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嘉陵江鲿科鱼类骨学研究(Ⅱ)──脊柱及附肢骨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嘉陵江科鱼类脊柱及附肢骨骼的比较表明,复台椎骨由前6权脊椎骨愈合而成。第四椎骨之髓棘与椎体间夹角的大小,背鳍第一辐鳍骨的形态及与上枕骨鳍末端的连接关系,匙骨近端外侧突的宽窄及尾鳍形状等具有明显的属间差异。复合椎骨第四椎体横突前部的形态,背鳍第一辐鳍骨腹嵴之侧突是否发达,胸鳍棘前后缘是否有锯齿,背鳍刺后缘是否光滑等可作为分种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2.
对从嘉陵江合川至北碚段收集的4属11种科鱼类脊头骨作了系统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属、黄颡鱼属、拟属和属在下颞骨的有无,嗅神经孔和舌颌骨与颅骨关节面的构成,泪骨的形态,上枕骨嵴的长短及其与背鳍第一辐鳍骨的关系,颅骨的比例性状等方面具有一分明显的属间差异,头骨形态亦可作为种间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3.
罗源湾及九龙江口美肩鳃鳚仔、稚鱼的新记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罗源湾和九龙江口美肩锶鲥仔、稚鱼的形态特征,时空分布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美肩锶鲥不仅分布在黄海和渤海,南海和东海也有分布。仔稚鱼的主要特征:眼大、吻短、稍突出、头高、体中等延长,左右侧肩,头顶包一骨质冠,头冠左右两侧及左右眼眶上有骨嵴,前锶盖骨隅角具一强棘,以上构造都着生小刺,前鳃盖骨后缘有4枚小棘突,腹囊大,背面具黑色素点,肌节37~45(8-12 28-32),背鳍一个,延长,胸鳍大,腹鳍喉位,背、臀鳍的两支鳍骨之间有尖三角形骨片。  相似文献   

4.
江豚     
魏卓 《科学世界》2007,(6):41-41
江豚(Neomeris phocaenoides G.Cuvier),别名江猪、海猪、海豚、海和尚等。属哺乳纲,鲸目,鼠海豚科,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以小型鱼、虾为食。江豚体形较小,头部钝圆。没有吻突,口大,无背鳍。背部自体中部至尾鳍间有较明显的隆起嵴。鳍肢宽大,末端尖,尾鳍亦较大,宽约为体长的1/4。  相似文献   

5.
科鱼类的韦伯氏器的形态与鲤科鱼类的不同,闩骨扁平或长针状,略呈孤形,舟骨“V”形,由匙状部、上行支、髁状突和舟骨沟构成;间插骨“V”或钧状,分为间插骨体、水平支、髁状突和上行支四部分;三角骨最发达,含前突、关节突和转换突等部分,韦伯氏器的形态表现出明显的属间差异,可以作为科属间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6.
大鳍鳠头骨形态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大鳍鱯的头骨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并与鲶科和鮡科鱼类头骨进行了比较.发现以大鳍鳠为代表的鲿科鱼类头骨既有相似于鲶科的一面,又有相似于鮡科的一面,从而肯定了鲿科的演化地位介于鮡科与鲶科之间.从大鳍鳠头骨上枕棘后端圆、不分叉,由于髓弧间板插入而不直接与背鳍第一基鳍骨相连等特征,确认大鳍鳠属Osteobagrus亚属.其头骨形态与南方鲶的相似性被认为是一种适应趋同  相似文献   

7.
嘉陵江Chang科鱼类骨学研究(Ⅰ)—韦伯氏器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hang科鱼类的韦伯氏器的形态与鲁科鱼类的不同,闩骨扁平或长针状,略呈孤形,舟骨“V”形,由匙状部、上行支、髁状突和舟骨沟构成;间插骨“V”或钩状,分为间插骨体、水平支、髁状空和上行支四部分、三角骨最发达,含前突、关节突和转突等部分。韦伯氏器的形态表现出明显的属间差异,可以作为Chang科属间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棱皮龟(Dermochelys coriacea)脊柱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记述,并从比较解剖学的角度对棱皮龟脊椎骨的一些特征进行了讨论。棱皮龟脊柱除第8枚以后的尾椎外,其余椎骨的椎体和髓弓大都以缝合方式连接,骨缝明显,并未愈合。躯干部相邻椎骨的前、后关节突形成不可动关节。颈椎无横突孔。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2种不同表型主刺盖鱼及形态和地理分布差异,采用形态度量学和线粒体基因序列分析方法,从形态和分子水平研究主刺盖鱼不同背鳍表型个体的差异,为珊瑚礁鱼类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基础资料.主成分分析表明主刺盖鱼背鳍后缘形态分化与个体大小密切相关外,无其他形态性状分化.基于mtDNA Cyt b和D-loop基因片段的分子变异分析(AMOVA),背鳍圆弧形个体与延长形个体间的分化指数Fst分别为0.97%和1.75%,不同表型个体间的分子遗传差异不显著.综合外部形态特征和mtDNA Cyt b和D-loop基因片段分析结果,认为南海西沙水域不同表型主刺盖鱼背鳍后缘的形态变化是种内个体发育过程的变异,即随着个体的生长,主刺盖鱼背鳍后缘由圆弧形逐渐演变成延长形.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大体解剖学方法详细地观察了细鳞鲑颅后骨骼的形态,发现椎骨的髓弓与脉弓都不与椎体愈合,同时躯椎的髓棘也不愈合。这些明显的原始特征在不同大小的个体中均无变化。细鳞鲑没有特化的尾杆骨,只有在个别标本中,一些尾椎上具有双弓结构。另外,除前30枚躯椎的前侧具两行髓弓小骨外,无肌间骨存在。  相似文献   

