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我国环境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从而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本研究在地方政府应对环境群体性事件的价值分析基础上,从思想理念、行为倾向、利益表达渠道以及处置方式等方面对地方政府应对环境群体性事件的问题展开了深入分析,认为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优化官员绩效考核标准、完善公众利益诉求表达机制、健全环境信息共享机制以及转变应对方式等措施,不仅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而且有助于提升地方政府的执政能力和政府公信力。  相似文献   

2.
我国在转型时期,中央向地方实行政治分权以及经济分权,地方政府的权力扩大,随之产生地方保护、经济短视、逆向调控等失范的行为,不利于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地方政府行为失范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造成的,这些因素包括地方政府利益选择、政治晋升博弈下的政绩压力、转型时期的体制缺陷等原因。因此,对于地方政府行为进行规范与调整,需要转变地方政府职能,完善体制改革,加强法治建设,推进依法行政,树立科学发展观,建立合理的政绩考核机制。  相似文献   

3.
宋璐 《科技咨询导报》2007,(32):129-129
从我国商品房的利润来源分析入手,对我国商品房暴利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认为是地方政府、商业银行与房地产开发结成的利益联盟的利益追求导致了房价狂涨。房地产暴利对我国社会政治、经济造成了严重危害,带来贫富分化加剧、社会矛盾加深、土地资源浪费、政府公信力下降等一系列问题。投资房价飙升以及房地产的暴利成为我国经济中的奇特现象,引起了公众关注和政府重视。  相似文献   

4.
现有的对地方政府行为的研究,比较注重于公共行政管理改革,强调制度层面的改革和转换政府职能,注重地方政府行为的单方面作用,相对忽略地方政府辖区内企业主体和市场结构的利益导向。本文从注重区域经济个体发展向注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转变为背景,通过深入分析区域内政府、企业和市场三大主体的相互关系,在促进区域内和区域间经济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对地方政府行为以及地方政策机理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中国正从单一性社会向多样性社会转型,社会转型过程中一个令人瞩目的现象是:整个社会利益结构发生了分化与重组,原有的社会利益格局被打破,新的利益群体和利益阶层逐步形成,并分化组合成特定"利益集团",对地方政府公共决策施加影响。本文将重点分析中国利益集团对地方政府公共决策如何施加影响,以及有什么样的影响结果。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地方政府或有债务受到实体部门和学者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为探究地方政府或有债务的形成机理,本文以2006—2017年我国30个省份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了经济转型和自利行为对地方政府或有债务的影响.研究发现:经济转型与地方政府或有债务呈现倒U型关系,表明经济转型对我国地方政府或有债务的影响是先促进后抑制;自利行为与地...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认识和处理中央与地方之间关系的问题显得更加突出。在我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关系上长期实行的高度中央集权体制存在着种种弊端,如何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问题一直是各国行政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文章概述了当前理论界关于协调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几种基本思路,提出从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的视角出发探寻中央与地方之间矛盾的本质,以此来解释政府之间的利益博弈,并提出从制度建设或法律监督等方面来降低中央与地方之间矛盾的负面影响,使中央与地方关系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8.
政府法行为是政府行为中的主行为,它围绕政府职能行为目标,为其提供法律环境和法律保护,使按照行为轨道合理地实施职能行为,顺利实现社会发展目标,地方政府法行为合理化,是现阶段中国现代明建设的关键,它的立法和执法行为,往往受地方利益左右,带有很强的政府意志和随意性,对社会公众产生负效应,因而需要建立法行为模式,尽快使地方政府法行为趋于合理。  相似文献   

9.
地方保护主义是一种与市场经济体制不协调的政府行为。从政府行为结构来看,地方政府追求财政收入最大化,政府职能趋于扩大,并且其政策过程实行着行政性一致同意的规则;从市场结构来看。地方保护主义主要发生在正在脱离短缺状态中的竞争性领域、块块分割式的信息不对称环境以及经济主体存在着一种浓厚的对政治领域的个人渗透倾向。政府与市场的互动决定了地方保护主义的特征:短期的地方利益;用行政手段进行经济管制;过渡经济中特有的策略性经济行为。  相似文献   

