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新课改提出一个重要概念:课程资源。“当务之急,一个重要的课题是强化课程资源意识,提高对课程资源的认识水平,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更好地实现课改目标”。课堂教学就是生成性课程资源的重要载体。开发课堂生成性资源是“关注每位学生发展”的新理念具体的落实。所谓课堂教学生成性资源的开发,是教师知识、教材知识、学生知识、教学情境等的一种再开发、再创造。  相似文献   

2.
高校第二课堂是对大学生有组织的课余教育教学形式。第二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渠道和不可或缺的实践环节,是建设优秀校园文化和培养大学生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道德精神的需要。同时,第二课堂又是高校学生课余生活的重要内容,是高校青年学生工作的重要载体。高校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宗旨应该是育人、安全、多样、节约。第二课堂教育的内容有思想道德教育、科学文化素质及艺体美教育、法纪教育、生活知识教育、文明教育、情感教育、实践教育、就业教育、心理关怀等各个方面;教育方式有报告会、比赛及游戏、展示、观摩学习、实践等。第二课堂活动的组织,要注意做好计划,加强管理,落实责任,认真总结经验。要特别注意加强对于大型活动的领导。  相似文献   

3.
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是做好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环节和有效途径。当前,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取得很大发展,但也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有课程地位不高、课程体系不完善、课程针对性不强、教学机构不健全、专业师资欠缺等。第二课堂是课程教学的有益补充,因此要重视就业指导课程第二课堂的建设,提高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的实效性,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由于学科意识强而课程意识淡薄,我国高校教学长期以来多是以学科的旨归作为课程的立足点,学科的知识体系成为教学活动的展开过程,课程基本上只是知识型课程、教法基本上只是知识灌输法,这种过于看重知识的教学致使理论思维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养成沦为知识教学的“副产品”。针对这一状况,本文从师专中文专业的教学中提出了课程分型定位教改的思想,并着重论述了理论型课程与技能型课程的突现对于增强学生发展后劲和克服师范毕业生“教学不应期”问题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实施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分析高职院校在第二课堂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应将工匠精神融入第二课堂项目化课程建设,通过完善各级组织职责及课程制度、明确项目化课程目标、构建联动体系、完善评价机制等加强课程体系建设,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凌宝慧 《科技信息》2012,(34):289-289
为了让高职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并达到岗位的基本要求,本文以“说课”的形式,根据学生的特点及课程的性质并结合自己实际的教学经验,从“课程的定位和目标”、“课程内容的选定”、“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施”等方面阐述网页设计技术课程的教学。  相似文献   

7.
21世纪是“知识化时代”、“学习化时代”。教育工作者的中心,不再是教给学生固定的知识,而是教给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劳动、学会交往,因此教师的知识与观念的更新势在必行。为了使校本课程的开发和教学设计统一,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的整合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从综合课程理论的角度看英语专业本科翻译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越来越呈现出综合课程的趋势。知识发展、学习和学生心理的内在特点使大学翻译课程走向综合化成为可能。综合课程理论引入到英语专业本科翻译教学中,并通过转变学生角色与学习方式,更新教学观念、信息渠道与评估形式,学生会以翻译为主题,从自己的兴趣出发,自主构建知识体系,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翻译的主动性,为社会输送不同类型的实用翻译人才。  相似文献   

9.
倪文希 《海峡科学》2006,(9):112-113
当前深化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如何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使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和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知识灌输的对象;教师则应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要实现上述改革目标就决然离不开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的整合,这是因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可为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提供最理想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是教学发展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10.
从文化教育人类学的学科角度,审视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尤其是民族基础教育中正在推广的“校本课程开发”问题,深刻理解校本课程开发的核心内涵至关重要。要重视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寻求课程内容的创新应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核心理念。  相似文献   

11.
历史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全国各地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历史课本,每一种版本都安排了“活动课”,并将作为必修课内容。“活动课”就其教学内容而言,具有极大的开放性,不仅涉及历史课本上的内容,而且涉及到课本以外的教学内容,涉及整个社会现实和学生的生活实践,所以活动课与地方历史课程紧密相关。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开发和利用地方历史课程资源,把地方历史课程资源作为“活动课”的教学资源,使“活动课”教学更加丰富多彩,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充分展示“活动课”的教学功能。  相似文献   

