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与社会公共利益密切相关的经济法纠纷大量存在,而现有的纠纷解决机制还不完善,为此,有必要建立经济公益制度。本文从介绍公益诉讼、经济公益诉讼的概念入手,阐述了在我国建立经济公益诉讼制度的依据,从受案范围、原告资格、赋予原告实体请求权、费用承担五格方面提出了在我国建立经济公益诉讼制度的具体设想。  相似文献   

2.
甘乐 《科技信息》2008,(6):37-38
当今社会,环境保护问题日益被国家和大众关注.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依然突出,环境纠纷的数量逐渐增加,危害不断加大.如何通过强有力的程序保障解决环境公益纠纷,已经成为一项不容回避的挑战.环境公益诉讼的建立无疑是最有效的选择.本文从环境公益诉讼的概念出发,通过分析国内的环境公益诉讼实践,希望总结出对我国建立环境公益诉讼法律制度的可鉴之处和存在的问题,为建立我国环境公益诉讼法律制度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2008年6月发生在云南省的宗阳海砷污染事件引发对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的思考。通过对我国目前环境侵权纠纷解决机制现状的考量,证明构建环境公益诉讼是必要的和可行的,应从诉讼主体、诉讼费用、诉讼时效和举证责任四方面进行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  相似文献   

4.
群体纠纷是当代各国共同面临的问题,而各国选择群体诉讼制度的设计和实践却千差万别,显示出多元化的趋势。本文着重分析了美国集团诉讼、德国团体诉讼、日本与我国台湾地区选定当事人诉讼的特点和差别,并与我国诉讼代表人制度进行了比较,指出了我国代表人制度存在的不足和原因,提出应借鉴其他国家有益经验和做法,以一种多元化的思路和举措来解决代表人诉讼制度存在的问题,应对群体性纠纷解决的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5.
群体纠纷是当代各国共同面临的问题,而各国选择群体诉讼制度的设计和实践却千差万别,显示出多元化的趋势.本文着重分析了美国集团诉讼、德国团体诉讼、日本与我国台湾地区选定当事人诉讼的特点和差别,并与我国诉讼代表人制度进行了比较,指出了我国代表人制度存在的不足和原因,提出应借鉴其他国家有益经验和做法,以一种多元化的思路和举措来解决代表人诉讼制度存在的问题,应对群体性纠纷解决的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6.
随着群体性纠纷的多样化和复杂化,各国民事诉讼相互影响和相互借鉴的趋势亦在加强,有鉴于此,本文试图通过对我国代表人诉讼制度与美国集团诉讼的比较分析,结合我国司法实践,从而提出完善我国代表人诉讼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王玉华 《科技信息》2007,(23):265-266
本文就公益诉讼、公益诉讼主体及构建公益诉讼制度意义进行了探讨和分析。构建公益诉讼制度对于完善我国的诉讼法律制度,维护我国国家利益和公民权益,具有重大的意义。首先,使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得到广泛保护。其次,有利于维护正当社会秩序。再次,公益诉讼制度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机制。最后,公益诉讼制度具有预防的功能。公益诉讼制度是保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极为有效的司法途径,这已成为世界许多国家的共同经验,因此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为适应保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公益诉讼制度的建立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对于完善我国的诉讼法律制度,维护我国国家利益和公民权益,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魏东 《科技信息》2008,(23):336-336
公益的提倡与维护,是现代法治运作行为所追求的目标之一,公益诉讼是维护和保护良好的社会运行机制形成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但这一制度目前尚未在我国确立,以致在公共利益遭到侵犯时,缺乏有效的司法救济途径。本文通过对公益诉讼概念入手,阐释了我国公益诉讼的现状和成因,对我国公益诉讼是对建立提出了建议和设想。  相似文献   

9.
现代社会否定权利的私力救济,要求民众通过诉讼解决纠纷。但我国现行民事诉讼制度还存在许多问题,使当事人在考量诉讼成本与诉讼利益的得失时犹豫不决,导致诉讼制度不能很好地发挥其定分止争的作用。应对我国现行民事诉讼制度进行相应改革,多方面降低当事人的诉讼成本,使之能在纠纷发生后积极以诉讼的方式解决争议、维护民事权益,从而使我国民事诉讼制度能更有效地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吕娜 《科技信息》2008,(4):234-234
公益诉讼制度是为纠正公共性违法行为、保护公共利益而采取的一项司法救济措施,在国外已被广泛接受并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诉讼制度。随着我国社会和法制的发展,建立公益诉讼制度逐渐成为当前我国诉讼领域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公益诉讼制度的设立不仅关系到我国国家、社会公共利益的有效维护,还有利于我国司法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本文主要论述了建立公益诉讼制度的必要性,分析了我国建立公益诉讼制度应克服的相关障碍,关且提出一些自己对未来的设想。  相似文献   

