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对全国(除港、澳、台)31个省域2000,2005,2010和2015年4个时间段城镇化、资源承载力以及环境支撑力三大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度进行测算与空间分析,得出:(1)2015年,各省耦合度范围在0.9~1.0之间,均处于城镇化与资源、环境发展的高耦合时期,说明我国城镇化在快速发展,资源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也相对符合各区域发展的实际情况,总体状况良好.(2)2000—2015年,就整体而言,城市化-资源-环境的耦合度与协调度呈横躺的"S"型,先降后升再降,趋于稳定;就局部而言,各省三大子系统的综合发展指数演变格局是"东南沿海遥遥领先,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有待提升".(3)低耦合协调区集中在我国西部地区,高耦合协调区集中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中度及以上耦合协调地区占的省份数量比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2.
在对城市化质量和生态环境指数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分别从时间和空间上对湖南省14个地州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关系进行分析,并运用GM(1,1)模型对未来3年的耦合协调度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该省各地州市城市化质量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呈现上升趋势,平均值从0.304 3上升到0.623 4,但总体发展程度不高,均处在中度协调阶段;(2)各地州市耦合协调度分布不均,湘西、湘北地区耦合协调度相对较高,湘中、湘东地区耦合协调度相对较低;(3)该省各地州市在未来3年的耦合协调度均稳步上升,但发展不平衡.  相似文献   

3.
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耦合协调发展是经济新常态下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本研究选取2010—2019年省际面板数据,利用改进的熵值法、DEA模型、耦合模型分别对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产业效率及两者耦合协调度进行测算与评价,并探寻主要驱动因素。实证结果显示:2010—2019年,河北省11个地级市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及产业效率呈现稳步上升态势,相对发达地区发展速度慢,相对欠发达地区发展速度快,总体上看表现为逐渐收敛;耦合协调度虽总体上升,但波动性与区域性整体格局由“中间高,南北低”转变为“南高北低”,以唐山市与石家庄市为核心的大部分城市均已达到优质协调并逐渐稳定,张家口市与承德市还有一定的发展空间;人口聚集能力、要素流通环境、地区产业结构对推动两者协调发展有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4.
科技创新、金融创新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耦合关系,通过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系统耦合模型,基于山东省2008—2017年的统计数据,对山东科技创新、金融创新与经济增长的耦合协调发展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科技创新、金融创新与经济增长的综合指数均呈逐渐上升的演化趋势,三系统的耦合协调度也逐年提高,呈显著的协调发展态势,而且三系统的耦合协调度与科技创新-金融创新、科技创新-经济增长以及金融创新-经济增长三类两系统耦合协调度密切相关,变化趋势趋于一致。因此,实现三类两系统协调发展是三系统耦合协同持续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应用2010~2015年的资源与环境数据指标,运用脱钩原理及耦合原理进行时空分异特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①资源型城市中,西部环境关联指数增长整体大于东部地区;②大庆市、七台河市的资源与环境相对关系较为协调;③资源型城市的平均耦合协调度均处于中度耦合协调阶段.  相似文献   

6.
基于2005~2014年西北五省人口-经济-水环境质量相关数据,构建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统计学和GIS方法对近10年来西北地区人口-经济-水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变进行分析,发现2005~2014年,耦合类别变化情况为勉强耦合-初级耦合-中级耦合,耦合协调度持续上升表明三个子系统之间的协调促进作用增强,系统逐步由无序走向有序;近10年来,西北五省耦合协调度均有不同程度提升,其中青海省提升幅度最大,达到了0.44,陕西省提升幅度为0.044,是五省中提升幅度最小的省区;不论是区域整体还是区域内部各个省份,经济和人口对系统的推动作用均逐步增强,而水环境质量则逐步失去对各区域发展的推动力,表明区域发展的动力逐步由资源转向经济和人口,发展的可持续性增强。  相似文献   

7.
区域经济发展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本文以山东省为例,探究二者之间的关系。首先基于统计学软件从时间序列分析3类高速交通方式与区域经济发展的拟合关系,其次依次选取指标分别构建综合交通可达性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体系,分析二者2000—2016年的发展情况,最后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基于时空尺度分析二者的耦合协调情况。研究发现:①交通与经济发展具有较高的同步趋升一致性,其中交通作为因变量时高速公路方面拟合系数较大,经济发展作为因变量时高速铁路方面拟合系数较大。二者先后构成综合指标探究彼此之间的线性关系时,拟合效果普遍较好,且二者对彼此影响具有滞后性。②2000—2016年,山东省整体交通可达性与经济发展水平稳步上升,发展态势良好。交通可达性由于部分年份客货周转量减少出现小幅下降的现象,但整体仍保持稳定上升态势;经济发展水平2009—2014年上升最为迅速。③山东省交通与经济耦合协调度稳步提高,交通与经济发展的协同效应显著增强,其中2000—2008年为失调阶段,2009—2016年为协调阶段。就耦合协调度空间分异来看,鲁东地区最高,鲁西北地区较低,鲁中南地区除济南外,其他地市耦合协调度普遍不高。17地市耦合协调度整体呈上升趋势,但上升幅度不大。  相似文献   

