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济南这个融古通今的城市里,盛开着一朵享誉全国的医学奇葩,他是医学影像学的行业翘楚,他更是无数病患的生命之舟。他——就是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 在山东省立医院放射科的基础上,成立于1975年3月的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近年来,在所长赵斌的带领下,紧紧围绕“人才一流、技术一流、设备一流、服务一流、管理一流”的奋斗目标,始终坚持“人才立所,科技强所”的理念,团结奋斗,大胆探索,目前已经发展成为国内规模最大、仅有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集医学影像学诊断、介入治疗、科研、教学和培训一体的医疗机构。并被确定为山东省医学影像学临床医学中心、山东省医学影像诊疗科技创新联盟牵头单位,以及山东省独家乳腺肿瘤规范化早诊早治项目全国示范基地、全国教学培训基地和全国影像学研究基地,在国内居于领先的学术、技术地位。  相似文献   

2.
心脏是生命的动力之源,把含有各种营养物质的血液输送到身体的各个角落,使生命的脉动得以永恒延续。然而,伴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习惯的不断改变,“心脏”这一生命的发动机已经开始显得力不从心,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我国乃至世界医学领域最为关注的疾病之一。现如今,在素有“东北之窗”之称的大连正在崛起一所集预防、临床治疗、康复为一体的综合性、国际化医疗机构-香港皇家慢病(大连)医院。当我们将关注的目光投向这支正在振翅疾飞的医疗团队时,有一位致力于心血管疾病、老年病诊治领域三十余年的精诚医者进入了我们的视野。  相似文献   

3.
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x射线,随后X线很快应用到医学领域。利用X线,人们能够看到身体内部的许多组织结构,从而可以帮助医生诊断疾病,由此医学领域形成了一门新的学科——放射诊断学。X线的发现是对人类的巨大贡献,它有力地推进了医学进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超声、核医学、CT、MRI等众多成像技术应用于临床诊断,以及介入放射学的发展开启了医学影像学新的篇章。  相似文献   

4.
“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复杂先心病影像和介入新技术应用研究”课题(编号2004BA714802),组织实施了包括超声诊断后直接手术规范制定、超声应变率成像技术估测复杂型先心病患者局部心功能研究、动态三维磁共振成像,动态多层螺旋CT成像新技术探索、复杂先心病影像学诊断技术诊断规范和评价、无创心脏虚拟内窥镜显示及心内结构的三维运动估计诊断系统研究、无创心脏虚拟内窥镜显示及心内结构的三维运动估计相关实验研究及复杂型先心病内外科镶嵌治疗规范研究等。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技成果》2013,(2):13-14
恶性肿瘤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多发性重大疾病,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对于挽救患者的生命,提高存活率和降低医疗费用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十分迫切的需求。磁共振分子影像(MRI)是分子影像学的前沿分支,能够在分子水平上探测生物体异常,已成为癌症及心血管疾病的有效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6.
孙逸仙纪念医院矗立在风景秀丽的珠江河畔。这里曾留下孙中山先生学医的足迹,这里也曾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在这里为祖国西医学的发展培养了无数的医学人才,堪称是祖国西医学的人才摇篮孙逸仙纪念医院普通外科黄天立在这里笃志科研,潜心医学四十年之久。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技成果》2007,(24):56-56
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工程学院承担的国家863计划课题“面向骨肉瘤预后估计的临床医学图像处理技术研究”,针对骨肉瘤异常复杂的医学影像学表现,研究了多模式、多序列医学图像分割、定位和三维重建等医学图像可视化关键技术,建立了一套面向骨肉瘤预后估计的临床医学图像处理原型系统。为术前判断骨肉瘤生物行为、制定手术方案和调整化疗方案,提供高效率高准确性的辅助诊断平台。这对于实现骨肉瘤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提高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技成果》2012,(12):68-68
重大心脏疾病是现代人类生命健康的最大威胁之一。心脏医学图像与电生理信号处理基础理论与算法研究一直是临床无创或微创诊治的重要手段。但在国内外这些研究工作往往过于分散,难以形成完备理论体系,以至临床心脏信息处理质量还存在诸多问题,在诊断中未能有效地合理利用,这就要求心脏影像信息处理的理论与算法研究必须达到一个新的水平。浙江大学刘华锋教授、胡红杰主任医师、胡正珲副研究员和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张贺晔副研究员等人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973计划的资助下,围绕基于图像的心脏功能、结构信息计算方法展开研究,开创了心脏疾病诊断、研究方法学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尽自己所能,用严谨的科学态度、高度的责任心对待每一位患者.这是秦兴雷医师在工作中不断重复的一句话,他也一直用实际行动实践自己的话.多年来,他工作在医学第一线上,以治病救人为己任,视病患如亲,处处为病人着想,不仅挽救了许多垂危的生命,也用极具医学价值的科研成果推动了我国肝胆胰腺外科的进步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十六载光阴荏苒,十六载春华秋实。屹立在黄浦江畔东方明珠脚下的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经过十六年的辛勤耕耘俨然发展成为一道亮丽的城市风景线,而构成这道绚丽风景的就是中心内部诸多医湛德粹的特色科室,它们也被誉为一张张“城市名片”。采撷一张最美的名片仔细端详,心胸外科的发展历程令我们心驰神往。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心胸外科是我国开展小儿先天性心脏病诊治的创始单位,也是我国小儿先天性心脏病诊治的医学、教学、科研中心,小儿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与治疗、监护和护理的继续教学培训基地,其建立在强大的医疗团队之上,用虔诚之心竭力挽回濒临绝望的幼小生命,在儿童医学领域创造出了众多骄人业绩。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心脏疾病频发,尤其是冠心病每年新发75万人,心血管病已成为我国城市居民排名第一的死因。在我国有这样一家心脏中心,他们为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与预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就是阮新民教授带领下的广东省中医院心脏中心。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肝病高发国家,拥有近一亿乙肝病毒携带者,2000万慢性肝病患者,约800万终末期肝病,年新发肝癌例数约50万例,严重威胁我国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手段,被誉为“医学之巅”,是现代医学发展的里程碑,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特别是活体肝移植的开展,对于脑死亡器官捐赠稀少的亚洲地区有着更加深远的意义。然而,肝移植术后肝炎、肿瘤等重大原发病复发是长期困扰移植学界的重点、难点问题。尤其是活体供肝大多体积较小,存在严重的移植肝损伤,由此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接踵而来,如活体肝移植术后的肿瘤复发,肝炎病毒过继性转移等。因此,有关活体肝移植损伤的机理及潜在的靶向治疗的研究至关重要。本项目组依托香港大学外科学系雄厚的科研能力和完善的实验平台,开展了一系列原始创新性基础和应用研究,获得了多项重要科学发现,为该国际性热点问题的解决提供强大理论支持与临床应用的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13.
徐亮 《中国科技成果》2009,10(16):12-13
为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实现世界卫生组织(WHO)“视觉2020”的防盲战略目标及我国21世纪医疗卫生发展目标——“战略前移、战略下移、模式转变、系统整合”,北京市眼科研究所针对我国医疗改革的难点及重点问题,加强农村及社区医疗保健的建设,发挥眼科影像学诊断及远程医疗的技术优势,利用信息交流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14.
海峰 《科学大观园》2013,(24):40-41
生与死的界限可能没有我们曾经想象的那么分明。现今医学专家称,生命复苏领域的发展已经可以使人住心脏停止跳动数小时之后“复活”过来一一即使他们已经被宣布死广。纽约州立大学危重病急救医学助理教授萨姆·帕尼亚说,  相似文献   