10.
地方政府行政能力,是指地方各级行政机关适应环境需要、运用其在管理社会过程中所实际拥有的能量和公共权力。本文使用“地方政府财政能力”、“人力资源汲取能力”、“信息能力”等指标分析了我国地方政府行政能力差距过大的现状,并分析了该现状可能会产生的负面影响与缩小各地方政府行政能力差距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后,地方政府作为独立的经济利益主体,对资源与生产要素的竞争日益凸显。随着我国分权改革的逐步展开,地方政府间对于资源的争夺更加激烈。本文从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的表现形式出发,探析了政府间税收竞争的成因,并提出规范政府间竞争秩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寻租活动的政府市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寻租活动与政府行为有密切的关联,政府行为范围的扩大和政府干预过程中对其他经济主体的限制以及政府在提供公共物品方式的非市场化都容易产生寻租问题。知识的有限性和信息的不对称制约了监督政府行为的有效性,作为政府市场中的经济人,官僚从自身利益出发在寻租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在分析政府市场产生的寻租问题基础上,探讨了治理寻租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三鹿"毒奶粉事件"让非法企业与失职政府同时处于人们的审视之下。由于地方政府的庇护与隐瞒,与企业利益相连,将对经济的调节与支持变成了对企业经营行为的参与,为企业的非法行为提供了滋生的温床。企业则将寻租作为自身生存之道,在政府庇护下求发展,虽一定程度上能为企业带来可观的利益,但最终却导致企业的不独立。症结在于地方政府与企业在我们市场经济中的法律地位的不明确。  相似文献   

14.
地方政府债务日益扩大,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本文将从研究税制的体制结构的优化方面讨论摆脱地方债务困境的途径。首先,加快房地产税改革步伐,使房产税成为地方的主体税种。其次,基于资源的稀缺性和对环境的保护方面,征收资源环境税增加地方的财政收入。最后,提出进一步完善税务机构内部设置。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土地征收冲突频发,引起了整个社会和广大学者的广泛关注.我国征收冲突研究的相关理论还处于探讨阶段.在对土地征收利益方、行为策略和获利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我国土地征收各博弈方的动态博弈获利模式,并以城市中心区、城乡结合部和偏远农村区为实证,讨论不同地域空间的各博弈方土地征收行为策略及其利益差异和征地冲突发生的可能性.通过研究分析,土地征收中博弈方主要为地方政府和被征地农户,地方政府违法征地行为与农户抗争行为呈反比,当农户趋向于选择抗争策略时,地方政府就趋向于选择合法征地,而农户是否选择抗争取决于抗争成本的高低;地方政府违法征地行为策略的概率越大,农户抗争行为的发生概率也越大,当地方政府选择违法征地时,农户为获得更多的补偿,抗争是其最优选择.研究表明城市中心区征地行为较为和谐,偏远农村区呈现表面和谐的景象,城乡结合部出现征地冲突的几率最大.研究成果可为建立差别化的区域土地征收管理政策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在研究分析政府经济人角色及地方政府经济增长偏好的基础上,推导出与地方政府经济增长偏好相关的几种数学模型,并对数学模型在地方政府融资行为中的应用开展了数学分析,进而提出了地方政府的合理金融行为应遵循的四步骤融资原则.  相似文献   

17.
基于社会治理视角下的政府主导型土地流转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城市部门急剧扩张造成城市建设用地供给不足,地方政府依靠暴力获得土地的征地行为成为诱致官员腐败和诸多社会维稳事件.这种地方政府的越位行为与中央政府监管的缺位行为不仅引发政府资源配置的错位,而且引致诸多社会治理问题.因此,客观评估当前政府主导型农地流转绩效就成为落实中央流转政策,依法捍卫小农利益,促进社会稳定的前提.首先回顾了政府主导型土地流转制度的历史渊源与时代变迁;其次分析了政府主导型土地流转路径与特征,并从交易成本视角论证了中央政府对此产生的治理绩效;最后提出规范地方政府行为、提高农地流转绩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会展业在我国发展迅速,但与其他会展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相比较,我国会展经济的发展水平仍然很低。究其原因,地方政府不作为是制约其发展水平的关键外部因素。引发地方政府不作为的因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地方政府对狭隘经济利益和肤浅政治利益的过分追逐。为提高我国会展经济发展水平和保证会展经济发展的持续与稳定,地方政府的当务之急是尽快完善会展法规、积极推动会展行业管理社会化、加快政府主导型展会转型、进一步推进会展产业的规模化与市场化以及加快高素质会展专业人才的培养等。  相似文献   

19.
地方政府管理对于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意义。分析对当前地方政府行为中制约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因素,提出地方政府管理在促进区域经济合作方面的改革方向是建设服务型政府、规范政府行为。  相似文献   

20.
企业会计政策本质上是一种经济和政治利益的博弈规则和制度安排。企业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会产生不同的会计信息,导致企业利害关系集团不同的利益分配结果和投资决策行为,进而影响社会资源的配置效果和结果。因此。应采取多种措施减少企业会计政策选择对会计信息产生的负面影响,来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公允、可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