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设计直流电动机监测系统的过程中 ,必须先将其电流信号转换为电压信号 ,然后才能实现A/D的转换。常用的转换方法是在电路中串入精密电阻 ,由此将电流信号转换电压信号。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测量简单方便 ,但是这种方法的弊端是当电流很小时 ,从电阻上取得的电压值可能很小 ,影响测量准确度 ,因而这种方法很难选择一个合适的阻值 ;其次 ,所得到的电流检测信号 (电压信号 )只有通过放大以后才能进入电路中的比较器 ,从而增加了电路设计调试时的复杂度。因此 ,这里我们选择了MAX472这一电流 /电压转换芯片。下面就介绍该芯片的引脚、工作原…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一种新的实现电源电压或电流的调节方法。该方法摈弃了传统的利用模拟电位器进行电压或电流的调节方法,利用数字化的手段进行电压或电流的调节。该方法的特点为:首先将待调节的电压或电流通过模数转换器转换为数字量,然后设置好调节的步进值,将该步进数值与通过模数转换器转换而获得的数字量相加或相减,将所得结果通过数模转换器转换为模拟量,即实现了电源的数字化调节。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关于恒温控制系统设计的一种方法.依据热电阻与温度的数学关系,通过控制热电阻的电压电流恒定实现温度恒定的控制.在温度测量中,把电阻随温度的相对变化转化为电压变化测量出来,从而进行控温.  相似文献   

4.
给出一种将单放大器(或运放)双二次(SAB)电路转换成基于电流传送器的双二次滤波电路的方法,并用电流传送器构成的电压放大器实现了这种转换.通过分析和仿真证明:转换成的基于CCⅡ的双二次电压模式电路,不仅与原型电路有完全相同的滤波功能和元件变化灵敏度,而且具有更优越的高频性能.  相似文献   

5.
实验研究了单晶及非晶硅光伏电池的输出特性随光强与温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光强与温度对单晶(非晶)硅电池输出电流与电压的影响规律是相同的;光强对单晶(非晶)硅电流影响大,电流相对变化约60%(73%),对电压影响小,电压相对变化约1.8%(3.6%),而温度对电池电压影响大,对电流影响相对小;相比较单晶硅电池,光强或温度变化对非晶硅电池的输出影响更大,且相同的光强或温度条件下,单晶硅电池的填充因子和转换效率都优于非晶硅电池.电池填充因子与转换效率和光强与温度的关系,由电池串联电阻、并联电阻以及相应的焦耳损耗耦合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分析TCZD的内外特性,导出了电压随温度变化的定量关系式和零温度系数工作电流的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简单而准确的测量方法;指出精选该器件的原则;并给出了上述结果和方法的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7.
在测量电流和电压的过程中,仪表内阻对测量结果有着直接的影响.本文详细介绍了消除仪表内阻对测量结果影响的电流测量方法和电压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8.
一种在线监测绝缘介质损耗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气设备绝缘介质损耗的在线监测技术,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点,尤其是监测的新方法,更是受人关注,目前,还未看到一种用于在线监测令人满意的方法。文中以电压、电流过零点相位差原理为基础,提出了一和中用电压、电流波形积分的测量方法来在线监测电容型电气设备的介质损耗,文中详细分析和推导了数学计算公式,并用数字模拟仿真给出了计算结果,同时阐明了系统频率、谐波含量和零点漂移等因素对测量带来的影响,给出了相应的误差曲线,提出了减小误差、提高测量稳定性和准确度的措施。作者认为积分测量法可以将小信号测量转换为大信号测量,在强电磁干扰环境中具有较高抗干扰能力,在用于在线监测时,能较为准确地测量出电容型电气设备的介质损耗。  相似文献   

9.
针对一阶温度补偿的基准电压源仍有较高的温度系数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分段补偿的设计方法,以降低基准电压源输出电压随温度的漂移。利用带负电阻放大器的增益对温度敏感的特性产生一个随温度变化的电压信号,用该电压信号驱动一个PMOS管在3个温度段内对基准电路注入或抽取电流的方式进行分段补偿。仿真结果表明:当温度在-40~125℃范围内变化时,基准电压仅变化0.311mV,温度系数为1.89×10-6℃~(-1),电源抑制比在低频时为-90dB。该带隙基准源在温度为-15℃、34℃、76℃时,基准电压对温度的函数曲线的的曲率为0,在标准工艺下温漂系数较低。该研究可为ADC、线性稳压器、DC/DC转换器等电路提供高精度的基准电压。  相似文献   

10.
给同了一种采用模拟乘法器,积分器,8098单片机构成的电力参数测量方法,该方法运用了双斜式A/D转换的基本原理。将模拟电压的测量转换为时间的测量,从而实现了电力参数的高精度测量。  相似文献   