11.
采用3种方法制成红罗非鱼整体和分离的骨骼标本,并详细叙述了骨骼系统的结构.红罗非鱼鼻骨发达,无后耳骨和基蝶骨,眶后骨短管状,脑颅背面有由额骨、颅顶骨和上枕骨共同形成的3列骨嵴以及第三椎体上有强大腹突等是红罗非鱼骨骼系统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2.
采用3种方法制成红罗非鱼整体和分离的骨骼标本,并详细叙述了骨骼系统的结构.红罗非鱼鼻骨发达,无后耳骨和基蝶骨,眶后骨短管状,脑颅背面有由额骨、颅顶骨和上枕骨共同形成的3列骨嵴以及第三椎体上有强大腹突等是红罗非鱼骨骼系统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3.
杜氏鲾LEIOGNTHUS DUSSUMIERI(C.et V.)骨骼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杜氏鲾鼻骨为方形较大的薄片,缺眶上骨,眶下骨4块,额骨上的骨棱明显,在脑颅背面形成“V”字形的凸起,骨棱间凹陷较深,蝶耳骨与翼耳骨之间有一颇深的侧窝.上枕嵴与额骨的骨棱融合.犁骨、腭骨均无齿.臀鳍第一近端支鳍骨特长、肥厚.  相似文献   

14.
对中国鲿科鱼类系统分类学研究中发现,凹尾拟鲿为一不同于细体拟鲿(P.pratti)的有效种,仅分布于长江上游。凹尾拟鲿胸刺前缘光滑无锯齿,颌须较短,后伸不超过胸鳍起点,本属中同时具有这两个特征的还包括18个有效种。在这18个物种中,乌苏里拟鲿(P.ussuriensis)、长脂拟鲿(P.adiposalis)、短尾拟鲿(P.brevicaudatus)和越南拟鲿(P.kyphus)与凹尾拟鲿一样,具有中等分叉的尾鳍。凹尾拟鲿与乌苏里拟鲿和长脂拟鲿的区别在于游离脊椎骨数目和背刺长短等性状上,与短尾拟鲿和越南拟鲿在背刺后缘程度、枕骨棘与项背骨间的间距上存在差异。凹尾拟鲿与细体拟鲿在形态上最为相似,但在体高、背鳍前长、脂鳍高及尾柄高等性状上存在差别。同时,在颅骨、犁骨、项背骨及腰带等骨骼特征上也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5.
这篇文章是对长吻(鱼危)骨骼的描述. 长吻(鱼危)是我国的一种经济鱼类.它们生活在河流的底层,其骨骼系统比鲤科鱼类有较大的变形. 颅骨有长的额骨形成船形结构.有后额骨,但无顶骨、续骨、下鳃盖骨及间鳃盖骨.前鳃盖骨缩窄为一斜的赘骨向内延伸,并连接成悬器的侧支架.上枕骨的长柄被坚固的关节在背鳍的第一根鳍条上. 梨骨、前颌骨和齿骨上都有一系列的牙齿,但上颌骨不具齿并异常特化为一小骨以支持触须. 舌颌骨、方骨和中翼骨发育良好,三叉形的(?)骨游离在梨骨的下面,围眼骨系缺乏.这些都是鲶形目的特点. 脊柱由40个脊椎组成.也许目的在于支持重大的颅骨,第一到第五个脊椎愈合成一复合的脊椎被连接在基枕骨上. 肩带坚实由上匙骨.匙骨.肩胛骨和鸟啄骨组成,有两块基鳍骨和11根鳍条在肩带的后面. 腰带只由一块基翼骨(盆骨)组成,有六根鳍条在基翼骨后面,  相似文献   

