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金属学会一九八○年冶金物理化学学术会议,于十一月二十七日至十二月一日在广州召开。参加这次会议的120多名代表中,有老一辈的专家和教授、有在科研工作中做出贡献的中青年骨干,有迅速成长起来的中青年科技工作者。参加这次会议的论文,内容丰富,选题广泛,质量较高,与上届冶金物化学术全议相比较进展较大。例如:在冶金数学模拟、  相似文献   

2.
“第十五届冶金及材料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及展览会”将于2010年9月在北京举行。会议由中国金属学会和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主办。  相似文献   

3.
王国栋 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1966年8月毕业于原东北工学院冶金系。1981年12月冶金部钢铁研究总院压力加工专业研究生毕业、硕士学位,1993年美国匹兹堡大学访问学者。现任东北大学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金属学会轧钢学会副理事长、中国金属学会轧钢学会理事。辽宁省政协五、六、七、八、九届委员。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4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1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4项。荣获冶金部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辽宁省优秀专家、优秀科技工作者、省优秀教师等称号:获宝钢教育奖、省“五一”劳动奖章等奖励。  相似文献   

4.
中国金属学会粉末冶金学术委员会1981年年会于1981年12月7日至11日在长沙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冶金部,国家有色金属总局,科学院,一、二、三、四、五、七机部,农机部,轻工部,纺织部及有关高等院校,研究院所和工厂等91个单位从事粉末冶金工作的代表115人;在长沙的有关单位的粉末冶金工作者40余人也参加了大会的各项学术活动。  相似文献   

5.
《科技导报(北京)》2010,(4):109-109
第十五届冶金及材料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及展览会将于2010年9月在北京举行。会议由中国金属学会(CSM)与中国机械工程学会(CMES)主办,国际钢铁工业分析委员会(ICASI)支持。  相似文献   

6.
20 0 0年 10月 16日至 2 0日在重庆大学举行了全国冶金物理化学学术会议暨冶金物理化学发展战略研讨论会。会议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学部、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冶金物理化学专委会、中国金属学会冶金物理化学专委会、中国稀土学会联合主办。经过大会交流、分组讨论和参观 ,完成了预定的各项议程。会议论文集刊登了学术论文 12 0篇 ,到会代表 10 0人。台湾和奥地利的学者也应邀参会。大会交流和分组讨论论文 90余篇。内容包括 2 1世纪冶金物理化学发展战略研究、冶金热力学及计算物理化学、冶金动力学及反应工程学、冶金电化学、…  相似文献   

7.
正2015年11月25~27日,由北京科技大学钢铁冶金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办的2015冶金创新论坛在北京召开。论坛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学部、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金属学会、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京津冀钢铁行业节能减排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支持。本次大会主题为"绿色高效冶金(冶金—资源—能源—环境—信息融合)",会议主席由著名冶金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科技大学周国治教授担任。  相似文献   

8.
中国金属学会第八届冶金过程物理化学学术会议于1992年10月9日至10月13日在苏州东山举行。参加会议的代表共120人,会议听取了魏寿昆教授关于“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战略”,王景唐教授“关于纳米级材料的物理化学”,陈念贻教授关于“模式识别专家系  相似文献   

9.
第二届全国轧钢理论讨论会于1983年11月1日——5日在马鞍山市召开,这次会议是由中国金属学会轧钢学术委员会基础理论组委托马鞍山钢铁学院筹备的。参加这次会议的有研究院、研究所、设计院、大专院校和企业共70个单位144名代表。会议收到124篇论文,分四个小组共宣读了75篇,从会议论文可看到学术水平,科研队伍的力量比第一届会议有了很大  相似文献   

10.
中国金属学会和美国金属学会、美国冶金学会联合举办的第一届中美双边冶金学术会议于1981年11月15至19日在北京西郊科学会堂举行。美方著名教授专家代表41名,由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田家凯和麻省理工学院教授 Elliott,J.F.率领,其成员除来自各著名大学的教授外,美国陆、海、空三军研究院所及美国钢铁公司、美国铝公司等十一个公司研究部皆派有  相似文献   

11.
第五届国际材料力学行为会议于1987年6月3日至6日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是由中国金属学会、航空学会、力学学会共同组织召开的。颜呜皋和师昌绪教授任会议组织委员会主任,郑哲敏和章守华教授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参加会议的有来自24个国家共328名中外代表,其中国外代表118  相似文献   

