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WC—Co硬质合金的MEVVA源离子注入表面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了卢瑟福背散射,俄歇电子能谱和X射线衍射等现代表面分析技术,研究了Ta离子米注入和Ta+C双注入的钴粘结碳化钨硬质合金表面的微化学和微结构变化。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进口和国产的WC-Co刀具的Ta注入和Ta+C双注入的表面改性研究,取得了明显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缠绕层对内筒含穿透裂纹的容器疲劳扩展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即使在等壁厚、等裂纹长度、等应力的条件下,内筒含穿透裂纹的缠绕式容器的裂纹扩展速率也明显小于单层容器的裂纹扩展速率,缠绕层数越多,上述作用越显著。本文还得出了缠绕式容器的鼓胀系数计算式。揭示了:压力容器或高压管道只要适当缠绕几层扁平钢带,其疲劳、断裂性能就可较显著地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3.
对高压容器热瞬态密封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某加氢反应器螺栓孔内空气环层的自然对流换热和辐射换热,结果表明,可以把空气环层看作柔性固体隔热材料,在20-400℃时,其等效导热系数取值为0.043-0.260W/(m.K)。应用该计算了密封结构的瞬态温度场。  相似文献   

4.
对高压容器热瞬态密封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某加氢反应器螺栓孔内空气环层的自然对流换热和辐射换热。结果表明,可以把空气环层看作柔性固体隔热材料,在20~400℃时,其等效导热系数取值为0.043~0.260W/(m·K).应用该方法计算了密封结构的瞬态温度场。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α—钚的冲击压缩实验数据,用半唯象方法,确定了α—钚千万大气压下的物态方程。  相似文献   

6.
与单层容器相比,多层容器在安全性和经济性方面有显著优势。扁平绕带式和整体包扎式容器是两种无深环焊缝的多层高压容器。文中从材料、安全性、经济性及端部结构方面,对两种容器作了综合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7.
用Mo+C和W+C双离子注入H13钢制备表面优化复合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9,他引:1  
首次给出了Mo+C和W+C双离子注入H13钢合成优化表面层机理的研究结果,包括表面薄碳膜和弥散硬化层的形成。电镜中观察到这些离子注入时晶粒细化和密集位错的出现,同时在晶界间析出相以MoC为主,在晶界内析出相则以Fe2MoC和MoC为主;这将使晶界强化和位错强化效果增强。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注入层中出现了弥散的FE2C,Fe5C2,FeMo,Fe3M02,MoC,MoCx,Mo2C,Fe2w,Fe7W6,WC和W2C相。由于这些弥散相的存在使注入层硬度和抗磨损效果均有明显的提高。首次用俄歇分析观察到表面有一层碳膜存在,这将引起表面的自润滑效果。  相似文献   

8.
提出当量水灰比(W/C)E的概念,研究水化程度及其发展真挚与(W/C)E().146-0.21,W/C=0.21)在7d龄期内的关系,并观察了水泥石在1d 微观结构。结果表明,随着(W/C)E下降,水化体系水化程度提高,水化程度随(W/C)E变化率的发展趋势可保持至7d不变,在低(W/C)E状态下,具有初始界面面积水、产物层薄的优点,可使体系转入扩散控制阶段后仍能正常水化,低(W/C)E的水泥石1  相似文献   

9.
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在壳聚糖上的固定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甲醛作为活化剂将环糊精葡萄糖基移酶(CGTase,EC,3.2,2.19)固定在壳聚糖上。发现CGTase经固定化后,最适温度没有改变,最适pH从6.0移到5.0,热稳定性及pH稳定性都有所提高,在pH8.5和50℃下,经过4次分批反应,固定化酶保留约66%活力,柱式连续反应的半衰期大约为6天。  相似文献   

10.
用XRD和SEM对钨-钴混合氧化物(W20O58+Co3O4)的氢还原及在不同组成的H2/CH4混合气体中的碳化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850℃以上氢还原产物是α-W+Co3W+Co7W6三相混合物.纯蓝钨(W20O58)或钨-钴混合氧化物都能在较低的温度下(900~1000℃)被甲烷气相碳化成WC,碳化速度和游离碳的析出均与碳化温度及H4/CH4混合气相的组成有关.作者给出了最佳的碳化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1.
采用类似于大亚湾900 MW压水堆的堆芯模型,使用燃料组件计算程序 CASMO4E和反应堆稳态分析程序SIMULATE3分别对铀燃料组件、铀钚燃料组件或钍钚燃料组件组成的堆芯的中子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组件的燃耗深度、堆芯的平均燃耗、燃料温度系数与燃耗的关系。结果表明,钍钚燃料组件和铀燃料组件组成的堆芯中子特性相似,同时钍钚燃料用于焚烧武器级钚时,具有更高的焚烧效率。  相似文献   