8.
以绿洲自组织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从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角度出发,建立绿洲规模适宜度评价指标体系.同时,根据于田县1980—2010年的统计数据,计算出于田绿洲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三大子系统间的协调度指数,并据此对不同时期于田绿洲规模的适宜度作出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1980—1990年,于田绿洲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三大子系统的协调度指数相对较高,绿洲的发展规模适宜;(2)1991—2000年,三大子系统的协调度指数相较于上一阶段有所下降.但是,其大部分数值仍处于0.6以上,绿洲的规模也较为适宜;(3)2001—2010年,三大子系统的协调度指数处于三个时期中最低水平,绿洲规模的适宜度也从2003年起由适宜转变为勉强适宜和不适宜.  相似文献   

9.
探索生态环境与创新创业的关系对科学推动生态发展城市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广东省河源市为例,构建了生态环境与创新创业系统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计算得到2016—2021年河源生态环境与创新创业这两个子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及耦合协调状况。研究表明,河源生态环境和创新创业发展水平整体均呈增加趋势,两子系统间具趋于动态性同步发展过程;子系统间耦合协调性整体呈优化趋势,在2020年和2021年均处于优质协调水平。  相似文献   

10.
基于系统耦合的作用机理,以2006-2015年新疆旅游业、新型城镇化及生态环境发展相互作用为研究对象,运用变异系数法,确定了三大系统9个方面的37个指标权重,并构建新疆旅游业-新型城镇化-生态环境发展耦合关联模型,定量分析了三者相互作用的协调程度.结果表明:(1)旅游业、新型城镇化、生态环境各子系统综合评价指数在2009年前发展较慢,之后发展水平快速上升;(2)三大系统耦合协调度由2009年前的失调发展转为协调发展;(3)三大系统协调发展类型由旅游业超前发展转为新型城镇化,而后相继转换,并且在2011,2012及2015年出现旅游业或新型城镇化发展超出生态环境承载力范围.在此研究结果上提出促进新疆旅游业、新型城镇化及生态系统协调发展建议:(1)紧跟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优化新疆产业结构;(2)打造具有新疆民族文化底蕴的旅游特色小镇;(3)走绿色可持续的旅游业及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1.
在建立伊春市经济与环境耦合关系指标评价体系的基础上,运用熵值赋权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了伊春市2003~2012年社会经济和环境质量的耦合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伊春市经济与环境耦合协调水平较低,但发展趋势是稳步上升的,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失调衰退期(2003~2005年)、调整改善期(2006~2008年)、协调发展期(2009~2012年).要改变目前伊春市经济与环境的耦合协调水平较低的现状,必须加快经济转型,大力发展接续替代产业,加快产业升级,加强生态功能区建设和生态环境治理,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基于黑龙江省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现状,通过构建旅游产业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和指标评价体系,深度剖析了2012~2016年两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根据研究结果表明:(1)两者的耦合协调等级大致分为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中度失调阶段,第二阶段为轻度失调阶段.(2)旅游产业—区域经济协调类型为旅游产业发展滞后型;(3)从旅游产业和区域经济子系统得分来看,旅游产业增长速度明显.  相似文献   

13.
张联锋 《河南科技》2023,(3):142-149
【目的】近十年来河南经济高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11年间增长一倍多,从2010年的23092.36亿元上升到2020年的54 977.07亿元,科技创新在河南经济增长进程中占据核心地位,笔者主要研究科技创新在促进河南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本研究使用熵权法计算两个子系统的综合得分并分析两者的耦合协调度,然后论述科技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因素。【结果】河南18个地市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整体上呈上升势头,虽然2010—2012年濒临失调,2013—2020年一直是初级协调、中级协调和高质量协调阶段。【结论】成果转化率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效益指数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科研经费和人员的投入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因投入过大而产生负面作用,所以尽量控制科技创新的粗投入,应该鼓励科技成果的转化。  相似文献   