15.
舒讯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21(5):43-43,68
由解放军总医院、军医进修学院赵美娟副教授等主编的《医学审美基础》一书,已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7月出版。该著作为教育部国家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研究成果,是一部关于医学与哲学、美学交叉的、立足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审美理念的跨学科医学人文类专著;是一部立足哲学层面对医学中的生命与健康、生命数量和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6.
心脏病发作是一颗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定时炸弹”。而德国和日本科学家的最新研究发现,将患者自身的干细胞直接注射到受损心脏中,就可以帮助恢复其心脏功能,为心脏病的治疗开辟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7.
1883年,Kraepelin秉承牛顿式的思维,奠基了医学模式的精神病学,其指导思想源于机能主义。他认为精神病是生物学过程,是脑病变所致。机能对应结构,凡疾病必有生理结构的原因,精神病也不例外。其治疗模式是,“用物理与化学的方法改变脑生理结构”;治疗原则是“不许想”,治疗措施是吃药、冬眠或电休克,降低生理觉醒水平,使病人“无法想”。期望通过改变生理结构与淡忘心理事件,恢复正常精神状态。100多年实践表明,医学模式并未给患者带来福音,精神病被列入难治愈的慢性病。100多年医学模式的研究,没有找到精…  相似文献   

18.
<正>邱仁宗,江苏苏州人,1949年考入清华大学外语系,后主要在中国社科院哲学所从事自然辩证法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为中国自然辩证法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在生命伦理学方面的贡献尤为卓著。在我国生命伦理学3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邱仁宗始终走在研究的前沿。他早在广州医学辩证法讲习会上所做的《七十年代医学哲学综述》的报告中,就第一次将生命伦理学的概念展现在中国医学与哲学工作者面前。1987年出  相似文献   

19.
重大疾病的早期精准诊断是提高治愈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所在,因此发展高、精、尖的诊断技术是现代医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影像学的飞速发展在疾病的早期诊断、活性药物筛选以及实时评价治疗效果等方面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影像探针作为医学影像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成像性能是决定诊断效果的关键因素。目前常规的影像探针因为信噪比较低、靶向性差等缺点无法满足日益提高的医学成像需求,而在多种纳米材料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纳米影像探针显示出较好的成像潜力,受到科研工作者和临床医生的重视。本文对纳米影像探针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并简要讨论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渤海浩瀚,海河蜿蜒,盘山俊秀,人杰地灵。位于天津市的环湖医院,在渤海、海河温润气息的浸染下,秉着“关爱生命”的核心价值观,肩负“培育卓越人才、发展高新技术、引领前瞻研究、提供优质医疗”的沉重使命,精医尚德,开拓创新,为患者以及祖国的医学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