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不同土壤pH对红壤稻田镉形态及水稻镉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土壤pH(pH为4.0,5.0,6.0,7.0和8.0)对红壤稻田土壤Cd形态及水稻根、秸秆、稻壳和糙米Cd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土壤pH的升高,土壤弱酸提取态Cd含量逐渐降低,由58.4%降低到28.7%.土壤残渣态Cd含量逐渐上升,由12.3%上升到35.5%.(2)调节土壤pH后,土壤Cd有效态含量随土壤pH的升高显著降低,与土壤pH 4.0的处理相比,土壤pH 8.0处理的有效态Cd含量下降了62.1%.(3)水稻不同部位Cd含量随土壤pH的升高呈下降趋势,与土壤pH 4.0的处理相比,土壤pH 6.0的水稻根、秸秆、稻壳分别下降了77.9%,66.5%和54.8%.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土壤pH、水稻籽粒重量及水稻不同部位Cd含量,南方红壤稻田土壤pH的调节参考值为6.0.研究结果可为我国南方Cd污染酸性土壤的修复和水稻安全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脱水污泥为盐碱土改良剂,研究污泥与表土翻混及污泥表面平涂两种改良方式对盐碱化土壤理化性质的改良效果。为期2年的田间改良实验结果表明,以10 kg.m-2的量施加脱水污泥改良盐碱化土壤,翻混的效果明显好于平涂,可有效降低土壤容重25%左右,降低土壤碱化度10%以上,同时使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了1倍左右,并明显增加了土壤中的氮磷含量。改良后土壤中重金属含量低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旱地土壤pH>7.5,二级标准)最高允许浓度指标值,且多以稳定的残渣态存在,除As有活性变强的趋势外,其余重金属均趋于向更稳定的形态转化。  相似文献   

3.
矿石开采、农药与化肥不当施用、污水灌溉以及工业生产引起了重金属污染问题.其中,农田土壤重金属镉污染尤为突出,对社会经济造成重大影响;而各类农产品累积的重金属镉将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中,使人体健康遭受严重危害.本文综述了我国农田土壤镉污染主要来源及危害,以及湖南地区农田土壤镉污染及对应稻米含镉量现状;总结了目前治理土壤镉污...  相似文献   

4.
该研究为了明晰锑冶炼场地土壤中砷在不同区域和土壤剖面各形态分布特征,选取了锑矿区5个区域采集剖面土壤进行室内分析,并按Wenzel改进连续提取法对各土层进行分级提取.结果表明,在锑矿区不同区域中土壤总砷含量和各形态砷存在明显差异,总砷含量从高到低为:选石坪(60.53 mg/kg)居民区(42.07 mg/kg)尾矿区(36.69 mg/kg)冶炼区(31.84 mg/kg)农田区(15.05 mg/kg).残渣态砷占总砷的51.82%~79.00%,且残渣态砷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分布相对稳定;与含水Fe/Al氧化物结合较好的砷(定型Fe/Al氧化物结合态),占总砷的11.31%~42.81%;与含水Fe/Al氧化物结合较差的砷(非定型Fe/Al氧化物结合态)占总砷的2.03%~18.40%;而可交换态和表面吸附态这两种形态占总砷的1.14%~5.91%;总砷和各形态砷在土壤剖面中表现为先上升(0~40 cm土层)后下降至稳定的趋势,土壤总砷和5种形态砷主要分布在0~40 cm土层,其中选石坪为修复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明磷酸洗脱剂作用下土壤砷的变化特征,在不同的萃取剂浓度、液土比条件、萃取时间下,对萃取后土壤总砷和各形态砷含量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砷含量为98.53 mg·kg~(-1)的土壤,随着磷酸浓度的升高,对土壤砷的萃取率呈先增加后基本不变的趋势,磷酸萃取土壤砷的最佳浓度为1.5 mol·L~(-1);土液比对磷酸萃取土壤砷的影响较小;随着萃取时间的增加,磷酸对土壤砷的萃取量变化较小,变幅在9.3%以内,萃取效率最高的时间为1 h;在浓度为1.5 mol·L~(-1)、土液比为1∶3、萃取时间为1 h的条件下,磷酸对土壤中各形态砷的去除量特征为:铝结合态>铁结合态>交换态>水溶态>钙结合态>残渣态。  相似文献   