14.
基于我国31个省(区、市)2006—2015年的数据资料,构建新型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和双维时空耦合协调模型,运用熵值法进行指标赋权,测算出2006—2015年新型城镇化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并分析各省(区、市)的对比类型。结果表明:全国新型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耦合协调度在空间上呈东高西低的态势,10年间各省(区、市)耦合协调度均有提升,但差异逐年拉大。最后提出加强调控、规划,合理配置有效资源,通过法律约束和绿色生态文化构建共同促进新型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失衡是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文章以湖南省14个地级市(州)为研究对象,构建了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及空间自相关模型等主要研究方法,从时间与空间两个维度对2006至2016年湖南省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空间格局演变与协调性关系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2006—2016年湖南省各地级市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耦合协调度基本呈现上升趋势,至2016年无严重失调地区;(2)湘东地区长沙、株洲、湘潭地区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耦合协调度较高。整体上,耦合协调度存在向东及向南发展的趋势。(3)湖南省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性依然存在不足,且主要表现为人口城镇化相对滞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深入剖析河北省建筑业、城镇化与经济协调关系的发展现状。【方法】通过构建建筑业—城镇化—省域经济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河北省2011—2020年建筑业、城镇化和省域经济的面板数据,并采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河北省建筑业—城镇化—省域经济的协调程度开展实证分析。【结果】研究结果表明:三大系统间的耦合协调度呈逐年稳步增长态势,但增长速度较为缓慢,仍处于失调水平和起步阶段。【结论】基于此,有针对性地提出推动河北省建筑业、城镇化、省域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通过构建旅游业与生态环境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对2006—2015年间长沙市旅游业与生态环境系统的协调发展水平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近十年长沙的旅游综合发展水平呈现较快上升趋势,环境综合发展水平则波动较大.2006年至2015年间长沙旅游-环境耦合协调度不断提高,耦合协调等级从勉强协调提高到良好协调.研究期间,长沙旅游转型升级,内涵式发展初见成效;但长沙旅游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关系尚面临一定风险,旅游发展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引领提升尚存较大空间.  相似文献   

18.
快速城镇化的背景下,土地供需矛盾、利用效率不足等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如何实现土地利用效益和新型城镇化的协调发展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采用极差标准化法、熵值法、耦合协调等,对2006—2016年山东半岛城市群土地利用效益和新型城镇化水平的耦合协调、综合协调度和相对发展度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2006—2016年,17地市的土地利用效益和新型城镇化水平均呈上升趋势,但土地利用效益波动态势较为明显,空间上呈现"济南—青岛"双核格局.(2)研究时段内,耦合度呈现波动式上升态势,上升幅度为0.001~0.029 6,但整体处于中高度耦合阶段;协调度整体稳步上升,上升幅度为0.010~0.045 8,但大多数地区仍处于轻度失调阶段;呈现沿海高于内陆的空间分异格局.(3)整体上,土地利用效益滞后于新型城镇化水平,但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两者间的差距趋于收敛.研究表明山东半岛城市群存在新型城镇化与土地供给不充足矛盾,亟需调整城镇化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实现二者的良性共振.  相似文献   

19.
基于第5次、第6次人口普查数据以及县域GDP数据,运用地理集中度指数、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的耦合指数以及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等方法,对湖南省县域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的空间分异及其空间耦合关联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呈不均衡发展态势,人口、经济二者的地理集中度指数在空间上具有明显的趋同性、一致性,且表现出较强的正向关联效应,在空间布局上总体呈"东高西低"分布态势;(2)2000-2010年湖南省县域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呈两极分化发展态势,在空间分布上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东部地区人口与经济的耦合协调关系明显优于西部区域,且这种空间非均衡性愈趋明显;(3)全局Moran指数表明人口与经济发展空间耦合分布呈显著正向空间自相关,且集聚趋势有所强化;局部Moran散点图和LISA集聚图进一步揭示了区域经济非均衡是导致人口分布与再分布的主要驱动力,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耦合关联的东西部空间分异明显.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三角模型的长沙市土地利用多功能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展土地利用多功能性评价对促进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指导下,以土地利用功能类型划分为基础,构建了"社会—经济—环境"三大维度的土地利用多功能性评价指标体系,选取经济功能性指数(EFI)、非社会功能性指数(NSFI)和非环境功能性指数(NEFI)建立三角模型并对2007—2016年长沙市土地利用多功能状态及趋势进行综合评价研究并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了土地利用功能之间的耦合协调性。结果表明:2007—2016年长沙市土地利用多功能由无序向有序转变;土地利用多功能状态由偏弱向很强趋势发展;土地利用功能日趋合理,向多元化发展;土地利用的社会功能、经济功能、环境功能三大子功能之间呈现出高耦合性,耦合协调性程度不断提高,功能之间的协同作用不断加强,土地利用系统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