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大天文学     
谢懿 《世界科学》2011,(6):38-39
有意思的是,当提及"大科学"的时候,人们往往会想到巨大的粒子对撞机。大而深的地下实验室和高昂的国际合作,已经成为了现代粒子物理学研究的必要条件,而它们所研究的对象却是现实世界的最小单元。然而并不仅仅是物理学喜欢昂贵的设备。2011年4月2日英国的焦德雷班克天文台被选为耗资21亿美元的一平方千米天线阵(SKA)的总部。SKA由19个国家参与,旨在建造迄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虚拟"观测陈列焦德雷班克天文台已经建成,但它不会是SKA的所在地(SKA将落户者澳大利亚或南非)。在射电  相似文献   

2.
正像夏威夷莫纳克亚山上的凯特望远镜和其他大型设备使光学天文学引发了一场革命一样,美国最新研制的甚长基线阵和格林班克望远镜也为射电天文的观测展现了更为广阔的前景。由10面抛物面天线构成的甚长基线阵将使射电天文学家以空前的分辨率观测星系和类星体的核心,被称为格林班克望远镜的单抛物面天线的大“耳朵”,会让射电天文学家倾听到其他射电望远镜接收不到的射电源。  相似文献   

3.
随着欧元即将在欧洲大陆流通,南欧天文观测站也正在忙于建造一座取名泛欧洲大型天文望远镜VLT。超大型天文望远镜显然是对天文学观测发起新挑战,目前其聚光能力再攀新高无人企及。VLT天文望远镜的主镜是现在世界最大的单片透镜,直径对英尺,重对吨,现已安装在南美洲智利一座高山之巅观测站上。旨在显示其观测能力的一系列测试中,VLT天文望远镜产生的图像在清晰度上可与哈勃太空望远镜相姻美——鉴于该天文望远镜实际只峻11/4,因此给人以更深刻的印象。到2001年当4片同类型镜面合拢即可形成52英尺的超大型天文望远镜,届时其聚光…  相似文献   

4.
近十年来,一些大型射电天文望远镜相继建成,其中威力最大的是美国国家射电天文台(NRAO)建造的“甚大天线阵”(VLA),它设在美国西南部的新墨西哥州,这是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委托NRAO主持的一项长期科学发展计划,经历了十年时间,耗资近亿美元,这个大型尖端设备于1981年11月如期完工。正如这个射电望远镜的名字那样,“甚大阵”(very large array)的确是一个包含当代科学技术许多方面的大型科学设备。它由27面、每面25米直径的抛物面天线组成,按Y形排列在70公里的范  相似文献   

5.
1 威尔逊山天文台位于加利福尼亚海拔1742米的威尔逊山上,它的首任台长是美国天文学家乔治·E·海尔(Georage Ellery Hale,1868-1938),1917年,海尔在那里主持建造了胡克望远镜(Hooker),口径2.5米,是当时世界上口径最大的天文望远镜.1948年,帕洛马山天文台的海尔望远镜(Hale Telescope)取代了胡克望远镜的地位,成了世界第一巨镜.海尔望远镜的口径5米,比胡克望远镜翻了一倍,出现时间比胡克望远镜晚31年.  相似文献   

6.
《科学通报》1998,43(8):897-897
本刊讯射电天文学是利用无线电手段探索宇宙的一门科学。从1932年第一次探测到银心射电辐射以来的60余年中,它借助现代电子通讯、计算机技术的优势得以迅速发展,它对大接收面积和高分辨本领的执着追求,也推动了电子及相关科技的一次次革命。射电天文已成为半个世纪来重大天文发现的发祥地,天文诺贝尔奖的摇篮,显示出这一新兴学科的强大生命力与蓬勃发展的前景。在国际无线电科联1993年日本京都大会上,澳、加、中、法、德、印、荷、俄、英、美10国射电天文学家联合倡议筹划建造接收面积为1km2的巨型射电望远镜(LT),它的灵敏度将比目前世…  相似文献   

7.
天文学的进展得助于观测工具的发展。为了揭示更深刻的宇宙之谜,人类必须建造越来越先进的天文望远镜。20世纪巨型望远镜的庞大身躯已经远胜于恐龙,21世纪的天文望远镜则将兴建在它们的新“家”月球上。 天文观测的三次变革 在人类历史上,天文观测经历了3次伟大变革。第一次是从肉眼观测发展到光学望远镜观测。1609年,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Galileo  相似文献   

8.
林凤生 《自然杂志》2002,24(6):334-334
上周末 ,天体学家使用了世界上最大的射电天文望远镜测量了万有引力的传递速度 .万有引力的作用并非瞬时 ,而是以光的速度和波动的形式来传递的思想 ,是以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为主要依据的 ,并得到诸多物理学理论的佐证 .但是这种想法从未经过测试———你怎样可以证明 ,能够以光速前进的某些东西只能有一种有限的速度呢 ?   2 0 0 1年 ,位于哥仑比亚的Missouri大学的SergeiKopeikin想出了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以一种叫做“透镜造形”的效应作为它的根据 ,当一颗行星或恒星从一个遥远的物体或类星体的前面经过时 ,逐…  相似文献   

