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998年七八月间,严武光先生(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给我寄来他的父亲、著名物理学家严济慈先生保存的一包珍贵信函,其中有严济慈的手迹,也有国外著名科学家及科研机构的来信。这批计有60多封信函多系法文,特请我的学友文云朝先生(中国科学院地理所研究员)译为中文。  相似文献   

2.
《科学通报》1964,9(2):185-185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的北京科学会堂已于1964年元旦正式开放。国务院副总理、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子子聶荣臻、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和各有关部门其他负责人韩光、张劲夫、张爱萍等以及各学会理事长、副理事长、著名科学家竺可桢、吴有训、严济慈、周培源、茅以升、钱三强、钱学森、丁颖、傅连暲等共五百参人参加了开幕仪式。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范长江宣布科学会堂正式开放。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李四光剪綵。北京科学会堂座落在北京西郊。建筑面积共四  相似文献   

3.
毕生致力于我国科学技术事业的建立和发展、饮誉世界的中国现代物理学的研究开创者之一严济慈,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和教育家,也是我们国家最受尊敬的领导人之一。他生前曾任第六届、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九三学社中央名誉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名誉主席等职。他离开我们虽然已经多年,但他小时候勤奋学习的故事,在他的出生地浙江东阳市仍广为流传。(一)1914年2月,东阳下湖严村严家三合院喜气洋洋,贺客盈门。在三合院堂屋板壁正中央,则贴着一张红纸报单。严济慈的父亲严树培正忙着摆席宴请…  相似文献   

4.
这一次,我用大师的语录,为朋友们集成一篇随笔,说说科学艺术家。普朗克从小喜欢文学和音乐。17岁那年,经过冷静思考,他最终选择了物理学。我们要提到他的关于热力学和热辐射的书—这些都是物理学文献中的杰作,没有一个物理学家的藏书室可以没有这些书。在这些书中。普朗克把他自己的大部分最重要的研究成果都概括进去了,  相似文献   

5.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我为写严济慈先生的传记,在他的寓所多次访谈.在谈到8年抗战期间许多难忘的经历时,这位爱国的老科学家仍然激动不已,尽管是几十年前的往事,严老仍然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6.
金涛 《知识就是力量》2015,(2):45-47,44
"在与严济慈老先生的交流中,他提到了一个不太为人熟知的名字:林可胜。在今天,很少有人知道,林可胜是中华民国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也很少有人知道,他在抗战中为战地医疗做出的伟大贡献。战争结束后,林可胜与严济慈一样,获得国民政府的嘉奖。他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又有怎样的经历呢?"宛平陷落投身战地医疗1937年7月7日,卢沟桥的炮声震撼着北平,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神圣战争终于爆发了。此时,林可胜正在欧洲,他和严济慈一样,立即日夜  相似文献   

7.
牟季娥与《世界科学》至今,我未与年季娥见过面,但她却多次给编辑部来信,并对本刊提出改进意见.据她自我介绍,她是一位退休教师。1979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在书店里发现了《世界科学》(那时本刊尚未交邮局发行),并结下不了之缘.她自那以后一直订阅本刊。一位退...  相似文献   

8.
罗亚振先生是“北美洲中国学人国际交流中心”纽约分中心主任。他在美国求学期间,积极参与主流社会的活动和实践,广交了美国上流社会的朋友,成长为一位成熟的社会活动家。在江泽民主席、李鹏委员长访问纽约期间,他曾作为唯一的留学生代表参加了接见活动。 罗先生现在联合国秘书长办公厅担任项目顾问一职。  相似文献   

9.
今年是我国著名物理学家严济慈诞辰100周年。前不久,首都各界在人民大会堂集会,缅怀这位杰出的科学家、教育家对近代物理学特别是在光学领域作出的卓越贡献,缅怀他对新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和科技人材培养的不朽功绩,这些都无须我来介绍。我在这里主要是披露新发现的严济慈的三首诗,并将这三首诗发现的经过和有关背景情况略加说明。  相似文献   

10.
《世界科学》杂志能维持到今天,并以其特色得到广大读者的认可,其重要原因之一是这本刊物的周围有一批关心、支持编辑部工作的热心朋友。如果没有他们的扶助,仅靠我们编辑部3~4位同志,杂志的工作是绝难顺利开展的。在这些热心的朋友中,我首先想到了王乃粒老师。我之所以习惯称他为老师,而不是称他为王局长(王乃粒同志现为上海市旅游局局长),是因为在我与王乃粒多年的交往中,我始终觉得他更象是一位学者,一位严  相似文献   

11.
高山仰止 景行行止──深切怀念恩师卢鹤绂教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恩师卢鹤绂教授突然病逝,悲痛之至,遂撰写如下联以寄托无限哀思:纯真科学大家,心绝纤尘,念兹在兹,功被物理微、宏、宇;义方教育名师,胸涵学海,勤斯敏斯,范存辟雍达、慈、严。恩师卢先生对我颇多栽培,他传我美德,授我学问,教我治学本领,使我切近地感受到如此纯真义方的大师风范。往事历历,齐涌心头。我忘不了,先生酝酿撰著《高能粒子物理学漫谈》一书时侃侃道出他对物理学前沿性研究课题的远见卓识,以及对后辈、同仁那种既虚怀若谷、又积极引导的恢恢度量。我忘不了,跟随先生、师母到山东讲学时先生流露出依恋故土的浓浓乡…  相似文献   

