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研究分散剂的剂型与剂量以及磁力搅拌与超声振荡的工艺过程对纳米Cu2O悬浮液分散性能的影响,以纳米材料常用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和聚乙二醇为分散剂,采用添加分散剂和磁力搅拌与超声振荡相结合的方法制备纳米Cu2O悬浮液.实验结果表明:磁力搅拌对Cu2O纳米粉在介质中的分散稳定性具有一定的作用,超声振荡不能应用于纳米Cu2O悬浮液的制备过程,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对Cu2O纳米粉在介质中的分散稳定性效果较好.Cu2O纳米粉与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按1∶0.5加入,磁力搅拌60min,制备的质量分数为0.20%纳米Cu2O悬浮液分散稳定性能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搅拌方式对LC50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渗性能影响,结果显示:多步搅拌方式的抗压强度和抗渗性能都明显优于一次搅拌成料;另外,水泥裹陶粒和砂方式搅拌对LC50混凝土抗压强度和抗渗性能影响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为掌握木质素纤维与硅藻土复合改性沥青高温流变特性,分别制备木质素纤维与硅藻土单一改性沥青及二者复合改性沥青,并以SBS改性沥青为参照,进行动态剪切流变(DSR)试验研究其高温流变性能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单一木质素纤维或硅藻土改性沥青高温性能及其温度敏感性均较SBS改性沥青差;采用木质素纤维与硅藻土复合改性能改善单一木质素纤维或硅藻土改性沥青高温性能及其温度敏感性,且随着木质素纤维与硅藻土复合物质量分数的提高改善效果更加明显,其中二者复合物质量分数超过10.5%(1.5%+9%)时沥青高温性能及其温度敏感性优于SBS改性沥青。  相似文献   

4.
【目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技术是实现高效、零污染的发电技术,其通过电化学反应,将氢气化学能转换为电能,在家用热电联产、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方法】本研究主要对某款PEM燃料电池的仿真特性进行研究。通过Simulink仿真软件来搭建燃料电池系统模型,重点研究测试阳极氢气和阴极氧气的分压力、工作温度等因素变化时,电池堆的电流-电压曲线,对PEMFC的性能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由仿真研究可知,仿真试验结果与典型燃料电池极化特性的曲线基本相同,该款PEMFC具有良好的稳态输出性能。【结论】本研究的结论为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堆性能的优化调整、提高电池系统运行的稳定性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5.
通过研究润湿分散剂组合对悬浮种衣剂性能的影响,为悬浮种衣剂选择最佳润湿分散剂提供依据.以12%氟虫腈悬浮种衣剂(FS)为例,采用湿式超微粉碎法,研究不同类型分散剂与润湿剂搭配使用,对悬浮种衣剂细度、黏度、悬浮率、析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润湿分散剂的合理使用能有效地改善悬浮种衣剂的性能,不同类型润湿分散剂组合对农药悬浮种衣剂粒径、黏度、悬浮率和析水率影响均不相同.FS7与SC3组合有效地改善体系黏度,并且随着SC3含量的增大,体系黏度逐渐变小;FS7与SC3改善体系粒径在加速试验过程中的变大效应,随着SC3含量的增大,体系粒径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现象.非离子分散剂和高分子润湿剂组合能明显提高12%氟虫腈悬浮种衣剂的物理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SMA间断级配沥青混合料因其良好的路用性能而被广泛应用在高等级沥青路面施工中.玄武岩纤维(BF)和木质素纤维(CF)能够均匀地分散到沥青混合料当中,起到吸附、稳定沥青的效果,同时在骨料之间形成搭桥作用,能够进一步改善沥青路面的路用性能及使用年限.本研究将不同掺配比例的BF及CF两种纤维掺入SMA-13混合料当中并进行相...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不同拌和方式对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拌和均匀性影响,首先进行配合比设计,然后对拌缸搅拌、振动搅拌、无振搅拌三种不同拌和方式采用筛分试验、EDTA滴定试验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各关键筛孔通过率、水泥EDTA滴定结果变异系数排序均为:拌缸搅拌>无振搅拌>振动搅拌,其中水泥滴定结果显示拌缸搅拌与无振搅拌相差不大,且振动搅拌变异系数较二者减小约50%结果表明:相较传统拌缸搅拌工艺,采用振动搅拌可有效提高水稳混合料的级配均匀性,且未开振的无振搅拌较传统拌缸搅拌均匀性仍有调高;而振动搅拌只有在开振作用下才能有效提高水泥在混合料中的拌和均匀性振动搅拌可有效改善混合料强度形成均匀性,减少由于强度不均匀导致的裂缝产生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无人机飞行的稳定性,提出一种基于干摩擦效应的多旋翼无人机惯性单元阻尼减振器,即利用橡胶摩擦片与悬臂支架之间的接触摩擦作用,从而达到耗散振动能量的目的.首先对干摩擦器进行结构设计,并建立其有限元仿真模型;其次利用瞬态动力学分析干摩擦阻尼器的减振效果.结果显示:安装干摩擦阻尼减振器可以明显改善惯性测量单元的阻尼特性...  相似文献   

9.
<正>目前橡胶沥青路面技术有湿法和干法两大工艺。湿法工艺是指将废轮胎橡胶粉加入沥青中,在高温条件下搅拌均匀而形成的具有改性沥青特性的橡胶沥青。干法工艺是指将橡胶粉直接加入集料中,然后喷入热沥青拌制成橡胶沥青混合料,这种方法对沥青路面性能改善效果不明显,未能得到大规模推广应用。一、橡胶沥青工艺参数对混合料性能影响方面的研究1.  相似文献   

