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勃利盆地煤层多、煤层气储层分布广,储集条件较好。本文通过对勃力盆地的煤层特征、煤甚的含气性等研究分析。确定丁煤层气目标区,对今后勘探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研究区煤层的厚度、分布、煤岩和煤质等特征的研究,分析、总结了龙永煤田童子岩组一段主要煤层的赋存规律,结合该区沉积环境,对煤层的形成过程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3.
阜新盆地刘家区煤层气储层特征及产出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阜新盆地刘家区构造演区及构造特征,煤层发育特征,煤的化学成分及排采试验资料的分析基础上,对研究区煤层气含量,煤的吸附性,煤层渗透率,煤储层压力,临界解吸压力,煤体,层气产出特点进行了综合研究,认为研究区煤层分布广,厚度大,丰度高,煤的吸附能力强;埋深与辉绿岩侵入体是控制煤层气含量的主要因素,成煤后期构造运动是影响储层渗透率的关键因素,煤层气开发有利区应在向斜翼部和岩墙,岩体附近变质程度高的煤区。  相似文献   

4.
田步令 《甘肃科技》2021,37(20):40-42
芦草台子勘查区处于甘肃河西缺煤地区,勘查区紧邻平山湖含煤区,属于平山湖矿区总体规划范围之内.但该区煤层多,煤层有分叉突变现象,岩煤层对比难度大.本次通过分析该区地层特征、煤层特征、构造特征,运用全区发育稳定的中侏罗统下岩组顶界的灰黑色粉砂岩或泥岩作为K1标志层;运用地球物理测井曲线上煤层均表现为低密度、高电阻、低自然伽玛和声速高异常的特征,各可采煤层测井物性特征不同等对比方法,结合邻区平山湖含煤区对比资料综合分析研究,对该勘查区内各可采煤层详细对比,确定了各可采煤层的空间位置,为报告编制和矿井建设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张久滨 《科技资讯》2006,(30):35-36
开采技术条件是指影响煤矿建设、生产与安全的各种地质因素,它包括煤层的厚度、结构,煤的物理性质,煤层的产状及其变化,煤层顶底版及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以及瓦斯、煤尘、煤的自然性。随着煤矿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对煤矿开采技术条件及其研究程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在普查与勘探过程中,加强开采技术条件方面的勘探,是对煤矿床进行正确评价极为重要的条件之。  相似文献   

6.
主要运用有效应力原理及断裂力学推导了煤层注水所需的最小注水压力,初步探讨了多组裂隙同时存在对煤层最小注水压力影响的计算方法,并分析了影响倾斜坚硬煤层注水压力的因素,指出了注水压力与煤层倾角及埋藏深度之间的关系,其理论结果与现场相符。  相似文献   

