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 毫秒
1.
陈俐智 《科技信息》2009,(28):164-164,166
片名是一部电影的“眼睛”,因此翻译好片名至关重要。本文介绍了英语电影片名的翻译方法,主要有直译法、意译法、直译和意译相结合的方法三种,并分析了一些英语影片片名的错误翻译。  相似文献   

2.
吕子青  卢叶玲  杜薇  薛剀 《科技信息》2011,(32):212-212
随着海外电影不断涌入中国电影市场,越来越多的英文电影片名被翻译成中文,而这些译名的好坏直接影响观众观看影片的欲望,电影片名翻译的重要性可见一斑。文章将从英文电影片名翻译的方法原则,港台大陆翻译电影片名的特色等方面对英文电影翻译进行赏析。  相似文献   

3.
很多电影片名的翻译都被视作是对"忠实"原则的颠覆。从操纵学派的"三要素"理论来看,在片名翻译中,译者被套上了三重枷锁,片名翻译出现创造性叛逆有一定的必然性。文章论述了诗学观、意识形态和赞助人三要素对片名翻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范捷 《咸宁学院学报》2013,(10):114-115
以功能翻译理论为依据,以国产电影片名英译为数据,通过举例和对比的方法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一些好的和差的中文电影片名翻译,分析功能翻译理论在国产电影片名英译中的应用并得出一些可行的国产电影片名英译时的翻译策略,表达了对当前许多国产电影片名英译的不赞同。希望经过分析和举例,能够找到产生不良翻译的一些原因以及如何进行更准确翻译的策略方法,以期国产影片真正进军国际市场,吸引外国友人的眼球,提高并加深对我国电影的兴趣,进而促进文化更有效地交流,使我国在电影领域更早地实现国际化。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通过分析英、中文电影片名的特点,探讨英语电影片名汉译的可译性限度。在可译性限度较大的状况之下,有些译名偏离原语片名,且同一影片三地译名迥异,而功能翻译理论能合理解释这一现象并指导具体的影片翻译工作。  相似文献   

6.
魏双霞 《甘肃科技纵横》2006,35(1):201-201,93
影视片是老百姓喜闻乐道的一种艺术形式.它的观众之多、影响之大是其他艺术形式所望尘莫及的.一部好的影片除演员的精湛演技、富有哲理的故事情节和绚丽多彩的画面外,一个回味无穷、意义隽永的片名也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然而,近年来英美影视片名的翻译中,好的译名实数凤毛麟角、廖若星辰.不规范的译名屡见不鲜,其混乱主要表现在:一、中国大陆、香港、台湾三地译名各异;二、广告、海报、新闻媒体译名各异.针对以上种种状况,本文提出了一些翻译的技巧和规则,以期出现更多的外语影视译名佳作.  相似文献   

7.
电影片名是一部电影的浓缩和灵魂所在。好的片名翻译,除了要符合语言的规范性,体现原片名的语言特色,达到与影片内容的完美统一,还要兼顾观众欣赏层次的多样性。电影片名翻译既要忠实于原片内容,又要富于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因此,翻译策略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李丽 《科技信息》2009,(30):I0125-I0125
在跨文化交际中,电影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外电影进入中国市场。而观众对于国外电影的第一接触就是电影的片名,因此电影片名的翻译在电影引进的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通过探讨电影片名的翻译原则以及基本翻译方法以求达到片名的翻译更好地揭示电影主题,吸引观众,提高票房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结合目前电影片名翻译的现状,详细地论述了影片译名的原则与方法,同时还对大陆与港台译名的特点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中国影片的译名工作提出了个人的见解。  相似文献   

10.
电影片名是电影的名片,是电影宣传最有力的广告,片名翻译的好坏决定了其在市场推广中的成败.本文以翻译目的论为理论框架,分析了电影片名翻译的目的性,指出电影片名的翻译要实现其促销目的,即吸引观众看电影.译者应该在目的论的指导下,灵活采用音译、直译、意泽和创译的翻译方法,从而实现电影片名的商业价值和艺术再创造.  相似文献   

11.
“作家电影“到底是什么?面对日益不景气的中国电影市场,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如同充气巨人似的商业大片,还需要冷峻深刻的现实主义作家电影来真正促进中国电影的百花齐放。而中国式的作家电影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产生,并开始为我们的电影界带来希望的。  相似文献   

