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纲伙Ag-Cu合金分别通过机械合金化(MA)和剧烈塑性形法(SPD)制备,纳米Ag-Cu合金随退火温度的变化特征,通过透射电镜和X射线衍射并结合电导率测试结果,对纳米合金的微观结构和导电性能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2.
将晶态Mg、Zn、Al元素粉末混合,用机械合金化方法制备了Mg-Zn、Al-Mg合金玻璃。用X射线衍射技术测定了不同球磨时间样品的X射线衍射图谱,分析考察了非晶化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讨论了重新晶化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Al_2O_3/Al Lanxide材料的组成和显微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光学显微镜分析了AI-Mg-Si合金直接氧化形成的Al2O3/AlLanxide材料的组成和显微结构,并探讨了它们与母合金组成及氧化生长方式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喷射沉积Al-20Si-5Fe-3Cu-Mg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喷射沉积技术制备了Al-20Si-5Fe-3Cu-1Mg合金,借助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和拉伸试验等手段研究了喷射沉积合金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分析了Fe对合金挤压和热处理后的组织变化,拉伸试验结果表明,喷射沉积Al-20Si-5Fe-3Cu-1Mg合金具有比粉末冶金Al-20Si-3Cu-1Mg合金更高的高温(300℃)强度。  相似文献   

5.
合金元素对铸造AlSi7Mg合金导电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合金元素Si、Mg及杂质元素Cu、Mn、Fe等对铸造AlSi7Mg合金导电率的影响。结果表明,Si对合金的导电率有不利的影响,其含量应控制在下限;随着Mg含量的提高,合金的导电率降低,综合考虑强度和导电率,Mg含量应控制在0.25%~0.4%;Fe是合金中的有害元素,但其对导电率影响不大,其含量应低于0.2%;Cu、Mn是合金中的杂质元素,对导电率有不利影响,应减小其含量。  相似文献   

6.
本文作者将直接氧化法生成的初级MnO2经饱和水蒸汽处理后,进行重质化处理,制成碱电池用的化学二氧化锰,从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热重分析和红外光谱测试可知,初级MnO2经饱和水蒸汽处理后,对其成品的理化笥能有较大的改进,结合水含量和电化学活性也有所提高,制成的LRO3电池放电性能接近比利时Sedema公司FaradizerWSA(CMD)的水平。  相似文献   

7.
通过X-射线衍射、光学显微检验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研究了由Al-Mg-Si合金高温直接氧化形成的SiC/Al2O3/Al-Si复合材料的相组成和显微结构,分析了工艺参数和材料显微结构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材料抗弯强度可高达500MPa、断裂韧性达5.08MPa·m12,致密度高达98.41%。  相似文献   

8.
详细研究了ICP-AES同时测定铅钙合金中Sn,Ca,Al,Sb,As,Zn,Fe,Mn,Mg,Cr,Cd,Cu,Ag,Co和Ni等15种元素的非光谱干扰和光谱干扰,建立了数学校正干扰方程.采用此法分析,无须分离基体或基体匹配,就能消除基体中的干扰,并满足合金生产过程控制分析快速、准确的要求.用于实际样品测定,与基体匹配法比,分析结果更加精确.  相似文献   

9.
微量添加元素Bi,In,Ag在Sn—Pb钎料中的表面活性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一种新的液态合金表面张力测试方法测定了二元液态Sn-Pb钎料表面张力值随Sn含量及温度的变化关系,研究了添加微量Bi,In,Ag元素在低Sn含量Sn-Pb钎料中的表面活性作用,指出Bi和In能显著地降低钎料合金系的表面张力,具有较强表面活性作用,而Ag对钎料合金系表面张力值的降低作用较小,表面活性作用较弱。  相似文献   

10.
Al-Mn-Ce(Ti)合金镀层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酸性氯化物熔盐体系中,应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Ti,Ce对Al Mn合金镀层沉积过程的影响,使铝的沉积电位向正方向移动·运用X射线衍射、电化学测试仪和显微硬度计等实验手段,测试了Ti和Ce对Al Mn合金镀层结构、耐蚀性和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Ti和Ce的加入,促进了Al Mn金属玻璃的形成,使含Mn量较低的单相非晶体Al Mn合金电沉积成为可能·提高了Al Mn镀层的耐蚀性和硬度,使其点蚀电位提高了100~200mv,镀层硬度提高到800Hv·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NaCl溶液中Sn作为合金元素和Sn^4+作为溶液中添加离子对Al-Zn—In牺牲阳极电化学性能和溶解过程的影响,并通过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考察了阳极溶解前后微观形貌的变化和表面的元素分布.结果显示:Sn明显增加了阳极表面富Zn和In沉积物的数量,使表面更加容易活化,表现出理想的牺牲阳极性能.特别是Sn^4+作为溶液中添加离子时活化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12.
针对机用锯条存在消耗合金元素、碳化物分布不均匀、冶金困难和工艺复杂等问题,利用双层辉光渗金属技术形成的表面冶金高速钢可以达到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本研究用20Cr2V2机用锯条坯材作为试样进行双层辉光离子渗金属和离子渗碳,对渗金属、渗碳后的金相、XRD图谱进行分析,为表面高速钢机用锯条的工业化推广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High performance Ag-Pb-Sb-Te system thermoelectric bulk materials were fabricated by a combination of mechanical alloying (MA) and spark plasma sintering (SPS). Phase composition and microstructure of the resultant materials were investigated by X-ray diffraction (XRD)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analysis. A special emphasis was paid to the effects of chemical composition, especially the Pb content on the thermoelectric properties of the Ag0.8Pb18 xSbTe20 samples, including electrical resistivity, Seebeck coefficient, power factor, thermal conductivity and dimensionless figure of merit. The present study reveals that the optimal composition of Ag0.8Pb18 xSbTe20 samples is Ag0.8Pb22.5SbTe20 and the maximum figure of merit (ZT) is 1.2 at 673 K.  相似文献   

