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9 毫秒
1.
唐金晶  张世涛  于江  张磊  张东泽 《河南科学》2013,(10):1710-1713
通过实地考察腰店河流域古泥石流残留台地的沉积构造,分析泥石流的形成原因,详细描述泥石流堆积物的沉积特征.结合泥石流容重计算方法和泥石流堆积物的颗粒分析实验结果,计算出泥石流活跃期的天然容重,确定泥石流类型.最后讨论了泥石流的形成机制、变化趋势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泥石流作为一种突发性、破坏性极大的山地地质灾害已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重视,但对有深部大断裂形成的山区沟谷泥石流的针对性研究很少。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人与地的矛盾不断地加剧,人类活动不断地深入附近的山区,使得任何一次小的泥石流都可能造成很大的损失。因此,研究该类泥石流形成机理和防治对策,对防治该类地区泥石流具有很大的帮助,是保证该地区地质环境安全,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通过对程海流域青草湾、大朗河、王官河、季官河地质灾害勘察,从地质条件、地形条件、降雨条件及人类活动等因素分析该沟泥石流的形成机理及其特征,从而探讨了该类地区泥石流的形成机理和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3.
刘瑞强 《甘肃科技》2016,(21):31-34
我国是一个泥石流灾害频发的国家,泥石流灾害的发生严重损害了人类的利益、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对我国泥石流的分布特点、形成条件、活动特点以及危害进行了分析,对泥石流的起动机理进行了研究,尤其是水石流的起动机理,最后综合提出了泥石流的预测预防、工程防治措施和生物防治措施,以及一些设计过程中的重要点,泥石流的防治应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才能做出更为合理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泥石流是一种暴发突然,危害十分严重的地质灾害.它的发生有自然的因素,也有人为因素.近年来,泥石流的发生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特别是人们对山区的开发,对自然资源的开采诱发的人为泥石流.以太原西山矿区虎峪沟特大泥石流为例,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研究区的泥石流沟进行了危险性评判,模糊综合评判结果与专家系统分析结果、现场调查情况基本一致,可见用这种方法对泥石流危险度评判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张建设 《甘肃科技纵横》2010,39(4):79-81,89
兰州-合作铁路初测勘察时在土门关-夏河段峡谷区遇到的泥石流众多,该段26Km为全线泥石流的高发区。本论述通过对土门关-夏河段峡谷区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震、水文地质特征、人类活动与植被覆盖等各种条件的陈述,较为全面分析了该段泥石流大规模、多频次暴发的主要原因,为兰合线泥石流的预防及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兰渝铁路泥石流成因分析和工程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山区泥石流历来都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它以暴发频次高、突发性高、流速快、破坏性强为特点,常冲毁道路、桥梁、耕地、房舍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带来严重危害,同时影响国家基础建设工程的顺利开展和运营安全。本文通过对兰渝铁路勘察时所遇泥石流区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特征、人类活动与植被条件等泥石流形成各种条件的分析,探讨了降雨、地震、人为活动等泥石流发生的诱发因素,研究了沿线泥石流分布特点,从有利于泥石流发生的条件入手,对泥石流在国家基础建设铁路工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防治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7.
岷江上游泥石流活动的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岷江上游实地踏勘和研究,认为岷江上游泥石流活动分布具有明显的规律性:(1)与地震带断裂带分布一致;(2)与人类活动程度分布具有一致性;(3)与地貌和气候条件相关。  相似文献   

8.
中国泥石流分布范围很广,但泥石流灾害严重的集中地区,都有相当显著的规律性。泥石流形成的地质条件、地形条件和水源条件是泥石流发生的内因,是一个长期较稳定的地质作用过程,但是泥石流产生的规模、次数、活跃程度又受到当地周围环境和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这是泥石流产生的外因。在了解了泥石流的特点——常发性、突发性、群发性、同发性、转发性后可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来防御,并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相似文献   

9.
小秦岭地区位于秦岭东段,是我国地质环境破坏比较严重的地区之一,泥石流灾害频发,造成了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泥石流灾害受地质、地貌、水文、气象、土壤、植被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控制,是山区地质环境和生态环境恶化的产物.介绍了小秦岭地区的地形地貌、气象与水文、岩土体性质以及人类活动情况,归纳出9个主要泥石流发生的环境条件因子,对其量化权重标准进行了说明与评价.按耗散结构熵变的观点,建立了小秦岭地区泥石流灾害趋势系统熵模型,进行了评价与验证,指出了该模型的不足之处,并对以后小秦岭地区泥石流趋势分析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柴达木盆地因其特殊的地质环境背景,泥石流成为盆地内地质灾害主要灾种。为系统地总结分析研究该灾种,通过充分收集资料,结合实地调查和已实施的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总结出了该地区泥石流特征,分析了泥石流形成机理,并对泥石流防治工程进行了论述评价。泥石流类型以粘性泥石流为主,水石流次之,规模为中小型,易发程度为低-中等易发。形成机理主要受地形地貌、物源条件、水动力条件、植被条件和人类工程活动诱发因素控制。在泥石流沟中、上游采取拦挡坝稳拦固体物质和下游采取排导渠保畅等是工程治理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分析长顺县土地分异因素的基础上,以限区为基本单元,划分了该县的土地类型。土地类型是自然生态特征和人类利用的综合产物,不同土地类型,土地利用适宜性质及存在问题不同,合理开发利用也就有不同的方向和措施  相似文献   

