而作,均抒写教书生涯及忧国情怀.六首佚诗可视为周、顾二人亲近交往的最后记录.  相似文献   

6.
郭沫若同志对于文学领域的贡献是众所周知的.他对于历史学领域的贡献是众所周知的.他用艺术形式表现于历史题材的历史剧的贡献也是众所周知的.毛泽东同志读了历史剧《虎符》后于一九四四年一月九日写信称赞郭沫若做了很多十分有益的革命的文化工作”,一九四四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毛泽东同志又写信给郭沫若,称他的“史论、史剧大有益中国人民.”郭沫若同志的历史剧业绩和其他文学、历史学等业绩一样,永载中国近现代文化史册.但评价任何事物绝对化是不符合辩证法  相似文献   

7.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山水之美,必动于情,情动于中而形于诗,所以古来不乏表现登山临水的纪游诗。郭沫若是以《女神》开辟现代诗坛的伟大诗人,他一生中写下了许多具有时代精神的优秀诗篇,其中有不少是纪游诗。据研究家考证,郭沫若早在1903年(其时他年方十一岁),就写了“闲钓茶溪水,临风诵我诗”的《茶溪》一绝,从而开始了纪游诗的创作。新中国成立以后,他每每因工作需要离京远游,足迹几乎遍及祖国各地。诗人每到一处,都不禁诗兴勃发,挥笔疾书,状景写物,抒情咏怀,从而留下了许多  相似文献   

8.
郭沫若主张"诗人译诗,以诗译诗",其"风韵译"理论在诗歌翻译界独树一帜。《英诗译稿》是郭沫若的最后一本译诗集,本文试着从其中一篇译诗——"偶成"来分析郭沫若"风韵译"的诗歌翻译思想。  相似文献   

9.
罗伯特.弗罗斯特的《雪夜林边驻马》是一首倍受人们喜爱的诗歌,诗人在诗中给我们展示了一幅迷人的画。这首诗语言平易,貌似简单,意境却耐人寻味且极具乐感。  相似文献   

10.
<生命的礼赞>是十九世纪美国著名诗人亨利·华兹渥斯·朗费罗的一首名诗,也是最早译成中文的一首诗.在众多译本之中,黄新渠的译本比较接近原文的精神实质和文体特点.因此,本文从韵律、节奏、文化因素及句子层面等分析一下黄新渠的译诗特色.  相似文献   

11.
曹丕的诗歌根据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及近人丁福保所辑《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所收,大约三十三题四十五首,其中乐府诗十七题二十四首,徒诗十六题二十一首。若以题旨分类,四十五首约可分为:游乐宴饮诗十一首,言情诗十四首,从军诗六首,游子诗四首,政论咏史诗五首,其他如祝寿、悼父、游仙等五首。可见仅游乐宴饮诗和言情诗占全部诗作一半以上。  相似文献   

12.
“女神”的意义女神是诗人的第一本新诗集,也是“五四”以后影响最大的一本新诗集。这本诗突出地、鲜明地表现着“五四”时代的狂飚般的精神力量。在这本诗里燃烧着对旧社会的一切的大胆的否定和憎恨的怒火,而且充分地显示出反抗和破坏这座古老、黑暗的牢狱的雄伟的力量和钢铁一般的信念。诗人以海涛怒嘯般的吼声  相似文献   

13.
王新生 《科技咨询导报》2010,(5):226-226,228
概述了山西晋祠的文物价值,阐述了历代晋祠文物保护的现状,同时提出了今后对晋祠文物保护应该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张九龄,唐代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是开元唐玄宗朝贤相,又是一位著名的盛唐诗人。《全唐诗》第二册四十七至四十九卷中收集了他的诗作将近二百首,《全唐诗补》也增收了他的几首诗,《文苑英华》除收集他一些诗外,还收集了他两首赋。他的诗作以《感遇十二首》、《杂诗五首》、咏史、咏怀诗等政治抒情诗为主,也写有许多山水纪行诗、送别诗、  相似文献   

15.
笔者读《郭沫若作品辞典》(主编王锦厚,顾问阳翰笙,河南教育出版社1991年7月版),发现“历史人物”条下有两处重大注释错误。郭沫若在《少年时代》(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北京版)中,叙及家乡风物时,有这样一段文字:“两河合流后的一段江水大约就名叫青衣江吧?明朝时候有一位乡贤(他与王阳明同时,是为谏刘瑾受廷杖处死的,在高标山上有他的祠堂,好象姓彭,名字我不记忆了),他有两首即景诗是…….引文中的这位彭姓乡贤,便是《明史》上称作“嘉定四谏”之一的彭汝实。不过彭的死与阉宦刘瑾无关,这一点郭老无疑是弄错了。刘…  相似文献   

16.
白居易的讽请诗大多作于元和初他被授予翰林学士和被任为左拾遗的时期,主要作品为《秦中吟》十首和《新乐府》五十首。讽请诗不仅是诗的奏章,也是诗的呐喊、诗的鞭笞,是诗人冒死以诗的形式为民请命。白居易的讽谕诗对后世诗人关心政治和民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阮籍四言《咏怀诗》,对四言《咏怀诗》的源出和它对四言诗发展,以及四言《咏怀诗》与五言《咏怀诗》的相同和不同之处,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认为对阮籍的这十三首诗还需要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焚弃千首"江西体"诗是杨万里文学思想的逻辑起点,也是理清他与江西诗派关系的重要依据,因而弄清其原因尤为重要.本文从杨万里作为理学家的人格心态入手,结合两宋之际的社会思潮分析其焚诗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9.
32年前的初冬时节.陈方发表<"曹雪芹佚诗"辨伪>,揭开了一桩红学疑案的黑幕.近来获知陈方即陈迩冬与舒芜的化名,其中陈迩冬的诗词创作与红学随笔均颇见造诣.陈方的质疑集中在材料的来历问题上,一举击中了"曹雪芹佚诗"的要害,为查明事件真相作出了突出贡献.前些年又传出一首"陈迩冬佚诗",其原始来历不无蹊跷.根据陈方所强调的辨伪原则.对这首结句为"商量脂砚到湘云"的剥皮诗,理应暂且存疑.  相似文献   

20.
这是一首描写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人们,特别是士兵厌战的诗篇。诗人通过亲眼目睹战争,将战争的残酷及人们对战争的极端厌恶在这首诗中描写得淋漓尽致。本文作者通过对这首诗从内容,写作技巧作详细的分析与欣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