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蕴含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基本契合。从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征入手,探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分析现阶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找出短板,从深度融入理念、增强融入氛围与扩展融入渠道三个角度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进一步提升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2.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历史与文明的主要表现,其涵盖思想观念、历史文化、艺术文化等方面内容,为我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做出重要指导。当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教学,也要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引入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革新,以完成专业学前教育人才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3.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现代化人才的重要基地,不但要对学生的专业能力进行培养,还要使学具备高尚的思想素养以及文化内涵。我国的传统优秀文化博大精神,将其与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结合,会使学生的思想素养、政治素养、人文素养等得到全面的提升,并将传统的单一的授课形式进行了改变。因此,本文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我国发展历史悠久,传统文化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信息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传统文化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价值和作用,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重要的意义。高校教学活动中必须重视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做好思政教育工作的创新和发展,不断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因此,高职院校挣教育发展中融入传统文化,为思政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该文结合我国传统文化在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中的意义,结合当前高校思政教育现状,探讨了思政教育与传统文化融合创新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任何自成体系的文化,都是在传承和弘扬基础上进行创新,中华传统文化也不例外。我们必须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这就需要探讨建设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体系问题,包括把握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原则、揭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内涵、形成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建设的政策保障等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6.
在思想政治教育贯穿育人全过程的“大思政”背景下,高校学生社团逐渐成为推进和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针对当下高校社团思政教育现实困境,着眼文化育人的时代要求,对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社团思政教育实践路径所进行的研究探索,旨在通过联动“四个课堂”,实现社团思政教育专业化、精品化、长效化、时代化,持续深化文化育人内涵,助力文化强国建设和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让高校社团思政教育有学校本色、文化特色和中国底色。  相似文献   

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对培养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有促进作用.基于"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体育课程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但也存在思想认识、融入途径和教师能力等方面的不足.通过政策学习,明确融入内容,教师文化素质提升,精品课程建设等措施,着实提高大学体育课程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  相似文献   

8.
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同是民族向心力和国家凝聚力的力量之源,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前者是历久弥新的精神血脉,后者是矢志不渝的政治追求。在坚定中国式道路的过程中,在新时代国家政治安全建设中,二者的相融相济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的重要保障,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要求。新时代的意识形态建设要在历史回望与经验总结中秉持和创新优秀传统文化;在二者的辩证融合中解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中的实际难题,探索以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9.
高职院校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迅速发展,占据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为社会输送大量高等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对高职院校的发展意义重大,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高职院校作为社会文化机构的使命体现,同时也有利于增强高职院校凝聚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0.
中学地理教材蕴含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学地理学科教学的必要性,探索中学地理教学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教师应转变观念,提高素养,挖掘素材,在教学环节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围绕地理核心素养开展活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1.
高校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当今社会发展及学生发展的主客观需求促使高校要加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研究。通过立足高校实际,分别从国学文化、民族精神、修身立德、勤俭自强四个主题内容出发,以学生技能培养为依托、以青年自组织为依托、以新媒体技术为依托,创新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方式,从而提升高校学生传统文化的水平,促进新时期和谐校园的构建。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既标志着党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人民军队,又发轫了以八一精神为代表的人民军队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建军精神的重要源流之一,传统文化中的忧患意识、爱国报国情操、自强不息精神、民本意识、艰苦奋斗品质、舍生取义情怀是建军精神形成的深厚土壤。同时,建军精神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升华和发展,体现了传统文化与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之间历史性和现实性的统一。弘扬伟大的建军精神,对于现阶段增强民族凝聚力、向心力,坚定文化自信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构建和谐社会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也是新时期我国社会健康发展的必然趋势,高等院校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力量。建设和谐校园,不仅是大学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对和谐社会建设的一种示范和引领,本文将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学的文化建设、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学校的发展和稳定、加强大学领导班子建设等方面对高等职业院校的和谐校园建设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积极优秀的文化传统得以继承与保留。大学的教育对大学生的人格塑造是十分重要的。基于对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学习,学习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教育社会实践等途径,促进传统文化与大学生人格塑造的有效契合,真正实现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的人格塑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卞志平 《科技信息》2006,(9):122-123
文章对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进行了比较和分析,侧重点是借鉴企业文化,创新和丰富高职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16.
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图书馆的基本职能,在增强文化自信、提升道德境界、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图书馆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阅读推广中存在着推广主体单一、推广场景单调、推广内容分散等问题。基于此,应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阅读推广的一体化模式,通过整合优化资源,多元主体参与、跨部门协作,重视体验、增进互动,融合多种媒体、加大宣传力度等措施,以更好地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阅读推广。  相似文献   

17.
随着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推进高中阶段学生增强参与语文课堂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教学进程时,从而更好地满足出当前教育时代的教学需要,推进高中阶段学生素质教育改革进程。对高中生来说,流行文化对他们的吸收则更为深刻,能扩宽学生的知识面。注重高中阶段学生在参与日常语文课程时,进一步引入流行文化,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具有重要的建设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刘轶颖 《科技资讯》2014,(11):205-205
20世纪80年代之后,创业热潮风起云涌,创业教育在发达国家迅速兴起并传入我国,创业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党的十八大会上提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国家战略,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本文就如何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加强创业方面的人文素质教育进行了有益的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9.
随着高职教育的持续性发展,关于德育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和要求也在随之提高。近些年,因为高职教育在招生人数方面的不断增多以及招生要求的不断开放,导致学生基础素养处于相对降低阶段,此时做好德育教育便显得格外重要。对此,该文简要分析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高职德育教育,希望可以为相关工作者提供理论性帮助。  相似文献   

20.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布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从优秀传统文化与五位一体总布局相结合的视角,可以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