12.
结合景观生态学的原理,针对济南市长清区的土地利用情况建立了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并对该地区的土地可持续利用情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区土地可持续利用程度首先受制于自然条件,其次才是人为影响,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级别随着人类活动的强度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13.
青海东部农业区气象灾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分析农业气象对农业生产的危害,探讨了青海东部农业区气象灾害特征及成因,指出特殊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是在内在因素,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是主要推动因素,并对此提出了相应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村庄选址区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择居是人类最重要的活动之一.通过不同时期人类定居区位的分析,村庄所处自然环境(土地、地形、水源等)和经济社会发展(工农业生产条件、交通可达性等)水平起着重要作用,且不同历史时期所起作用有着显著差异;自然环境的影响程度总体呈下降态势,近邻(较)发达区(沿海区、城镇)、交通便利区、环境优美域将是村庄选址的重要取向.  相似文献   

15.
初步探讨了嘉陵江流域南充段生态系统多样性,野生动物多样性在近几直年间的动态及现状,表明本区野生动植物多样性不高,且不断下降的趋势,有关本底资料缺乏,亟待进行详细的研究与及时保护。  相似文献   

16.
岛弧从水下生长到水上其沉积环境也发生了演变 ,西藏东部三江地区中段的情况就是如此 ,厚度大于 1 2 1 0 m的上三叠统哇曲组 (T3w)由弧火山岩夹碳酸盐岩与碎屑岩组成 ,沉积相自下而上由海底扇发展到河流相。与此相对应的火山熔岩流形态也发生了变化 ,从下而上由块状向块体或枕状体的变化说明这是渐进的浅水环境。综合火山 -沉积物特征的研究 ,表明陆缘弧曾经历了水下浸没的深水环境而后上升到陆上环境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土地质量及其度量初步研究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土地质量研究是全球变化研究的前沿与热点,是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UCC)研究的重要内容,界定土地质量的概念,研究土地质量变化,建立土地质量度量标准,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土地质量是一个综合概念,是与农业生产、林业生产、环境保护与管理等各种土地利用的需求相关的土地条件.其内涵应该包括3部分,即土地的生态环境质量、土地的经济质量和土地的管理质量.土地的生态环境质量是指土地的自然属性和环境状况;土地的经济质量指土地的经济属性,反映土地的产出能力和区位条件;土地的管理质量是指土地的社会属性,反映人类活动对土地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土地质量度量程序和土地质量度量指标体系框架。  相似文献   

18.
泥石流的流速是泥石流运动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 ,也是泥石流工程防治必备的基本参数。前人已提出若干计算模式 ,计算值的误差因缺少验证的手段无法分析。作者提出的弯道超高现象用于泥石流流速的计算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以泥石流现象为基础的流速计算方法 ,另一方面也提供了一种泥石流流速的验证方法。该文应用物体作离心圆周运动的物理学基本原理和方程 ,推出泥石流弯道运动的速度与弯道曲率半径的关系 ;同时分析出泥石流弯道超高的本质原因为泥石流凹岸与凸岸的速度差产生的动能差所致 ,即可建立动能与超高势能的平衡方程。联立方程即可分别求出凹岸和凸岸的泥石流流速 ,流速由凹岸向凸岸逐渐增加 ,取其平均值即为泥石流的平均流速。以滇东北蒋家沟一支沟大凹子沟 1994年 6月 16日的一场泥石流的弯道超高测量分析为例验证 ,获得初步成功。结合其他参数的测量可计算流量并分析泥石流的加速或减速的运动过程。  相似文献   

19.
以深圳市为例,应用SCS流域水文模型对该市部分流域进行降雨-径流过程的模拟,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对流域降雨-径流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土地利用的变化使径流量趋于增大;降雨强度越大,前期土壤湿润程度越大,土地利用变化对径流量的影响就越小,降雨-径流的空间分布随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类型、前期土壤湿润程度而发生变化,CN值的高值区主要集中在城市用地和水体,低值区主要出现的林地、灌草地、果园等海拔相对较高的地区。  相似文献   

20.
西部大开发中甘肃荒漠化态势及其防治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荒漠化是指人类活动引起的土地退化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它威胁着人类的生存. 甘肃省是我国西部荒漠化比较严重的省份之一,有近1/3的土地处于荒漠化. 扭转荒漠化态势应作为西部大开发的一项重要工作. 防治荒漠化需要科学地恢复和重建这些地区的自然植被,植树种草要遵循植被演替和生态学规律,对有限的自然资源要适度开发利用,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