6.
土壤中的高镉对农作物有重要影响,而关注镉对种子发芽作用的研究较少.本试验模拟了9个不同镉(Cd2+)离子浓度对6种不同空心菜品种的种子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6个空心菜品种中,台湾白骨柳叶空心菜的发芽情况最好,并在加入重金属Cd2+之后仍有95%以上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可以用来作为受镉污染土壤修复的备选品种;另外,低浓度Cd2+对大部分空心菜品种的种子发芽有促进作用,而高浓度则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土壤保水剂对玉米幼苗抗旱性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干旱条件下,所有播种于经土壤保水剂 lgeta—Green P 和 lgeta—Green FS 处理的土壤的玉米植株的生长状况,均接近或超过水分供应正常的植株,前者植株的脯氨酸含量显著低于干旱植株而略高于正常生长植株。因此,本文认为施用土壤保水剂 lgeta—Green FS 和 lgeta—Green P 对大田作物有促进抗旱的效应。  相似文献   

8.
在干旱条件下,所有经土壤水剂Igeta=GreenP和Igeta-GreenFS处理土壤种植的星星草,其幼苗生长状况均接近或超过无盐碱仅干焊处理植株,经土壤保水剂处理植物的脯氨酸含量均高于无盐碱仅干旱处理植物,因此本文认为施用土壤保水剂Igeta-GreenP和Igeta-GreenFS对星星草幼苗具有提高其抗碱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土壤中苯的超声波提取及其快速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合成土样为对象,研究了超声波辅助提取苯的条件及其提取效率,由此建立了土壤中苯含量的快速制样方法。在中档超声波场辐射下,用30mL丙酮-正己烷(体积比1:1)分两次萃取10.0g合成土样中的苯时所获收率最高。在选定条件下用于实际土样分析,以索氏萃取4h的结果为基准,本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101.0%,RSD为1.5%。  相似文献   

10.
2014年4月26日至28日在东北典型黑土区乌裕尔河流域进行样点采集,测定了3种不同作物类型下(大豆、玉米和水稻)土壤有机碳、有机碳密度、p H、铵态氮、硝态氮、容重和粒度机械组成的含量特征,比较分析不同作物类型下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不同作物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具有显著影响,土壤有机碳含量水稻玉米大豆,水稻土壤有机碳含量最高达13.1%;不同作物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影响不同;土壤有机碳密度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在0.01水平显著正相关,土壤p H与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相关;土壤容重与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负相关,土壤铵态氮与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正相关;而土壤硝态氮与土壤有机碳含量无相关性;水稻土有机碳含量与土壤粒度机械组成相关性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聚乙烯降解产物对小麦生长中期土壤养分、水分和pH值的影响,为以聚乙烯为原料的可降解地膜的推广提供依据.方法:用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5 000、3 000、2 000的聚乙烯粉末模拟聚乙烯降解产物,以0、7、35、70、140、350、700、1 050和1 400 g/m2土壤用量模拟聚乙烯残留量.盆栽试验,随机区组设计,6次重复.结果:各聚乙烯降解产物能提高土壤速效钾和水分含量;LLDPE降低土壤有机质含量,但增加碱解氮含量,其余降解产物具有相反作用;除相对分子质量为5 000的聚乙烯外,其余降解产物能提高有效磷含量.各聚乙烯残留量使土壤pH值明显降低,对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和水分含量多有增加作用;低残留量对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有增加作用,高残留量对碱解氮和速效钾有降低作用.结论:不同聚乙烯降解产物对土壤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和水分含量多有增加作用,对碱解氮含量多有降低作用.增加聚乙烯残留量可提高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和水分含量,高残留量降低土壤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  相似文献   

12.
长期油田开发造成了中原油田区土壤环境质量恶化,然而目前对油田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尚不十分明确。通过对中原油田油区土壤进行了采样和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样品中Cd、Pb、Cr的含量分别为0.098 mg/kg、108 mg/kg、73.3 mg/kg,三种元素含量高于河南省土壤重金属背景值,其中,Pb在土壤中有较高的富集;油区土壤中的重金属主要来自于原油泄漏、钻井泥浆洒落和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兰定高速和兰州某物流园区汽车尾气对土壤中总铅及有效态铅含量的影响,研究物流基地、高速公路边和对照区土壤20cm和80cm深度中总铅含量及有效态含量,T检验比较不同区域、不同土壤层中有效态含量差别.结果证明:物流基地和高速公路边50m以内土壤总铅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区域.T检验结果表明物流基地、高速公路边和对照区总铅含量有显著差异,物流园土壤20cm和80cm深度中总铅含量平均值为212.6mg·kg-1、148.4m4g·kg-1,明显高于兰定高速土壤总铅55.2mg·kg-1、46.9mg·kg-1的含量,3个区域有效态铅含量无显著差异.车速低、车流量大,则土壤总铅含量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4.
在实验室内,以矿区Cu污染的红壤R1,人工污染的红壤R2和黄棕壤R3为供试土壤,选用己二胺二硫代氨基甲酸盐(DTC)改性的膨润土为修复材料,以欧共体标准物资局(European Communities Bureau of Reference)改进的三步连续提取法(BCR)分析污染土壤中Cu的形态,并研究矿物材料用量、土壤类型、p H和土壤含水量等因素对土壤中Cu形态转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改性膨润土对Cu污染的土壤具有一定的修复效果,可使酸溶态和还原态含量大大降低,氧化态和残渣态含量大大升高;且其修复效果随矿物用量、p H值的增加而升高,随电解质浓度的增加而降低,淹水时不利于土壤修复.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长期施用复合微生物肥的农田土壤进行微生物群落分离研究,结果表明:长期施用复合微生物肥的农田土壤中细菌、放线菌、真菌的数量比长期施用化肥的农田土壤中的高,表明复合微生物肥有利于提高土壤微生物数量,改善土壤质量。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土壤钾素(速效钾)现状及施用前景河南省土壤肥料工作站朱喜梅,郑长训近年来随着氮、磷化肥施用量的增加,复种指数和产量的提高,土壤速效钾的含量已显不足。为了合理施用钾肥,搞好一优双高农业开发,本文仅就我省土壤钾素(速效钾)状况叙述如下:一、土壤钾素...  相似文献   