11.
行政公益诉讼在国外已被广泛接受且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诉讼制度,但在我国尚未得到立法上的认可,理论界也未形成一致认识.在我国建构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法理基础有两条:一是保护公民社会公共性权利的需要;二是以权利制约权力、以私人力量制约国家权力的需要.构建我国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原则概括而言主要有如下七条:明确提起公益诉讼的条件;规定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取消诉讼时效的限制;拓宽公益诉讼的范围;实行合议制审理;不适用调解制度;合理规范审判程序及费用.  相似文献   

12.
许朋伟  彭强 《科技信息》2008,(9):387-388
扩大和保障公民的环境诉讼资格,是公众实施环境法的重要途径,也是实行环境民主和公众参与的基本途径.当前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尚未建立,公民对于侵害公共环境利益的诉讼没有诉讼资格,这很大程度上不利于我国环境法的实施以及公民环境权的保护.对环境公益诉讼的理论基础进行研究,分析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是我国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13.
公益诉讼制度作为一项关系全社会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诉讼制度,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通过对公益诉讼制度的概念特征及国内外立法现状的介绍,阐明了建立公益诉讼制度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公益诉讼解决机制在我国尚未建立,使得许多公共利益在遭受侵害时,因没有相应的法律救济机制而不能得到有效的保护。本文试图对"黑砖窑"事件进行解析,并建议构建相关的行政不作为公益诉讼制度,以便对我国的公益诉讼解决机制能有一个更科学、合理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我国《环境保护法》重新修订后,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在我国环境保护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环境污染的严峻形势和环境保护司法实践中遇到的诸多障碍,需要对环境公益诉讼制度进行全面检查。扩大环境公益诉讼主体范围、完善保障程序、建立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将成为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深入推进的必然。  相似文献   

16.
要推动民事公益诉讼的建立和在司法实践中的有效运行,必须突破原告资格这一制度"瓶颈"。检察机关可以直接提起民事公益诉讼。在相关的行政机关对保护公益不作为时,普通公民对民事公益诉讼也有原告资格。公益团体法人和公益律师事务所作为相关行业或领域的比较专业的组织,有权提起民事公益诉讼。  相似文献   

17.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社会公共利益密切相关的经济法纠纷大量涌现,并且呈复杂化趋势,而我国现有的纠纷解决机制对此有些束手无策。经济公益诉讼制度的出现将是对传统诉讼法制度的突破和超越。本文在介绍经济公益诉讼制度的概念、特征,进而分析了建立该制度的现实依据和理论依据,对建立起真正适应我国法制建设需要的经济公益诉讼制度提出了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18.
公益诉讼对公众利益的保护具有巨大的预防和救济价值。目前,我国立法的有关规定导致公益诉讼的原告方所负担的诉讼成本过高,而诉讼收益却过低,这种成本与产出之间的巨大差异如果不能得到有效改变,势必会给我国公益诉讼的正常发展带来极大不利。解决途径可借鉴经济学有关“外部性”内化的方法,一方面降低诉讼成本,另一方面提高诉讼收益,从制度上保障公益诉讼正常发展和运作。  相似文献   

19.
高明侠 《科技信息》2009,(33):T0370-T0371
诉讼推进环境保护的发展是环境法实施的重要环节.环境权制度不仅包含对实体环境权的规定,也包含当这种权利受到侵害时公民和社会组织可以提起诉讼的内容,实施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对环境权进行保障是由环境权本身性质决定的;环境权与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预防性是一脉相承的。目前,环境权在我国得不到行政公益诉讼救济的原因主要是我国实体法对环境权没有明确、具体的规定,我国环境权自身制度还很不完善。本文主要探讨了我国环境权的行政公益诉讼救济存在的障碍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20.
宫楠 《科技资讯》2014,(1):230-230
民事公益诉讼作为维护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的司法救济措施,已经日益得到承认。但是,我国在立法层面尚未对民事公益诉讼有明确具体的规定,所以本文分析了我国民事公益诉讼的现状及,又深入分析其构建的必要性,具体从原告资格、受案范围、举证责任的分配、调解制度、诉讼费用的承担等方面具体阐述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