12.
丝网结构对连通容器抑爆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考查多层丝网结构对连通容器内气体爆炸的抑制作用,以甲烷-空气混合物为研究对象,利用0.022m3和0.113m3 2个球形容器与一段2m长的管道构成的连通容器进行了一系列丝网结构的抑爆实验,对比分析了20,40,60目和1,3,5,7,9层等不同丝网结构对连通容器的抑爆效果,并通过理论分析和数据处理得到最佳的抑爆结构。结果表明,丝网结构对传爆容器中的爆炸强度的影响要大于起爆容器;当丝网层数较少时,目数对大、小球的爆炸压力影响较小,丝网结构对连通容器不但没有抑爆作用,反而有增加爆炸强度的作用;当丝网层数较多时,目数对大、小球的爆炸压力影响较大;当丝网目数相同时,层数越多,爆炸抑制效果越好。实验条件下,5层和7层分别是40目和60目丝网结构抑爆的临界层数;与5层40目丝网结构相比,7层60目的丝网抑爆效果更好。因此,在实际设计中,应根据其综合作用选择最佳的抑爆结构。  相似文献   

13.
用数值方法研究垂直密闭容器内,半透过性流体在辐射光的照射下产生的自然对流现象对其对热传递的影响,建立基于二维假设下的流动流动和热量传递的稳态数学模型,并用有限差分法进行数值求解,得到了等温线和流线图。结果表明,流体的自然对流和传热受流体的光学厚度的影响,理论计算与实验结果比较表明两者吻合。  相似文献   

14.
退火条件对Fe基纳米晶合金磁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详细研究了非晶Fe72.7Cu1Nb2V1.8Si13.5B9合金在纳米晶化过程中退火温度与退火加热速度对合金磁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退火温度Ta低于530℃时,随着Ta的提高合金磁导率缓慢增加。当Ta高于540℃时,磁导率迅速增加,570℃退火时磁导率出现峰值,实验发现,在纳米晶化过程中退火加热速度对合金的初始磁导率ui有明显的影响,ui随着退火加热速度的提高而增大。  相似文献   

15.
首次给出了Mo+C和W+C双离子注入H13钢合成优化表面层机理的研究结果,包括表面薄碳膜和弥散硬化的形成。电镜中观察到这些离子注入时晶粒细化的密集位错的出现,同时在晶间析出相以MoC为主,在晶界内折出相则以Fe2MoC和MoC为主;这将使晶界强化和位错强化效果增强。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注入层中出现了弥散的Fe2C,Fe5C2,FeMo,Fe3Mo2,MoC,MoCx,Mo2C,Fe2W,FeW6,  相似文献   

16.
通过试验,确定了35CrNi3M0V钢轧辊进行粉末等离子弧喷焊时,WC颗粒向喷焊层过渡的方式和粘接合金材料。提出了喷焊层内WC颗粒与作为粘接剂的镍基合金的合理比例,防止产生裂纹的工艺措施和最佳喷焊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7.
 钚气溶胶主要来源于核武器试验与核反应堆事故,这两种方式产生的粒子直径差异较大。钚气溶胶研究在核试验数据分析、核武器扩散监督、核取证分析、核安全监测、核能源开发等方面意义重大。本文综述了洛斯-阿拉莫斯(LANL)、劳伦斯-利弗莫尔(LLNL)、桑迪亚(SNL)、太平洋西北(PNNL)、橡树岭(ORNL)、阿贡(ANL)、爱达荷(INL)等7个美国国家实验室对钚气溶胶物化性能的相关研究进展,涉及气溶胶特性表征、动力学粒径分布、滞留时间、仪器分析、收集与取样、形成机理等内容。研究现状表明,钚气溶胶在不同场景下的物化行为数据有限,实验验证难度大,仍然是一个充满挑战的难题。  相似文献   

18.
采用腐植体纯化和中子活分析方法,研究了临沧超大型锗矿床矿化褐煤中的金属元素富集特征以及金属元素的有机/无机结合状态,同地壳克拉克值相比,临沧锗矿褐煤中Ge,W,U,Se,Sb,Ga,As等元素明显富集,Fe,Mn,Ti,Cr,V,Co,Hf,Ta,Sc,K,Mg,Na强烈亏损,矿化高锗褐煤中Ge,W,Ga,Se,Sb,Au,Hf,Ta和K以有机结合状态为主,Fe,Mn,Cr,As,Zn,Hg,U则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3Cr2W8VA钢伞齿轮精锻模型腔火焰喷涂G112WC合金层及在模具精密成形时涂层的超塑性扩散焊接。在820℃,应变速率ε为3×10-4s-1的压缩条件下.基材和涂层均发生超塑协调变形,实现稳定可靠的超塑固相连接。研究表明,此时涂层孔洞闭合,涂层颗粒间界及涂层与基材的结合界面完全焊合。超塑性扩散焊接涂层的结合强度与高频和火焰重熔涂层相当,其耐磨性比高频重熔和火焰重熔高20%~30%,比改善前3Cr2W8VA模具高达60%以上。  相似文献   

20.
应用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Cu和Al单晶在Ⅱ型加载条件下,加载速率对位错发射、层错宽度W及位错速度Vd的影响。结果表明,加载速率对W和Vd有显著影响。随着加载速率的增大,层错宽度减小,位错速度增大。当加载速率达到某一临界值时,能量不仅以发射位错的形式释放,而且形成孪晶,以降低体系的能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