11.
基于Rogowski线圈和压频变换的电流测量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将 Rogowski线圈和压频变换 ( VFC)有机地结合 ,实现了在大电流范围内进行高准确度的数据测量。利用 Ro-gowski线圈的输出电压和输入电流的导数成正比 ,而 VFC的转换结果和输入信号的积分成正比的原理 ,使整个数据采集系统节省了非线性的积分环节。还论述了只要适当地选取VFC的积分周期就可以滤除主要噪声 ,而保留感兴趣的谐波分量 ,从而提高了抗干扰能力。在实际应用中 ,基于这种测量方法的光电式电流互感器 ( OECT)可期望实现 10 A~5 k A范围电流的高准确度测量。  相似文献   

12.
通过将具有高阶温度项的MOS管亚阈值区漏电流转换为电压,并与一阶温度补偿电压进行加权叠加,实现二阶温度补偿.采用高增益的运放和负反馈回路提高电源抑制能力,设计一种低温漂高电源电压抑制比带隙基准电压源.基于0.18μm CMOS工艺,完成电路设计与仿真、版图设计与后仿真.结果表明,在1.8 V的电源电压下,电路输出电压为1.22 V;在温度变化为-40~110℃时,温度系数为3.3 ppm/℃;低频电源电压抑制比为-96 dB@100 Hz;静态电流仅为33μA.  相似文献   

13.
测量电流最简单的方法是在同一个电流回路中测量一个电阻上的电压降。在电流回路中接入一个电阻是很好的解决方法,但这种类型的大多数检测器在有一变化的低电压终端下不能工作,因此必须采用其他的方法。本提出几种解决检测电流测量问题的电路。  相似文献   

14.
差热分析(DTA)是一种基于温度程序变化下测量试样与参比物温度差的方法。是热化学的基本测量技术。应用DTA也能测量固体电解质某一构型相转变时动力学参数电导活化能E~(?)和相转变熵△_tr(?)S(?),这种测量方法具有快速性、样品量少、数据分析简单易行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差热分析是一种基于温度程序变化下测量试样与参比物温度差的方法,是热化学的基本测量技术。应用DTB也能测量固体电解质某一构型相转变时动力学参数电导的活化能Ea和相转变熵ΔtrsSm,这种测量方法具有快速,样品量少,数据分析简单易行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一种基于CSMC 0.5-μm 2P3M n-阱混合信号CMOS工艺的高阶温度补偿的带隙参考源。该CMOS带隙参考源利用了Buck电压转换单元和与温度无关的电流,提供了一种对基极-发射极电压V_BE的高阶温度补偿。它还采用共源共栅结构以提高电源抑制比。在5V电源电压下,温度变化范围为-20~100℃时,该带隙参考源的温度系数为5.6ppm/℃。当电源电压变化范围为4~6V时,带隙参考源输出电压的变化为0.4mV。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一种基于CSMC0.5-μm2P3Mn-阱混合信号CMOS工艺的高阶温度补偿的带隙参考源。该CMOS带隙参考源利用了Buck电压转换单元和与温度无关的电流,提供了一种对基极-发射极电压VBE的高阶温度补偿。它还采用共源共栅结构以提高电源抑制比。在5 V电源电压下,温度变化范围为-20 ~100℃时,该带隙参考源的温度系数为5.6 ppm/℃。当电源电压变化范围为4 ~6 V时,带隙参考源输出电压的变化为0.4 mV。  相似文献   

18.
苏艳茹  王革思 《应用科技》2005,32(10):24-26
浮子流量计应用于微小流体信号检测时,决定其检测精度的关键在于对浮子位置的精确检测.本设计方法通过浮子内嵌的衔铁,利用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原理,将浮子位移的变化转换为输出电压的变化以确定浮子的准确位置.采用这种方法设计的浮子流量计,测量精确度和灵敏度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如何简便、准确地测量发、变电站接地系统的真实接地电阻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一项重要措施。论文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分析了垂直三层土壤结构中的接地系统接地电阻测量时测量电极的布置规律 ,分析了不同接地系统位置情况下 ,不同方向布置测量线路所要求的电压极的正确位置 ,也讨论了不同测量路线时采用 0 .6 18法进行接地电阻测量时的误差。分析表明 ,科学合理的接地电阻测量方法应当基于了解接地系统所处位置的土壤地质分层结构和选择合理的电流极引线方向及电压极的布置位置 ,确保比较准确地测量接地电阻 ,并且能够分析所采用测量方法的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误差 ,进行合理修正。分析结果可为电力运行部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提出了一种新的测量电流、电压和电功率的光学方法.全面系统地讨论了该方法的原理和信号处理方法.研究表明该方法可以测量高压(或大电流)情况下的电流、电压和电功率.因此可望用在未来的电力系统中测量电流、电压和电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