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正经过天文学界多年的争论和12天的激烈辩论,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在2006年通过关于太阳系行星的新定义,而冥王星将不再被定义为"行星"。太阳系行星家族只剩下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8名成员。由此,冥王星惨遭"降级",被驱逐出了行星家族,归入"矮行星"行列。  相似文献   

2.
飞出太阳系?     
正李雄耀王世杰研究团队成员。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月球与行星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主要从事月球与行星科学研究,参与我国嫦娥工程和深空探测的基础科学问题研究。"飞出太阳系,奔向更遥远的外太空,是自1977年"旅行者1号"出发以来,人类未曾停止过的梦想。那么,太阳系到底有多大?人类如何才能走出太阳系?"1977年9月5日,"旅行者1号"发射升空,在土星及木星"小歇"之后,它静静地滑入太阳系的边缘处。此后,它沿着离开太阳系的轨迹,朝着茫茫的星际空间,一路飞奔而去,  相似文献   

3.
太阳系是由太阳、行星及其卫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和行星际物质组成的一个天体系统.自古以来,人们只能凭裸眼观察来了解天体现象;16世纪初伽利略发明望远镜后,开启了望远镜观测时代.观测波段逐渐覆盖了γ射线、X射线乃至可见光、红外和无线电波的整个电磁波谱,人类对太阳系的了解也得以逐渐深化.人类对太阳系的探测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从探测月球开始,逐渐发展到对地球邻近行星(火星与金星)、其他行星、各类小天体以及太阳和行星际空间太阳风的探测.人类的空问探测,由近至远,由易到难,经历了近半个世纪,实现了对太阳系各层次天体和太阳系空间的253次探测.  相似文献   

4.
《科学世界》2013,(2):36-37
在某个行星系统中是否包含"类似地球的行星",也是有前提条件的。这个前提条件就是,"类似木星,土星等大型气体行星的数目不能超过两颗"。在太阳系中大型的气体行星只有两个,也正因如此,太阳系内才能有长期保持整齐的轨道。太阳系的8个行星,其轨道都接近圆形,轨  相似文献   

5.
许多小读者都知道,我们的地球是太阳系的一个成员。在太阳系里,除地球之外还有水星、金星、火星等八大行星(2006年8月24日以前,人们认为太阳系有包括冥王星在内的九大行星,但由于冥王星个体太小,现已被降级为"矮行星",故太阳系现有八大行星)。然而,你可知道太阳系究竟有多大吗?  相似文献   

6.
美国行星探测器"伽俐略"号经过长达6年的漫长飞行。于1995年12月抵达木星附近,进入环绕木星的轨道。12月7日,重达339公斤的木星大气探测器进入木星大气,首次实现了人类对外太阳系(以小行星带为界,以内称内太阳系,以外称外太阳系)的大行星的实地大气测量,而探测器本体——轨道飞行器将对木星与它的众多卫星以及其周围的环境,做长达23个月的近距离考察。这将是进入21世纪之前,人类最重要的行星际探测  相似文献   

7.
 《起源、世界和生命:2023—2032年行星科学和天体生物学》是美国科学院发布的第3份用于指导太阳系探索未来10年发展的战略规划文件(简称2023规划报告),涵盖科学探测任务、基础前沿研究和先进探测技术等,内容丰富前瞻,引起各界关注。该报告还首次包括了行星防御内容,新增了对空间科学人文和社会价值的阐述。本文解读了该报告的核心内容,指出它聚焦行星起源、太阳系天体(不含太阳)的结构和演化、生命和宜居性3大科学主题,建议美国新实施大中小型系列空间科学任务、继续推进既往2013规划报告推荐的在研任务,并力争在探寻太阳系地外生命前沿与交叉科学领先取得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类进入空间时代的到来,一门新兴的天文学分支学科也随之诞生,这就是比较行星学。 该学科的基本原理是:用比较的方法研究太阳系不同天体的物理化学环境,从而获得关于太阳系起源和演化的信息。其研究重点是将其他行星或大卫星与地球作比较,探求地球上种种过程(地质、气象等)的本质,深入了解地球的过去及现在所处的演化阶段,预测地球未来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太阳系边界3种定义(即以行星轨道为界、日球层顶为界和太阳引力范围为界)的内涵,阐述了行星际空间和星际空间的区别,探讨了太阳系边际探测的科学目标和关键科学问题,其中包括4个探测任务,即无人区探索、日球层全貌、大行星掠影及太阳系考古。  相似文献   

10.
土星冲日     
詹想 《科学世界》2013,(4):90-91
土星,是太阳系中排名第二的大行星。肉眼看去,它就是一个与恒星差不多的亮点,而在天文望远镜中,我们可以轻松地看到土星本体的视圆面,和那贵妇帽檐般的明亮光环。土星的光环是太阳系行星的光环中最明显的,它是由无数的石块、冰晶聚集而成的。4月28日土星冲日。只有地外行星(公转轨道在地球之外的太阳系行星)才有"冲日"这个概念。当太阳、地球和地外行星的位置差不多能连成一条直线、而地球在中间时,就叫该行星"冲  相似文献   

