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现代的商业包装发展中,很多包装在风格上依然采用中国的侗族纹样。侗族纹样在现代包装设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我们可以通过现代包装设计中采用侗族纹样的风格趋势来掌握现代包装的文脉。那么,如何将侗族纹样用现代的方法运用到现代包装设计中体现不同风格韵味?笔者认为首先需要对侗族的传统文化有深入的了解,并且结合商品的特性和侗族纹样的特点进行设计,以期获得最佳的设计效果。对此,本文对侗族纹样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分析,重点研究侗族纹样要如何更好地应用于包装设计当中。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现代包装设计应该蕴涵着民族特有的文化、精神以及思想意识,以此为启示,分析了中国现代包装设计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并论述了中国传统图案的发展历史及各个时期的风格特点,提出了将传统图案创新应用到现代包装设计中是塑造包装民族性的必要手段和有效途径。从而使现代包装设计更具民族性、文化性、时代性,塑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包装设计。  相似文献   

3.
我国传统文化与包装设计都具有历史性,它们见证了一个民族的发展,也推动着一个民族的进步.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在空间上,传统文化和包装设计都是同步的,与其说是传统文化影响了包装设计,还不如说包装设计就是传统文化的载体、舞台;传统文化是包装设计的灵魂.两者相互依存,不断地升华,不断地完美,展示了我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相结合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4.
对包装设计理念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包装设计已走过了20多年从民间到官方的发展历程。随着现代设计的蓬勃发展,包装设计也面临着一个观念迅速变革的时代,这也映现出我国包装设计发展的进取性和局限性。对于包装设计的理念本人有以下思索:一、包装设计应树立现代设计理念,而非追随市场。好的包装是适合产品,适合企业品牌形象的包装。包装设计不单是企业产品的促销工具,更重要的是为企业塑造形象,准确地传达企业的文化精神,一方面发挥其商业功能,达到应有的市场效应;另一方面又能蕴涵比较深厚的文化素质,为企业建立一个正面的视觉形象。二、对包装设计本土化发展的思考。中国当代包装设计发展在信息时代多元文化语境对我国包装设计的围合影响下,要把握和坚持包装设计的文化性,挖掘、整理中国包装设计中优秀丰富的文化内涵,将传统的文化思想精髓同当代设计的要素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5.
该文通过对侗族传统服饰文化的研究,阐述了侗族传统服饰的文化特色、图案纹样审美特征、侗族织锦工艺特色以及侗族服饰结构特征,提出在保留其民族艺术特色的基础上,创新设计符合时代审美的现代"民族风"服饰的观点,为我国民族服饰改良与创新发展提供新的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书法艺术广泛应用于现代包装设计,已成为现代包装设计生成的重要文化根基。从"文化"视觉出发,充分论述书法艺术与包装设计的内在联系;说明书法艺术与现代包装设计的形式关系;提出书法艺术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生成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7.
浅谈茶叶包装设计中的传统文化美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斐斐 《科技信息》2009,(4):331-332
在现代茶包装设计中,运用现代的设计思维视野对这些宝贵的传统文化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思考,并把它作为现代包装设计屹立于世界包装之林的高度来审视传统的文化价值。这就要求我们更多地去关注了解学习传统文化,将其内涵化为修养,然后在作品中自然流露。  相似文献   

8.
浅谈传统文化在包装设计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莉珍 《科技信息》2007,(36):218-218
现代包装从表现形式到表现手法都在不断地求变求新,但创新并非摒弃传统,创新是对传统文化的重新认识和应用。本文通过包装载体、插图、字体、材质、色彩这五个方面将传统文化元素运用到现代包装艺术中,使包装作为意识文化和经济活动的双重载体,深刻的揭示出商品包装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9.
对于地方特产包装的地域化与现代化,本文认为,地方特产包装设计的地域化是地方特产包装的发展必然;而现代化是地方特产走进现代生活的必由之路。两者之间存在着:表与里、呼与应、有与无的关系。设计师在设计实践中,要有效地把地域化设计和现代化设计有机地融合起来,才能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0.
现代包装设计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文中分别介绍了传统图形、传统色彩、传统艺术、传统材料在包装设计中的作用,同时指出传承传统,应把握本民族的文化之精髓,将其内涵化为修养,才能创作出既有传统中国特色,又具有时代感的现代包装设计作品。  相似文献   

