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太阳风是由太阳向外流动的等离子体流。太阳发出的扰动通过太阳风传到地球,导致地球外层空间环境的扰动,影响人造卫星、通讯等高技术活动。自从1962年观测到太阳风以来,太阳风是如何产生的,就成为人类想要揭示的自然界奥秘。空间探测表明太阳风起源于太阳冕洞区域,但人们不知道太阳风起源于光球之上的具体高度。也就是说,人们知道太阳风起源的平面位置,却不知道其起源的高度层次。由于太阳大气的物理特性是随高度而变化的,因此,研究太阳风起源的高度对研究太阳风的形成机制有着重要意义。北京大学涂传诒等与中国科技大学、中科院国家天文台…  相似文献   

2.
<正>2012年,旅行者号任务团队宣布,旅行者1号已经进入星际空间,成为有史以来距离地球最远的人造物体。不过,在这一历史性声明过去两年之后,尽管有后续的观察数据支持,但有关旅行者1号是否真的越过太阳圈的争议还在继续。有些科学家认为,旅行者1号还处于太阳圈之内,并未到达星际间的空间。太阳圈是太阳风吹入星际物质的空间中形成的气泡,充满了来自太阳风的高能粒子。  相似文献   

3.
1977年发射的“旅行者”1号飞船经过漫长的旅行,已飞出了太阳系的激波边界,即将成为第一个进入太阳系外空间的人造航天器。在近28年的飞行后,“旅行者”1号目前距太阳近140亿千米。它所在的区域里,太阳的影响已急剧减弱,带电荷的太阳风急剧减速后已变成了稀薄的恒星间气体,这里被称为太阳风鞘。“旅行者”项目科学家爱德华·斯通形象地比喻说,这艘飞船如今已进入“长跑最后一圈”,它正在探测太阳系最外层的边界。在远离太阳的黑暗、寒冷空间,“旅行者”依靠它装备的放射性同位素热电机组驱动。  相似文献   

4.
2010年10月1日,中国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从西昌发射第二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二号.嫦娥二号验证了探月工程二期部分关键技术,深化了月球科学探测,详细勘察了嫦娥三号预选着陆区虹湾,并在完成任务后继续探测宇宙,由探月卫星变为中国首颗太阳系人造小行星.  相似文献   

5.
在日前对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的核聚变装置——中国环流器二号A进行的加热实验中,成功使其等离子体温度达到5500万℃,朝向上亿℃的核聚变点火温度又前进了一步。“十五”期间,在国防科工委、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的支持下,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经过3年努力完成了“中国环流器二号A装置配套与完善建设项目”,使这一核聚变装置具备了更为强大的加热能力和时空分辨等离子体诊断系统,使实验装置研究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具备了开展近堆芯等离子体物理实验的能力。该项目不久前已通过了国家验收。中国环流器二号A核聚变装置等离子体温度达到5…  相似文献   

6.
嫦娥一号卫星是我国发射的第一个月球轨道探测器,是中国月球探测工程"绕"、"落"、"回"发展战略的第一步.嫦娥一号卫星于2007年10月24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2009年3月1日受控落月于东经52.36度、南纬1.50度的丰富海区域,在轨运行495天,比预期一年的工作寿命延长4个多月,一共取得了1.37TB的原始科学探测数据.通过对这些科学探测数据的初步分析和应用研究,已经获得了包括"全月球三维数字地形图"等在内的一系列科学成果,为推动我国月球科学的研究和后续月球探测工程的开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7.
任天 《科学大观园》2013,(19):34-36
美国宇航局2013年9月13日发布消息称,旅行者1号已确认飞出太阳系,正式进入星际空间。为此,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教授、旅行者号探测项目科学家爱德华?斯通就旅行者1号飞出太阳系相关问题做详细解答。  相似文献   

8.
高电荷态离子及其在等离子体演化中涉及的能量交换和粒子交换过程,在核爆、可控核聚变、超新星爆炸和恒星吸积盘等极端环境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近年来,重离子加速器、冷却储存环和储存环精密谱学技术的新发展,推动了高电荷态离子物理的实验和理论研究,为研究极端条件下高电荷态离子结构和动力学,获得高精度原子物理参数、探索高电荷态离子在等离子体环境下的非早衡演化理论模型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条件。依托兰州重离子加速器装置,通过研究高电荷态离子精密谱和碰撞反应过程,在原子层面理解高电荷态离子结构和动力学中的量子多体问题,阐明等离子体中的原子物理基元过程;基于获得的高精度原子谱和动力学参数,研究高电荷态离子与不同状态等离子体的相互作用,探索其非平衡演化的微观机制;为聚变能源等国家重大需求提供关键原子物理参数,深化对非平衡等离子体演化的物理认识。  相似文献   

9.
《科学大观园》2012,(16):2-3
美国火星探测器"好奇"号2012年8月6日成功登陆火星。"好奇"号的控制团队表示,他们已得到想获得的所有数据,"一切看起来好极了"。"好奇"号2011年11月从肯尼迪航天中心升空,用于探索火星过去或现在是否存在适宜生命存在的环境。探测器以核燃料钚为动力,携带先进的探测设备,项目总投资达25亿美元,是迄今最昂贵的火星探测项目。  相似文献   

