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醚类有机化合物主要由C、H、O三种元素组成,根据醚分子中氧原子与碳原子所构成的骨架特点,结合原子电负性对化合物性质的影响,将氧原子与碳原子的电负性之比作为醚类化合物碳氧键之间的距离,建立醚分子的距离矩阵和顶点邻接矩阵,利用两矩阵之积构成的新矩阵的特征值T,结合边邻接矩阵和关联矩阵的特征值B、C,醚类分子支化度P以及醚类分子中含碳原子个数n,对醚的辛醇/水分配系数和溶解度进行拓扑学研究,取得了良好的相关性,回归相关系数都为0.993。  相似文献   

2.
醇、醚类有机污染物的QSAR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连接性指数方法研究了60种醇和10种醚分子的水溶解度lgSw和辛醇 水分配系数lgKow的定量结构 活性关系,该指数由能反映结构信息的原子的点价计算得来.通过回归分析连接性指数和水溶解度lgSw及辛醇 水分配系数lgKow的相关性,表明有良好的线性关系.醇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891和0.9959,醚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764和0.9888,计算较为简便.对水溶解度lgSw预测的平均误差为0.18,对辛醇 水分配系数lgSow预测的平均误差为0.10.  相似文献   

3.
多氯联苯(PCBs)类化合物QSPR/QSAR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化学键为基础定义键连接性指数和分子键连接性指数,与以顶点为基础的价连接性指数不同,该指数同时考虑顶点原子的化学特征及键的性质。采用分子键连接性指数对多氯联苯类化合物的溶解度和辛醇/水分配系数进行相关研究,其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9588,0.9941。使用该模型对该类化合物的溶解度及辛醇/水分配系数的进行估算,预测结果与实验值接近。而且,对模型进行的稳定性检验表明,建立的的模型是稳健的,对多氯联苯类化合物的溶解度和辛醇/水分配系数有良好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4.
应用扩展了的距离矩阵指数W研究氯代苯类化合物在水中的溶解度、正辛醇/水分配系数、气相色谱保留指数,以及亨利常数、蒸汽压、分子体积、分子表面积、摩尔质量、摩尔体积等物理化学参数,并对在水中的溶解度、正辛醇/水分配系数、气相色谱保留指数等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W与该类化合物的绝大多数物理化学参数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性,对溶解度、正辛醇/水分配系数、气相色谱保留指数等理化参数的预测值与实验值吻合良好。扩展的距离矩阵指数对含杂原子的氟代苯类化合物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能够用于描述该类化合物的主要物理化学参数。  相似文献   

5.
修正的价连接性指数用于有机污染物的QSAR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定义原子特征值γi=(ni-1)(xc-1)Zi/(xi-1)-hi,由iγ建构一种修正的连接性指数—价连接性指数mD,并用于研究有机污染物的溶解度和辛醇/水分配系数,获得比较满意的结果,它与其他已有的拓扑指数比较,该指数结构选择性和相关性较好.通过计算8个系列84个有机污染物分子的^mD值,发现^mD与有机污染物溶解度和辛醇/水分配系数有良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均在0.97以上.本法还具有计算简单,物理意义明确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多氯联苯的性质及其对环境的危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氯联苯(PCBs)是一类重要的环境持久性污染物。本文列出了37种多氯联苯化合物的辛醇-水分配系数及水溶解度的估算值与实验值,并对多氯联苯的理化性质及其对环境的危害做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多氯联苯辛醇/水分配系数的计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建立了计算多氯联苯辛醇/水分配系数的数学表达式.用ab initio方法计算体系的能量,进一步计算了辛醇/水分配系数.结果表明:多氯联苯中的Cl越多,辛醇/水分配系数的数值越大;体系中C-Cl基团与水的作用能小于C-H基团与水的作用能,联苯中的H被Cl取代后,辛醇/水分配系数增加.  相似文献   

8.
继分子拓扑图的距离矩阵、邻接矩阵之后,创建了分子的结构矩阵。借助于分子的结构矩阵建立了预测化合物性质的数学模型,并预测了醇类化合物、手性有机酸的色谱保留指数以及氯代苯的辛醇/水分配系数。研究表明,分子结构矩阵既适合于链状化合物性质的预测,也适合于某些母体为单环和手性化合物性质的预测,与分子的距离矩阵和邻接矩阵相比具有较高的结构选择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氢化可的松的辛醇/水分配系数与其皮肤渗透速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氢化可的松(HC)在不同pH环境中的辛醇/水分配系数,以及HC在不同pH环境中的皮肤渗透速率,并考察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在研究的pH范围内,HC的辛醇/水分配系数与其经皮渗透速率的回归方程为y=0.795x+25.316,r...  相似文献   

10.
以脂肪醇为研究对象,选取3种结构参数,并与脂肪醇溶解度(Sw)、正辛醇/水分配系数(Kow)关联,拟合成2个回归方程,其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993 0和0.995 0.结果表明,C原子数对溶解度、正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影响最大,官能团位置的影响次之,取代基位置的影响最小.本方法计算简单,结构选择性达到惟一性表征,为预测脂肪醇溶解度和正辛醇/水分配系数提供了有效的办法.  相似文献   

