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8月31日,英国皇家海军"海神之子"号船坞登陆舰由日本驶往越南途中,未经中国政府允许,擅自进入中国西沙群岛领海。中国海军依法对英舰实施查证识别,并予以警告驱离。中国国防部和外交部指出:"西沙群岛是中国固有领土";"英方派军舰擅自进入中国领海挑衅,违反中国法律及相关国际法,侵犯中国主权,损害中国安全利益,极易引发海空意外事件,中方对此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向英方提出严正交涉"。英国军方则表示,英舰是在"完全遵守国际法与国际规范"的情  相似文献   

2.
我国主权范围内的事 9月4日发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领海的声明,是一个有关保卫国家主权非常重要的文件。它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海宽度为十二海里;确定用直基线方法起算领海的宽度;规定外国飞机和军用船舶非经许可不得进入领海;并重申我收复沿海岛屿以及台湾、澎湖和其他属于中国的岛屿的神圣权利。这一声明的政治意义是非常重大的。它是本着中国人民的利益和要求,坚决保卫国家的主权,反击美帝国主义对我国领土进行的军事威胁和侵略。从法律的观点说,声明中有关领海的各项原则,都属于我国主权范围,是完全符合公认的国际法原则和国际实践的。  相似文献   

3.
传统主权观是一种绝对主权观,印认为主权对内对外具有至高性和不可分割性等特征。这一观点在17—18世纪已引起争论,到了20世纪,随着国际法和国际组织的迅速发展.绝对主权观面临严重挑战,尤其是来自因国际法而产生的国际人权及国际干预的挑战。如何认识国家主权、国际人权和国际干预之间的关系将是国际政治领域中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外交庇护行为侵犯别国主权,干涉别国内政,大多数国家认为其违反国际法而不予承认。但是外交庇护不仅与国家主权相关,也涉及基本人权的保障,在捍卫国家主权的同时,应当高度关注人权的保护,以达到国家主权利益与人权利益的平衡,实现和谐目的。  相似文献   

5.
菲律宾总统阿罗约签署的“领海基线法”,将南中国海部分岛屿划入其中,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不仅违背了历史事实,而且违反了国际法的基本原则。菲此举之目的是盗用国际法逞其扩张私欲、转嫁国内矛盾、借“安全”名义攫取海洋资源等。中国应采取加快经济发展、加强国防建设、保持台海稳定和展开外交攻势等策略,维护自己的海洋权益。  相似文献   

6.
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对发展中国家的主权形成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发展中国家必须转换思路,与时俱进,积极应对全球化的挑战。要在维护国家根本利益的前提下重新认识国家主权;要反对强权政治,坚决捍卫国家主权;要坚持内部改革,不断增强国家主权;要充分保障人权,切实维护国家主权;还要努力发展本国经济和民族文化,不断巩固国家的经济主权和文化主权。  相似文献   

7.
<正>2015年5月,美国派出濒海战斗舰"沃思堡"号驶近南海南威岛,紧接着,五角大楼声称,考虑动用军机和军舰进入中国在建的南沙岛礁12海里以内。无论这一考虑是否最终被批准,已然对中国的领土领海主权构成极大的挑衅。5月16日至17日美国国务卿克里访华期间,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和国家军委副主席范长龙都毫不客气地指出,中方维护自身主权、领土完整的意志坚如磐石,希望美国不要在南海问题上产生误解,甚至误判。  相似文献   

8.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家主权遭受到从未有过的冲击和挑战,许多曾被视为国家主权范围内部的事务,突然失去了自己的护身符,被裹进全球化的大潮。在这一背景下,很多西方学者纷纷提出了“主权过时论”“主权终结论”“世界政府论”等各种主权理论。面对全球化的挑战,国家主权“何去”“何从”处于一种很尴尬的处境。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民族国家主权的历史变迁,从全球化的视阈下重新解读国家主权,进而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对国家主权的重构作一个诠释。  相似文献   

9.
国家主权是历史的范畴,必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生演变,与这一过程相伴随的是主权呈现出相对性、可分割性和虚拟性的特征。认识到主权的演变趋势及特征有助于我们制定正确的主权政策,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  相似文献   