17.
针对目前黄河流域河南段和松花江流域吉林段的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严重,分别收集了黄河流域河南段背河地研究区和松花江流域吉林段灌区研究区土壤重金属含量数据进行分析,并对重金属污染来源和防治现状进行分析.重金属含量数据显示,黄河流域河南段背河地研究区内Cd含量超标近1.7倍,且8种土壤中所含重金属成分均有超标率;松花江流域吉林段灌区研究区内Ni、Zn、Pb、Cd含量超标分别为1.1、1.3、2、2倍,且7种土壤所含重金属成分中Pb、Cd、Hg有超标率,其余4种并无超标率.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对比分析说明,黄河流域河南段背河地研究区比松花江流域吉林段灌区研究区部分地区的地累积指数部分更高、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更小,且主要风险因子都是Cd和Hg.土壤重金属防治数据显示,黄河流域河南省段黑臭水体已整治135处、排污口整治331个、149家不合格工业单位提出整治等;松花江流域吉林段2017年间含重金属的污水排放量为0.34 t,处理量为32.00 kg,处理率不到20%.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为了了解海南省浅海燥红土中重金属含量状况,通过现场采样和室内分析测试,对海南西部典型的5个海积燥红土剖面,共10个土壤样品中的Cd、Cr、Pb、As、Cu、Zn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海南岛浅海燥红土中重金属含量由淋溶层向淀积层增多,比照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淋溶层中除As外,均符合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一级标准。淋溶层和淀积层重金属元素及有效态的相关系数表明,土壤淋溶层中元素As、Cu的来源与底土相关度极低,化肥农药的使用是引起淋溶层中As、Cu含量提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基于河南省长期定位试验2006—2016年试验数据,分析免耕对土壤碳储量、有机碳(SOC)平均年变化量和有机碳相对年变化量的影响,并依据2015与2016两年试验数据研究免耕条件下SOC和可溶性有机碳(DOC)在0~100 cm土层的分布特征及c_(DOC)/c_(SOC)随土壤深度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免耕较传统耕作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碳储量、平均年变化量和相对年变化量。与传统耕作相比,免耕在冬小麦拔节期和成熟期分别提高土壤0~100 cm土层平均DOC含量4.2%和26.9%。免耕在冬小麦拔节期、灌浆期和收获期较传统耕作降低土层0~40 cmDOC含量,而40~100 cm土层平均DOC含量由于不同年份、不同生育期降雨量和冬小麦生物量不同而表现不尽相同。与传统耕作相比,免耕处理c_(DOC)/c_(SOC)在土层20~40,60~80和80~100 cm显著降低,表明免耕有利于土壤碳库稳定。  相似文献   

20.
广西大新县铅锌矿区某屯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广西大新铅锌矿区某屯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采集了该屯21个土壤样品,采用 IC P-A ES法分析了其中Cd、Cu、Pb、Zn、Mn、Cr六种重金属的含量。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对研究区土壤进行了评价。为矿区环境保护、农业生产提供参考。结果表明,耕地土中Zn、Cu、和Cr超过桂西南土壤背景值, Pb、Zn、M n、Cd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2-1995)二级标准限值,整体呈现出以Cd、Pb、Zn为主, Cu、Mn、Cr次之的严重复合污染特征。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内综合污染程度排序为菜地>弃耕地>玉米地,污染级别都达到重度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