11.
酯类化合物主要是由C、H、O3种元素组成,根据酯类化合物分子中碳原子与氧原子所构成的骨架结构特点,结合原子电负性对化合物性质的影响,将碳原子与氧原子的电负性之比(0.74)作为碳氧单键之间的距离,将氧原子与碳原子电负性之差的2/3(0.59)作为碳氧双键之间的距离,建立酯类化合物的顶点邻接矩阵和距离矩阵,求顶点邻接矩阵与距离矩阵之积构成的新矩阵M的最大特征值T,以特征值T为基础构建新的拓扑指数H(H=(lnT)^2),结合酯类化合物中含有的碳原予个数Ⅳ,对酯类化合物的沸点进行拓扑学研究,取得了良好的相关性,回归相关系数达到0.998。  相似文献   

12.
根据分子拓扑不原理,以矩阵描述分子结构,用染色因子标识原子性质的差异,发展了一种适用于含杂原子的分子体系的研究结构与性能关系的新方法,并据此探讨了硫醇一硫醚的密度与分子结构的关系,提出了一个既能合理表征结构与性能的关系,又能预测密度的定量关系式。  相似文献   

13.
提出一种新的不等保护分组码译码算法——树状图算法.该算法通过对生成矩阵的初等变换,把码字分解成数个码元组,用这些码元组构成树状图的分支字,并使树状图的每一级对应一位信息元,然后在该树状图上搜索最大似然码字,并由此译码.对于信息序列中所有保护能力大于或等于码字中错误比特个数的信息元,该算法都能保证其准确译出,并且大幅度降低了不等保护码译码的运算量,实现了快速译码.  相似文献   

14.
根据分子拓扑学原理,用距离矩阵描述分子结构,用不同的因子标识分子中的原子种类,发展了一种适用于含杂原子分子体系结构性能关系研究的新方法.据此探讨了脂肪醚沸点与分子结构之间的关系,提出一个既能合理表征脂肪醚结构性能关系、又能预测沸点的定量关系式.  相似文献   

15.
从距离矩阵和邻接矩阵出发,提出了一种新的拓扑指数Zx,计算结果表明,它具有较好的结构选择性和性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对传统矩阵变换器存在电压传输比低的缺陷进行研究,提出一种新型的称为Cuk矩阵变换器的电路拓扑结构。介绍了该拓扑结构的基本构成及其工作原理,推导了其电压传输比与占空比之间函数关系的解析表达式,阐述了所采用的双闭环控制策略的基本设计方法,并通过仿真对其有效性和可行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拓扑结构能实现输出电压和频率的任意调节,其电压传输比可大于1,也可小于1,且直接输出标准的正弦波而无需滤波环节,有效地解决了传统矩阵变换器电压传输比低的难题,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从距离矩阵、邻接矩阵及维纳指数(W)和1阶分子连接性指数(^1X)出发,结合矩阵的数学运算,定义了一种新的拓扑指数Zq,并将它用于研究饱和链烃类化合物的沸点,获得了比较理想的结果.与其它拓扑指数相比,该指数计算简单,具有良好的结构选择性和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从分子的距离矩阵出发,构建一种新的分子拓扑指数XZ;用此指数通过SPSS统计软件对95种链烷烃的标准生成焓进行一元线性回归,结果表明,指数XZ具有良好的结构选择性和性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无线传感网络覆盖中网络拓扑结构设计方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无线传感网络覆盖可以合理分配网络的空间资源,更好地完成环境感知、信息获取等任务,当前无线传感网络覆盖方法不能对传感网络进行全面覆盖。提出一种新的用于无线传感网络覆盖的网络拓扑结构设计方法,将层次型拓扑结构作为无线传感网络拓扑基本结构,对其进行详细分析后,提出能量高效的拓扑控制算法:以同一概率周期性随机选择簇头,令无线传感网络的总体能量消耗均衡分配至各传感器节点中,实现簇中成员节点数据的均衡分布,完成无线传感网络拓扑结构的设计。实验结果表明,设计的网络拓扑结构可以合理调节传感节点的距离,可以覆盖整个无线传感网络,减少重复覆盖,具有很好的覆盖优化效果。  相似文献   

20.
李刚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9,19(15):176-180
为了解决传统的直线型耦合滤波器不易实现有限传输零点问题,提出了一种直线型频变耦合滤波器的矩阵优化综合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矩阵变换将直线型的频变耦合矩阵变换为非频变耦合矩阵,然后以全规范耦合矩阵的特征值为趋近目标构造目标函数,最后,通过梯度优化算法进行优化即可获得频变耦合滤波器的耦合矩阵。通过不同拓扑结构的直线型频变耦合滤波器的优化综合实例,分析了频变耦合的个数和位置对滤波器有限传输零点的影响。结果表明:有限传输零点的个数等于频变耦合的个数;在引入源负载直接耦合条件下,N阶直线型频变耦合滤波器最多能够实现N个有限传输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