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根据冀东平原地理位置,冬小麦生长的生态条件,进行了冬小麦起高产育种的研究,建立了以主攻少蘖、大穗、大粒,兼顾抗病、早熟、抗旱、冬性的育种目标。经过多年选育工作,选育出了大穗、大粒、抗病、抗倒的超高型优良品系,为冀东平原冬小麦超高产育种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GS冀麦26号、冀麦36GS冀麦38号和GS石4185是我院”八五“以来培育的几个高产、稳产、具有广泛适应性的小麦新品种,亦是冀中南不同时期的当家品种。本文以GS冀麦38号为例,回顾了冬小麦育种的总体思路、所采用的技术路线和方法,分析了其产量构成因素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麦区超高产育种的三种途径和模式,即多穗型、中穗型和重德型,依据本生态区气候条件和现推广品种的产量的构成特点,认为采用多穗型和 相似文献
3.
4.
杂种优势是指两个遗传基础不同的亲本杂交所得到的杂种一代在产量等经济性状、生长势、存活力、生殖力和抗逆性等某一方面或几方面优于双亲的现象。杂种优势足…种普遍的生物学现象,其形成机理十分复杂。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水稻、玉米、大豆三种作物超高产育种的理论与实践,并提出了作物超高产育种的新设想. 相似文献
6.
在冀东北两茬积温不足地区,以两茬作物持续高产高效为目标,利用农业生态学原理,采用定点、单项、组合优化和示范重演等方法,通过作物种植模式的改良,提高环境资源的转化率及系统生产率。经过3a的研究,提出了以两茬套种持续高产高效为特点的种植模式。与当地习惯的带田套种和两茬复种比较,生育期间积温增加346.2~384.9℃,光能利用率分别提高0.31%和0.14%,产量分别提高31.0%和19.0%。产值分别增加27.80%和13.65%,为该区“两高一优”农业的建设提供了栽培管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7.
刘锡文 《河北理工学院学报》1990,(1)
本文根据较新资料分析冀东北地区的大地构造演化规律对金矿成矿规律的控制作用。由于该区的地壳经过前地槽、地槽、地台和地洼四大不同发展阶段,因而在不同大地构造发展阶段中形成不同的金矿类型:前地槽阶段形成含金矿源层;地槽发展阶段,由于多期混合岩化、多期变质分异和侧分泌作用使矿源层中的金矿质富集溶移而在扩容构造中充填和交代形成变质热液型金矿床;地洼发展阶段,由于太平洋板块俯冲挤压而导致古地台构造岩浆活化,在巨厚的前地槽构造层的基底上形成大量的岩浆热液型金矿床和叠加(再造)富化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8.
黑龙港麦区小麦品种设计及沧麦026选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沧麦026新品种以临汾605为母本,CA837为父本有性杂交,经水旱两圃平行交替选择法培育而成.表现性状稳定,抗逆性强,适应性广,节水、丰产特点突出.在1999~2001年冀中北水地组区试及大区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5 790 kg/hm2,比对照京冬8号增产6.1%,居参试品种第一位.大区生产试验平均产量6 135 kg/hm2.经省品审会审定通过,适宜河北省黑龙港麦区中高肥力水平麦田种植. 相似文献
9.
为给青海省现有小麦品种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信息,对61份春小麦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考察与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穗长平均为10.8 m、千粒重平均为37.9 g、穗粒重平均为2.2 g、稀穗(平均10 cm19.4个)的高杆(平均株高104.6 cm)中熟(平均生育期112.0 d)品种。主成分分析显示的4个主成分(产量因子、穗密度因子、粒数因子、粒重因子)的特征向量累积贡献率达89.37%,可作为亲本选择的依据。聚类分析可将供试材料聚为高产类和密穗类两类,其遗传距离的远近与育种单位和育成地点无必然联系,而引进品种和含有较多地方品种遗传信息的品种与当地育成品种间的遗传距离较远。总体看来,青海省春小麦育种经历了起步、密穗育种、高产育种和品质育种四个阶段,使品种逐步由密穗型向高产型演化,再由高产型向优质型演化,其中,1994年是高产育种的顶峰时期,2001年以后进入品质育种期。 相似文献
10.
