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近期有多部实验电影试图运用电影语言和叙事工具来关注中国都市的当代转型及城市中的日常生活.如果静止和沉思是第五代电影的主旨和准绳,那么"都市一代"的实验电影则以其动态性及其对当代城市生活的瞬息万变的高度知觉为特征.<月蚀>和<苏州河>两片激进的当代性体现在它们对于引入另一种现象学的政治与诗学的坚持.魅影姊妹是过去和当下相复合的人物形象,各自不完整却又相互重叠.她们表现了发展过程中的不平衡性以及这种单向度的意识形态对人的摧残,同时也借助多种方式的感官修复过程来确保社会记忆的持久性.从更宏观的世界影史的角度来看,这些电影造就了德勒兹所称的"直接的时间影像":它试图重新确立电影中的时间与思想.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些影片的视觉风格可以理解为是把现代人的失落感和疑虑调配到黑色电影的语法中来,改装出另一种适用的"方式与格调",再用它对消费主义大行其道的当代中国文化进行批评.  相似文献   

2.
从电影字幕翻译的特点出发,以研究历史对语言发展的影响为切入点,结合对电影<乱世佳人>字幕中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语言现象的分析,对语言的时代性及地域性差异作了分析比较.通过对该影片片段的实例分析,论证了"文化对应原则"对该片汉译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作为解读美国文学的一个独特的切入点,"成长小说"起源于德国.其主题往往包括成长时期、学年时代、旅行、爱情以及寻找自我身份等方面.华裔作家汤亭亭在其<女勇士>中大量运用了成长小说的理论,赋予其成长的主题.然而作为一名华裔女性作家,汤亭亭又改写了传统定义下的成长小说,赋予其新的主题,因此本论文试图从成长小说的角度去探讨汤亭亭<女勇士>中异与传统的成长主题,以证明<女勇士>是德国成长小说的超越.  相似文献   

4.
据报载,江西师范大学教师杨润根撰写了一系列关于"发现"的书,如<发现老子>、<发现论语>、<发现孟子>等.这些著作以译解和注释的方式重新解释了<老子>、<论语>等经典著作,全部否定了建立在汉代以来的先秦经典解释基础之上的关于中国历史和文化的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5.
<哈姆莱特>的中心冲突是真与假的冲突.一方面,"作假"的意象贯穿全剧,它有力揭露和抨击了当时英国封建腐朽势力奸诈伪善的本质和戕害人性的罪恶.另一方面,本剧还贯穿着一条"求真"的线索.哈姆莱特的复仇过程表现为弃假寻真之旅.它不仅是对父亡真相的查证,而是包含了对丹麦社会、整个世界乃至人类生命本体的认识与探究.  相似文献   

6.
我们真的能穿越时空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无论在小说、电影还是动画片中,常常可以看到穿越时空的桥段,前往未来的,回到过去的,还有超空间旅行的.在英国人H·G·威尔斯1895年创作的小说<时间机器>中,一位科学家乘坐自己研制出的时间机器,旅行到了公元802701年的未来世界;动画片<哆啦A梦>中的大雄通过哆啦A梦的时光机重新看到了已经去世的奶奶8年前的生活.至于超空间旅行,也常见于星际旅行的桥段.  相似文献   

7.
20世纪20年代中期,徐炳昶和李宗侗主编的<猛进>周刊是当时一种有进步倾向的政论性周刊,它与鲁迅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鲁迅对新报刊给予了实际的支持,除了在群众运动中同青年站在一起外,还写了<通讯>、<并非闲话(二)>、<十四年的"读经">、<碎话>等杂文,支持他们反对胡适、章士钊、陈西滢等人的斗争.杂文内容包含了重新提倡"思想革命",寄希望于知识青年,揭露和批判了胡适、章士钊、陈西滢等人"正人君子"的嘴脸等,这在鲁迅思想发展上有重大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8.
<古诗十九首>承传了<诗经>中<蒹葭>、<汉广>等篇的"间阻思慕"模式,但又有所突破,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间阻物"有所拓展,抒情方式有所突破,表达方式有所发展.  相似文献   

9.
作为儒家"十三经"之一的<孝经>仅二卷,十八章,共1903字,在十三经中篇幅仅占0.28%,是十三经中篇幅最短的一部.然而此书在汉代复出后,立即受到统治者的重视.文帝时开始设置<孝经>博士,武帝时规定<孝经>是对太子、诸王进行教育的主要教科书,平帝时<孝经>被正式定为官方教科书.东汉时<孝经>入"七经",唐时<孝经>入"开成石经".北宋时,<孝经>被正式列入"十三经",成为治国平天下的宝典.<孝经>之所以受到历代统治者的青睐,根本原因是此书是对先秦儒家孝道思想完整、系统、精辟的总结而形成孝道、孝行、孝治的集大成之作.  相似文献   

10.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是顺着潮流一味地漂浮,却失去了回到岸边反观自身的能力.而基耶斯洛夫斯基则用电影<三色>独特的电影语言关注着个体的精神世界,践履着反思与关怀的使命,注视和完善着人类自身的生存.本文试从影片中的色彩光影的呈现与情节的处理的读解角度发现<三色>中的美与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