10.
国家主权具有不可剥夺性、完整性、独立性、平等性等绝对性特点;同时国家主权在其基本内容、行使方式等方面又具有可变更性、差异性和有限性等相对性特点.国家主权的绝对性寓于相对性之中,通过相对性得到体现.分析了国家主权的绝对性、相对性,以及二者的辨证关系,以利于客观认识主权原则维护与主权发展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1.
菲律宾是侵犯我国在南沙群岛主权权益的主要国家,其对于我国主权的侵害由来已久,且有步步紧逼之势。从国际法层面上极有必要对其进行坚决的驳斥与回击,防止其在国际社会浑水摸鱼,损害我国对南沙群岛以及仁爱礁的国际法权益。2014年3月29日菲律宾所编排的仁爱礁补给闹剧,也只是菲律宾侵犯我国南沙群岛主权的一个片段而已。确定菲律宾国际法律人格的日期、辨明菲律宾固有领土范围、辨析菲律宾领土取得主张的国际法效力,是解决好仁爱礁主权问题的关键。根据国际法的理论和实践,菲律宾对我国仁爱礁的主权主张是没有任何国际法依据的谬论。  相似文献   

12.
国家主权是国家的根本属性,其最基本的含义就是国内最高统治权和对外独立权。有关国家主权的概念和学说是发展变化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各国的政治、经济等方面情况各异,曾产生过不同形态的主权.总的来说,关于主权的理论和学说,分为两个历史阶段,第一阶段从主权概念产生的十六世纪到十九世纪末.这一阶段的近代国家主权学说一般称为绝对主权论。第二阶段从十九世纪末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这一阶段,近代国家主权学说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了两大对立的潮流,即:根本否定国家主权和削弱或贬低国家主权的潮流;维护与发展国家主…  相似文献   

13.
国家主权具有不可剥夺性、完整性、独立性、平等性等绝对性特点;同时国家主权在其基本内容、行使方式等方面又具有可变更性、差异性和有限性等相对性特点.国家主权的绝对性寓于相对性之中,通过相对性得到体现.分析了国家主权的绝对性、相对性,以及二者的辨证关系,以利于客观认识主权原则维护与主权发展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4.
到目前为止,关于主权财富基金的法律规制,尤其是从国际法层面对主权财富基金规制尚处于探索阶段。虽然关于主权财富基金的国际规制还未形成规模,但是关注这些相关的研究动态,对于中国的主权财富基金无疑具有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国际海事和航空赔偿责任限额概念的和各国现行法规及国际公约进行梳理,结合对国际法上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探讨,来尝试讨论赔偿责任限额能否适用公共秩序保留这一问题,并从国内法和国际公约两个层面得出了结论。  相似文献   

16.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一个不可逆转的潮流。经济全球化对国际政治特别是对国家主权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传统国家主权的排他性和专属性已 不再完全符合国际政治的实际,表现在非国家行为体对国家主权的分亨与销蚀,全球性问题的存在侵蚀着国家主权,信息技术的发展限制了部分国家主权的行使。面对国家主权受冲击的实际,我们应用发展的眼光去建构国家主权,在维护国家利益的基础上,绝对维护“核心主权”,适度让渡,分享“外围主权”。  相似文献   

17.
主权,是整个国际法体系的基石。研究主权的历史起源,具有研究国际法“基础之基础”的地位与价值。历史探源法为追溯主权历史起源提供研究方法;主权本质内容的确定给予追溯主权历史起源研究标准。追溯主权的历史起源,虽然可以沿着人类社会步入文明的足迹逐步向前推进,但由于受到文献材料的限制,只能在目前所知的古老著作、法典或条约中寻找。  相似文献   

18.
国际法是一种弱法--汉斯·摩根索国际法思想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法学中"权力政治学派"(权力政治学说)最卓越的代表汉斯·摩根索对国际法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他结束了西方国际关系领域里的"国际法万能论"一统天下的局面,论证了国际法功能的分散化以及国际法作用的有限性,并且诠释了国际法和主权的诸种内在联系.然而,长期以来,其深刻的思想却为世人所误解,摩根索被看成是国际法虚无主义的典型人物.本文试通过论述摩根索的国际法观点并分析其成就与不足,以拓展我国国际法学界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9.
中国在公布的领海基线上树立标志物完全是中国主权范围内的事情,符合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该公约于1994年生效)和199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的相关规定。这一行为不涉及与周边海上邻国之间的海洋划界争议。  相似文献   

20.
中国是陆海兼备的国家,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广袤的海域和丰富的海洋资源。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沿海国家主权范围的海洋区域主要包括内水、内海、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