于亮 《大众科学.科学研究与实践》2007,(3)
黑龙港麦区水资源严重不足,要实现该区小麦的丰产稳产,必须要求小麦品种具备多种抗逆性状。通过对黑龙港流域小麦的育种现状和育种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来重新确定育种目标。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冬小麦花药离体培养的接种材料、培养基成分、染色体加倍方法进行了系统地研究。通过花培育种,获得一个抗逆性强、适应性广、早熟、高产的冬小麦新品种花培2321。它比常规育种要快三至五年。 相似文献
12.
利用春小麦在冀东生育期短的特点,以冀张春三号小麦为试材,对影响产量的主要栽培措施(播期、播量、施肥期、施肥量及群体结构等)进行探讨。从而找出投入少,收效大的最佳栽培系列指标,实行规范化的种植,使春小麦生产达到高产栽培。 相似文献
13.
以冀麦 2 8号为母本 ,原冬 3号为父本 ,杂交选育了适合于冀东、京津地区种植的冬小麦新品种唐 93 5 0 1 5。该品种具有抗寒、抗病、优质、高产等特性 ,一般产量为 6 0 0 0~ 70 0 0kg/hm2 ,最高产量可超过 75 0 0kg/hm2 相似文献
14.
覆麦秸对盐碱地小麦生长及产量的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表覆麦秸和深埋麦秸能明显提高耐盐小麦德抗961的出苗率和冬前分蘖数,并使其单株鲜重、株高、公顷穗数、穗粒数、旗叶面积、旗叶鲜重、旗叶干重、旗叶净光合速率显著增加,Na^+/K^+比降低,最终使小麦产量显著增加。地麦覆麦秸和深埋麦秸使耐盐小麦品种德抗961的产量构成因素明显大于对照,使前两者的每公顷产量分别达4422.45kg、3769.95kg,而对照的只有2850kg。因此,选择耐盐品种,地表 相似文献
15.
小麦的个体发育与基本苗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关系。随着基本苗的增加 ,小麦株高呈线性增加 ;单株的次生根数、分蘖数、结实小穗数和子粒重呈指数函数减少 ;单株成穗数、穗粒重呈幂函数减少 ;穗粒数呈倒数函数减少 相似文献
16.
试验料材选用粒大、色白、品质好的6811(1)-81小麦品系.色光辐射源采用高频超声设备,输出最大电功率300W,频效1.1MHz,换能器输出声能经声透镜聚焦后,焦区平均声强度50W/cm~2;光源采用氦氖激光器,光斑直径3mm.光束垂直于声波传播方向,直接照射于声场焦区内. 相似文献
17.
米国华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1993,(3)
本文应用100mg/kg GA_3溶液在冬小麦春季的四个时期进行叶面喷洒处理,发现GA_3可以明显促进处于待伸长~伸长中期的节间的伸长,并相应减少其直径;增长效应消失后,后继节间反而比对照缩短。前两期处理对上部三片叶的长度有促进作用,对叶宽则影响不大。前两期处理还显著增加了主茎的干物质织累,其中开花前积累所占比重较大,其转运量也较多,而对照则以转运开花后积累的干物质为主。CA_3处理有利于小麦穗部性状的改善,但穗数有降低的趋势,产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以16个不同类型的品种为材料研究了氮素及干物质积累、运转和分配对小麦品质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籽粒产量主要受粒重所制约,其干物质积累主要来自开花后的光合产物。花前和花后积氮量对蛋白质含量均起重要作用,高蛋白基因型的氮运转分配效率并不一定高。蛋白质产量和成熟期总氮量可作为高产、优质的选育指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