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 从六十年代开始,泡桐在黄淮海平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泡桐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1984年河南省秋季带叶栽植泡桐就达1.7亿株。泡桐的优良特性越来越为广大群众所认识,植桐已成习惯。目前,植桐在黄淮海平原正向纵深发展,除继续发展具有独特风貌的农桐间作林外,泡桐生产出现了以下四个发展新趋势。营造泡桐速生丰产林利用泡桐生长迅速,经济价值高,宜于和农作物间作的特性,采取科学栽培技术,选用良种壮苗,采取集约经营等措施,营造泡  相似文献   

2.
《河南科技》2005,(2):F002-F002
刘本端同志从事林业科研工作36年,先后主持和参加了泡桐、楸树、油树、杨树、杜忡、板栗、核桃、银杏、苹果、扁桃、杏李等树种的良种选育、栽培、产品加工和综合开发利用等课题.以及豫西黄土区防护林营造及综合治理开发研究项目。  相似文献   

3.
泡桐萌芽更新造林技术及效益河南省林业技术推广站刘玉礼,赵蔚,汤险峰周口地区林业技术推广站董启元,刘中山商丘地区林业技术推广站刘奠基许昌市林业技术推广站刘心诚,张文健泡桐是我省主要绿化造林树种,生长快,材质好,经济价值高。利用泡桐的强萌芽性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4.
<正> 河南省泡桐生产概况泡桐萌芽林胸径生长高峰到来的早,1-3年生胸径生长为植苗林的1.98-2.30倍,4年生后趋于缓和;树高生长在1-7年生有三次生长高峰,第一次生长高峰(苗期)生长量绝对值大,为植苗林的1.49倍;立木材积生长在3-6年生生长迅速,生长量为植苗林的1.68-5.72倍,之后材积生长趋于缓和。萌芽林表现出明显的早期速生特性,但随着树龄增长,生长速度趋于缓和。泡桐生长快,材质好,经济价值高,深受群众欢迎,在河南省栽培历史悠久。自六十年代以来,以农桐间作为主要形式的栽培方式兴起之后,泡桐生产发展很快,已成为河南林业生产的一大优势。现在全省  相似文献   

5.
<正> 泡桐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地位泡桐在我省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地位,据1980年全省森林资源清查中可以看到泡桐株数为一亿六千万株以上,占平原“四旁”树木株数的15.53%;泡桐立木蓄积量为689.2万立方米,占整个平原“四旁”立木蓄积量的22.19%。鹿邑、扶沟、西华、民权等县泡桐株数与蓄积都占当地林木总数的一半以上,由此可见,泡桐在河南平原林木资源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据调查,仓省平原“四旁”每年采伐木材300万立方米,其中泡桐占40%(每年伐120万m~3),按50%造材规格计算,每年泡桐收入最少在9000万元以上,在发展泡桐较早的兰考、西华、扶沟、鹿邑、民权、睢县、  相似文献   

6.
<正> 泡桐喜肥嗜水,特别在苗期生长中,往往由于土壤水分状况不同,使得苗木的生长优劣差异十分明显。因此,研究泡桐苗期的生长规律和苗木生长的适宜土壤水分条件,深入探讨泡桐苗木生长与水分的关系,并通过合理灌溉调节土壤水分,将对充分发挥泡桐速生潜力,培育高干壮苗以及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 为解决人多地少、农林争地的矛盾,我们于一九八三年开展了麦田套育泡桐苗木的试验研究,初步获得了亩产小麦404斤,泡桐壮苗451棵,由原来的每亩净收入85.81元,提高到522.98元,为泡桐育苗研究出了麦田套育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8.
<正> 泡桐是重要的速生用材树种之一。我省已栽植泡桐三亿多株,木材蓄积量八百多立方米,年生长量约二百万立方米。但由于泡桐丛枝病的危害严重,我省每年少生产近百万立方桐材,损失高达三亿元。河南省泡桐丛枝病防治研究组,从1974年到1981年,经过七年协作攻关,已经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综合防治措施,获得了河南省及中央林业部科技成果奖,鉴定结果认定可在全国推广。1982年、1983年两年,在鄢陵县全县范围内进行了三十六万多亩泡桐  相似文献   

9.
<正> 泡桐在植物分类上属于玄参科,泡桐属,我国约有8—10种。它具有生长快、材质好、分布广、用途大等优点,适宜与农间作,又是重要出口物资。大力发展泡桐,推广桐农间作,对促进林茂粮丰,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泡桐在我国,大致在北纬23°—40°之间,东经95°—120°之间,从目前分布与  相似文献   

10.
<正> 泡桐干瘤病是危及泡桐幼树正常生长的一种生理病害。据调查,我省禹县、襄县、睢县、民权等地均有此病的发生。为了有效地控制此病的发生和蔓延,我们从一九八一年四月份开始,对此病进行了较系统的观察和防治试验,现将结果报告于后,仅供参考。一、病害症状干瘤病多发生在二至五年生泡桐幼树上。此病四月份开始发生,六、七月份为盛期。早期突出症状是树干表面出现数量  相似文献   

