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绒螯蟹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的RFLP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国大陆4个水系的8个地理种群绒螯蟹样本的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片段进行了PCR扩增,并应用6种限制性内切酶对该PCR产物进行RFLP分析.在应用的6种内切酶中,HinfⅠ,RsaⅠ和EcoRⅤ酶切该PCR片段后,在某些地区绒螯蟹之间表现出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为多态性的内切酶,但在本研究中尚未发现种群特异的RFLP标记.应用3种多态性的限制性内切酶对8个地理种群的绒鳌蟹个体样本的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片段进行RFLP分析,共检测到5种复合限制性酶切类型,即AAA型、BBB型、ABA型、BAB型、ACA型.依据群体间的净遗传距离绘制的UPGMA分子系统树显示,合浦绒螯蟹形成了独立的一支.  相似文献   

2.
本文测定彩鹬(Rostratula benghalensis)的细胞色素b(Cyt b)基因全序列,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探讨彩鹬的系统分类地位.结合从GenBank检索的鸻形目22个物种和鹳形目白鹳的Cyt b全序列,采用最大简约法、最大似然法和贝叶斯法,以白鹳为外群,重建鸻形目共23个鸟类物种的Cyt b序列的分子系统树.结果表明,彩鹬类是鹬亚目中独特的一支,其传统分类上的科级地位应当继续保留.  相似文献   

3.
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是目前研究鱼类分子系统进化的重要分子标记.笔者以日本鳗鲡线粒体基因组序列为模板设计并合成引物进行PCR扩增,并将扩增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和纯化后,克隆到pMD18-T载体、测序,成功得到全长为1 140 bp的海南产花鳗鲡细胞色素b(Cyt b)基因序列.将该基因全长序列递交到Genebank数据库,获得序列登录号为EF690363.用DNA分析软件MEGA2比较了海南产花鳗鲡与递交到GenBank中的8种分布在中国东南沿海、日本海域及南太平洋海域的鳗鲡属(Anguillia)细胞色素b基因的地理差异,并构建了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日本产和夏威夷产花鳗的地理差异小于海南产花鳗与它们之间的地理差异.  相似文献   

4.
分别将编码牛肝微粒体细胞色素b5水溶性结构域片段A1a7-Arg88和Ser5-Ser97基因在大肠杆菌JM83中高效表达,分离纯化后得到Tb5和Lb52种重组野生型蛋白。用核磁共振、紫外可见光谱、圆二色散光谱、循环伏安等方法研究结果表明,Lb5肽链2端残基未能使蛋白质的血红素周围环境与Tb5蛋白质N末端的Ser5和Lys62个残基所贡献。  相似文献   

5.
参考鳗Li等鱼类线粒体DNA序列进行了中国花鲈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基因片断的引物设计、PCR扩增及其序列测定。得到中国花鲈的碱基序列为410bp,其A、T、G、C含量分别为101bp(24.63%)、112bp(27.32%)、72bp(17.56%)、125bp(30.49%),与鳗Li等其他鱼类相同基因片断序列碱基含量相似。  相似文献   