12.
受中国金属学会及中国有色金属加工协会的委托,于1982年11月30日至11月3日在东北工学院举行了全国金属超塑性学术讨论会。辽宁省科协副主席、省金属学会副理事长、东北工学院院长毕克桢教授致开幕词,中国金属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金属学会有色金属材料及加工学术委员会主任、东北工学院副院长马龙翔教授主持了大会,并做了学术报告和  相似文献   

13.
《甘肃科技》2009,25(17):F0002-F0002
省有色地勘局的前身是成立于1971年的冶金部甘肃冶金地质勘探公司,先后由冶金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国家有色金属工业局管理。2000年7月,根据《国务院关于调整中央所属有色金属企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有关问题的通知》精神,划归省政府领导。  相似文献   

14.
国际矿床沉积学学术讨论会,(International Sympasium on SedimentologyRelated to Mineral Deposits简称ISSRMD)于1988年7月31日至8月4日在北京举行。这次会议由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和国际沉积学家学会(IAS)等单位发起,得到了国际沉积学家学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会、中国地质学会、中国石油学会、中国金属学会、  相似文献   

15.
<正>1972年,随着第一本直接以"冶金反应工程学"命名的专著出版,冶金反应工程学正式产生。20世纪80年代以后,人们逐渐认识到冶金反应工程学对流程及单元设计和过程控制的作用,对冶金反应工程学的研究蓬勃展开。1982年中国金属学会冶金过程物理化学分会成立了冶金动力学组,后来发展成为冶金反应工程学术委员会。学会旨在为冶金工作者提供交流机会和推广空间,构筑企业集团、高等院校和研究院所之间产学研相结合的互动平台,共同促进中国冶金工业的快速发展。时至今日,学会已召开全国性的冶金反应工程  相似文献   

16.
殷国茂院士,中共党员,著名的铜管技术专家,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省人大”代表,成都无缝钢管厂高级工程师,兼任中国金属学会常务理事、钢管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钢管协会名誉理事长,现任东北大学材料冶金学院教授,被大连理工大学聘为双聘院士。  相似文献   

17.
“异步轧制”新技术讲座会在我院举行“异步轧制”是冶金部十大攻关项目之一。为了使轧钢科技工作者及时了解“异步轧制”新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动向及异步轧制的基本理论,5月17日至19日在我院举办了一次“异步轧制”讲座会。这次讲座会是由湖北省金属学会轧钢学术委员会和我院学会办公室、我院冶金系轧钢教研室联合举办的。参加讲座会的70名工程技术人员来自湖北省25个厂矿企业及科研、设计单位。讲座会由我院冶金系主任、付教授王铭宗和轧钢教研室讲师姚利仁主讲,主要介绍了  相似文献   

18.
受中国金属学会委托,中国金属学会注浆学术会议于1982年10月5日至10日在东北工学院举行。来自中国科学院、煤炭工业部、水利电力部、石油工业部、化学工业部、铁道部、交通部及冶金工业部等八大系统,82个单位的143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大会共收到  相似文献   

19.
中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一届三次理事会暨学报学术质量评估研讨会于1991年5月15日至21日在桂林市广西冶金地质学院召开。与会代表109人。国家教委科技司有关同志到会表示祝贺并出席了会议;国家科委情报司、田家新闻出版署期刊司向会议发来了贺电及贺信。此次会议的主要内容为:  相似文献   

20.
“专家系统工程应用学术讨论会”组织委员会会议1987年7月7日至8日在华中工学院举行。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新兴的重要研究领域,而专家系统是人工智能中最为活跃的,最少争议的重要分支,是第五代计算机的核心部分。专家系统始于60年代中期,但在工程中的应用只是近十年的事,它具有极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除中国科技大学组委因事请假未能出席外,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天津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工业学院、南京工学院、大连工学院和华中工学院等10院校组委出席了会议。华中工学院机一系、机二系、电力系、信息系、船舶系、自控系与计算机系均派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期间,各校同行们充分交换了在专家系统工程应用方面开展研究的情况,参观了华中工学院正在研制的几个专家系统,讨论了“专家系统工程应用学术讨论会”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