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电视访谈的叙事话语在具有日常会话的话轮规则、叙事结构的同时,还受电视访谈的大众传播语境的制约。它是预先为观众准备的、借助声音、动作、字幕、图像等多媒体语境、在主持人与嘉宾的互动过程中展开的叙事,是主持人引导、嘉宾讲述,主持人与嘉宾共同完成的叙事话语。叙事开始时故事的引入及结束时对故事的评价部分在电视访谈的叙事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特别是故事结束之后,评价部分占有较突出的位置,以突现叙事在访谈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引入叙事的必要性,强调叙事部分对突出该阶段访谈主题的重要性,同时结束叙事,回到访谈现场。  相似文献   

2.
魏伟  谢青青 《科技资讯》2007,(14):163-164
景观雕塑与环境的非叙事性关联是雕塑主体与环境之间在形态、空间和材料上的对应,是景观雕塑造型语言内部的问题,更多指向形式问题的考究。当下的景观雕塑倾向于表现环境功能和地域文化,在表达雕塑与环境的“整体性”时,往往忽略主体形态结构与环境的面貌之间的非叙事性关联。  相似文献   

3.
魏新 《科技信息》2010,(6):10-10
美国经典名著《白鲸》虽已历经140多年,并得到基于不同角度的阐释,但其深刻的内容和深邃的思想所蕴涵的强大历史穿透力,不断地为后继者提供新的启迪。特别是在人们对生态主义呼声日益高涨的今天,重读麦尔维尔的这部"蓝色文学",会惊奇地发现其中蕴藏的生态学启示。它为读者展示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前瞻性地表达了一种现代生态观。本文拟从生态学视角考察《白鲸》的生态智慧,以求丰富和加深对这部巨著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从《离骚》作为抒情叙事诗的角度出发,着重对其叙事性进行论述,包含叙事的结构、聚焦。以求对《离骚》做新的阐发,以补充、增加、丰富这篇"气往铄古,辞来古今"的诗作的解读范围,达到从形式进入内容的目的,增进对它的解读。  相似文献   

5.
生态批评对《白鲸》中大量鲸类以及其他海洋动物的描述关注较少,这些描述似乎有许多矛盾之处,使得该小说主题变得丰富而复杂.其实,这正是作者在面对人与海洋生物冲突时的生态思考,反映了面临人类生存和动物权利冲突时,人类应该如何对待动物的问题.小说的悲剧结局暗示了作者对人类在对待海洋动物时可能引起的生态问题的深深忧虑.  相似文献   

6.
穆静 《科技信息》2007,(18):152
本文以生态批评视角重新解读了赫尔曼.麦尔维尔的名著《白鲸》,小说中白鲸是自然的象征,亚哈象征了人类中心主义的信奉者,而实玛利则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代言人。本文通过对小说中各形象的生态象征意义的探讨和对主人公亚哈从异化到毁灭的悲剧旅程的分析,旨在更好的把握麦尔维尔的生态意识及其对人与自然生命联系的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7.
《黑暗的心》中“第三人称客观叙述者 第一人称侵扰叙述者”的叙述模式和二元对立的象征手法形成了小说主题思想上的多重指涉性。小说中颠覆性的反殖民话语和无处不在的殖民主义话语并置,但反殖民话语最终被包容在殖民主义话语的表述体系之中。因此,《黑》更是一部体现殖民主义和反殖民主义话语之间“颠覆”和“包容”的辩证关系的杰作。  相似文献   

8.
高英梅 《科技信息》2010,(7):193-193
阿特伍德的小说中贯穿着对女性问题的思考,《猫眼》可以说是阿特伍德对女性问题思考的结晶之作.主人公童年到中年的经历影射作者女性意识的成长过程,其中女性化话语和女权主义话语的相互作用不断推动着这一成长过程的进行,因此本文试从话语分析的角度剖析《猫眼》中的两种话语。  相似文献   

9.
由17世纪北美清教徒文学形成的“美国清教文学传统”是美国文学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清教文学在本质上仍然是基督教文学的一个分支,从属于圣经文学传统,但美国清教文学在神话构建以及圣经话语使用中都注入了具有明显北美地域色彩的独特内涵,由此形成美国文学与其它基督教文学的显著区别。  相似文献   