10.
目前橡胶沥青路面技术有湿法和干法两大工艺。湿法工艺是指将废轮胎橡胶粉加入沥青中,在高温条件下搅拌均匀而形成的具有改性沥青特性的橡胶沥青。干法工艺是指将橡胶粉直接加入集料中,然后喷入热沥青拌制成橡胶沥青混合料,这种方法对沥青路而性能改善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运用AMESim仿真软件建立电液位置伺服系统图形化模型,根据工程经验预估该模型关键件选型参数及批处理增益参数,进行仿真并对仿真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最终取得了液压升降台液压泵选型参数及最佳增益控制参数.所得结果直接指导了某项目汽车制造生产线升降转接设备的工程设计,经实际应用验证,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针对某方向型二通插装阀,建立了动态特性数学模型,基于AMESim建立了仿真模型并验证模型的正确性。针对阀芯启闭过程进行仿真分析,得出液阻直径、弹簧刚度、系统工作压力、阀芯行程等对动态特性有较大影响,为进行二通插装阀元件及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函数的全局优化算法中,模拟退火算法和遗传算法的结合可较好地改善算法的性能.基于这个思想将适合全局搜索的遗传算法(GA)和适合局部搜索的模拟退火算法(SA)相结合,提出改进的遗传模拟退火混合算法(IGASA)来解决电力系统PMU优化配置问题.该算法用于遗传算法中选择概率的计算以增强算法的收敛性,在交叉和变异概率的选取上也进行了改进,以进一步改善算法的稳定性和收敛性,并提高了收敛速度和防止种群早熟现象.5个仿真试验验证了该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李二兵 《河南科技》2013,(17):62+66
为了研究纳米改性沥青的性质及混合料的路用性能,采用针入度、软化点、延度、马歇尔试验、车辙试验,分析纳米材料对沥青及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材料可以较大地改善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纳米材料S在2%掺量时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5.
换热器是以冷热流体通过对流热传导达到换热的目的,从而使换热器出口温度达到工业生产的要求.通过对换热器出口温度的动态特性分析,找出影响温度变化的因素,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对PID3个参数进行调整优化,改善控制性能,达到最佳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6.
针对循环前缀(cyclic prefix, CP)不足的情况对循环前缀通用滤波多载波(cyclic prefix-universal filtered multi-carrier, CP-UFMC)系统的影响进行了数学推导,提出了一种基于CP重构的高时间传输效率CP-UFMC接收方法来改善系统性能,并进一步研究了选择性重构方法的性能。之后仿真研究了不同CP长度,不同载波频率偏移和不同正交振幅调制阶数时的系统误符号率(symbol error rate, SER)表现。仿真结果表明,基于CP重构的CP-UFMC接收方法可以改善CP不足导致的系统SER恶化问题,使其接近CP充足时的SER,并优于对比的其他通用滤波多载波系统接收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为实现ISG混合动力汽车燃油消耗和排放性能的优化,提出了一种实时转矩分配模型的建立方法.根据发动机的万有特性和ISG电机效率特性进行了混合动力系统性能的数值模拟,采用求解多元函数极值的方法确定混合动力汽车最佳工作点,作为ANFIS系统的先验知识,建立实时转矩分配控制模型,并对整车性能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车辆经济性和排放性能得到优化,转矩分配模型的有效性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18.
新乡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为轨道交通制动系统而配套的减压阀在常温环境下的密封性能满足主机要求,但其在-50℃环境中泄漏量超标。经分析后发现,现有的减压阀活门为分体式结构,装配后活门上下同轴度较差,实际计量为Φ0.18,从而影响减压阀密封部位的位置精度,活门密封面受力不均匀最终导致泄漏的发生。为了解决该问题,将活门结构改为一体式结构,改进后的同轴度达到Φ0.02,同时活门密封结构由密封座密封改为壳体上加工密封罩,对改进后的减压阀的复位弹簧力及出口压力进行分析计算,利用AMEsim软件来建立减压阀的仿真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减压阀的充气特性进行分析,最后对减压阀进行性能试验测试,试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减压阀能满足低温-50℃环境中的密封要求,同时其压力特性和流量特性均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线性调频(LFM)信号子带分解的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子带信号处理的时频单元剔除(SSP TFCD)LFM干扰抑制算法.这种算法充分利用了子带分解的时频定位特性,在干扰基本消除的同时保证了信号的失真度较小,因此它可以为系统带来较大的性能增益.仿真结果进一步证实本算法的性能优于基于子带分解的子带剔除算法(SSP SD).  相似文献   

20.
通过蓖麻油(CO)改性酚醛树脂(PR),制得改性酚醛树脂(PRC),再与多羟基丙烯酸树脂(MPA)共混,制备了PRC/MPA涂膜;并采用红外光谱仪(FT-IR)、凝胶渗透色谱仪(GPC)和其它理化手段对产物的结构和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PRC分子结构中引入了蓖麻油链段,接着热作用下PRC与MPA发生化学交联并形成网状结构的PRC/MPA涂膜,其干燥成膜性、物理机械性能、耐腐蚀性能和抗紫外性能都得到很大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