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促进黄土高原农业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基于2001—2020年MODIS蒸散产品和气象站点数据,利用作物缺水指数(crop water stress index, CWSI)、Theil-Sen Median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验和偏相关分析等方法,探讨了黄土高原干旱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年际上,2001—2020年黄土高原CWSI呈显著线性下降过程,下降速率为0.005 8 a-1(P<0.01)。干旱程度呈先减(2001—2018年)后增(2018—2020年)过程;(2)空间上,CWSI以减少趋势为主,显著减少趋势占区域总面积91.24%,其中青海、甘肃、宁夏、陕西南部地区CWSI下降速率较快;(3)黄土高原CWSI与气温以负偏相关关系为主,显著负偏相关占区域面积的7.78%,集中分布于青海东部、山西南部和河南北部;与降水以负偏相关关系为主,显著负偏相关占区域总面积60.88%,集中分布于黄土高原西南部和东部地区。气温升高背景下,降水增加促使黄土高原实际蒸发显著增加、潜在蒸发不显著减少,导致CWSI显著下降。研究结论认...  相似文献   

2.
通过构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县域交通优势度与综合经济实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RAGA-PPC模型测度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1995~2015年县域交通优势度和综合经济实力,分析了交通系统与经济系统之间耦合协调发展关系的动态变化特征及规律,并探讨了不同耦合协调发展类型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交通优势度差异显著,地级市区明显优于县域单元,主要铁路过境地区交通优势较突出,其整体态势由南昌市区和九江市区构建的双核结构模式,向以南昌市区为"主核"的单核结构模式演变;(2)综合经济实力差异明显,地级市区综合经济实力突出,东北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较低;(3)县域交通优势度与综合经济实力为交互耦合关系,耦合协调发展度呈现螺旋上升不断增强的趋势,保持持续优化状态;(4)1995~2015年鄱阳湖地区交通优势度与综合经济实力耦合协调发展类型由分布于拮抗、磨合和协调3个不同阶段的8类减为2类,交通因素依然是制约鄱阳湖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以关中经济带5城市制造业为研究对象,以行业竞争力和产业技术密集程度作为重要依据,构建行业竞争优势度指标体系,采用综合评价法研究产业转型趋向.结果表明: (1) 不同地区间同一行业或产业的竞争优势度差异较大,同一时期不同地区具有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和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门类及其技术密集度存在差异; (2) 关中经济带5城市制造业结构转型态势可划分为4种类型,即西安-咸阳都市区高技术产业发展型、宝鸡市中高技术产业发展型、渭南市中低技术产业发展型和铜川市资源匮乏开拓型; (3) 基于行业竞争优势度及其对应的技术密集程度的产业规划,能够客观地反映地区间的"生产力差",有助于避免同一区域不同地区的重复建设、产业结构趋同和盲目竞争现象.  相似文献   

4.
长三角地区快速城镇化进程深刻影响着农村居民点用地转型。基于2009—2016年长三角地区41个地级市的土地利用变更数据、社会经济统计数据,运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变异系数、相对变化率、人地增减变化弹性系数、地理探测器等方法研究了长三角农村居民点用地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长三角地区农村居民点用地总量在总体上呈现持续增长态势,但增长速度逐渐减缓,建设用地所占比重持续下降。农村居民点用地数量空间差异不断缩小,且空间差异时序变化呈现缓慢缩小与急速缩小阶段特征;(2)长三角地区农村居民点用地数量变化的空间差异显著,用地扩张与收缩的空间关联性与集聚性明显,农村居民点用地扩张的城市数量在增加,区域扩张的态势在不断增强;(3)长三角地区农村居民点用地与农村人口关系失调,农村居民点用地失衡的城市不断增多,空间关联性增强;(4)农业发展水平与人口因素是长三角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交通条件对长三角农村居民点用地扩张影响显著,人口因素对长三角农村居民点用地收缩影响力强。  相似文献   

5.
基于10年(2002~2011)卫星观测资料,研究气溶胶浓度(以气溶胶光学厚度AOD代替),地面温度,相对湿度,海拔高度以及其他数据对中国两个不同地区夏季闪电活动的响应。结果表明,不同地区闪电活动主要影响因素不同。对于气溶胶浓度低的地区(AOD_(ave)=0.14),地面温度(偏相关系数为0.745)、海拔高度(偏相关系数为-0.613)可能是影响该区域闪电活动的主要因素;对于气溶胶浓度高的地区(AOD_(ave)=0.60),地面温度(偏相关系数为0.87)、气溶胶浓度(偏相关系数为-0.823)、相对湿度(偏相关系数为0.818)可能是影响该区域闪电活动的主要因素。另外气溶胶浓度低和高的两个地区气溶胶对闪电活动的影响是相反的。对于气溶胶浓度低的地区,闪电密度与AOD,冰粒子光学厚度(IOT)呈明显正相关(R=0.81,0.82),气溶胶可能主要通过微物理过程增加云滴数量,随之冰粒子含量增多,增强雷暴云活动,促进闪电活动的发生;对于气溶胶浓度高的地区,闪电密度与AOD呈明显负相关(R=-0.78),地面气温与AOD呈负相关(R=-0.29),而IOT与闪电密度无相关性(R=0.09),表明气溶胶可能通过辐射效应,使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降低,地面温度降低,雷暴云强度减弱,使冰粒子含量减少,导致闪电活动减弱。  相似文献   