12.
基于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亟需探讨企业视觉识别课程引入项目驱动式教学法中应用的可行性及效果。依据项目驱动从该课程的指导思想、教学环节及实施、硕本联动的第二课堂与成果等方面作阐述,从清晰的课程目标定位、优化教学内容、结合社会发展需求等方面来培养应用型人才。按照“以听障学生为本”的原则,以积极推进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为导向,项目为主线,建立课程教学新模式,驱动听障学生对知识融会贯通,提高听障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3.
“学生本位课程”是以人本主义心理学和建构主义课程观为基础的一种新型课程。这种课程确立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以及教师的主导作用,强调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SCIAA教学法是笔者将“学生本位课程”应用于教学实践而形成的一种新的英语精读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4.
“半隐性课程”是教学活动中教师有意识呈现的、学生无意识接受的知识或其他教育因素,它具有半隐半显、内容宽泛、对显性课程的依附性和明确的导向性的特点。“半隐性课程”的提出,对厘清隐性课程概念,完善课程体系,深化教育改革,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半隐性课程”开发可以在课程规划、课程领导和课程实施三个层面来进行。  相似文献   

15.
张琪 《科技资讯》2006,(7):107-107
《英语课程标准》要求:“英语课程要力求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内容健康和丰富的课程资源;要积极利用音像、电视、书刊杂志、网络信息等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展学习英语的渠道;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交际能力,在于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及让学生由喜欢学习到情感上愿意学习,发展到积极主动地自发自主学习。在教学实践中,把信息技术应用到具体的英语教学活动中,即“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将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笔者就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以其为大学英语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由于学科意识强而课程意识淡薄,我国高校教学长期以来多是以学科的旨归作为课程的立足点,学科的知识体系成为教学活动的展开过程,课程基本上只是知识型课程、教法基本上只是知识灌输法,这种过于看重知识的教学致使理论思维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养成沦为知识教学的“副产品”。针对这一状况,本文从师专中文专业的教学中提出了课程分型定位教改的思想,并着重论述了理论型课程与技能型课程的突现对于增强学生发展后劲和克服师范毕业生“教学不应期”问题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王淑萍 《科技信息》2010,(29):I0326-I0326,I0330
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那些只有教学的形式表现而无实质性交往发生的“教学”是假教学,把教学本质定位在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渊源。它是对“把教学看成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陶冶品德的过程”这一传统观点的重大突破。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中学英语教育一直以学科教材为主,这不符合《寄中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的“除英语教材以外,学校和教师还应该积极开发和利用其他课程资源”的要求。因此,教师应尽可能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让学生接触英语,增加阅读的输入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笔者觉得《二十一世纪报(中学生版)》(以下简称Teens)是个很不错的教学资源,因此实行每周开一节报刊阅读课。下面笔者就针对Teens的运用,具体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感受。  相似文献   

19.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振兴本科教育与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重要着力点,成果导向教育理念是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流教学思路。遵循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反向设计、学生中心和持续改进三个关键因素,分析英语专业核心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的设置、教学内容融入思政教育的切入点、达成目标的教学组织形式以及教学评价方式,以期达成语言知识传授、语言应用能力培养、价值观塑造与社会需求相融合的“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20.
课程思政是当前高等学校课程教学的重要“渠道”,是思政课程教学的重要补充。旅游公共关系是培养学生公关思维和解决旅游公关问题能力的核心课程,在该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旅游公共关系课程思政建设存在问题与可行性的基础上,针对课程思政主要问题,从课程内容要素融入、考核方式要素融入两个方面提出旅游公共关系各章内容的思政理念与预期目标;围绕旅游公共关系课程教学改革的核心环节,从课程教学资源、教学技术与方法、知识点讲授、专业能力培育、价值观树立等方面构建旅游公共关系课程教学的课程思政融入路径。研究成果对于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意识、树立科学价值观,推动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