11.
传统书法字体在中国地方特产商品的包装设计中,除具有传达商品信息的基本功能外,还可以突出商品的历史文化价值,提升商品文化附加值,强化艺术效果。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设计者要注意将文字的功能性和可识别性综合起来考虑,使文字风格与美感呼应商品内涵。  相似文献   

12.
现代设计潮流中的“中国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把人类带入信息多元化的时代,社会的各个层面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和冲击。当前中国的艺术设计领域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设计理念和设计手法发生了很大的转变。随着整个社会对传统文化的弘扬,艺术设计领域也逐步走向“传统文化意识”的回归。笔者认为,在现代设计潮流中,优秀的艺术设计创作者必须具备随潮流而动的“现代意识”以及功力深厚的传统“中国意识”。本文则是对现代设计潮流中的“中国意识”及相关的内容进行了阐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张毅  黄亮 《咸宁学院学报》2012,32(9):127-128
中国传统民间美术是一座蕴藏丰富的宝藏,对现代包装设计有着深刻的启示和借鉴作用。将传统的民间美术融入到现代包装设计中,必将丰富现代包装设计的表现手法,激发现代包装设计的灵感,深化现代包装设计的内涵和底蕴,从而切实推进现代包装设计的发展。本文从民间美术的定义、分类详细的叙述了民间美术几个重要的要素对现代包装设计的影响,只有传统的民间美术与现代包装设计相互交融,才能在现代化的市场中找到自己的价值存在。  相似文献   

14.
现代的装潢一词的内涵范围十分广泛,它泛指对一切建筑物、艺术作品、产品包装、商业广告等进行美化装饰.而其中的现代包装装潢是与现实生活紧紧相连的装潢设计。在包装中将我国的传统文化进行融和,会更加容易的让产品得到人们的认同感,从而使设计能达到更好的效果。不管是从实用性、审美方面,还是从文化价值方面来讲,在现代包装装潢设计中融入我国的传统文化元素,都有着十分不错的前景.  相似文献   

15.
现代的"装潢"一词的内涵范围十分广泛,它泛指对一切建筑物、艺术作品、产品包装、商业广告等进行美化装饰.而其中的现代包装装潢是与现实生活紧紧相连的装潢设计。在包装中将我国的传统文化进行融和,会更加容易的让产品得到人们的认同感,从而使设计能达到更好的效果。不管是从实用性、审美方面,还是从文化价值方面来讲,在现代包装装潢设计中融入我国的传统文化元素,都有着十分不错的前景.  相似文献   

16.
刘畅 《科技资讯》2014,(33):220-220
中国传统五色体系是历经几千年的文化沉淀演变、在传统哲学思想的渲染下发展而来的,与此同时,在传统色彩的基础上发展民族的现代包装设计,是现代包装设计的突破口。针对这样的情况,该文从传统五色体系与现代包装的关系入手,浅析现代包装设计中我国传统色彩体系的应用以及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浅谈“绿色概念”与包装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东玲 《科技信息》2009,(13):106-106,45
在传统的商业设计中,商业设计为人类创造了舒适便利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但同时也大大加速了能源和自然资源的消耗,并且对生态平衡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因此,绿色概念在包装设计中主要是针对传统包装设计理念和技术上的不足而提出的一种全新的设计理念。绿色概念的使用不仅仅让包装设计满足于技术和功能上的需求,更满足于社会及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需求。绿色概念在包装设计中主要体现于两个方面,一是包装的结构及设计,二是包装的材料及设计。  相似文献   

18.
刘玉兰 《科技信息》2010,(10):306-307
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特色的在包装设计中具有不可忽视的表现作用。本文通过对国学文化的阐述,并从包装设计的时代性与国学文化共融以及传统国学文化在包装设计的运用启示等方面讲述国学文化与现代审美意识相结合,设计具有中国民族文化特色的又具有世界性的包装设计作品。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元素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春骅 《科技资讯》2010,(16):251-252
近年来,有很多标志设计作品展示了传统文化理念与现代设计紧密结合的艺术魅力。笔者综合梳理将传统元素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运用总结归纳为:汉字书法艺术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运用;传统图形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提炼与衍生;传统吉祥文化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意蕴体现。  相似文献   

20.
马宁 《科技资讯》2014,(8):223-223
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体现着更深层次的文化艺术,是现代文化以及设计的基础素材,促进着美术设计的革新。然而,继承传统文化并不意味着完全的参照传统文化,而是将其更新,将传统的设计理念融入到现代的美术设计中,推陈出新,笔者论述了传统文化对美术设计创新的意义以及如何借鉴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