6.
羚牛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分析和系统进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分别扩增了羚牛、绵羊、山羊、黄牛细胞色素b基因,并对其全序列(1140bp)进行了测定。其中羚牛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属首次报道。通过对8种偶蹄类动物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差异分析和基于序列差异所构建的分子系统树,发现羚牛与羊亚科的动物亲缘关系最近,与其他动物亲缘关系较远。表明将羚牛放入羊亚科较为合理,序列差异分析还表明羚羊约在距今500万年前(上新世)从牛类动物中分化出来,牛类分化时间约在600万年前的中新世(Miocene)。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细胞色素b5 E44A,E56A,E44/56A,E44/48/56A/D60A及F35Y突变体蛋白与细胞色素c的结合和电子传递反应.细胞色素b5 E44/48/56A/D60A与细胞色素c结合反应没有显示出特征的紫外-可见差谱峰,这表明静电作用的改变对特征峰的形成产生了明显影响.对野生型细胞色素b5及其突变体蛋白与细胞色素c在不同温度和离子强度下电子传递速率的研究中发现,其电子传递速率的递变规律为:F35Y>野生型>E56A>E44A>E44/56A>E44/48/56A/D60A.反应的活化熵和活化焓均无明显变化,表明这些残基突变没有给两蛋白间电子传递的结构造成大的改变.通过对电子传递速率随离子强度的变化趋势的研究表明,静电作用明显影响了电子传递过程.突变体蛋白F35Y以及E44/48/56A/D60A和野生型蛋白反应结果的显著差别,进一步确证了静电作用在电子传递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分析了4个不同地理群体(北海群体、陵水群体、惠来群体和厦门群体)的野生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的群体遗传结构.以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获得了日本囊对虾530 bp的基因片段序列.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在120个日本囊对虾个体中,共检测到75个多态位点,获得62个单倍型,其中有44个简约信息位点,占整段序列的8.3%.各单倍型变异无碱基的插入或缺失,全部为转换或颠换,碱基频率含量(fA+fT)为59.4%,大于(fG+fC)(40.6%).核苷酸多态性以惠来群体最高,其它3个群体较低.群体内遗传距离为0.45%~2.60% ,群体间遗传距离在0.50%~5.30%之间.采用分子方差分析(AMOVA)方法,结果显示,群体间遗传变异占总变异的69.9%,群体内的遗传变异占总变异的31.1%,群体间变异是总变异的主要来源.构建的4个群体分子系统树表明,北海群体、陵水群体和部分惠来群体由于亲缘关系较近而聚在一起,而厦门群体则和部分惠来群体聚成另一支,两支的平均遗传距离为5.17%,分化接近亚种水平,据此认为我国东南近海的日本囊对虾可以分为2个种群,2个种群的分布区域在广东惠来海域附近存在重叠.  相似文献   

9.
对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不同世代选育群体细胞色素b序列进行测定和分析,45个样本经重排比较后获得1 064 bp的同源序列.共检测到161个变异位点,占分析位点数的15.13%.同源序列中多态位点比例随着选育世代数的累进,呈现出降低的趋势,F_0、F_6、F_7、F_8、F_9代分别为14.38%、13.47%、13.38%、10.24%、9.49%.核苷酸多样性指数也呈现出同样的降低趋势,F_0、F_6、F_7、F_8、F_9代分别为0.065 47、0.049 05、0.048 81、0.036 19、0.033 81.本研究结果表明,新吉富罗非鱼仍保持了一定程度的遗传变异水平,新吉富罗非鱼逐步趋于纯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羚牛分子系统进化,解决多年来关于羚牛分类地位及其与麝牛关系的争论。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分别扩增羚牛、绵羊、山羊细胞色素b基因,并对其全序列(1140bp)进行测定。结合GenBank检索序列,对9种偶蹄类动物(麝牛、绵羊、羚牛等)、1种奇蹄类动物(斑马)的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差异进行分析,并基于序列差异构建分子系统树。结果羚牛与羊亚科的动物亲缘关系最近(序列差异分别为9.085%和11.652%),与其他动物亲缘关系较远(序列差异为12.344%~23.333%),与麝牛的差异达到了13.658%。羚牛与绵羊分歧的时间约在360万年前,而与麝牛的分歧时间约在550万年前。结论将羚牛归入羊亚科较为合理,羚牛和麝牛形态和行为上很强的相似性可能是趋同进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测定了中国分布的野生绿孔雀和人工驯养的蓝孔雀、杂色孔雀、杂交孔雀以及白孔雀共5个种或亚种或变种的个体的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的长为1 140bp的全序列.研究了其碱基组成及变异情况.结合GeneBank中真绿孔雀亚种、非洲孔雀、鸡以及鹑的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b)全序列,利用philip套件分别构建了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真绿孔雀和绿孔雀形成较接近的类群.蓝孔雀、杂色孔雀、杂交孔雀以及白孔雀形成较接近的类群.进化树结果显示白孔雀和杂色孔雀不能成为蓝孔雀的亚种.  相似文献   