10.
从裴廓德号的悲剧和以实玛利的幸存入手,分析《白鲸》中折射的关于人与自然伦理秩序的思考。指出裴廓德号的沉没是对人类破坏人与自然之间伦理秩序的必然惩罚,而以实玛利的幸存则构建了体现在小说中人与自然生命和谐共生的伦理思想。  相似文献   

11.
小说《白鲸》以现实主义、科学主义与象征主义结合的艺术手法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美国捕鲸业、捕鲸船、捕鲸人与捕鲸文化的真实情况,流露出明显的"人类中心主义"的倾向。但却通过象征主义手法以及人鱼双亡的凄惨描写,营造出浓浓的悲剧气氛,给人类如何对待自然以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话语标记语主要是起衔接作用的词或短语。在众多的标记语中,"you know"是最典型的一个。它可以引出新话题,概指某类事物,也可以作为填补空白保持话语权的一种手段。此外,由于其在强化共同认知方面的作用,它还可以在法庭询问中作为一种话语策略,通过拉近与法官的距离,赢得法官的同情与支持,使自己处于有利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麦尔维尔的生活经历、美国社会的捕鲸史实、19世纪上半叶美国的宗教历史以及《圣经》中关于鲸的故事,可以看出,不管是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还是宗教环境、宗教特性,作为当时最大的海洋生物,鲸成为麦尔维尔的选择对象来表现其宗教思考是最适宜的。  相似文献   

14.
《百合花》作为五六十年代乃至今日的优秀文本,就在于它面对强大的政治话语时代,并没有采取回避甚至抵制的态度,而是用人性话语穿越政治话语。人性话语作为主体是形象饱满的,政治话语是符号性的抽象的,政治性作为人性的补充而存在于人性的血液之中。  相似文献   

15.
李博文  刘小玲 《科技信息》2009,(9):144-144,84
好莱坞曾两次根据麦尔维尔的巨著《白鲸》改编拍摄电影《白鲸·MobyDick))~《白鲸记》,内容基本依托原著,十分精彩,但将电影与《白鲸》两相比较,就会发现不能将电影与原著等同,本文将从电影的解读角度、原著的丰富内涵以及原著的多义性来阐述《白鲸》电影与原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非真实话语(deception 简称 DEC)在语言学界没有得到充足的理论支撑.合作原则不能解释,而关联理论没有被用来解释这一现象.本文从关联理论出发,认为,DEC这一语用策略的成功实施,需要说话人付出努力,做出正确的关联假设,使其DEC能引起听话人的适当关联,才能实现相应的交际目的.本文证明了关联理论确实不失是一个解释力很强的理论.  相似文献   

17.
非真实性话语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语言表达方式。从语用学的角度,运用Verschueren的顺应论,在具体实例的基础上分析和研究非真实性话语在经典文学作品《小世界》中是如何顺应人物的社交世界、心理世界和物质世界的。  相似文献   

18.
文章主要探讨了胡适的<尝试集>在中国诗歌话语转换中的意义.通过对话语的4个要素言者、文本、听者和具体语境的分析,认为<尝试集>在诗歌话语转换中起了不可替代的开风气之先的作用,并且诗集已基本实现了诗歌话语转换.  相似文献   

19.
麦尔维尔通过《白鲸》向我们展示了当时美国捕鲸业的盛况,以及船长亚哈为追捕白鲸而导致“裴廓德”号及全体船员走向毁灭的过程,其中渗透着作者对社会及人生的体验与思考。本文拟从作者对原始文化的赞美去揭示作品对西方文明的批判性。  相似文献   

20.
将语用学的理论用于文学作品的分析,找到文学研究和语用学研究的契合点,对于文学和语用学的研究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以语言学领域中的合作原则理论对简.奥斯丁的小说《傲慢与偏见》中话语交际进行分析,不仅可以使我们从语用学的角度对文学作品进行系统化、科学化的理解,也可以验证语用学理论应用到文学作品分析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