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论文化认同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相结合,这既是它走向中国化的现实途径,也是它发展的一般规律。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文化认同的过程既是中国传统哲学经过马克思主义的成功改造趋向现代化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不断得以建构和发展的过程。从文化层面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实现途径问题,对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文化本质和功能,凸现和表征它的文化底蕴,都极具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
从文化维度看,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要义。其结合既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诉求,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需要;两者在理论品格、文化共性和文化精神上的相似相通是实现结合何以可能的文化根基。其结合产生了既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的,又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精华的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3.
鸦片战争以后,挽救民族危亡是近代中国社会的时代主题.近代中国人民在反抗外族入侵的过程中,对马克思主义做出了历史性的选择.探究马克思主义必然东渐的过程,对于我们了解近、现代中国社会历史及其发展方向是极为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理学和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先后不同时期居于正统地位的主导意识形态,是适合中国一定时期的社会需要,能够促进社会进步的有价值的理论体系。无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都从包括理学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吸取了大量有价值的思想资源。任何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进步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马克思主义要在中国真正被民众所理解和接受,就必须解决与历史上曾经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包括理学在内的儒学的关系问题,重视发掘和批判继承理学文化中的精华。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根基在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辩证关系,两者有差异有相通,可以相互契合、相互补充.唯物史观与中国民本思想、唯物辩证法与中国辩证思维方式、科学社会主义与大同社会理想、共产党员修养与君子人格之间具有契合性.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提供强大思想武器,是中国共产党思想建党的理论依据;中...  相似文献   

6.
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视角,分析了中国政治文化发展的必要性,考察了近代以来中国政治文化的发展历史。认为:马克思主义赋予了中国政治文化以崭新的形式和内容,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中国政治文化取得了重大的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应该继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不断推进中国政治文化的发展,为实现政治现代化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和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紧密相连的。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时代发展的要求。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决定了中国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建构方向,贯穿于文化软实力建构过程之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着重从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层面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国在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过程中应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利于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8.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原因及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晓红 《科技信息》2009,(30):I0369-I0370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内含着如何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意味着马克思主义的普及化、通俗化、人性化和本土化。大众化在中国存在着被误解的可能与现实。社会转型、问题与主义之争、增强实效性分别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社会背景、内在原因和现实诉求。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工程,理论主导性、学科现代化、方法多样性、传播渗透性、主体参与性是其现实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其核心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瞿秋白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努力学习并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结合中国实际,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为中国革命理论的形成和道路的探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开拓性的贡献,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  相似文献   

10.
时代是催生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结合的前提条件和客观历史因素;文化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是二者结合的文化规律因素;内容和理论品质的契合之处是二者结合的理论基础和内在因素,中国马克恩主义者高度的理论自觉是二者结合的主观条件.  相似文献   

11.
作为国家两大战略提出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和文化软实力建设是相互联系、内在统一的。这种统一性具体体现为:历史境遇的共存性、指导思想的同一性、价值旨趣的一致性、实现主体的交融性、文化品性的相通性和途径方法的交互性。  相似文献   

12.
在 2 0世纪中外文化交往的历史中 ,作为跨语际实践之一的世界语运动似乎被人淡忘。但作为一场历时一个多世纪的文化思潮和语言运动 ,它对中国现代思想、文化、语言和文学都曾有着特殊的影响 ,它表征了中国现代文化生成中所隐含的种种内在矛盾和紧张 ,体现了作为后发国家现代化历程中的独特历史经验 ,对中国现代文化具有独特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对我国这样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而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是主流的意识形态。只有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才能保证国家软实力提升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才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该文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关于文化软实力的相关理论,指出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对于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意义,并结合我国国情和发展现状,提出了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全球化已经越来越深地影响我们的生活,而我国年轻人对于西方节日,尤其是圣诞节的狂欢也印证了这一现象。不同文化的交流和碰撞既是全球化趋势不可避免的结果,也可能进而影响到全球化中不同文化交融的走访。从西方重要节日圣诞节在中国日益流行的现象出发,分析中国背景中西方节日文化传播的必然性,阐释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华文化如何融入全球且又能保持自己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15.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理论由群众掌握再用来指导实践的过程,而要想使这一过程能更好的进行,需要选择合适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红色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色文化是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而共同奋斗所创造的民族文化、大众文化。红色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结晶,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强大动力;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基础,蕴藏着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要求;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产物,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宝贵资源。  相似文献   

17.
生物多样性与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与进步的两大支柱.生物多样性危机与文化多样性危机是当今全球面临的两大危机.本文介绍了生物多样性与文化多样性及其危机产生的背景、生物多样性与文化多样性的概念、两者的关系与统一性.  相似文献   

18.
"有机马克思主义"把现代西方的生态学思想、怀特海的过程哲学在后现代思想平台上内在整合起来,试图从根本上超越马克思的、苏联的和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并作为"世界性的大学问"而被夸耀一时。对我们来说,不能回避的关键问题是:"有机马克思主义"这种对马克思主义的别样想象与理论设计,究竟是对它的积极捍卫、全面开敞抑或"跪着造反"、严重遮蔽,是对它的替代选择、创新超越抑或改旗易帜、根本拒斥?现代全球生态危机与资本主义存在根源性的制度关联抑或只是现代性思想的必然结果,通过多元文化嵌入和广泛的智慧联盟而确立起来的"生态社会主义",能有机地矫正马克思主义的"反生态性"而获得重构与新生吗?"有机马克思主义"并非一个纯粹性的生态体系,而是蕴含着多种复杂性语义的政治图谋,它究竟是否算得上是一种马克思主义还悬而未决,更遑论能指望它见重于时代并开辟未来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