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深入认识非均相复合驱油机理,指导非均相复合驱油体系设计及技术推广应用,通过物理模拟手段,并结合孤岛油田中一区Ng3单元非均相复合驱矿场见效特征,分析了粘弹性颗粒驱油剂在多孔介质中的运移特征。结果表明,粘弹性颗粒驱油剂较聚合物具有更强的调整非均质能力,粘弹性颗粒驱油剂在多孔介质中以“堆积堵塞-压力升高-变形通过”的方式渗流。粘弹性颗粒驱油剂通过孔喉时,通过挤压变形和拉伸变形,局部改变驱动压差,具有深部运移、非均质调整以及交替封堵、均匀驱替的特点,能够有效扩大波及体积,从而最终提高原油采收率。 相似文献
2.
3.
为了实现低压、低渗、强水敏等非常规油气资源的高效开发,研究了纳米颗粒在高温条件下对黏弹性表面活性剂(VES)泡沫压裂液的性能影响。压裂液体系中以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作为起泡剂,将亲水型纳米SiO_2颗粒和黏弹性的蠕虫状胶束加入到基液中,从而对泡沫的稳定和压裂液的增黏起到协同作用,最终提高了压裂液的高温抗剪切性、黏弹性、稳定性和悬砂性。实验结果表明,含有纳米SiO_2颗粒的VES泡沫压裂液配制简单、成本较低,抗高温能力达到120℃,能在地层条件下自动破胶,在90℃下的半衰期接近80 min。与常规压裂液相比,含纳米颗粒的VES泡沫压裂液性能提高显著,对于特殊油气藏的开发极具潜力。 相似文献
4.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81-85
为实现黏弹性表面活性剂压裂返排液的重新利用,开展了黏弹性表面活性剂压裂破胶液的界面性能和驱油效果评价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为0.1%、温度为60℃的条件下,该类返排液与原油的界面张力可达到0.001 9 m N/m。同时提高温度和添加少量醇溶剂可进一步改善体系的界面活性,对Na Cl和Ca Cl2体现出较强的抗盐能力。驱油实验结果表明,对于渗透率在(0.758~1.593)×10-3μm2的天然岩心,相比单纯水驱,该类返排液平均驱油效率提高8.37%。该类返排液具有较强的界面活性,能够有效降低注入压力,提高驱油效果,可作为驱油剂应用于低渗透油藏。 相似文献
5.
为了降低黏弹性减震器的整体硫化成本以及防止其胶黏层提前开裂,对黏弹性减震器进行了改进设计,通过在钢板上增设凹槽和采用螺栓增加侧压力两种方法制作出适用于冷胶黏接的新型黏弹性装配式减震器.然后,对新型装配式减震器在不同工况下进行了力学性能试验,研究其耗能特点与破坏模式,并通过力-位移滞回曲线计算出黏弹性阻尼材料的储能模量以... 相似文献
6.
在前人黏弹效应实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大庆油田注聚合物的生产实际,利用自行研制了黏弹机理数值模拟软件对黏弹效应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和系统的研究,揭示了聚合物注入速度、质量浓度、用量、地层水含盐度和地层非均质条件对黏弹作用效果的影响规律,其研究结果为油田现场制定聚合物驱油方案,动太预测及黏弹效应评价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8.
黏弹性聚合物溶液渗流数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聚合物溶液在简化孔喉模型中的流动情况,建立了综合考虑聚合物溶液特性和多孔介质特征的黏弹性本构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聚合物溶液不稳定渗流数学模型,并利用数值方法求解.通过实例计算,对聚合物溶液的特征时间、稠度系数、幂律指数、孔隙因子(喉道长度与喉道直径之比)和注入速度对注入压力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绘制了相应的理论图版.结果表明:注入压力随聚合物溶液特征时间、稠度系数和注入速度的增大而增大,随幂律指数和孔隙因子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9.
活性染料印花色浆黏弹性行为与印制性能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稳态剪切和小幅振荡频率扫描试验,系统研究了钙离子对印花色浆黏弹性行为的影响,并进行圆网印花,探讨了具有不同黏弹性行为的糊料的印制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钙离子对色浆的黏弹性能影响很显著,随着钙离子质量分数的增加,含钙离子色浆的储能模量逐渐增加,损耗角逐渐降低,其弹性效应越来越强,表现出越来越显著的弹性行为.当色浆中含有的钙离子质量分数大于0.03%,随着钙离子质量分数的增加,印制的花纹越来越不精细,大片白地区域越来越多,色浆透网性也越来越差. 相似文献
10.