11.
<正> 泡桐短期轮伐技术是在高水肥的宜林地上,选用速生型泡桐优良品种,采取圃地育苗——移植造林,或留圃造林,或埋根造林等方式,造林后加强管理,第四年进行第一次间伐,伐后萌芽更新,第七年进行第二次间伐,伐后萌芽更新,第十年全部采伐,在一个皆伐周期(十年)内,采伐三次。实践证明,植苗造林4年生和萌芽更新3年生泡桐胸径一般可达到12——20厘米,植苗造林7年生和萌芽更新6年生泡桐胸径一般可达  相似文献   

12.
泡桐属木材变色的防治林业部泡桐研究开发中心常德龙,胡伟华泡桐木材锯解后,材面经常出现不同程度褐色、黑褐色。降低了板材等级和利用价值,长期以来,有关部门在泡桐木材的变色防治方面虽然做了不少工作,但进展不大,我们于1993年3月从河南省中牟县谢庄乡取长势...  相似文献   

13.
<正> 泡桐具有对土壤适应性强、生长快、材质好等优点,是深受各地欢迎的一个优良树种。但它的幼树有萌发腋芽的习性,速生期易疯枝、起权,如果管理不好,往往会造成树干弯曲、低矮,不仅防碍树木的生长,而且会降低木材的利用,需要人工整理和修剪。泡桐的整枝育干方法很多,一般有平茬法和再生法两种。这里介绍一种二次再生法的育干方法,能使泡桐的树干高达8~10米而不弯曲,很值得大家一试,其具体做法是: 一、基本干的培育。移栽成活后的泡桐苗,如果不采取平茬再生,一般生长缓慢。树干低矮,不利于迅速发育。因此,  相似文献   

14.
<正> 对几种主要泡桐种籽成熟期的研究,目的在于弄清楚几种主要泡桐种籽从什么时候开始有发芽能力,什么时候采摘发芽率最高,为泡桐杂交育种、实生选种等提供科学依据。以往普遍认为泡桐种籽成熟在十月以后,蒴果变灰褐色时方可采收。实际上十月以后部分蒴果已开裂种籽飞出,往往达不到采种目的,针对上述情况,现将下面几个处理的研究方法及结果整理如下: 1.不同采种时间对种籽发芽率的影响。 2.不同时期采种存放半年后对种籽发芽率的影响。 3.催芽时间长短与发芽率的关系。一、材料与方法研究材料均系我省当地品种和引进外  相似文献   

15.
<正> 泡桐是河南省的主要栽培树种,群众喜爱,栽培普遍,全省每年育泡桐苗约一亿八千万株。由于育苗地不适,方法不佳,又一直采用种根无性繁殖,常留圃二至三年出圃,圃地病苗率由1978年前的1—3%,升高到5.7—16.7%,个别地块高达21.1%。因苗干低,达不到培养高干无节良材的目的,定植后平茬,发病率由5—7%,升高达7.6—12.6%,严重影响着泡桐生产的发展,而且浪费土地一倍。为了解决泡桐生产中这一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6.
<正> 泡桐为假二叉分枝,自然接干性能差,往往是造林时的苗高,即是成材时的主干高,形成矮干,且干形弯曲,尖削度大。降低了桐材等级、出材率及经济效益。利用泡桐荫芽更新可以培育出高干通直的优质桐材。萌芽林具有突出的苗于高和主干高优势,1年生萌芽林苗干高为植苗林的145.10~162.23%,7年  相似文献   

17.
利用泡桐加工剩余物制造刨花板林业部泡桐研究开发中心张云玲商丘桐木加工厂周传东泡桐是我国主要的速生树种之一,种植范围超过20多个省区,株数达13亿株,我省是泡桐的主产区,达4亿株。其泡桐加工企业,大小近数百家,它们主要从事出口拼板的生产。桐原木加工成板...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地处中原,南北气候交错,经济林资源丰富。为了帮助农民朋友更好地发展经济林,我们采访了河南省林业科学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魏玉君老师。魏老师自毕业以来一直从事经济林良种选育与丰产栽培技术方面的研究工作,既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她的意见和建议一定会对广大农民朋友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晓玲 《河南科技》2003,(9X):32-32
河南省民权县特种动植物良种试验场场长王鸿飞是全国第一条牧草免费咨询热线的创始人,作为一个从农村出来的“苦孩子”,历经曲折最终靠种植牧草养牛羊走上了成功之路。他创办了集牧草、杂果科研开发、加工、推广于一体的民权县特种动植物良种试验场,成为当地特色产业的龙头企业,他本人也成为当地远近闻名的牧草大王。  相似文献   

20.
河南省地处中原,南北气候交错,经济林资源丰富.为了帮助农民朋友更好地发展经济林,我们采访了河南省林业科学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魏玉君老师.魏老师自毕业以来一直从事经济林良种选育与丰产栽培技术方面的研究工作,既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她的意见和建议一定会对广大农民朋友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