10.
"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几千年来埋在每一个中国人心底,如今,"欲上青天揽明月"的梦想已经变成中国科学探索的事实. 中国探月工程规划为"绕、落、回"三期.探月工程一期的任务是实现环绕月球探测,由嫦娥一号任务组成.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发射;2008年11月12 日,发布嫦娥一号拍摄的全月球影像图;2009年3月1日,嫦娥一号卫星按预定计划受控撞月,为探月工程一期——"绕月探测"任务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世界具有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行列.  相似文献   

11.
张静  陈思 《科学大观园》2021,(11):32-37
给远在4.3亿公里外即将着陆火星的"天问一号"发号施令是一种怎样的体验?日前,记者专访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工程师、"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北京总调度鲍硕.28岁的她是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40年来的第一位女性总调度,经历过"嫦娥四号""嫦娥五号""天问一号"探测任务. "各号注意,我是北京."以"北京"为代号,声传"天地"、号令"八方".鲍硕说,调度指令千万条,总觉得自己学得不够多.经历了这么多国家重大航天工程,她说最难忘的还是深空中鲜艳的五星红旗.  相似文献   

12.
张晔 《科学大观园》2020,(16):48-51
正关于火星是否有生命存在、外星人是否到访、火星的气候、辐射等环境以及火星与地球关系等,真真假假的传闻始终是网络的热门话题之一。7月23日,中国首次实施火星探测任务(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一号"任务),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成功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天问一号"将实现火星环绕和着陆巡视,对火星开展全球性、综合性的环绕探测,并在火星表面开展区域巡视探测。  相似文献   

13.
《科学大观园》2011,(17):32-33
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宇航局"旅行者1号"飞船在经过长达33年的长途跋涉后,目前已经接近太阳系边缘。33年来,肩负着人类探索更远宇宙使命的"旅行者1号"飞船为人类传回了大量的重要探测成果和无数美丽壮观的精彩太空图片。这些成果和图片见证了"旅行者  相似文献   

14.
1项目介绍 "风云三号"气象卫星是继"风云一号"第一代极轨气象卫星后发展的我国第二代极轨气象卫星,它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全球、全天候、多光谱的定量探测,卫星的主要任务是:提供全球的温度、湿度、云层、辐射等参数,实现中期数值预报;监测大范围的自然灾害和生态环境,探测地球物理参数;研究全球气候变化与环境变化的规律,为航空、航海和军事部门提供全球任意地区的气象信息.  相似文献   

15.
美国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宣布,美国西部时间2008年5月25日16时53分(北京时间26日7时53分),"凤凰"号火星着陆探测器成功降落在火星北极附近区域. "凤凰"号有何与众不同之处?它肩负着什么样的使命?它在火星上又有哪些新发现?综合来自美国宇航局的各种报道和资料,让我们对"凤凰"号火星探测计划作一回顾.  相似文献   

16.
正2015年12月17日,由中国科学院研制的悟空号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dark matter particle explorer,DAMPE)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它的核心使命是在宇宙射线电子和伽马射线辐射中寻找暗物质粒子存在的证据,并进行天体物理研究。它是我国第一颗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也是目前世界上观测能段范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技成果》2014,(14):11-11
针对资源环境等行业应用对“资源三号”产品需求、“资源三号”立体测绘技术需求,研究和分析国外立体测图卫星技术特征及其航天立体测绘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制定基于“资源三号”立体测图卫星的影像产品标准(传感器校正产品、系统几何纠正产品、精纠正产品、核线影像产品)和DSM(1:50000比例尺)产品标准,形成影像产品和DSM(1:50000比例尺)产品生产技术规范,与现有的4D产品标准、专题产品标准和生产技术规范一起形成“资源三号”卫星产品标准规范体系。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目前等离子体隐身研究存在的几个问题:(1)等离子体寿命短的问题———有的学者把放电通道中气体电离复合的ns级时间误认为源外的等离子体寿命,这是错误的,源外离子复合机率远小于10-6,几乎不存在寿命问题;(2)等离子体浓度问题———由于气体电离度不超过10-4,通常低气压射频辉光放电的等离子体浓度在1012/cm3左右,因此,有些学者提出的射频辉光放电产生的等离子体浓度可达到1019/cm3的观点是错误的;(3)电子束法隐身问题———由于电子束装置存在的电磁波会污染环境和干扰控制系统,再加上体积大、能耗高而无法实现飞行器的隐身;(4)研究隐身的环境问题———在玻璃真空罩环境中研究的结果无法用于飞行器上。为解决上述问题应走自主创新的研究路线,研制微型低能耗高电离度的非平衡等离子体源,以便尽快解决我国军事装备的隐身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中国基础科学》2009,11(3):F0002-F0002
2008年9月,国家973计划“北太平洋副热带环流变异及其对我国近海动力环境的影响”项目组搭乘东方红2号科考船进行深海大洋科学考察。  相似文献   

20.
彗星的漂亮尾巴引起了天文爱好者的极大兴趣。许多年来,从人造地球卫星上得到的数据表明,地球也有一条尾巴,而且还长达几百万千米。在地球的内部,存在着强大的磁场。当太阳风以每秒450千米的速度冲向地球时,无法穿过强大的地磁场,因此在距离地心10个地球半径,面向太阳的地方,形成了磁顶。磁顶好比一道防护林,保护着地球上的人类及其他生物,使动植物免遭太阳风的侵害。由于太阳风与地磁场的相互作用,地磁场的磁力线中性面在高空突然向背向太阳的一面弯曲,地球磁场便一直延伸到几百万千米的地方。由于它是一个磁场,所以管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