16.
对中国鲿科鱼类系统分类学研究中发现,凹尾拟鲿为一不同于细体拟鲿(P. pratti)的有效种,仅分布于长江上游。凹尾拟鲿胸刺前缘光滑无锯齿,颌须较短,后伸不超过胸鳍起点,本属中同时具有这两个特征的还包括18个有效种。在这18个物种中,乌苏里拟鲿(P. ussuriensis)、长脂拟鲿(P. adiposalis)、短尾拟鲿(P. brevicaudatus)和越南拟鲿(P. kyphus)与凹尾拟鲿一样,具有中等分叉的尾鳍。凹尾拟鲿与乌苏里拟鲿和长脂拟鲿的区别在于游离脊椎骨数目和背刺长短等性状上,与短尾拟鲿和越南拟鲿在背刺后缘程度、枕骨棘与项背骨间的间距上存在差异。凹尾拟鲿与细体拟鲿在形态上最为相似,但在体高、背鳍前长、脂鳍高及尾柄高等性状上存在差别。同时,在颅骨、犁骨、项背骨及腰带等骨骼特征上也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7.
采用大体解剖学方法,对成年双峰驼的 8 个蹠趾关节进行了详细解剖,并与马、牛、羊、猪、犬等动物的对等器官相比较,结果发现双峰驼之蹠趾关节在形态结构方面有以下显著特征:①蹠骨远端关节面后部有矢状嵴,近趾节骨近端关节面后部有与之相对应的矢状沟,这种结构与蹠行动物和趾行动物的类似;②籽骨上无对近趾节骨近端的关节面;③籽骨间韧带只联接同一趾上两籽骨,不象牛的那样将两趾的四个近籽骨连在一起;④轴侧侧副韧带不象牛的那样与对侧的同名韧带共同起始于蹠骨远端滑车间切迹,而是在此切迹分别起始于轴侧韧带窝及韧带结节;⑤轴侧侧副韧带与远轴侧侧副韧带结构有所不同,前者仅为一层,而后者分为两层;⑥籽骨直韧带、趾间趾节骨籽骨韧带及趾间近韧带均缺如  相似文献   

18.
中国近海鲳属鱼类的形态分类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者于1989年~1990年对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1954年以来所采集的鲳属鱼类标本进行了形态比较解剖。并总结了近二百余年来有关中国海鲳属鱼类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结合地理分布特征。对中国近海鲳属鱼类的形态分类学进行了更深入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南海区的银鲳与黄渤海、东海区的银鲳在背鳍、臀鳍的鳍条数、椎骨数、椎体形态和耳石的形态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可认为是种内群体的分化,应把两者视为一个有效种的两个并列亚种。  相似文献   

19.
本文应用扫描电镜及相位差显微镜对下列三种吸虫毛蚴进行了比较观察。一、肝片形吸虫毛蚴:顶突呈厚壁圆环状,中央为顶腺开口,壁上有4个腺体的开口及6根短纤毛。纤毛上皮细胞共21个,排列顺序为6.9(6.3)、4.2;第2列由2个完整的亚列组成。在第1、2列上皮细胞间的细胞嵴上,有2个侧乳突和4个细胞间嵴小突。二、布氏姜片吸虫毛蚴:顶突由2个唇瓣样物构成,中央为顶腮开口,未见其它小孔及纤毛。纤毛上皮细胞数及排列顺序与肝片形吸虫的相似,但第2列只有一个半亚列组成。三、日本血吸虫毛蚴:顶突呈网格状,上有2个穿刺腺开口及4—6根短纤毛。纤毛上皮细胞共22个,排列顺序为6、9、4、3,第2列呈单行排列。在第1、2列细胞间,有2个侧小突和多个细胞间嵴小突。本文还对上述各种结构的功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四种鳕鱼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蓝鳕(Micromesistus poutassou),远东宽突鳕(Eleginus gracilis),大西洋鳕(Gadus morhua)和太平洋鳕(G.macrocephalus)等4种经济鳕鱼类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对其分节及量度特征进行了测定分析,发现所测数据与国内外资料存在一些差异,并补充描述了各种的身孔、牙齿等形态特征。统计检验表明,蓝鳕的第1臂鳍鳍条数,鳃耙数与其他鳕鱼存在显著差异,远东宽突鳕的脊椎骨数与其他鳕鱼存在显著差异,大西洋鳕和太平洋鳕在上述性状上的差异不明显,但2者的体色有明显差异,从形态特征聚类分析图得知宽突鳕属与鳕属亲缘关系近,而蓝鳕属与鳕属亲缘关系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