在模拟高温高盐油藏(矿化度20 000 mg/L,钙镁离子总浓度500 mg/L,油藏温度85℃)条件下,利用新合成的2种不同链长(链长分别为22和16)的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CTBB与DDBB复配制得新型黏弹性体系,研究了盐度和老化时间对体系黏度和界面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复配体系C5D1(CTBB与DDBB质量比为5∶1)在较低浓度(质量分数0.3%)条件下的表观黏度可以达到110.8 mPa·s,油水界面张力可以低至4.53×10~(-3) mN/m;在进一步提高盐度(矿化度50 000 mg/L,钙镁离子总浓度1 250 mg/L,油藏温度85℃)及老化90 d后,体系黏度和界面活性基本不变。在油砂吸附实验中,发现C5D1体系在模拟高温高盐油藏条件下的油砂吸附量仅为1.39 mg/g。室内模拟驱油实验进一步证实了C5D1体系具有良好的驱油性能,即使在老化90 d后体系仍能保持较高的驱油性能。 相似文献
11.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6):74-80
针对红48井区低渗透烟道气驱油藏极易发生气窜的问题,开展了适用于烟道气驱油藏的冻胶调堵剂预案研究,并评价了其耐酸性能及封堵能力。实验选用200万低分子量聚丙烯酰胺为主剂,构建酚醛冻胶体系。该体系在42℃地层温度下成胶强度较高,弹性模量可达10.23 Pa。CO_2对酚醛冻胶的成胶时间、强度及冻胶长期稳定性无明显影响。物理模拟实验表明,低渗岩心中,0.5%200万分子量聚合物黏度仅为23.62 mPa·s,成胶液黏度低,极易注入低渗透地层。岩心封堵实验表明,该冻胶体系耐冲刷性能较好。水驱70 PV后冻胶封堵率仍可达到99.45%,经3轮次CO_2-水交替注入后,CO_2驱封堵率为91.81%,水驱封堵率为90.19%。CO_2环境下酚醛冻胶仍具有很好的封堵能力,可作为低渗透烟道气驱油藏调堵用剂。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抗剥落剂的作用机理与性质的基础上,通过室内试验对国产与进口2种抗剥落剂在沥青混合料中的作用予以研究,结果表明,在沥青中掺加AST-3抗剥落剂能显著提高沥青混凝土的水稳性,其性能基本与国外抗剥落剂相当。 相似文献
13.
14.
延迟硅酸凝胶调剖剂具有价格低,可解堵,便于现场大剂量注入的优点,相比有机聚合物冻胶类堵剂,可降低调剖作业成本近1/2,但在推广应用中,对该堵剂进入地层后性能变化、成胶效果却无法监测和评价。通过30m超长岩心驱替实验研究,考察了吸附及水体稀释等综合因素对该堵剂性能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影响延迟硅酸凝胶胶凝强度的主要因素是稀释与吸附,吸附导致延迟硅酸凝胶体系成胶组分匹配关系的破坏.但是该体系在吸附和稀释后依然有较好的成胶效果。 相似文献
15.
16.
基于分数导数理论、粘弹性理论建立了地基-梁的控制方程,并利用分数导数的性质得到了方程的解析解,分析了分数微分算子的阶数和地基梁的模量比对梁位移以及位移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影响.研究表明分数微分算子的阶数和地基梁的模量比对地基梁的位移有较大的影响,采用经典粘弹性模型时不能很好地反映地基梁变形的长期效应.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一种新的基于种群优化的算法———粒子种群优化(PSO)算法,正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首先介绍了PSO原理及具体实现步骤,接着对各种常见PSO算法,例如原始算法、惯性权值算法、限制因子算法等进行了解释。在此基础上,对PSO算法典型模型的参数选择,如惯性权值、加权系数、最大速度等,进行了详细研究,并给出了实验结果,得出了相关结论,为今后参数的选择提供了参考。接着讨论了PSO在神经网络、模糊逻辑系统和进化计算等计算智能领域及其它工程领域的应用,最后给出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19.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1,(6):24-30
为满足严格的汽车噪声法规以及对汽车舒适度的需求,课题组以某款汽油机消声器为研究对象,将传递损失作为消声性能的评价指标,基于ANSYS软件建立消声器有限元模型,并通过SYSNOIS软件对其模型进行分析计算。利用建模方法模拟分析消声器各个扩张腔的性能,通过模拟实验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实验测试消声器第一、第二扩张腔对中低频消声效果较差;由原排气消声器传递损失分析结果可知,第一、第二扩张腔进出口处增加内插管的结构方案最优。仿真结果表明:当进口内插管、出口内插管长度正好为扩张腔长度的0.5倍与0.25倍时,此结构优化方案可有效提高排气消声器的消声性能。 相似文献
20.
以移动Agent技术为基础,提出了一个基于移动Agent的分布式网络性能测试模型.该模型能够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灵活性、智能性、可维护性及测试的效率.详细分析了模型的体系结构与构成、性能测试流程、优点和实现的关键技术.最后构建的原型系统验证了该模型在网络性能测试中的优势. 相似文献