7.
王国华 《科技信息》2013,(8):445-445
为了确定金三角勘查区煤层的对比,本文依据区内可采煤层的厚度、结构、层间距及组合特征、特殊标志层,采用地质剖面连线法结合煤层的物性反映相互验证的综合对比方法,对区内煤层的对比可靠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杨天荣  高永红 《太原科技》2003,(1):31-31,33
分析了沉积基底、聚煤期河流改道及同期构造等对王村矿14-3煤层厚度的影响,阐明了14-3煤层厚度变化的原因,这对布置回采工作面,进行煤岩层对比以及研究小构造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张江成 《科技信息》2011,(34):403-403
本文通过对同煤集团四老沟矿极近距离煤层下煤层回采工作面停采线合理位置的研究,对停采线附近层间距为0.8~2.0m下煤层巷道及工作面采用联合支护方式,成功的维护住了工作面及巷道顶板,达到了预期的支护效果,保证了撤面期间的安全。这对极近、近距离煤层下煤层综采工作面停采线位置的确定和提高煤炭采出率具有一定的借鉴应用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芦兴武 《甘肃科技》2013,(19):26-29
红柳园矿区煤层位于中侏罗统青土井群,可采煤层共5层,虽然煤层层数较多,但分布有规律,不难对比。通过对矿区含煤地层及对比层的研究,认为,运用岩性标志,物性特征及煤质特征可有效对比各煤层,并进行追踪对比,为今后进一步工作提供了可靠的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11.
张江成 《科技信息》2012,(18):363-363
本文通过对中煤唐山沟煤业公司近距离煤层下煤层工作面回采巷道煤岩结构窥视分析研究,确定了下分层回采巷道的支护方案,成功的维护住了巷道顶板。这对极近、近距离煤层下煤层工作面回采巷道合理支护方法的确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刘湘 《科技资讯》2012,(31):46+48-46,48
通过对范各庄矿南四区域地面钻孔资料邻近工程实见地质资料的分析和研究,对范各庄矿南四区域12半煤层开采地质条件进行分析和预测,为该区域工作面的设计和煤层开采提供重要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3.
形成于相同沉积环境中的同一煤层,具有大致相同的原始成煤物质和同样的成岩后生变化,因而具有相同或相近的煤质特征和元素地球化学组成.据此,提出了一种新的煤层对比方法——利用地球化学参数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并用此方法对湖南冷水江矿区各煤层进行对比研究,解决了该矿区煤层对比中长期悬而未决的3煤层分层问题.表2,参6.  相似文献   

14.
我国开采急倾斜煤层的矿井,常采用多水平集中运输大巷和采区石门的开拓方式,随着技术发展和生产集中化的要求,采区走向长度有加大的趋势。通过对急倾斜煤层采煤方法的分析与研究,提高急倾斜煤层回采率与经济效益,增加安全度,促进煤炭工业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作用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首先对煤矿粉尘的危害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其次结合煤的大分子结构对煤层注水的过程和方法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影响煤层注水效果的影响因素为:煤层裂隙、孔隙的发育程度,上覆岩层压力及支撑压力,煤的坚固性,煤的润湿性,煤层内的瓦斯压力。并对各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为煤层注水增注方法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秦雪贵 《太原科技》2002,(5):23-23,25
三交河井田范围内由于原来的地质资料不详,勘探报告精度较差,对2^#煤层的开采带来了影响,为了保证2^#煤层的安全开采,减少损失,对2^#煤层赋存情况进行探测分析。  相似文献   

17.
对某矿煤层的物理力学性质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了煤和瓦斯突出与煤层的强度、弹性模量以及变形特性等因素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精准预测煤层含气量是煤层气资源量评价及开发方案制定的关键之一,传统预测方法应用范围有限且预测误差较大。为了进一步提高含气量预测精度,以博文盆地M煤层气田GM煤层为研究对象,基于皮尔逊相关分析法对含气量主控因素进行定量分析,优选出了9个煤层含气量影响主控因素,提出基于高斯过程回归、支持向量机及集成装袋树等机器学习算法的煤层含气量预测模型,对比分析各方法优缺点,进而优选出最佳的含气量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高斯过程回归精确度最高,预测结果平均相对误差为4.5%,适用于本气田煤层气的含气量预测;支持向量机泛化能力强,但是超平面的绝对化导致预测精度降低;集成装袋树并不侧重于训练数据集中的任何特定实例,对于噪声数据其基本不受过分拟合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窦林海  王举  李慧杰 《科技信息》2009,(27):346-347
从整理地质资料入手,综合分析确定梵王寺井田井内煤层对比主要依据为:岩性标志、物性特征及煤层结构厚度特点;辅助对比标志为:煤质、岩矿以及古生物化石组合等。煤层对比结果:4.9、9下煤层,井田内普遍发育,层位稳定,岩性标志层清楚,物性特征反映良好,煤层对比可靠;6、8、10和11号煤层,井田内大部分发育,层位较稳定,岩性标志、物性特征也较明显,煤层对比比较可靠。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论述了煤层卸压爆破的形式及煤层卸压爆破作用机理,煤层卸压爆破的参数和煤层卸压爆破的优、缺点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