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北京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总结了编制北京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实际工作,结合区域旅游规划的一般原理,提出了省级旅游规划的1231工程模式,即一个目标的确定;资源和市场的表层和里层分析;吸引物及产品、接待设施和服务、整体旅游环境建设三个板块的设计;以旅游发展的支持系统的构建。该模式作为一种区域旅游规划的理论框架,较为适合旅游业较成熟地区的管理规划研制。  相似文献   

2.
生态旅游承载力评价与功能分区研究--以金华市为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评价区域生态旅游承载力角度出发,通过构建生态旅游承载力指标体系,将其应用于评价金华9个县市的生态承载力.在此基础上划分金华市生态旅游功能区,并提出了相应的规划方案和发展策略,对开展区域生态旅游规划,保证区域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旅游功能区规划有利于规划区域资源和环境的保护,有利于实现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选取四川省大邑县龙门山旅游度假起步区规划作为典型案例,进行了旅游功能区规划的实证研究,详细阐述了旅游功能区规划对县域旅游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区域旅游规划系统是一个开放复杂巨系统,如何实现区域旅游规划高效化、智能化、科学化一直是区域旅游规划的一个重点和难点问题.运用综合集成思想及技术,通过系统定性问题、系统分解、建立模型、资源集成、系统分析、系统综合、综合集成设计等一系列步骤完成了对区域旅游规划系统综合集成.集成后的区域旅游规划系统具有数据录入、存储、管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在小城镇规划中可持续发展状况评价与区域协调发展的对策。方法采用实证研究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青海省小城镇规划为例,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区域协调发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基于青海省可持续发展状况评价提出依托青藏铁路、以生态建设为先导、以旅游和盐化产业为支柱等区域协调发展对策和建议。结论在编制小城镇规划的过程中,必须以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状况评价为依据,建立以可持续发展为理论支撑的规划方法,从而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江西岩泉国家森林公园景观规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江西省岩泉国家森林公园为研究对象,在充分借鉴国内外景观规划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从植物景观、保护工程、生态文化建设、科研监测、旅游产品与旅游线路等方面对其进行了科学、系统的规划,该规划成果对保护区域生态环境、开发景观资源、调整产业结构、繁荣林区经济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区域旅游线路开发设计——以皖南旅游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旅游线路设计是区域旅游发展规划中一项重要内容,本文结合区域旅游线路设计的原理,分析皖南旅游区旅游线路的现状和存在问题,阐述旅游线路开发、建设构想,充分发挥皖南地区旅游资源优势,全面提高区域旅游效益。  相似文献   

8.
湖北省水体旅游开发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对湖北省水体旅游开发的现状和意义的分析,提出湖北省水体旅游开发的战略指导思想和战略措施.在综合分析湖北省旅游的大格局和水体旅游资源区域分布的基础上,提出了湖北省水体旅游开发的空间战略和品牌战略.最后,就湖北省水体旅游产品的具体实施,提出了区域水体旅游开发的结构性规划和旅游产品系列规划,并就区域水体旅游开发的分工协作体系和产品体系的形成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小城镇的旅游开发规划作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其旅游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增强,旅游主题形象设计是其重要的一项内容,它对整个区域的旅游开发和旅游经营具有重要的作用.对小城镇旅游规划中的主题形象定位问题进行了探讨,并结合河南省淇县的旅游资源特点对整个区域的理念形象、视觉形象、行为形象进行了实例探讨,旨在为小城镇旅游规划中的主题形象设计问题提供全面、科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科学、合理地组织旅游规划教材的内容,是旅游规划教材建设的基本要求.笔者结合自身的旅游规划实践和教学经验,就编写的《旅游规划原理》教材的内容组织展开论述,认为教材在内容组织方面首先要反映教材的系统性,应系统地阐述旅游规划的基本原理、旅游规划的原则和方法、旅游规划的技术问题以及旅游规划的实施与管理;其次,体现教材的理论性,应阐述旅游规划的基础理论,如可持续发展理论、旅游系统论等;最后,突出教材的指导性,在阐述旅游规划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应有实践应用方面的内容,为旅游规划实践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11.
旅游空间结构的优化对旅游资源开发规划、区域旅游联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协同论和点-轴系统为理论依据,以统筹区域旅游协调发展为思路,在分析陇南市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及旅游开发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陇南市旅游空间结构的优化模式.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环西宁地区区域背景、区域空间结构、城镇体系的基础上,提出了“景区-城镇”综合集成,“组团-环线”链式空间结构模式,对环西宁地区旅游开发的总体布局进行了初步研究,即强化一个旅游中心:西宁———中国夏都旅游中心;开辟两条旅游环线:青海湖环线与(黄)河湟(水)谷地环线;打造三大旅游片区:青海湖———梦幻天海旅游片区,(黄)河湟(水)谷地———碧水丹山、文化长廊旅游片区,祁连山———八宝祁连旅游片区;重点开发17个旅游组团的“1-2-3-17”总体布局方案。  相似文献   

13.
采用合约经济学的委托-代理理论,研究为目前学界所忽视的自然旅游资源规划合约的管理问题,认为自然旅游资源的政府代理制与传统的委托代理理论相悖,并由此引致委托风险的出现,而这种委托风险的存在才是当前自然旅游资源规划合约低效率的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14.
重点讨论了概念性旅游规划的概念、内涵、性质和特点;指出了概念性旅游规划研究的主要层面是:区域背景、资源与环境、开发定位、旅游布局和发展战略;最后,介绍了概念性旅游规划研究的主要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5.
厦门作为中国十大重点旅游城市、优秀旅游城市,旅游业的发展已到了一定规模。旅游圈作为区域旅游合作的产物,受到了行业和学术界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区域旅游理论中的旅游圈理论对厦门市旅游业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通过旅游圈理论中的空间相互作用模型,探讨了厦门旅游开发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旅游业是一个高度复合型的产业系统,离开区域的社会、经济、文化大环境而实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不可能的.考虑旅游产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必须找出影响产业发展的主动因素.旅游可持续发展首先是保证主动因素的可持续性,但不可忽视辅助因素的可持续性.广东旅游发展是以经济驱动型的城市旅游为主体,带动区域旅游发展的模式.区域经济活力是主动力;景点建设是有效补充;旅游开发与区域发展和城市整体建设的一体化是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