11.
 在人类开始仰望星空之前,沧海桑田,星空就是那个星空。但当人类有能力把探索的触角伸出地球后,寂静的星空开始变得喧闹起来。最近数十年,人类除了发射各类空间望远镜窥探宇宙深处之外,还不断发射各类探测器,对太阳系内的行星、矮行星、小行星和其他天体开展探测工作。这些工作不仅使我们对太阳系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也逐步为我们揭开了太阳系的起源和演化之谜。  相似文献   

12.
《科技潮》1998,(3)
经过多次推迟后,举世瞩目的美国"卡西尼"土星探测器终于在1997年10月15日升空了。土星是太阳系中极富神秘色彩的行星。其腰部缠绕着绚丽多彩的光环,本身保留着大量的太阳系形成时的原始物质,同时还有不少天然卫星围绕它运行,专家们一致认为,研究土星及其卫星,有助于认识太阳系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对认识地球大气层也很重要。所以,人类一直盼望撩开美丽土星的全部面纱。航天时代的到来,为行星探测开辟了广阔的前景。用探测器可以走近任何一个行星进行明察暗访。  相似文献   

13.
谜之一:水星如何诞生。太阳系由八大行星组成。其中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是以岩石为主要成份的"地球型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及海王星,是大量气体包围的"木星型行星"。最靠近太阳的行星是水星,它是如何诞生的昵?有两种说法:一、由于水星最靠近太阳,科学家认为水星是在原始太阳系星云中的高温区域,由凝固的金属铁及其它富含物质的材料物质堆积而成。二、水星是在巨大的原始行星互相碰撞的时候,由彼此的金属铁融合而成。  相似文献   

14.
一、引言本文,应用气体分子运动论,讨论太阳系中行星大气的寿命问题。行星表面大气密度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在重力作用下,大气密度在接近行星表面处最大,并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在大气最外层,则不断地有大气分子逃离行星进入大气层以外的空间。实际上,能够逃离行星进入大气层以外空间的分子,其速度必须超过第  相似文献   

15.
《科学世界》2011,(11):56-71
我们居住的太阳系,不仅有太阳和行星,还有行星所携带的卫星,以及冥王星等矮行星、小行星和彗星等其他重要成员。日本的小行星探测器“隼鸟”号经过大约7年的太空之旅,采集到了小行星的物质样品并返回地球。这项探测任务的重要性在于,通过探测小行星有可能找到关于太阳系起源的线索。本文专门介绍通常被太阳和行星这样的主角掩盖了其重要性的、作为太阳系次要角色的卫星和小行星。  相似文献   

16.
2006年8月24日,捷克首都布拉格会议中心举行的第26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上,来自不同国家的近500名正式代表,以举手表决的方式通过了执委会提出的关于太阳系行星定义的决议.该决议首次明确提出了太阳系天体的分类规则:把太阳系中的行星和其他天体分为行星、矮行星、太阳系小天体三类;把矮行星中以冥王星为标志的海外天体分为一个新的族.参加大会的北京天文馆馆长朱进博士认为,近十几年来天文观测上的新发现和理论上的深入使得人们对太阳系的结构有了更好的了解,而传统上将冥王星作为第九颗大行星的提法在专业领域和部分公众中逐渐受到越来…  相似文献   

17.
沈英甲 《科技潮》2000,(6):49-51
尽管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前,天文观测精度有所提高,但始终没有发现太阳系外的行星。在天文学家中,“我们仍然孤独”的“绝望感”开始蔓延。也有过发现太阳系外行星的报告,但拭目再看却一无所获,这种发现被否定了。199s年秋季,瑞士日内瓦天文台的天文学家马约尔和凯洛兹宣布,他们在距离太阳系50光年的飞马座51号星周围发现了行星!为数不少的天文学家对此不以为然,况且根据他们的报告,那个质量相当于木星的  相似文献   

18.
由日本、新西兰等11个国家的专家组成的国际联合观测研究小组日前发表报告称,他们发现了两颗气态行星围绕一颗恒星运行的天体系统,在迄今发现的天体系统中。该系统结构与太阳系最为相似。研究发现,该恒星的质量和两颗行星的轨道半径及其质量,恰好相当于太阳、木星和土星三者的质量与轨道关系同比缩小约一半。参与研究的日本名古屋大学教授伊藤好孝等认为宇宙中与太阳系相似的天体系统并不罕见.这或许将成为探索太阳系外行星的线索。  相似文献   

19.
最近,天文学家宣布,他们发现了太阳系的新成员——“赛法娜”,它有可能是太阳系的第十大行星。自从1930年人类发现冥王星以后,我们经常说太阳系九大行星如何如何。如今,我们可要常常提到十大行星了。  相似文献   

20.
本书以最新的视角描述了行星和月亮。开始用短短的篇幅介绍行星的观测和发现历史,然后介绍行星及其卫星的共同特点、演化过程和状况。在各章节中讲述各个行星和太阳系其它天体,包括新近的多种空间任务,从阿波罗探月到近期的木星和火星探测。书中充满了至关重要的事实和信息,以及极其精美的彩色照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