9.
正这是一个了无生机、尘埃遍布的沉寂世界。满月之夜,当我们把天文望远镜对准月球,会发现月亮左侧有一片巨大的暗区。2020年12月1日,一位来自38万千米外的中国"客人",造访了沉寂51年之久的月球风暴洋。1966年,来自苏联的月球9号探测器首次成功完成月表软着陆。它向世界宣告:月球表面是坚固的,人类完全可以降落在月球上,不必担心会陷入月壤之中。  相似文献   

10.
当安装在波卡洪塔斯县的射电望远镜.在西弗吉尼亚的白松树、红枫树和橡树林上空露面时,它们发出阵阵冰箱般的嗡嗡声。设在绿岸(GreenBank)的带有一组8台大型碟式天线的国家射电天文观测台,看起来似乎是错放在这一乡村小地方。1960年,一位名叫狄拉克(D.Drake)的年轻射电天文学家使用一台85英寸的抛物面射电天线进行了世界上首次对地球外智慧生命的探索(SETI计划)。这项开历史先河的计划叫做“阿兹玛”计划,它监听可能从两个邻近星球─—ε埃瑞达尼星(EpsilonEridani)和τ塞提星(TanCeti)─—附近发射出的外星信号。然而…  相似文献   

11.
2016年9月25日,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克度镇大窝凼落成启用.2021年4月,时隔5年多,FAST望远镜完成调试,在脉冲星、快速射电暴等领域取得可喜的成绩,并开始对国际开放.  相似文献   

12.
科技短讯     
“虚拟”射电望远镜 天文学家正在“建造”大小可与地球相比拟的“虚拟”射电望远镜,借助于这种望远镜可以发现宇宙中此哈勃望远镜能看见的天体小1/3000的天体。这种望远镜之所以称作虚拟望远望,是因为它能将分布在几大洲上的几台射电望远镜的信号组合在一起,其中包括建造在美国本土上的2台射电望远境以及建  相似文献   

13.
<正>2019年4月10日,事件视界望远镜(Event Horizon Telescope,EHT)[1]发布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张真实的黑洞照片.此次EHT观测集合了横跨四大洲的8台射电天文望远镜(包括JCMT(James Clerk Maxwell Telescope)等6台单天线望远镜和SMA(Submillimeter Array)与ALMA(Atacama Large Millimeter/submillimeter Array)两台干涉阵),观测波段在1.3 mm(即230 GHz频率).基于甚长基线干涉阵(very long baseline interferometer,VLBI)技术形成了一个口径相当于  相似文献   

14.
肖兴华 《科学通报》1981,26(6):357-357
一、前言Sandage曾用89个射电类星体、14个射电宁静类星体、5个赛佛特核、12个N星系的色指数作出双色图。在图上,只有N星系与类星体明显分开,其余各类天体都混杂在一块。我们对342个类星体(237个为射电类星体,105个为射电宁静及无射电资料的类星体)的色指数,按文献[2]作了K订正后,对类星体的色指数作K订正之后,其双色图与上述结果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5.
多年来,世界各国都根据可能去制造口径越来越大的光学天文望远镜.1948年,美国建成了5米望远镜,过了26年,1974年苏联建成了目前世界上口径最大的6米  相似文献   

16.
技术天地     
技术天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世界上只有两个窗口可用以一商地球大气层的外景:一个是恒星和星系所发出的,又恰好处于射电波谱中人类肉眼可以看到的那一部分辐射,另一个就是宇宙线。实际上,当时对宇宙线的主要兴趣是作为研究粒子物理学的一条途径。对电离层的详细研...  相似文献   

17.
爱德华·霍尔于 2 0 0 1年 8月 1 1日病逝 ,享年 77岁。霍尔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 ,还是一位有独创性的发明家和手艺超群的工匠。他建造了世界上最为精确的单摆钟 ,并在科学研究上也颇有建树 ,他认为自己对科学工作纯粹都是为了兴趣而完成的。在过去的 45年里 ,霍尔的主要兴趣 (至少是在技术方面 )在考古学上。考古学主要是通过发明、建造和利用各种方法来发现古代物品 ,确定它们的年代并对其进行鉴定。考古学可以使我们了解古代的技术状况。近些年来 ,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场考古热 ,它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 ,现在称为“考古定年学”。这…  相似文献   

18.
去年7月,上海市和德国签署了我国建造第一条高速磁悬浮列车营运线--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至陆家嘴磁悬浮列车示范段的可行性研究协议书.这一项目一旦实施完成,将是世界上第一条以商业营运为最终目标的磁悬浮列车试验线.  相似文献   

19.
褚耀泉 《科学通报》1983,28(16):972-972
我们发现了一个具有很大红移值Z=3.45的类星体PKS 0335-122。在研究暗射电类星体的过程中,我们曾证认了一批射电平谱源,这些射电源原先被证认为空白区域。众所周知,具有平谱的射电源(通常这些源在射电波段是不可分辨的)经常是与恒星状光学天体相联系的。射电平谱源的光学证认率是很高的,例如,Condon等人的研究结果表明,他们的射电巡天星表在Palomar巡天底片上的证认率高达85%。  相似文献   

20.
甚长基线射电干涉测量天文学即在甚长基线干涉测量方法上发展起来的一门射电天文学分支,不断提高射电望远镜的分辨本领一直是射电天文的一个主要奋斗目标,本世纪六十年代末,由于研究致密射电源精细结构的强烈兴趣和高稳定度原子钟、高速磁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