12.
中国民俗在第五代导演和海外华人导演的影片愈发流行的浪潮中已经显现为重要的媒介因素。这些影片不仅为揭示中国与中国人在新时代的变化提供了信息性和象征性的叙述,而且也为中国人与海外华人的文化认同的重建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民俗研究所关注的是民俗学者拍摄的纪录片或有关某些民俗活动的影片,使用的是“民俗电影”这样的术语。电影研究所感兴趣的是民俗在影片中的特定使用方法。尚待界定和研究的是那些只存在于影片中而不一定存在于实践的被创造的民俗。界定“影视民俗”为此类影片中的民俗或类似民俗。这些影视民俗在当今全球化进程中对中国人与海外华人的文化认同的建构与重建有着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20年代,由精英知识分子发起推行的新文化和新文学运动,其先进思想和艺术理念并没有全然进入中国电影制作领域.当时国产电影的生成基础是旧文化与旧文学,其观众主体的构成主要成分是城市中的下层民众,因此,这一时期的中国电影也可以被称为旧市民电影,从内在品质和外在形式上都具有通俗性、娱乐性和大众性,即低俗性的整体特征.  相似文献   

14.
武术蕴含了中国的优秀思想和文化,体现着华夏儿女的智慧和精神风貌,“文化自觉”和“文化传承”成为武术研究的重点。世界影视光环下的中国功夫展现了一道美丽的“文化风景线”,武术已经成为文化传播的一张独具魅力的名片。随着影视和武术的不断发展,形成了“影无武不关,武无影难成”的态势。透过武术在影视作品中的应用、武术文化和武侠影视的互动发展关系,阐述武术在全球化语境下的发展新趋势。  相似文献   

15.
儿童观众、儿童角色使"儿童"成为儿童电影的核心词汇,但关键语意是"儿童战士"和"问题少年",这反映了中国儿童电影的"教育"本意;源于历史、承担责任的"教育",本意是成人意志的体现;快乐游戏是人的天性,所以教育可以快乐,儿童电影可以形成娱乐的审美;坚持教育、倡导娱乐、丰富话语氛围将促进中国儿童电影多元化风格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中国电影票房收入不断突破历史新高,但中国电影产业仍然处于大而不强的发展阶段.本研究以韩国电影产业崛起的案例为切入点,运用产业价值链理论和结构-行为-绩效(SCP)框架分析了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环境,找出了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瓶颈.研究发现:人力资本是电影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电影产业跨越式发展的关键就在于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创造力;电影产业的发展史是一部科学、技术与文化交互融合的演进史,要抓住重大科技创新机遇,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实现电影产业的弯道超车;电影产业具有多产业跨界融合的特点,产业链条的交互融合是推动电影产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艺术史上,戏曲电影是古老悠久的戏曲艺术与西方"舶来品"的电影艺术相结合的新生事物。诸多有关戏曲电影的研究站在现实的立场上,采取了不同的视角,为探讨戏曲电影涵蕴中华传统审美文化的身份认同提供了思想资源。但是,迄今为止,较少有学者发表关于戏曲电影身份认同及其文化自强研究方面的学术成果。为此,戏曲电影身份认同及其文化自强研究亟待全面、深入、系统地展开。创作、研究、发展、繁荣戏曲电影,必将为推动中国电影文化走向世界,为构建世界多元电影文化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是一个动荡的社会,意大利电影大师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是受中国政府的邀请来到中国拍摄了影片《中国》。影片《中国》希望能还原一个真实的中国,但受实际情况所迫,使用了一些抓拍以及偷拍的手段,也因此导致了影片中的一些不一致的矛盾感。但《中国》是在当时文化大革命时期少的可怜得中国影像中一个非常珍贵的对国民真实性的反映。而文章通过从人类学的角度来分析影片《中国》,以探寻其背后所反映的真实意义及世界了解中国的方式。  相似文献   

19.
中国近期电影后现代性价值,体现在冲击了传统观念、增加了电影类型和丰富了电影技术等方面,对中国本土电影的发展将会产生一定的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20.
纵观中西方动画电影发展史,以中国元素为主题的西方动画电影发展越来越好。中国动画电影从一开始就注重传统元素的运用与表达,创造了一部部优秀的作品,但却在近现代发展中遭遇瓶颈。根据近现代中西动画电影发展不平衡的实际现状,选取动画电影作为研究主题,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中西动画电影的运用与表达,旨在找出中西动画电影发展的差距,给中国动画电影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