6.
文章选择固定资产投资、基础设施完备程度、沿海区位优势、对外开放度和人力资本作为地区差距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利用1995-2010年的面板数据考查了各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地区经济差距主要来自于沿海地区的区位优势,其次是对外开放度对经济的贡献;固定资产投资、公路运输效率对中西部经济增长有明显的正影响,是中西部地区缩小与东部地区差距的主要着力点;教育水平对经济增长没有体现出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收集百度指数2011年~2017年中国31省(市、自治区)对平遥古城的日网络关注度数据,采用地理集中指数和变差系数,并引入区域经济差异变化趋势的库兹涅茨比率,对平遥古城网络关注度的省际分布差异和变化趋势进行分析.选取对应年份中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人口规模、互联网普及率等面板数据作为样本,研究了平遥古城网络关注度空间分布差异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 2011年~2016年平遥古城网络关注度存在显著的省际分布差异且不断扩大;(2)地区人口规模、互联网发展水平和受教育程度对平遥古城的网络关注度呈显著正相关,各省距平遥古城的空间距离对平遥古城的网络关注度呈显著负相关,各省人均消费水平对平遥古城网络关注度影响不大;(3)各因素变化对平遥古城网络关注度影响的弹性系数从高到低依次是距离、受教育程度、地区人口规模和互联网普及率.并基于研究结论提出平遥古城的目标市场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8.
运用熵值法测度云南省2007-2017年外向型经济综合发展水平,结合标准差、变异系数和GIS空间分析探究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的时空分异,并利用相关性分析探究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7-2017年,云南省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均呈下降趋势,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均不断缩小.(2)从时间演变来看,云南省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从空间分异来看,外向型经济发展高水平和较高水平区集中分布在滇中地区以及西部和南部沿边地区,低水平区零散分布在滇东北和滇西北地区.(3)不同时期影响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因素不同,本地经济基础、区位条件和国家政策是影响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基本因素,产业结构和交通基础设施水平对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日益加深.  相似文献   

9.
基于10年(2002~2011)卫星观测资料,研究气溶胶浓度(以气溶胶光学厚度AOD代替),地面温度,相对湿度,海拔高度以及其他数据对中国两个不同地区夏季闪电活动的响应。结果表明,不同地区闪电活动主要影响因素不同。对于气溶胶浓度低的地区(AOD_(ave)=0.14),地面温度(偏相关系数为0.745)、海拔高度(偏相关系数为-0.613)可能是影响该区域闪电活动的主要因素;对于气溶胶浓度高的地区(AOD_(ave)=0.60),地面温度(偏相关系数为0.87)、气溶胶浓度(偏相关系数为-0.823)、相对湿度(偏相关系数为0.818)可能是影响该区域闪电活动的主要因素。另外气溶胶浓度低和高的两个地区气溶胶对闪电活动的影响是相反的。对于气溶胶浓度低的地区,闪电密度与AOD,冰粒子光学厚度(IOT)呈明显正相关(R=0.81,0.82),气溶胶可能主要通过微物理过程增加云滴数量,随之冰粒子含量增多,增强雷暴云活动,促进闪电活动的发生;对于气溶胶浓度高的地区,闪电密度与AOD呈明显负相关(R=-0.78),地面气温与AOD呈负相关(R=-0.29),而IOT与闪电密度无相关性(R=0.09),表明气溶胶可能通过辐射效应,使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降低,地面温度降低,雷暴云强度减弱,使冰粒子含量减少,导致闪电活动减弱。  相似文献   

10.
以经济发达的浙江省慈溪市为研究区域,运用计量地理模型和信息熵等研究方法,探讨了该市土地利用类型、土地利用综合程度、地类区位指数和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等.结果表明:(1)慈溪市部分镇的土地利用结构受地形地貌的影响较大,一些镇和街道的土地利用类型不完备,个别镇和街道的城镇村及工矿用地的比例过大,未来耕地被挤占的可能性非常大.(2)慈溪市土地利用的多样化状况在总体上处于中等水平,而且各镇(街道)之间的差异并不大.各镇(街道)的土地利用集中化程度普遍较低.全市土地利用类型齐全程度整体上偏低.(3)慈溪市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水平相对较高,各镇(街道)的土地利用程度与区位、地形地貌、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等因素有关.各镇(街道)的土地利用类型在优势度和均衡度上差异较大.(4)慈溪市土地利用结构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地形地貌、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特征和产业结构等,它们对土地利用结构的影响机制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