14.
随着航空、航天等高新技术的发展,对铝合金性能的要求也更苛刻。微合金化是提高铝合金性能的重要途径,一直是国内外主要的研究热点。稀土元素性质活泼,非常容易与铝合金基体及其溶质元素产生化合反应,能够有效改善AlZn-Mg-(Cu)系铝合金的微观组织结构,大幅提升其综合性能;而非稀土元素的微合金化则能弥补稀土元素微合金化的局限性,因此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综述了稀土元素Sc、Er、Ce和常规元素Zr、Ag、Sn、Cr、Sr等对Al-Zn-Mg-(Cu)系铝合金的微合金化作用机理,并对今后铝合金微合金化的研究发展方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采用电弧熔炼和退火的方法,成功地制备了Mn3+xSn1-x(x=0.1,0.05,0)系列样品。采用热重-热扫描(TG-DSC)研究了Mn3.1Sn0.9的吸氮峰,并成功氮化出Mn3.1Sn0.9N化合物。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能谱X射线分析证明Mn3.1Sn0.9与Mn3.05Sn0.95均为Mn3Sn单相。而Mn3.0Sn1.0样品为Mn1.77Sn与Mn3Sn两相共存。在N2气氛下Mn3.1Sn0.9的TG-DSC曲线显示,在1151K和1267K出现2个吸氮峰。在1151K对Mn3.1Sn0.9渗氮得到Mn3.1Sn0.9N单相。Mn3.1Sn0.9与Mn3.1Sn0.9N化合物的结构相关,但各自的Mn原子间距差别明显。在Mn3.1Sn0.9N的八面体间隙位引入N原子,通过相邻2层的间隙或者同一层的间隙才能进入体心位。这也说明在TG-DSC曲线上出现2个连续的、相隔不远的吸氮峰的原因。实验上也证明在2个温度渗氮得到的是相同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16.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原理赝势平面波方法,研究了MgH2-X(X=Si,Ge,Sn,Pb)合金化体系的能量、几何与电子结构.负形成热的计算发现:合金化元素X在镁氢化合物(MgH2)中少量固溶时,体系相结构稳定性变差,预示着解氢能力得到改善.电子态密度(DOS)与电子密度的进一步分析发现:镁氢化合物X合金化后,X与其周围的H原子相互作用不明显,而Mg-H之间的成键作用减弱.体系Ge合金化解氢能力增强的理论计算与实验结果一致,预测Si,Sn,Pb少量固溶于MgH2能提高体系的解氢能力.  相似文献   

17.
采用溶胶-凝胶法,通过改变硝酸银与醋酸锌的物质的量比分别在Si,ITO和玻璃基片上制备出不同Ag掺杂浓度的ZnO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伏安特性曲线等测试手段,表征了薄膜的结晶状况、表面形貌及光电特性等.结果表明:随Ag元素的引入及掺杂浓度的升高,ZnO薄膜中有Ag单质生成,并在波长404 nm处出现了由Ag单质颗粒引起的共振吸收峰,同时ZnO薄膜的导电性得到了明显改善,在可见光范围内薄膜透光率均在85%以上.Ag掺杂原子数分数为7%时,薄膜导电性最好,其在可见光范围内透光率高达90%.  相似文献   

18.
采用机械合金化方法制备了非晶态Fe2P化合物.在1273K下晶化处理5h,得到晶态Fe2P二元化合物,通过X射线衍射和磁性测量分析了样品的晶体结构和磁性能.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随着球磨时间的增加,Fe、P粉末混合物的颗粒度逐渐减小,当球磨时间增加到100h时,衍射峰基本消失;经过退火的样品形成单一的Fe2P六角结构,空间群为P-62m.磁性测量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Fe2P化合物经历了由铁磁到顺磁的转变过程,居里温度为290K;在1.5T的磁场变化下,Fe2P化合物的最大磁熵变为0.74J/(kg.K),并且具有较大的半峰宽.  相似文献   

19.
利用机械合金化方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的Nb3Al块材,研究了球磨时间及退火温度对Nb3Al超导体成相及超导性能的影响,并采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磁学测量系统等详细分析了不同制备条件下Nb3Al超导体的相成分、微观组织结构,以及超导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将Nb和Al粉末混合后,利用高能球磨设备,球磨1 h即可以生成Nb(Al)ss过饱和固溶体;当球磨时间增加到10 h时,样品粉末发生了非晶化.通过调节球磨时间、退火温度,成功制备出超导起始转变温度达到15.3 K的单相Nb3Al超导体.  相似文献   

20.
采用机械合金化方法,用行星式高能球磨机对Ti-Mg混合粉末进行机械合金化过程研究,用X射线衍射分析球磨的合金粉末结构,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样品的形貌和粒度.XRD分析结果表明,机械合金化可使Ti和Mg产生固溶体,且经过48 h球磨的Ti-Mg合金中未发现Mg的衍射峰,Mg溶入到Ti中,加宽和分散了Ti衍射峰,从扫描电镜的结果知道粉末颗粒很细,但聚集成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