12.
《科学通报》1960,5(9):283-283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政协全国委員会常务委員陶孟和先生,患急性后心机梗死症,經搶救医治无效,于1960年4月17日在上海逝世,享年七十三岁。陶孟和先生逝世后,由郭沫若、尹贊勳、陆定一、李維汉、李四光、吳有訓、严济慈、杜潤生、陈伯达、陈垣、周恩来、周培源、周太玄、林铁、竺可楨、范文澜、柯庆施、徐冰、康生、张际春、张苏、张劲夫、张奚若、彭真、童第周、湯用彤、楊石先、裴丽生、潘梓年、钱三强、錢昌照、  相似文献   

13.
《科学》杂志与中国科学社史事汇要(1914-1918)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樊洪业 《科学》2005,57(1):37-40
1915年1月,一份创办于美国大学校园之中的学术杂志在上海刊行问世,刊物封面上醒目地印着中文“科学”和英文“Science”字样。这份刊物的创办者们是一批身居异乡、心系祖国的中国留学生。在接受了几年的系统科学训练后。他们从内心对科学发出了深切的呼唤,立志引进西方人称为Science的科学,来改变祖国国力衰微的面貌,是谓“科学救国”。他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创办《科学》月刊,为此他们首先组建了“科学社”,不久又改建为“中国科学社”。今年时逢《科学》创刊和中国科学社成立90周年。90年来,前辈的科学救国理想已化为国家的科教兴国战略。往事并非如烟.几代科学家奋斗的足迹已深深地印在中华民族文明发展的史册中。本刊今年各期将连载由中国科学社史研究专家樊洪业先生编写的“史事汇要”。为读者再现“赛先生”在中国发育成长的这一重要侧面,并借以为《科学》杂志后承者祭奠前辈的一瓣心香。  相似文献   

14.
让我们都爱《世界科学》一位读者给我们来信.说他十分喜爱《世界科学》。原因是他从《世界科学》上学到了许多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理论和知识。他拜《世界科学》为师,据他说已有13年了。这位读者叫薛广振,原是沈阳航空学院航空系的毕业生。毕业后分配到一家研究所从事...  相似文献   

15.
我刊2012年年初连载我国著名科学探险家位梦华先生的科学随笔《餐桌上摊开的宇宙》后,受到读者的广泛好评。大家一致认为他将深奥的科学道理以老朋友谈话的形式给予表现,用哲学思辨展现科学内核的文字风格,无疑是科普创作的一大突破,使读者在轻松愉悦中得到科学的洗礼,哲学的滋润。  相似文献   

16.
吴大猷 《科学》2007,59(6):52-55
吴大猷先生(1907~20OO年)出生于广州,1931年赴美,入密歇根大学物理系,1933年获博士学位。1934年吴大猷先生从美国学成回国后,开始其半个世纪的教学和研究生涯,对中国物理学的研究和教育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培育了多位优秀物理学家,其中有我们熟悉的马仕俊、郭永怀、黄昆、杨振宁、李政道等。1997年。吴大猷先生在台湾大学等校开设讲座,主题为20世纪上半叶中国物理学的发展。海峡两岸学者根据该讲座录音整理出版了《早期中国物理发展之回忆》一书。今年是吴大猷先生诞辰100周年,本刊特节选该书中的部分内容,谨此纪念。[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给你十分钟     
美国有一位被人称为“上帝的嘴巴”的预言家。有一次,这位预言大师到一所大学做讲座,休息的时候,有两位同学找到他,请他预测一下自己的命运。大师微微一笑,说:“好的,我向你们提个问题好吗?”两位同学点头说:“可以。”预言大师说:“请你们认真考虑一下,如果上帝无条件给你们十分钟时间。  相似文献   

18.
赵元任:活跃在语言学领域的科学先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屠聪艳 《科学》2004,56(4):38-42
随着时间的流逝,一些曾在科学史上活跃过的人物,由于他在另一方面的显著成就,其科学先驱的本来面目则渐渐为人们遗忘,直到最后,他早期所作的科学工作,也会被笼统地纳入后来的学科体系范畴,而他本人则被简单地奉为某一领域的大师而流传千古。赵元任就是这样一个被曲解的人物。虽然人们给了他很高  相似文献   

19.
科学上有许多理论,都是可以验证的。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得到了验证,孟德尔的遗传理论得到了验证,光的波粒理论同样也得到验证。所谓验证,就是用实验证明理论的正确性。但是,科学上有些理论不仅没有验证,而且还无法验证。这种理论,确切地说应该是一种假说。假说用理论上的逻辑推理告诉人们,常常很吸引人。被许多人接受的假说,似乎又成了科学的理论。但这种理论是无法验证的。美国密执安大学的两位天文学家弗雷德·亚当斯和罗格利·拉夫兰提出了"宇宙的长期命运与演化"理论,就是一个无法验证的理论。他们认为宇宙也会消亡,当然这…  相似文献   

20.
造就科学英才、何须循规蹈矩?──纪念爱因斯坦随笔之二沈似乎并未公认爱因斯坦为教育大师、但他对教育本义的理解却是灼见独具,十分的精深不见。一席演说《论教育》和其他文章中的议教宏论,毕竟出自这位富有“独立批判精神”的科学伟人“做学生和当教师时所积累”的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