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旨在廓清晚清计算技术经由传教士期刊在中国的传播源流。方法检索近代期刊史料确认《六合丛谈》和《格致汇编》在传播计算技术方面的代表性和开创性,然后进行原始期刊文献分析考证。结果 1857年1卷2期《六合丛谈》所刊《新造算器》一文最早在期刊上将使用线性差分法计算整数乘方运算的差分机原理传入中国。1876年1卷1期《格致汇编》所刊《算器图说》一文对最早引入中国的西方机械计算器作了介绍,详细说明了该计算器的构造、使用方法及用途。1890年5卷2期《格致汇编》所刊《新式算器图说》一文在回顾前文的同时又介绍了两种改良型的新式计算器。结论《六合丛谈》和《格致汇编》在早期传入欧洲计算技术,表明期刊是书籍之外传播最新科技成果的另一主媒介;晚清中国引进西方计算器,表明中国的科学计算由纯粹的手工推步拨算步入了机械计算的时代,同时计算器在天文观测计算等领域的首先使用也再次表明直到晚清,数学和天文历算仍然是引领中西科学交融的前沿。  相似文献   

2.
目的从科技期刊传播的视角出发,旨在厘清《国闻汇编》与天演论传播的关系,为深入研究生物进化论在华传播史提供新线索。方法采用原始期刊文献分析和考证法。结果对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创刊于天津的《国闻汇编》及其传播策略、传播内容作了初步的历史考察。该刊首次部分连载了严复的《天演论》一书,提出"优胜劣败,适者生存",为随后生物进化论在中国暴发式传播起到了重要的催酶作用。结论《国闻汇编》引进了西方的进化论学说,为维新变法运动提供了理论根据,而成为研究进化论在华传播不可或缺的重要期刊。严复将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与中国晚清社会形态相结合,并异化为社会进化论,是造成空前影响最主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由上海仪器馆创办的自然科学期刊———《科学世界》所刊载的数学内容作特别梳理。方法采用原始期刊文献调研和考证。结果《科学世界》首次在中文期刊媒介上介绍了阿贝尔的传奇人生和近代数学研究分支,相对于当时落后的中国数学现状,为国人传递了国外最新的数学知识。结论对阿贝尔及其经典代数的传播,反映了中国近代的科学家立足本土科技期刊平台、拉近与世界科技前沿距离的信心,而第一份数学研究计划则是中国近世数学发展史的一份珍贵史料。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留法学生田渠的学术成就,为研究近代中国科学传播史提供线索。方法采用原始图书、期刊文献分析法。结果田渠留学法国,师从法国天体物理学家和空间科学家迪费(DuFay,1896—1967),对天体照相光学性质有深入研究,在国外发表论文11篇。回国后曾在云南大学、湖南大学、贵州大学、西北大学等校执教,主要研究原子物理、核物理,发表论文2篇,著有中国第一部《相对论》大学教科书。结论 20世纪40年代,田渠有关中子模型、核子模型和中子磁矩的计算在世界上具有前瞻性。1948年主编的《相对论》大学教材,对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作了准确的讲解,代表了国人对爱因斯坦相对论理论传播与吸收的突破。  相似文献   

5.
目的以时间为顺序,厘清晚清民初杜亚泉(1873—1933)在中国传播西方自然科学的贡献,以及其所从事的教育活动。方法采用文献分析和考证法。结果从1898—1933年共36年间,杜亚泉自办2份期刊及创办亚泉学馆、普通学书室,先后在中西学堂、浔溪公学、越郡公学、速成小学师范讲习所、新中华学院等处授课,共发表文章320余篇,主编教材四五十部。结论杜亚泉是中国近代西学东渐背景下,经由日本引进西方科学,特别是近代化学的标志性人物,其科学传播实践及其科学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孙国封(1890—1936)先生是中国近代教育家、物理学家,是中国第一届在国内培养的物理学毕业生。他参与筹建了东北地区第一所高水平大学——东北大学,并担任理工院院长,复任教育部督学、北平大学工学院院长,而这两所工学院于1938年与西北联大工学院合组为西北工学院,从而奠定了我国东北、西北工程技术教育的基础。通过研究中国本土培养的第一代物理学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折射出中国物理学发生与发展的历史轨迹,进而引发人们对中国物理学史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之江大学作为近代中国13所基督教大学的代表之一,又作为近代浙江唯一一所教会高等教育机构,于1931年7月在中国注册立案。其课程设置的演进轨迹毋庸置疑是教会在华办学传播西方文明道路中的一个缩影,因而成为研究浙江近代高等教育课程设置的一个典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析<科学>杂志在西方科学教育方面的传播贡献,为近代中国科学教育起源和发展研究提供新线索.方法 原始期刊文献分析和考证法.结果 <科学>1~15卷传播的科学教育文章篇目共计62篇,关于国外大学、科学教育实验室以及图书馆等插图60余幅.从博硕士教育、大学教育、中等教育、小学教育以及职业教育与留学教育等多层次全面传入西方科学教育体系;从师资培训、学生选科、教材编写、科学教学法、设备购建、实验室建设及其使用,科学实习、电化教育手段运用等要素全面传播西方科学教育体系.结论 <科学>及其主办者任鸿隽明确倡导和践行科学教育救国,首次较为系统地引入西方科学教育体系,包括职业教育、职工教育等,注入中国传统教育新的元素,形成较为完整的科学教育观,深刻影响了中国科学教育体制的基本架构,从而大大推进了中国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文革"时期的期刊传播由于时代的特殊性而呈现与前后截然不同的传播范式,而在"文革"时期"如火如荼"的科学史研究,尤其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的研究,是这个时代的"副产品"。虽然处于政治高压之下,"批林批孔"、批儒尊法是主要目的,但这一时期的科学史研究承上启下,为之后中国第二次科学史研究高潮的出现作了重要铺垫。  相似文献   

10.
杜亚泉先生年谱(1873—1912)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以时间为顺序,厘清晚清民初杜亚泉(1873-1933)对西方自然科学在中国传播的贡献,以及其所从事的教育活动.方法 采用文献分析和考证法.结果 从1898-1933年共36年阃.杜亚泉自办2份期刊及亚泉学馆、普通学书室,先后在中西学堂、浔溪公学、越郡公学、速成小学师范讲习所、新中华学院等处授课,共发表文章320余篇,主编教材四五十部.结论 杜亚泉是中国近代西学东渐背景下,经由日本引进西方科学,特别是近代化学的标志性人物,其科学传播实践及其科学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