12.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从丹顶鹤(G.joponensis♂)、白枕鹤(G.vipio♀)、灰鹤(G.grus)及丹顶鹤♂和白枕鹤♀的4个杂交子代中分别扩增出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基因,并测定出细胞色素b碱基序列,它们之间的序列差异在0.1%~7.2%之间.序列分析表明几种鹤类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的碱基变化主要是转换和颠换,转换的比率大于颠换;绘制几种鹤类细胞色素b之间的亲缘关系进化树表明丹顶鹤和灰鹤的进化距离更近,4个杂交子代与母本白枕鹤的亲缘关系更近.  相似文献   

13.
用蛋白酶K消化法提取并正反链双向测序获得半翅目盲蝽科盲蝽亚科苜蓿盲蝽属(Adelphocoris)6个种以及苜蓿盲蝽Ad.lineaolatus的3个种群的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基因片段的序列,应用Mega计算该8个cytb432bp片段序列的碱基组成、核苷酸的种间变异率和所编码的144个氨基酸的变异率,序列的碱基组成中A+T的平均含量较高且在第三位点最高。平均达到81.6%,表明该基因在密码子的使用上具有偏向性,变异位点和信号位点多发生在三联体密码子的第三位点,第二位点最为保守,不同异型序列间的转换+颠换(ns+nv)值最高的为100,最小的为0;转换/颠换(ns/nv)值最高为9.33,在Ad.fasciaticollis与Ad.sutualis之间,最低为0.88,在Ad.lineaolatus的宁夏和甘肃种群之间。几种颠换类型都能够在本属的异型序列之间看到,苜蓿盲蝽属的不同异型序列间的差别大小各异,差异最大的是苜蓿盲蝽Ad.lineaolatus的甘肃种群(Ad.lineaozatus2)与内蒙古种群(Ad.lineaolatus3)之间,具有100个碱基的差异,宁夏种群与甘肃种群之间的核苷酸变异率为7%,而二者与内蒙古种群的变异率分别为23%和28%,大于或等于与其他种类间的变异,所以该2个种群与内蒙古种群(典型的Ad.lineaolatus)已处在种化过程的末期,已经形成不同的新种,种间差异最小的是Ad.rufescens与Ad.luridus,变异率为0,应为同一个种,所以Ad.rufescens的分类地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4.
为评估种质资源状况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IUCN)评定为易危物种的褐石斑鱼(Epinephelus bruneus)野生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水平,采用PCR方法测定褐石斑鱼西太平洋海区的中国海南岛(HN)、福建厦门(XM)和韩国济州岛(HG)3个地理群体的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b)基因的部分序列,并对其基因序列遗传变异、谱系结构和群体扩张历史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褐石斑鱼3个地理种群(88个个体)共检测出18个多态位点,共有7种单倍型;各地理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而且单倍型在群体间分布不均,韩国群体遗传多样性最高,中国海南和厦门群体遗传多样性较低。地理距离最远的韩国群体和中国海南群体遗传分化最高(FST=0.177 5),地理距离最近的中国海南群体和厦门群体的遗传分化最低(FST=0.013 4)。Mantel检验结果显示,3个褐石斑鱼群体间遗传距离和地理距离间存在显著相关,距离隔离(Isolation by Distance, IBD)...  相似文献   

15.
本文测定丽棘蜥12SRNA、16SRNA、Cyt 6基因部分序列,并从GenBank中下载15种有鳞目动物的同源序列,以鳄目的2个种(Alligator sinensis和Cairman crocodilus)作为外群,构建MP、NJ和ML分子系统树,探讨它们的系统发育关系.MP、NJ和ML分子系统树聚类的结果显示:蛇蜥亚目、壁虎亚目、蚓蜥亚目、石龙子亚目和鬣蜥亚目能够完全分开,蛇亚目和蜥蜴亚目在有鳞目中为姐妹支关系.  相似文献   

16.
In order to elucidate the genetic diversity and taxonomic status of Siberian roe deer (Capreolus pygar- gus) from the Korean peninsula, partial sequences of the mitochondrial cytochrome b gene were analyzed. We col- lected 57 roe deer samples from Mainland and Jeju Island between July 2004 and June 2009. A total of 50 sequences (1,070 bp) were obtained, and seven haplotypes were defined. Five haplotypes were found from Mainland, and two were discovered from Jeju Island. The genetic diver- sity was lower in the Jeju Island population than in the Mainland population. In addition, both the consensus neighbor-joining tree and maximum parsimony tree showed an identical topology between the Mainland and Jeju Island clades. Based on the results, two subspecies of the Korean roe deer were confirmed. Siberian roe deer in Jeju Island showed a distinct difference in the cytochrome b gene compared with other Siberian roe deer, being aunique native species inhabiting only Jeju Island in Korea. Because Siberian roe deer in Jeju Island can be classified at subspecies level, the new subspecies in Jeju was named Capreolus pygargus jejuensis in this study. For this new subspecies, reasonable conservation and management effort is needed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17.
帘蛤科两种经济贝类种群的ITS-1序列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核糖体DNA转录间隔区ITS-1序列对硬壳蛤(Mercenaria mercenaria)的养殖群体和青蛤(Cyclinasinensis)的野生种群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经过PCR扩增、连接与测序后,得到硬壳蛤ITS-1的长度为718~724 bp,青蛤的为665~683 bp,序列用ClustalX1.83多重比对后,在725 bp组成的同源片段中有714个碱基序列为保守位点,通过DNAsp软件分析,该种群的核酸多态性指数Pi为0.00302,每位点Eta为0.00304,并检测出4个单倍型(Haplotype)序列.青蛤在由695 bp组成的同源片段中有644个碱基序列为保守位点,该种群的Pi为0.03071,每位点Eta为0.0378,共测出6个单倍型(Haplotype)序列.利用PAUP4.10软件计算出每个种群内单倍型序列间的相对遗传距离,其中,硬壳蛤的遗传距离仅为0.0014~0.0056,说明其DNA遗传多样性的丰度较低;而野生青蛤种群的遗传距离为0.0036~0.0105,说明其遗传多样性比较丰富.文章还初步讨论了双壳类遗传多样性变动的因素及种质保护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小麦雌性不育系XND126属于生态遗传型不育系.通过SSR分子标记分析,在2DS染色体上定位了一个雌性育性主效QTL位点.为了构建高密度遗传图谱并精细定位该主效位点,用2DS参考遗传图谱上的14对SSR标记,研究了59个育性正常的普通小麦品种与XND126的DNA多态性,筛选到不同生态型多态性较高的品种共12个,每个品种多态性标记达12~13个,这些品种可以用作杂交亲本,构建新的QTL精细定位群体.在品种组成的群体中,与主效基因位点最近的标记,表现出有较多的品种与雌性不育系具有差异.  相似文献   

19.
基于遗传多样性和空间遗传结构的野生大豆居群采样策略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筛选了17对SSR引物对山东省垦利黄河口自然保护区野生大豆(G.sojaSieb.etZucc.)居群892份材料的遗传多样性及其随样本量变化而变化的规律进行了分析,同时以SSR的多态性为参照对该居群内的小尺度空间遗传结构进行了研究.发现该种群的平均每位点的等位基因数(A)为2.88,预期杂合度(He)为0.431,Shannon多样性指数(I)为0.699,多态位点比率(P)为100%.以计算机模拟方法随机抽取该居群不同个体组成的抽样样本,并计算各样本的多样性指数与样本量变化的回归关系,发现27~52个样本即可达到居群总体多样性水平的95%.通过空间自相关分析,得出该居群遗传结构的斑块大小约为18 m.该研究为野生大豆居群的合理取样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马氏珠母贝与解氏珠母贝的随机扩增多态DNA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OPM组20种碱基随机引物对采自海南洋浦的马氏珠母贝(Pincada martensii)和解氏珠母贝(P.chemmitri)天然群体进行RAPD分析,其中6种引物扩增有效,这6种引物对马氏珠母贝和解氏珠母贝的总扩增带数分别为52条和58条。每一引物的扩增带数为3~16条,同一引物对两种贝类的扩增带数不同(OPM19B除外),对两贝类的扩增带型也有较大差异。群体内的各个个体(实验个体为10个)RAPD扩增带谱全部呈多态,表明在同一群体中,各个体存在着明显的个体特征带,由于样品数量及引物数均少,2种贝类各自种群的共同特征尚未能确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